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遣方用药遵法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孟立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邓铁涛老师曾寄语后学: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每个中医师都把临床疗效作为检验、衡量自己医疗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无疑成为中医师梦寐以求之事,那么,中医的疗效怎样通过中医师的正确思维,通过以方药为主要载体的临床实践活动而得以正确体现,无疑是个十分重要。
  中医遣方用药所遵循的法度,是由中医经典界定出来的,源于经典,是中医理论精髓之重要体现。而如今,中医临床疗效难以很好体现,很大原因是医者遣方用药不遵法度,把经典所阐述的法度抛于脑后,而代之以中医药的对症治疗,这样便堂而皇之的把中医的理论精髓以异化的形式付诸实践。  
  经方之立法,谨遵法度。制方之义,微妙精详,此等实例,俯拾皆是。如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其组成为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其立方所遵循的法度,遥相呼应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的:“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方中用酸枣仁补肝敛气以安魂(补用酸),助以川芎通肝气之郁、知母凉肺胃之气以清燥气浊痰(助用焦苦),调以甘草泻心气之实、茯苓导气归下焦为佐(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诚如徐灵胎所言:“经方无一味虚设之药”。经方为我们临床遣方用药提供规范,我们自当详究其立法,体其精义,以浴我性灵,益我神智,必有裨益于临床。后世医家,亦不乏善学善用者,吴鞠通在其《温病条辨》所列之方,亦是法度谨严,如辛凉平剂银翘散方,吴鞠通自评: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观古人遣方用药,谨遵法度,方之各有法度,药之各有专能,方药于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既或有加减出入,而纪律井然。立方必有所本,用药必有所据。分观之,无药不切于病情,合观之,无方不本于古法。
  而今之医,遣方用药,不遵法度,师心自用,闭门造车,实属多见。如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方药用银翘散,疏散风热,而其只用金银花、连翘二药,也以方名银翘散,这种现象在今天之中医临床,屡见不鲜。在中医的多类报刊杂志上,也多见此类文章,某医用某方治某病,其所用方中有经方用药若干,就称为经方化裁,其实已经全失古方精义。
  当下,学经典,搞临床,跟名师,已成为学习中医的不争之路径,我们要遵循中医如何学的法度,潜心学好古人心法,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用中医的临床疗效阐释中医怎么样的问题,用临床疗效说话,给医者以信心,给患者以满意。而要想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中医师一定要牢记:遣方用药遵法度。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1 23:0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