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4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降脂药物的合理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生率日益增加。调脂治疗已成为冠心病防止的重要一环。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调脂理论不断发展,降脂药物推陈出新,调脂观念不断更新。临床指南的修正跟不上循证医学不断涌现的新成果。这些使人们应接不暇,如何正确对待降脂药物以及怎样合理地使用它,是存在于当前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从现有的指南、循证医学的最新成果和专家共识与经验出发,阐述目前认识。

一、 降脂药物
(一).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通过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即HMG-C0A还原酶,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表达,加速循环血液中LDL和VLDL残粒清除。他汀降低LDL幅度在18%-55%,升***DL5%-15%,降低TG 7%-30%。临床主要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亦有一定疗效,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可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和卒中的发生率、CHD死亡率及试验人群的总死亡率,降低对血运重建术的需求。对绝大部分患者来说,他汀耐受性良好,引起骨骼肌肉症状或体征罕见。各种他汀在药理学方面存在差别,导致体循环暴露水平和侵入骨骼肌细胞能力的不同。与某些药物之间的药动学相互作用增加他汀诱发肌病的可能,罕见情况下,促进致命性横纹肌溶解(伴发肌球蛋白尿和肾衰)。根据理论上和一些临床试验资料来看,两种不经过细胞色素P450 3A4代谢的他汀(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当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似乎诱发肌病的可能性小。有人建议,冠心病预防,当考虑联合应用降脂药物时应予首选。但是,ACC/AHA发布的关于临床使用他汀安全性的建议指出,目前市场上**的五类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相似。临床常用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


1.洛伐他汀 商品名有美降之、洛华宁、洛特、洛之特,中药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常用剂量10〜80mg/d,每晚服用。空军/得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 (AFCAPS/TEXCAPS)是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服用洛伐他汀20〜40mg/d,平均随访5.2年,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主要冠心病事件危险性达37%和心肌梗死危险性40%。副作用少见,偶有腹痛、腹泻、便秘、肌肉痉挛、皮疹和视力模糊等。还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肌酸磷酸肌酶升高。偶可出现肌炎。
2.辛伐他汀 又名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早先用量是2.5mg/d,此后剂量逐渐增为5~10mg/d,目前起始量是20mg/d。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显示辛伐他汀在显著降低胆固醇的同时,明显减少总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心脏保护研究(HPS)证实,对于冠心病或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辛伐他汀40mg/d降低LDL-C平均37%,冠心病事件、中风危险性和总死亡率分别降低24%、27%和12%。并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辛伐他汀不良反应少见,包括消化道症状如便秘、腹痛、腹胀、恶心和消化不良。可引起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但较少见。少数患者(5%)可出现CK一过性轻度升高,但无临床意义。极少数发生肌炎,伴或不伴血清CK升高,一般为自限性。
3.普伐他汀 商品名为普拉固,美百乐镇,剂量范围10〜80mg/d,晚顿服。普伐他汀多国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病变消退研究(REGRESS)、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 (WOSCOPS)、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CARE)、普法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干预(LIPID)均证实普伐他汀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以及明显减少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普伐他汀对老龄高危患者的前瞻性研究(PROSPER)旨在探讨普伐他汀在老年高危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是随机化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普伐他汀降低LDL-C-34%, 减少主要终点事件15%,冠脉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危险降低19%,冠心病死亡减少24%。TIA事件减少25%,但卒中危险性不受影响。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脏转氨酶升高,并且与剂量有关,未见永久性肝损害报道。可出现肌病,CK也可明显升高。服用普伐他汀应监测转氨酶。
4.氟伐他汀 来自3000余例服用氟伐他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对照和无对照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每日剂量20~80mg明显降低TC和LDL-C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且长期治疗仍能保持这种效果。同时也观察到HDL-C小幅度增加。推荐起始用量是每天20和40mg,一旦需要进一步降低LDL-C剂量可增至40mg bid,联用消胆胺、纤维芳酸衍生物(苯扎贝特)和消胆胺或烟酸,能增强降脂效果。继发性血脂紊乱患者服用氟伐他汀同样显示有意义降脂效应。此外,氟伐他汀安全地减缓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冠脉灌注和减少CHD(合并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氟伐他汀与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FLARE)研究是随机化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研究,入选大样本CHD合并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232.5mg/dl和TG<478mg/dL),主要目的是评估成功PTCA术后氟伐他汀预防再狭窄的潜在效果。另外,这项研究还涉及观察入选人群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开始后的6周,TC和LDL-C减少分别为30%和37%,这些效果在6个月随访期间仍保持(各为26%和35%)。6周和6月时,TG减少分别为23%和21%。氟伐他汀组可减少心脏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达63%,但并不能阻止PTCA术后的冠脉再狭窄
氟伐他汀用量至80mg/天(40mg bid)总体耐受性良好。在对照研究氟伐他汀治疗组,转氨酶明显升高(>3ULN,连续两次测定)占0.6%和CK升高(>10ULN,一次测定)占0.1%,而中断治疗比例与所有研究长期随访结果相似(分别为0.6%和0.1%)。
汇总数据表明氟伐他汀耐受性良好,对照研究中最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5%)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头痛,消化不良,背痛,流感样症状,意外创伤和肌痛。CK明显升高(>10ULN)总发生率在对照研究中低(0.3%),在长期非对照延伸研究中,40mg和80mg组显著CK升高发生率分别为0.2%和0.0%,而对照试验则各为0.4%和0.3%(后者暴露时间较短)。另外,这些患者CK增加并非与剂量相关。对照和非对照研究中,有3例因明显CK升高而中止治疗(0.1%),所有这些患者都并非是一般意义上所称的肌炎。在对照研究,临床显著性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是呈剂量-等级相关的,非对照研究则不然。对照研究(N=2373)中,25例氟伐他汀治疗患者出现转氨酶反复显著性升高(占1.1%),其中0.6%需停药,非对照延伸研究(N=1511),临床转氨酶明显升高在20mg和40mg氟伐他汀剂量是相似的,80mg氟伐他汀剂量(40mg bid)组无一例出现明显异常,在对照和非对照研究(N=2969),33例(占1.1%)出现反复显著转氨酶升高(平均氟伐他汀暴露时间近71.2周),其中0.6%中断研究。具有这些异常生化表现的大多数患者并无临床症状,80mg组转氨酶升高总的发生率少于1%,与所有2969例氟伐他汀治疗患者情况相似(1.1%)。
5.阿托伐他汀 商品名立普妥,阿乐,常用起始剂量为10mg,每天一次;最大剂量为每天一次80mg。在现有上市五类他汀中,相等剂量下,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最强,也用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在强化降脂治疗与PTCA效果比较的研究(AVERT)[8]中,共纳入341例稳定性CHD患者,分别接受阿托伐他汀80mg/d与PTCA加常规治疗,观察18个月,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使LDL-C平均下降至77 mg/dl至少与PTCA加常规治疗组(LDL-C降至119 mg/dl)同样有效地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再发性缺血事件(MIRACL)研究入选3086例不稳定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96h内服用阿托伐他汀80mg/d或安慰剂),随访16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LDL-C降至1.9mmol/L,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16%。ASCOT-LLA (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Lipid Lowering Arm ,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预后试验—降脂部分)首次评估了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对平均胆固醇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一级预防的意义。平均随访3.3年。TC和LDL-C平均降低1.1mmol/L与1.0mmol/L,对照组TC降低0.3mmol/L,两组降压幅度相似,并达到同样的血压目标值138/80mmHg。结果一级终点事件(CHD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他汀组相对危险减少36%(危险比0.64, P = .0005);致死和非致死性卒中他汀组相对危险减少27%(危险比0·73, P= 0·0236);总心血管事件和心脏事件也显著降低。因为降脂早期即呈现显著获益,原定5年的研究提前至3.3年终止。阿托伐他汀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左右)为便秘、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和腹痛,通常随继续治疗而缓解。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少于2%。
2.贝特类药物: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激活PPARα,诱导LPL表达,减低APOCⅢ表达,促进富含TG脂蛋白颗粒中TG成分水解和有效清除。减少肝脏VLDL合成和分泌,以降TG为主(幅度达20%-50%),降LDL5%-20%,升***DL10%-20%。主要适用于高TG血症或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这类药物主要有非诺贝特(微粒化制剂名为力平之)、吉非贝齐(诺衡,康利脂)、氯贝特(安妥明,冠心平)、苯扎贝特(必降脂,缓释剂型脂康平)。①氯贝特 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一种贝特类降脂药物,常用剂量0.25-0.5g,3次/天,早年的WHO试验提示该药非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增加,应用并不广泛。②非诺贝特 分普通型和微粒化制剂,前者用法0.1g,3次/日,后者微粒化剂型提高该药生物利用度,减少用药剂量和次数。微粒型除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外,还降低小而密LDL-C、VLDL-C和LP(a),升高apoAI和HDL-C。普通型常出现胃肠道反应,而微粒型少见。微粒型非诺贝特可引起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偶尔也可引起肌病。③吉非贝齐 用量为0.6g,2次/日。赫尔辛基心脏研究(HHS)表明吉非贝齐在降低TG同时,也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血脂冠状动脉造影试验(LOCAT)选择372例冠脉搭桥术患者,发现服用吉非贝齐32个月,能延缓冠状动脉和旁路移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另一项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VA-HIT,入选2531例CHD患者,服用吉非贝齐长达5年,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吉非贝齐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死亡的危险(22%)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23%),并没有增加非冠心病死亡。④苯扎贝特 使用剂量0.2g,3次/日。在苯扎贝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干预试验(BECAIT)和苯扎贝特心肌梗死预防研究(BIP)中,前者显示苯扎贝特除显著降低TG外,还能够减慢局限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降低心肌梗死后存活年轻人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后者是应用苯扎贝特缓释剂型,未发现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胆酸螯合剂:包括考来烯胺、考来替泊,阻止胆酸或胆固醇的肠道吸收,导致肝细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反馈上调肝细胞表面LDL受体表达,加速LDL分解。可使LDL降低15%-30%,HDL升高3%-5%。仅适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或与他药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可减少主要冠脉事件。血脂研究临床中心与冠心病一级预防试验(LRC-CPPT)显示,消胆胺24g/d ,降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13.4%)和LDL-C(20.3%),治疗7年,冠心病危险性减少2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性下降19%。美国心肺血研究所的干预试验第二项研究(NHLBI)同样服用消胆胺24g/d,经过5年随访,发现除TC、LDL-C下降和HDL升高外,还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厌食、便秘,大剂量时可导致脂肪痢。⑤临床试验也证实这类药物可减少主要冠脉事件的发生率4烟酸及其衍生物:烟酸常用剂量1〜2g,3次/天。但是由于传统剂型烟酸降脂所需剂量较大,常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瘙痒及胃肠道不适等副反应,有15-40%服用者不能耐受,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烟酸具有全面调脂作用,所有现在可用的调脂药物中,烟酸升***DL-C作用最强。目前被美国FDA批准的两种缓释型烟酸(Extended-release niacin, ER烟酸)是:Niaspan(ER烟酸)和Advicor(ER烟酸洛伐他汀)。由于采用了独特的技术,使缓释型烟酸副反应达到(如颜面潮红)最小,尚未见肌病和肝毒性的报道。疗效与即释型烟酸相同。国内最近上市烟酸缓式片(本悦),建议第1到4周0.5g, 一日一次, 5—8周增加至1g/日, 以后视情况决定剂量增减。最大量2g/日.维持剂量推荐1g—2g/日,睡前服药,亦可预先(30分钟)服用阿司匹林325mg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或服前进食一小份低脂饮食(如香蕉、低脂奶和饼干等)。避免与酒精和热饮料同服。
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自脂肪组织的释放,抑制VLDL及LDL合成,促进脂肪组织中LPL活性,加速VLDL分解,因此具有降低LDL和TG及升***DL作用。可用于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I型高乳糜微粒血症以外的其他类型的血脂紊乱。试验表明烟酸类可防止冠脉病变的进展,促进冠脉病变消退,降低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
20世纪80年代发现烟酸衍生物——阿西莫司(Acipimox,又名乐知苹、氧甲吡嗪或吡莫酸)作为降脂药,疗效确切,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但它对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的影响报道不一。常用剂量为0.25g,2-3次/d。Acipimox不经体内代谢,呈原形从尿中排出体外,所以不良反应少。本药可引起皮肤血管扩张,服药后偶见脸部潮红、皮肤搔痒,继续服药几日大多减轻及消失。偶见有消化道症状(如胃部灼热感,恶心、腹泻和上腹部痛)、头痛、哮喘等。但均不严重,不必停药。个别可见转氨酶及尿素氮升高,停药后可正常。极少数患者有局部和全身反应,有时较严重,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如麻疹、斑疹、口唇水肿、皮疹、哮喘样呼吸困难和低血压。
5.鱼油制剂和其它降脂药物  这些药物在国内应用较少。

二、临床应用

    临床上主要根据血脂异常的表型选择用药。对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常首选他汀类。其他如消胆胺、丙丁酚、弹性酶和烟酸也可使用。在混合性Iib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首选他汀;如果LDL-C< 3.4 mmol/l合并低HDL-C血症,可使用贝特类;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 2.3 mmol/l)和V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贝特类治疗是第一选择。一种药物不能达标患者,可加用另一种药物,如在治疗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和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时。

1.用药常规  血脂异常的治疗一般须长期用药。对于冠心病、冠心病等危症和高危人群应长期坚持应用他汀类药,除非存在禁忌症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使用4周到6周后,降脂作用达最大。如未达标可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他汀剂量加倍,可使TC降低幅度增加5%,LDL-C降低幅度增加7%左右。达标后,长期维持用药,每3个月到6个月复查血脂。如无不良反应,不应减量。至少要降至目标值以下,至今还无明确的降脂阈值,至于低到何种程度不再获益,目前正在研究中。根据包括HPS研究在内的最新成果,他汀对高危人群的降脂获益不存在年龄、性别差异,也没有基线胆固醇水平差别。另外降脂药物要在调整生活方式基础上进行。

2.糖尿病血脂异常  糖尿病脂质紊乱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和小而密LDL增加,即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2/3发生血脂异常,控制血糖是纠正脂质紊乱的前提,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代之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或复合碳水化合物。依据ATPIII,糖尿病被认为是冠心病等危症,LDL-C应降低至100 mg/dL以下,非HDL低于130 mg/dL。由于糖尿病人往往使用多种药物,合并肾损害,因此他汀治疗发生肌病的危险增加。为安全起见,应避免联用大剂量的他汀和贝特类(尤其是吉非贝齐)。而与非诺贝特联用,或在血糖良好控制的情况下与烟酸联合使用,可减少肌病的危险性。另外他汀联用ezetimibe将LDL-C降至100 mg/dL。
3.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  对于TG临界性升高(<150-199mg/dl)和升高(<200-499 mg/dl)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LDL达标,就后者来说,还应采用增加降LDL药物剂量或者加用烟酸和贝特类以使非HDL-C达标。对于TG极度升高(≧500mg/dl)患者,应使用贝特类或烟酸制剂以尽快降低T***平,避免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低HDL(<40 mg/dl)是CHD***的预测因素,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LDL达到目标值。当低HDL-C伴高TG(200—499mg/dl)时,还应使非HDL达到目标值。如为单纯低HDL-C(<40mg/dl ,TG<200 mg/dl),一般只在合并CHD或CHD等危症时才予处理。当然,减轻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改变是以上治疗的基础。
4.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主要危险因素、生活习惯危险因素和新发现危险因素的丛集于一体的统称。其特点包括腹部肥胖、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紊乱、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和前血栓和前炎症状态。处理是去除基本原因如强化减重、增加体力活动,降低血压,对CHD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高甘油三酯和低HDL-C血症治疗同上。
5.联合用药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严重高脂血症及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常需要考虑联合用药。这些联合多以他汀为基础。勿庸置疑,联合用药可增强调脂效果,显著改善血脂谱。人们主要关注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管ACC/AHA/NHLBI临床建议还是ATPIII都未否定联合用药的可行性。国外有不少有针对性联用药物降脂的试验,结果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文献显示,中等剂量他汀类与贝特类合用时,肌病的发生率较低。一项由600名患者参加他汀和贝特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他汀和烟酸联用罕见发生肌病。Advicor是缓释型烟酸和洛伐他汀的复方制剂,已通过美国FDA批准,投入临床使用。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胆酸螯合剂降脂,近年出现改进制剂Colesevelam,减少负反应。与他汀联合也较安全。Ezetimibe选择性抑制胆固醇吸收,与他汀合用未见增加肝脏毒性、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发生。当然,应避免在肌病易感患者中应用。
三、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
服用调脂药的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等症状。如恶心、头昏等一般不严重,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能减轻或消失,个别需要对症治疗或调整药物。受到关注的不良事件是肝脏转氨酶升高和肌病。降脂药物引起肌病发生率相似,单药治疗0.1%到0.5%,联合治疗0.5%到2.0%。
大多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造成肌病发生率约为0.1%,且与剂量有关;出现转氨酶升高(≥正常上限的3倍)比例在0.5%到2.0%之间,且呈剂量依赖性。多为一过性,持续性升高的不超过1.2%,导致停药的约为0.7%,罕见造成横纹肌溶解症和免疫性疾病。引起肝功能衰竭极其罕见。没有确切证据显示他汀会加重肝病。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慢性转氨酶升高患者,使用他汀并未影响患者预后。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及转氨酶升高患者,他汀治疗可降低转氨酶。对于服用他汀引起转氨酶升高患者,减少剂量后常可使转氨酶下降,当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另一种他汀时,转氨酶往往不再升高。
出现肌肉疼痛、无力症状时,应检测CK并与治疗前CK值比较。注意排除甲状腺功能低下、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的原因。如果CK不高或中度升高(3到10倍正常上限值),应进行随访,每周检测CK水平,若发现进行性升高,应予减量或停药;停药后CK一般短期降至正常,肌痛症状一般在3天到3个月内消失,肌无力最长可达1年后才消失。对于他汀治疗前CK中度升高的无症状患者,常可安全地接受他汀治疗,仍须密切观察症状,频繁监测CK。
一旦发生横纹肌溶解,除立即停服药物外,早期给予充足的液量,配合利尿剂和碱化尿液等治疗,必要时考虑透析治疗。亦可服用辅酶Q等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数月内可恢复正常。

四、不良反应的监测
处方降脂药物时应常规向患者交代药物的副反应,重点是肌痛、肌无力与褐{BANNED}尿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和就医。一般情况下,在他汀治疗开始前检测CK,评估症状,6周到8周及每次随访时评估症状,必要(肌痛)时检测CK。每次随访时间间隔一般为血脂达标后4个月到6个月。在开始治疗及近12周时,检测AST/ALT,此后每年一次,必要情况下随时复查。

五、临床注意事项
一些因素可增加服用他汀对肌病的易感性,如高龄人群、年老体弱的妇女、有多系统疾病、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衰、大手术围手术期和同时应用多种药物等。应用他汀治疗须特别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下述药物或饮品慎与他汀合用:贝特类(尤其是吉非贝齐),烟酸(罕见),环孢菌素,氮二烯五环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和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和甲基红霉素,HIV蛋白酶抑制剂,Nefazodone(抗抑郁剂),维拉帕咪,胺碘酮,大量葡萄汁(通常每日大于1夸脱),酒精滥用(肌病的***性易感因素)。虽然他汀与贝特联用可增加肌病危险,但适量他汀与贝特联用发生肌病危险相对较低,尤其在那些无多系统疾病或多种用药情况的患者,危险更低。他汀与烟酸合用发生肌病的危险低于他汀联用贝特。应认识到他汀与以上所列其他药物合用时的危险性,应小心或避免联用。而且,处方他汀时务必使患者也认识到药物之间潜在不良相互作用,因为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一个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几个医生的处方药物。
从HPS研究,得出降脂指南继续朝向几个方面发展:1整体危险评估;2在评价危险和获益方面,除LDL-C之外的其它血脂指标;3强化降脂治疗。
HPS研究表明,不管患者TC、LDL-C水平、性别、年龄或既往是否有心血管病,辛伐他汀减少心脏事件、卒中和血运重建达三分之一。最近公布的PROSPER 试验显示普伐他汀降低老年人心脏死亡和心肌梗死危险获益与他汀在其他中年人群进行研究结果相似。ALLHAT-LLT试验显示较小程度的胆固醇减少不能导致临床益处,进一步证实降低胆固醇的巨大意义。

Rosuvastatin比现有他汀降脂更有效,近来上市的胆固醇转运抑制剂,胆酸螯合剂、烟酸、植物固醇和贝特类降脂(LDL-C)效果较小,耐受性不佳,但可与他汀联合以达到LDL-C目标。
年龄 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人降脂治疗获益与中年人相似,同样,老年服用降脂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并不比年轻者增加。不过,由于老年人常常合并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各器官功能降低,药物之间相互反应增加,因此危险性增加。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用药额外谨慎。

最近研究显示,氟伐他汀治疗肾移植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个月,改善血脂异常,降低malondialdehyde (MDA),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肾功能衰竭患者往往合并血脂异常,早期短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是安全和有效的。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持续蛋白尿的老年患者,积极降脂治疗可阻止肾功能的恶化。
终末期肾衰患者,包括血脂异常在内的危险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导致心血管病高的发生率。英国一项调查表明,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接受降脂治疗者很少。达标率很低。
2#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7 21:42 | 只看该作者
高脂血症一受重视.......今天学习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07:24 | 只看该作者
三高症是现代老年病的主流,需重视哟
4
发表于 2011-10-29 09:10 | 只看该作者
认真拜读和学习了,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11-10-29 16:04 | 只看该作者
冠脉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危险降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3 04: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