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97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于虚阳上浮的患者,除了滋阴之外,我知道有的老师可能会采取引火归元的办法。

对于如何引火归元,我知道可能可以使用附子或肉桂。但在处方时,如何操作才能避免阴虚更加严重并成功引火归元,我不甚了了。


请各位老师指点。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9-3-4 19:37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肉桂3到5G即可,在众多养阴药里,这么小剂量的肉桂不会有影响。
3# 板凳
发表于 2009-3-4 20:47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同意楼上的说法。
4
发表于 2009-3-4 22:38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在大队滋阴药中加入一点温热药,此即反佐之法。
5
发表于 2009-3-4 22:43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用引火汤
6
发表于 2009-3-4 23:46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吴茱萸调醋外糊涌泉穴
7
发表于 2009-3-5 10:47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黄柏30g砂仁21g甘草10g黄连6g肉桂3g白芍9g黑附子5g
疗效很好。
8
发表于 2009-3-5 18:40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需要把清热药和引火归元一起用吗?
9
发表于 2009-3-9 18:20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附子或肉桂加紫石英、龙骨、牡蛎(大气下陷禁用),具体什么原因自己体会
10
发表于 2009-3-9 20:18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肉桂3到5G即可,在众多养阴药里,这么小剂量的肉桂不会有影响。

同意这样的说法。附子、肉桂不但能补阳,特别是附子,更能追回欲散之元阳。较少量的应用附子和(或)肉桂,能吸引虚浮的阳气(同气相求)。加多了辛散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说不超过5g。
11
发表于 2009-3-10 09:17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引火归原之法,在于真寒假热而致虚阳上越,其方法就是在养阴滋肾方剂中加入附子,肉桂,一般附子的量大于肉桂2倍,煎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肉桂必须后下。使用此方法一定要确定病案不是真热加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2
发表于 2012-10-8 19:24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肉桂的作用中有“引火归元”一说,不知出于何书,但此说一出引起不少人的误解,以为肉桂具有“潜藏”的作用,能够将上焦之火封藏于下焦,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处方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用点附子不太容易上火,而用肉桂稍多患者就会诉说出现咽痛等“上火”症状,肉桂不但没有“引火归元”反而“促火上炎”。张锡纯曾经论述:“附子但味厚,肉桂气味俱厚,补益之中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扶颠之大药,观仲景《伤寒论》少阴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我们再看近现代的火神派用药,附子可用到一二百克,用肉桂鲜有用到这么大剂量的,看来肉桂确实比附子性质“活泼”,用之不当或剂量过大会引起火热上炎。明显与“引火归元”一说相矛盾。那么古人说的引火归元应该怎么理解呢,肉桂确实能引火归元,但它只适用于一种特殊情况:即下焦阴寒过剩,真火无处容身,被迫逃往上焦,口舌咽喉出现上火的症状或面色红赤,这是阳气即将外亡的危重情况,治疗无疑是扶阳抑阴,温补下焦阳气。补足下焦阳气后,下焦的阴寒虽然消失了,可是真阳还在上焦浮着没有归元。这时下焦的阳气对上焦的真阳说:“回来吧,下焦已经是我们阳气的地盘了。”上焦的真阳想回去,可是往下一看,中间的道路仍然是阴云密布,**大海,深知自己如果直接往下走,还到不了家就会被阴寒灭掉,所以真阳不敢归元。这时下焦的阳气又想办法了:派人把真阳接回来,要想冲出重围,接应同伴回家,必须选择一味性质活泼的药物,静而不动的药物是不能胜任的。我们常说干姜守而不走,附子走而不守,而前面又曾引用张锡纯的论述,肉桂比附子还要活泼。这样接应是任务就非肉桂莫属了。有了肉桂的接应,真阳得以安全的返回火宅。因此说肉桂能引火归元。是帮阳气找到回家的路,不是硬把阳气压到下焦。可以说肉桂的这种作用类似于通脉四逆汤中加葱白的作用,通脉四逆汤加减法中有“面色赤者,加葱九茎”,面赤是下焦阴寒逼阳上浮,用通脉四逆汤可以祛下焦阴寒,但上下焦之间的道路不通,而葱白辛能发散,能通上下阳气,所以尽管面部有热还是用辛温的葱白,也是“引火归元”的作用。可以说在经方中,用为引火归元作用的是葱白,不是肉桂。那么肾气丸中用肉桂不是引火归元吗,在《金匮》关于肾气丸的原文中是找不到用肉桂引火归元的迹象的。后世赵献可等人对肾气丸的作用作了进一步发挥,这就应当另当别论了。可见肉桂能引火归元,不是因为它能封藏,也不是说能象牛膝一样引火下行,恰恰相反,是取其“通”性,“升”性。我们平时利用它这种作用的机会不多,因为那是极其危重的情况(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一般病到这种程度都不找我们中医看了,所以这种情况我们大家可能在病房都见过,但没用过)。如果对“引火归元”没有清醒的认识,把肉桂用于外感温热的咽痛或相火妄动的情况,希望用它把火“引”下来,那只能火上浇油,加重病情。但在用清热药的同时用少量肉桂是允许的,可以防止冰扼热伏,这时是用的其反佐作用,而不能说是引火归元。由此我们想到了有些医家用黄连、肉桂治疗口舌生疮,有人以为这就是肉桂引火归元的证明。如果单用肉桂取得疗效的话,我们承认这是引火归元,可是这里还用了黄连,再用引火归元的理论就没有说服力了。我认为黄连肉桂治疗口疮的机理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从整体层面来说,其方名就表达了作用机理:“交泰”。黄连降心火;肉桂升肾水,心肾交泰,恢复了机体的平衡状态,所以局部的口疮得以痊愈。另一种机理是通过局部来解释,口舌生疮是属于“火”,黄连能清火,用点肉桂是反佐,防止冰扼热伏。这两种解释都比引火归元易懂,而令人信服。
   

或有人问桂能降气,如桂枝加桂汤、苓桂枣甘汤,既然能降难道不能封藏吗?我们要看桂能降气降的是什么气,如果降的是阳气,那么我们承认它有封藏作用,而恰恰相反,它降的是阴寒上冲之气,降阴气正是其升阳气的表现。大家看一眼阴阳鱼就明白了,象翘翘板一样,阳气上升的同时,阴寒就下降了。所以桂能降气可以说成是:升是原因,降是结果。
   

或又有疑问:桂能平肝,既然能“平”,难道不能封藏吗,我认为这类似于桂能降气的问题。桂能疏肝是原因,平肝是结果。平肝仍是用其通散之力,肝气有郁时就能有肝气旺的表现,能把郁疏通开,肝气自然也就平了。就像鞭炮,把火药裹得紧,封得严,它能震耳欲聋;把它的封泥去掉,再放到时候只能“噗哧”一声就完了。肉桂平肝也是把肝的淤滞疏通开,肝气就没那么旺了,和柴胡、郁金是一个道理,而不是象龙骨、牡蛎、磁石那样能平肝潜阳。
   

总之肉桂能“引火归元”是因为其能走散,而不是因为能潜藏,所以只能用于阴寒逼阳欲脱的危重证,而不能用于一般的相火妄动或外感温热等情况。
   

本文并不能就此画一个句号,还有一个疑问不能解决:“木得桂而枯”,能克木的为金,“八月桂花遍地开”,金秋时节开花,也表明桂与金有一定的联系。既然有金性,就应该有肃降之性,这与前面论述的桂性走散不能统一。或许可以“抵抗论”予以解释(参看拙文《论药物的明暗两性》):“桂花能在天气肃杀的季节开放,说明其有抵抗肃杀之气的能力,这就更加证明了肉桂的作用向上向外”,究竟应该看待这个问题,希望朋友们参与探讨,给予指教。不管理论怎样解释,肉桂比附子更容易使人“上火”是实际情况。
13
发表于 2012-10-8 20:21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加牡蛎和牛膝就可以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14
发表于 2012-10-9 22:13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回复 12# 心若无情


    说得好,什么叫引火归元?引就是接引,而不是送,不是推,肉桂或桂枝的作用都是辛温发泄,泻肾邪或者泻奔豚,是升阳于上,水自泻于下,正如一段水在某种平衡下可以封住一段气,但在某个外力作用下,气得外泄则水自会下降,桂就是这道外力,至浅之理,至广之道
15
发表于 2012-10-9 22:20 | 只看该作者

讨教一个傻问题:如何引火归元?

火与气和水都是伴行的,阳气的上升需要气的带动,真阳的收敛入肾需要水的配合,说到底都是气的作用
16
发表于 2016-12-4 07:44 | 只看该作者
从太极来看,下焦是阴中之阳;阴多阳少,这样才能保持下焦能量的平衡;

   如果阴太多,或者阳太多,都不行;少也不行;所以,补下焦,阴阳双补,阴多阳少;保持下焦的阴阳的平衡;这就是引火归元的原理;是下焦,阴多阳少,是平衡之道;肉桂为肾之肾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12:5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