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380|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现在的中药变成了颗粒,是科技的进步还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现在的一些医院的中药房进的中药变成了颗粒,而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花花草草”等中药原来的模样,这样做当然对于部分病人省却了煎药的麻烦,但长此以往,我们是否连“本”都不曾记得?而纯正中药的剂量又如何掌握?
2# 沙发
发表于 2012-4-25 20:3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中药的提取物,是中药的溶解物按比例得到的,好像是科技的进步,其实在配方时,就不好按多少克来配伍那么好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2-4-25 21:33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观点,在日本、韩国的汉方很早就可以实行我们现在使用的颗粒中药了,既说效果很好,其一也。但是日、韩的颗粒中药提起技术较早,技术成熟度较高,其二。我们现在的中药饮片被不良商贩弄的没有多少地道药材了,其三。我们国家的中药饮片技术才刚刚开始,技术应该不会很好,其四。本人还是比较喜欢经过经过严格炮制的地道中药,效果很好。有时候我都在想,以后我自己的中药,按照实际用药需要自己炮制加工,药材好,药才好,病才愈!
4
发表于 2012-4-25 21:4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个根本问题   饮片不地道 或者掺假  凭经验临床医生可以做鉴别   
而颗粒   估计不是肉体凡胎可以鉴别的。     无疑是给做良心药的黑心人有机可乘。  
5
发表于 2012-4-25 23:53 | 只看该作者
颗粒剂可以很大程度方便病人,是很好的一个方便法门,疗效虽然稍差一点,但却为非常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路径。
至于昧心不昧心,但问自己,莫管他人。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6
发表于 2012-4-26 0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风海之王

我不同意楼上的看法,吃药不见效,损失的可是我们自己的名声,没人问卖药的。只问开方的。用药如用兵,不熟悉的兵,暂时不能放到关键的地方。想作一个好医生,一定要多想想。作医生的不盲目用药,药厂也不敢以次充好。现在这一阶段真不能拿药品经销商的良知来赌我们的名声。
7
发表于 2012-4-26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沉默的法师
噢,你用颗粒剂没有效吗?颗粒剂我用过,是有效的。一些白领、学生没有地方熬药的,我都开颗粒剂。
至于名声,我只是无名小卒,没什么名声,救一些可以救的人,治一些可以治的病,对我没什么损失,不能和名医比,呵呵。
8
发表于 2012-4-26 18:27 | 只看该作者
是呀,做医师难,做好医师更难,作为病人来说,他不管你的药要的是疗效,作为医师来说,国家医改方向是对的,现实环境中就如“毒胶囊”,可会击跨我们脆弱的神经。。。中药----能给我们神秘/神圣的净土吗?
9
发表于 2012-4-26 18:29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如何变化 都可以掺假
左成颗粒更容易掺假 有的药物检测又要某一个化学物质合格就可以了
比如那个 苹果皮颗粒冒充板蓝根颗粒
10
发表于 2012-4-26 18:37 | 只看该作者
爱爱医----医务工作者“栖身”的心灵家园,各版斑竹/版主及其他爱医友----我们 的良师益友,面对此境,能有别的办法吗?
11
发表于 2012-4-26 19:50 | 只看该作者
西药发现了皮鞋胶囊,中药要是查起来,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12
发表于 2012-4-26 19:56 | 只看该作者
颗粒有很大优势,对于中医的标准化很有意义,也很方便患者。
13
发表于 2012-4-26 19:58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现在能够坚持每天熬药的病人确实不是太多,而且熬药跟个人的经验有很大关系,有些病人没记清楚医嘱,结果很容易出事故,我在实习时碰到好几个附子中毒的。
14
发表于 2012-4-26 20:41 | 只看该作者
我承认,中药的煎药方法不仅仅是一门技术的问题,然对医者来说,颗粒剂量却似乎“无所适从”,当然也许与我的才疏学浅有关,我记得有一个小孩3岁因“便秘”以前用3克大黄后下可以治疗,而这次用颗粒1.0克患儿却连续拉了3次肚子,害的我叫家属暂停,唉
15
发表于 2012-4-27 1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康乐新村


    颗粒1克相当于生药10克。
16
发表于 2012-4-27 15:29 | 只看该作者
大黄颗粒有那么浓缩吗?
再说了,是如何浓缩的,疗效会不会减低?
17
发表于 2012-4-27 1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医学之人 于 2012-4-28 18:51 编辑

是所谓的中药颗粒剂吧,这样搞中药是会葬送中医的,中医颗粒剂已经披上了专利的光环和权威认定了,而且医生使用者提成很高,至少是10%,真正的中医一定要是原汁原味的,也一定要是绿色的,而这种颗粒剂的所谓中药是经过现代化的人为加工过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只会为少数人大谋奇财吧了!
中医界一定要警惕呀,现在扼杀中医的手段在不断地翻新,太恐惧了!
18
发表于 2012-4-27 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医学之人先生:
其实,这正是我们应该担心的症结所在,我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怕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后的根都葬送掉。。。。。。
19
发表于 2012-4-30 13:29 | 只看该作者
饮片质量太差,不利于质量控制,很多药都上霉了,还在卖,推荐小包装的饮片,赶紧
20
发表于 2018-8-11 20:0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现在中药搞的不像中药,如果说只是为了方便那么颗粒剂肯定是不用说的了,但难道就因为方便抛去中医本来的煎煮吗?而且有一些特殊的服药方法又要怎么实现呢?比如有一些要不用一次喝完,而这个可以是在煎第一,也可以第二次,改成了颗粒这个度要怎么把握呢?现在感觉,科技发达了,人也懒了,哎,可悲
21
发表于 2018-8-11 20:37 | 只看该作者
读过伤寒的都知道从方子的放水量,熬到几升,去渣重煎等等是不是控制有效成分的手段呢?如果不按照煎煮法是不是会影响到有效成分呢?原本的汤整成颗粒,有效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简直是害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