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卡介苗接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请问一下小孩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时,大夫误在右胳膊上臂三角肌内注射0.05毫升,接着又打了乙肝疫苗一针,左胳膊又正常打了0.1毫升,让回家观查,现在12天了,没有什么反应,很担心,会出现什么的反应?现在应该怎么办,需要用药吗,帮帮我,谢谢!
2# 沙发
发表于 2009-4-19 21:30 | 只看该作者
BCG接种反应
BCG接种异常反应
BCG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但在大规模接种时偶可见到异常反应与并发症。发现接种异常反与并发症应在市级专业机构指导下进行处理,处理的要点是:早期、及时、合理。

一、局部强反应
   BCG接种局部强反应多因未熟练掌握标准化操作技术导致注入活菌数过多,严重局部反应则发生于接种差错,即将5人份BCG误作乙肝、百白破等疫苗或治疗剂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
(一)临床表现
局部反应强烈,脓肿溃疡面超过1cm,长期不愈超过6个月。
BCG注入皮下时,注射局部约在1-2个月时出现肿块并逐渐增大至2-4cm,表面暗红,中心逐渐软化形成脓肿、破溃。
BCG注入肌肉,皮肤表面往往无明显变化,在肌层形成脓肿,脓液沿肌膜下行,形成哑铃状脓肿。局部反应可迟至数年出现,病程可延续数月甚至1年以上。
i注射过深可产生顽固性溃疡,并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
-(二)发生原因
1.        菌苗剂量
超剂量接种。剂量增加一倍,发生率就增加一倍。
2.        活菌数量
稀释液剂量不足、菌液沉淀注射前未摇匀,使活菌数量过多。
3.        注射深度
-注射部位越深,局部反应也越大。
4.        免疫状态/
结素反应阳性(有BCG接种史或结核感染者)接种BCG,局部反应发展快而重(koch现象),但4周后与初种反应趋于一致。
5,. 同部位接种其它疫苗
在BCG接种局部尚未出现反应时接种了其它疫苗。
(三)鉴别诊断
  湿疹常常被误诊为BCG接种强反应,表现为接种局部大片脓痂,渐向周围蔓延,边缘常有散在或密集的针尖大小的丘疹、疱疹、丘疱疹,边界不清。湿疹迁延不愈时,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苔癣化,有鳞屑。湿疹多发生于卡痕形成期,触之脓痂较硬较薄,痂下无脓肿,幼儿身体其它部位患有或曾患湿疹可助确诊,应用湿疹药物治疗很快治愈。
(四)预防1
1. 严格执行标准化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皮内注射法。
2. 稀释液0.5ml剂量要准确,正确稀释菌苗,注射前菌苗要摇匀
3. 注射剂量0.1ml,不要超剂量。
4. BCG接种以乙肝疫苗接种后第2天进行为宜。
5. 接种其它疫苗时要认真核对,杜绝将5人份BCG误种于皮下或肌肉的差错事故6. 接种其它疫苗时(特别是乙肝第二针和百白破)要核对接种证并查验 BCG局部反应,避免同侧同部位注射。
(五)治疗
1. 即时治疗:
发现超剂量深部注射后应立即上报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即时治疗。不得瞒报拖延,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一般24小时之内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立即异烟肼(INH)注射液(或加于0.5%普鲁卡因溶液中)作局部深部的环形封闭,10mg/kg, 每日1次,连续3天后改为每3天1次,共计8-10次;也可第一周每日1次,第二周隔日1次,共10次。
. 全身治疗
局部环形封闭后,口服异烟肼(INH),儿童8-10mg/kg/日,1次顿服。服用 2个月左右,如局部无任何反应可以停药,有反应者继续用药,直至局部硬结吸收或局部化脓溃疡时再停药。
INH加利福平(RFP),效果更好,注意治疗前及治疗中一定要检查肝功能。8
  3. 局部治疗
(1)寒性脓疡形成,波动明显,有破溃趋势时可低位切开引流。适时切开排脓,INH液冲洗脓腔,清除干酪样坏死物,搔耙肉芽组织有助于缩短疗程,瘢痕愈合平整。
(2)局部溃疡较轻,可创面涂敷RFP粉;溃疡较深,溃疡口较小时可作切开,RFP加INH液纱条或20%对氨基水杨酸(PAS)油纱条引流,引流通畅愈合较快。
间隔2-3天换药较每日换药效果更好。RFP还有广谱抗菌作用。
  4. 外科治疗
严重深部反应需外科手术及抗结核治疗。
3# 板凳
发表于 2009-4-19 21:39 | 只看该作者
二、淋巴结强反应
是目前最常见的异常反应,亦称BCG反应性淋巴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卡介苗原发综合征。
! 淋巴结强反应为自限性良性经过,大部分可自愈,通常不会影响生长发育与健康。:
新生儿BCG接种后14天至数年均可发生,常发生于BCG接种后2个月左右,我市病例最早为接种后第7天,最迟660天。据报道国外2岁以下BCG接种儿童淋巴结强反应发生率为0.1%-4.3%,国内为0. 05%-0 .22%.
(一)发生原因
1. 菌苗
(1)活力较强的菌株(特别是残余毒力较大的)产生强反应较多,是发生淋巴结反应的主要原因。
(2)与制做菌苗时菌块摇散的均匀度有关。若菌苗块多,易在淋巴结滞留而产生强反应。
2  接种方法
皮内接种法发生淋巴结异常肿大率最高。
3. 接种技术
(1)菌苗未摇匀、菌苗沉淀、菌液太浓。
(2)注射部位过深。
4. 儿童年龄
年龄越小发生淋巴结强反应频率越高
(二)临床表现  
卡介苗接种后同侧腋下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
早期可先后出现1-数个淋巴结肿大,触之有弹性,与周围无粘连,可移动。淋巴结继续增大,多个淋巴结可融合,与皮肤粘连,皮肤呈暗红色。肿大淋巴结从中心部位开始逐渐软化,形成寒性脓疡(不热、无压痛、有波动),可自发破溃。
淋巴结肿大直径多为2-3cm,也可见直径4-6cm,我市最大1例为10cm×9cm×5cm。淋巴结一般增长缓慢,个别增长快时可出现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i严重者可致淋巴管炎,接种侧皮色暗红和肿胀,压之褪色,系淋巴回流受阻所致
(三)早期发现
|BCG接种所致淋巴结肿大为无痛性,家长常常不能及时发现,临床医生的误诊以及免疫接种及监测时漏检淋巴结导致医源性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因此:
区县结防所、计免科:应加强宣传培训,普及BCG接种知识,使家长、临床医生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医院产科:BCG接种人员应告知家长注意观察新生儿BCG接种后淋巴结反应,新生儿出院后的健康查体要检查淋巴结反应。:
医院免疫接种门诊:在建证及接种其它疫苗前应常规检查BCG接种同侧锁骨上和腋下淋巴结反应。
区县免疫监测门诊:十二周阳转监测的同时必须检查淋巴结。
(四)结素试验
      结素试验强阳性或阳性反应。
(五)实验室检查
1. 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发现抗酸杆菌,培养可呈阳性,菌型鉴定为卡介菌
2. 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为结核病变。
(六)鉴别诊断
     BCG接种所致淋巴结肿大常被误诊为淋巴结核。
与淋巴结核的鉴别并不困难:有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通常肿大淋巴结的引流部位有结核原发病灶,如肺部有结核病灶。严重者结核菌进入血行,引起全身播散,各脏器所属淋巴结也肿大。菌型鉴定为结核杆菌
(七)门诊宣教!
1.        目的
; 消除家长对BCG接种反应的疑虑,以平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不再辗转各医院,贻误病情,增加经济负担。使以后治疗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医疗及费用**。
'  2. 内容
    a)  BCG 接种的意义:预防结核病,特别是降低儿童结脑、粟粒结核等严重结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b)  接种BCG的正常反应过程:局部反应和淋巴结反应
   c)   淋巴结异常肿大的原因:发生率、菌苗残余毒力(免疫力与淋巴结反应)、个体差异。
     d)  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可自愈、不影响生长发育、不影响健康、没有后遗症、只有局部反应、有全身症状及时综合医院就医。
   e)    除外淋巴结核、囊肿、炎症、肿瘤:淋巴结核有与传染源密切接触史,有结核中毒症状等。淋巴结炎有症状,抗菌治疗有效。囊肿和肿瘤的病史和部位、性质等。
f)        治疗:使用抗结核药的根据、安全性、剂量、如需用RFP,解释化验肝功能的必要性。
  g)     转归:疗程较长、淋巴结吸收、脓肿破溃需外科换药治疗后痊愈。有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可选择
h)        治疗期间:观察有无服药反应、淋巴结的变化、定期门诊或电话了解病情发展。;
i)        治疗费用:只限于与治疗淋巴结反应有关的医疗费用可以报销。外科手术治疗有报销比例。
     注意
     a) 各区县负责本辖区接种单位的淋巴结反应。如有外区接种,家长自愿就近治疗,不应拒绝。
b)        态度要热情,耐心、谨慎,不卑不亢,取得家长的信任。
     c) 根据家长接受能力及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
d)        不要涉及接种人员技术问题,发现没有规范操作及时反馈至接种单位。若非本辖区可由市CDC转告。(八)治疗
WHO:全身治疗无效,重在局部治疗,早期切开。
我国各地报道:全身治疗有效,疗程较长;早期手术切开后常不易愈合,故一般1. 早期热敷可使肿大淋巴结自行消散。热敷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
2 . 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可单服INH或加用RFP,部分幼儿肿大淋巴结可完全吸收。
3.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腋下淋巴结较大时,RH治疗可缩短疗程,减少淋巴结破溃的发生。
4. 部分幼儿肿大淋巴结在治疗中继续液化,形成寒性脓疡。 脓疡有破溃趋势时,参照局部强反应的局部治疗。
5. 若脓疡自发破溃,用20%PAS油膏或RFP粉剂涂敷,必要时要切开引流。
肿大淋巴结常是逐步液化而使疗程较长,有的反复破溃愈合
6.        手术切除:淋巴结未发生粘连时也可选择手术切除,术后服用INH以防复发。
(九)转归
    淋巴结炎经治疗后可以完全或大部分吸收,或钙化,破溃愈合后皮肤留有瘢痕。治疗无效时可外科手术切除。极少有复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8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