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4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雨天小心电击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雷雨天小心电击伤


  据统计,近来,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雷雨季节,导***击伤
病人急剧增多。应该怎样防范?群众还有哪些不甚了解的相关知识?
记者日前采访了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智。

  哪些人容易发生电击伤
    李主任介绍说,在日常生活中,电击伤比较常见,仅我院一年就
能接诊数十位电击伤病人,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电击伤多在建筑
工人施工作业、汽车修理工人修车或焊接、油田工人上井作业、儿童
在家庭或公共场合乱摸用电设备以及阴雨天气等情况下发生。受电击
的人群主要为建筑施工人员、汽车修理人员、采油工人、在户外活动
的儿童和普通居民。
  在非自然因素下,主要由违章作业、设备老化、线路年久失修、
违章布线、缺少用电常识、电器漏电、对儿童看管不严等原因所致。
在自然环境下,如在阴雨天气里被雷电击伤,主要是缺少常识所致。
例如,某个国家的足球队员在阴雨天里踢球,结果有几名队员同时被
雷电击倒。下大雨时,因在树下避雨而遭雷击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实
际上,这种不幸都是可以避免的。

  雷击防范要点
    针对常见的雷电击伤原因,李主任介绍了以下防范要点:
    ★不在阴雨或刮大风天气作业。
    ★在居室内外不要乱接电线,尽量不使用高压电器。
  ★及时更换老化的电器。
  ★破损线路找专业人士维修,勿自己动手。
    ★雷雨天尽量不开电视,打雷时应关闭电视,不接听、不打电话。
    ★在室外遇到雷雨,不要进入临时性棚屋、岗亭等无防雷措施的
低矮建筑物。
    ★不躲在大树下避雨,至少与树身和枝叶保持两倍于树高的距离,
要采取身体下蹲向前弯曲的姿势。
  ★不在旷野高举带有金属材料的雨伞等物体。
  ★不携带和使用金属设备。
  ★不要翻越或接近铁栏杆、铁门、变压器等。
  ★不在水面、高空和旷野作业。
  ★不在户外活动或在旷野奔跑。
  ★不在建筑物的楼面、屋顶、山顶停留,最好选择在低洼地带下
蹲,并双脚并拢,手勿触地。
  ★不使用包括移动电话在内的各种户外电话。

  触电的急救措施
    李主任介绍说,急救措施主要为两点: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立即
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立即拨打‘120’求救。
  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步骤是:
    1.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带,松开领口和腰带,仰卧位,头部后仰。
    2.清除口腔异物,取下假牙,保持呼吸通畅。
    3.若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
脏按压。
    4.如果是自己触电,附近又无人救援,需镇静自救。在触电后的
最初几秒钟,人的意识并未丧失,要理智有序处置:可抓住电线绝缘
处,把电线拉开解脱触电状态;如果触电时电线或电器固定在墙上,
可用脚猛蹬墙,使身体往后倒,借助身体重量摆脱电源。
  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救助者绝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否则,
不仅触电者会再次充当电流导体而加重损伤,还会使救助者受到电击
的威胁。正确的方法是,救助者应使用木棍等物品使触电者与电源分
离。
2# 沙发
发表于 2006-8-21 16:52 | 只看该作者
电击伤的急救
      立即使伤者脱离电源。确保伤者脱离接触电缆、电线或带电的物体,有电闸的要拉掉电闸,没有电闸的要用不导电物如木质扫把、手杖,木椅或卷起的报纸将电线等从伤者身上挑开或击断电线。不要试图在关掉电源前,去拉“带电的人”。

  若伤者清醒,呼吸、心跳自主,应让病人就地平卧,严密观察,防止继发性休克或心衰。

  若伤者无反应,判断伤者有无呼吸脉搏后应立即进行急救。对呼吸停止,心跳没有规律者,应立即做持续的人工呼吸;病人无脉搏,呼吸尚存者,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病人心跳、呼吸均停止,则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如果伤者失去意识,轻轻将其翻至侧卧位,用枕头垫住头部,这会有助于呼吸并阻止电击伤加重。电击伤的急救原则:一是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切断电源,拉下电闸,或用不导电的竹、木棍将导电体与触电者分开。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触摸触电者;二是对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为止。如呼吸不恢复,人工呼吸至少应坚持4小时或出现尸僵和尸斑时方可放弃抢救。有条件时直接给予氧气吸入更佳;三是可在就地抢救的同时,尽快呼叫医务人员或向有关医疗单位求援。
         在等待医疗援助期间,在电进入和穿出口处用少量的抗菌或烧伤油膏,以防止创面污染。同时使伤者保持仰卧位,脚和腿抬高。

[ 本帖最后由 我本善良 于 2006-8-21 16:5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紫色丁香 + 1 加油,回答的不错!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2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