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17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理用药] 感冒病毒无药灭杀,可为什么偏偏陷入用药治疗的怪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冒也是另一种急性传染性意义上的鼻炎,俗称“伤风”。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感冒起病时鼻内有干燥感及痒感、打喷嚏、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以后渐有鼻塞、嗅觉减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若无并发症,病程约为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因为病毒生存在人体细胞内,世界上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杀死感冒病毒,有效方法依然是人体免疫系统。
     尽管现代医学明确指出,世界上没有可直接杀死感冒病毒的药物,但国人依然好用药物治疗感冒、尤其是滥用抗生素治疗感冒的顽疾病态心理习惯。感冒病人对药物治疗的心理依赖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的医生、护士白衣天使甚至医疗专家群体为什么对此熟视无睹、不予正确解释广为宣传、引导呢?我们药店架上琳琅满目、花样翻新、老药新装、到处充斥的感冒药为什么不能善意温馨醒目提醒: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盲目药物治疗会增强细菌抗药性,既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作用,也不会缩短感冒治疗期,并存在着病情拖延加重风险。
     感冒药物的滥用,表像上看、医疗行业是最大获益者,但它的后患是白白损耗了一个民族的医疗资源,白白增添了一个民族生存养老支出,并悄无声息退化了一个民族免疫系统,悄无声息退化了一个民族的生存力。在这一感冒治疗的误导惯性中,国人没有赢者,都是受害者,因为每一个行业如果都天真认为可以不顾是非曲直追求最大利润的话,那么每一个行业都是其他行业的受害者。据说英国美国等还***了相关的行医规定:不得向患有耳部感染、咽喉肿痛、扁桃腺炎、感冒、咳嗽等轻微病症患者开抗生素。因此,医生不得不打发他们回家休息。我国为何不实行这样医疗行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连欧美都不相信的感冒西药,我国却热衷于西药中用。
     从本质上讲,感冒就是人体的免疫力和引起感冒的病毒斗争打破平衡的结果,如果免疫力够强,我们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如果免疫力下降,病毒入侵,就会引发感冒。因而治愈感冒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免疫力,在于固本培元、提供免疫力所需要的能量支撑。事实上免疫系统治疗自愈性疾病是自然界最为合理方法,百万年来、人类进化就是在不断地抗御病毒中发展壮大的,反而是当今人类科技文明导致的科技迷信却使我们迷失方向,丧失了人类自身抗病原有本能的那份豪迈自信。既然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杀死病毒,那么追求幻想任何药物杀灭治愈感冒病毒心理安慰方式、都是对免疫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的干扰破坏,是自毁免疫系统长城,为细菌性炎症等并发症长驱直入加重创造条件。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自以为现代药物攻克的感冒病毒、事实上仍然是我们自身免疫系统加大治疗力度的结果,而非药效结果。对此国人不知有何感慨醒悟。
     治疗感冒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休息睡眠和积极补充能量(增暖衣被、热水泡脚、电热毯暖身提高体温、多喝水、多喝红糖水蜂蜜水、多饮食增加维生素C等营养、增加体能)。因为你给身体抗御病毒最好的支持、就是节约一切能量不必要损耗,积聚提供全身一切可用能量与感冒病毒决战。如果你感冒全身乏力,那是因为你全身能量用于抗御病毒需要结果(如果没有不适感觉、反而说明免疫系统没有病毒入侵应急反应、病情可能拖延);如果感冒鼻塞流涕,那可能是因为机体为阻击感冒病毒入侵分泌粘稠物积极抗御围剿病毒的结果,扩血管感冒药固然可以消肿减轻改善鼻塞通气状况、自我感觉症状减轻,但遗憾的是这种症状减轻却是假象、却延缓拖延了病情的治疗、扰乱了免疫系统正常机制、客观上加快了感冒病毒入侵;如果感冒低热,同样是免疫系统利用了病毒病原物分子结构简单、不稳定不耐热特点、加以增温剿灭的积极治疗行为、如果采用退烧药同样可以减轻感冒症状、但对于病情治疗适得其反、恰恰增加了免疫负担;感冒口渴现象同样是免疫系统的积极抗御行为表现,因为体内血液细胞液阻击病毒物和其他物质迅速动员增加、血液、细胞渗透压提高、体内储备循环水分因为渗透压上升增吸水分而减少,因而出现了口渴现象,渗透压提高毛细血管收缩不仅可以有力遏制病毒蔓延侵染、可以像腌制品防腐那样利用渗透压遏制病病原物营养吸收和**,还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全歼病毒。如果感冒病毒后期引起细菌性炎症或并发症病情加重趋势,那么积极的抗菌性药物治疗另当别论;许多感冒病毒后期引起细菌性炎症或并发症恰恰是我们不当的药物治疗感冒引起的免疫力下降恶果,从而形成了感冒抗菌性药物强烈恶性依赖。
其实无论什么病都是自身免疫力与病原物抗衡的结果,我们所能应对病魔的最好办法就是积极保存节约体能(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对于大病来临之际,这无异于寻死、提前结束生命,犹如两军相争对方冲锋阵陷向你刺杀、己方却无动于衷仍然消耗于无谓的体力锻炼中),当然平时健康时积极适宜体能锻炼、有利于储备体能、强健体魄,这就是健康状态下的生命运动与生病状态下的生命延续必要静养动静相辅对立统一辨证哲学。大体型动物之所以相对小体型动物长寿的秘诀就是因为大型动物单位体积耗能较少、因而总体体能积蓄较多、体能优势的结果。体能既是延续生命代谢必须的物质能量基础,更是免疫系统抗御病原物必须的能量基础,两军生死存亡交战、拼的就是消耗战,谁拥有较高能量、谁就是战胜主动一方。关乎生死存亡人生病魔的鬼门关上,实际上就是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疏忽浪费了体能而没有跨越过去、遗憾过早走完一生,就像感冒我们总以为通过锻炼出汗可以提高免疫力,事实上恰恰相反感冒反而会由此加重。大热天、大冷天之所以死亡率高、就是因为极端天气增加了病人能量支出,就是这些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能量代谢比平时多支出,生命的天平向死亡倾斜了,如果我们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病人冬季增温夏季降温、控制到适宜温度、减少代谢多余能量的支出,他们本可跨越病魔折磨、走向痊愈可能的。治愈感冒的有效方法途径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应对其它一切大病这种看似微不足道保护体能方法(不行走、少说话、少用脑、睡卧闭目静养)事实上就是保障我们战胜病魔跨越鬼门关的最有效***,也是保障我们长寿秘诀之一。
     感冒病毒无药灭杀,可国人偏偏好用药物治疗现象,揭示出人性固有共性弱点,这就是人们很容易被表面假象所欺骗并陶醉于这样欺骗美好幻觉,虽然药物治疗感冒病毒无效,但我们却乐于接受药物减轻病症的假象,尽管这样假象可能拖延病体的痊愈,并可能导致病症加重和其它并发症的产生隐患,但病症暂时减轻假象感觉渴望始终胜于一切。我们往往痛恨口蜜腹剑之人,可感冒药物治疗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口蜜腹剑。感冒药物依赖是另一种形式的*******。推而论之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尤其是恋爱还是国家军事政治,人们往往容易被巧语花言和动人的人为海市唇楼美景假象所迷惑。
2# 沙发
发表于 2013-4-26 16:13 | 只看该作者
这种现象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医务人员,可能从中获取某些经济利益,但医者仁心,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国家现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应用是有现实意义的;二是病人,感冒了来医院,如果大夫不给用药只是让他回家多喝水,多休息,估计他是不会死心的。
3# 板凳
发表于 2013-4-27 22:19 | 只看该作者
国情如此.我们............................
4
发表于 2013-4-28 09:34 | 只看该作者
不能以偏概全,是真正的感冒七日自愈,七日不愈者必不是感冒!
5
发表于 2013-4-29 00:10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人很多时候不用药可以耐受过去,但是老人小孩感冒起来更难受,为了缓解症状,还是会选择用药的,相信包括我们自己这些医务人员在内,当感冒症状不适感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为了减轻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还是会选择用药的,所以要从整个局面扭转思想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6
发表于 2013-4-29 20:00 | 只看该作者
{MOD},有好的科研成果!
7
发表于 2013-5-12 19:37 | 只看该作者
特别是在基层更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呢!
8
发表于 2013-5-13 15:03 | 只看该作者
国情如此。木有办法。我自己感冒了也会吃药减轻症状,影响上班
9
发表于 2013-5-19 22:49 | 只看该作者
问下楼主中药治疗感冒有效果没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或者中药在不在你批斗的范围之内呢
10
发表于 2013-6-13 01:35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的无能,媒体的过错,不好好的宣传,只会一有医疗**就大肆宣传医生多黑心,百姓多可怜,结局就要钱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9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