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医案] 邓铁涛教授谈养生长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邓铁涛简介

邓铁涛,名锡才,广东开平人。[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1916年农历10月11日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7年毕业,为该校第九届毕业生。在长达六十五年的医疗教学科研生涯中,融古贯今,积累丰富临床诊疗经验,提出一系列对现代医学发展有影响的理论学说。

邓铁涛教授自1950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导主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第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广东省、市科委顾问等职。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名誉理事,广东省卫生厅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史学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62年、1979年广东省人民[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两次授予他“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90年被***批准为首批享受[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广东省委高校工委等五个部门首次在广东教育系统授予他“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邓铁涛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荣誉证书。邓铁涛教授毕生为党的中医药事业及中医药教育事业努力耕耘,古稀之年仍奋斗不息。他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位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教授,现在他仍然带着博士生,并且定期到医院查房,解决一些疑难重症,他独创的一套养生之道,给我们传授了宝贵的经验。他的学术思想以及中医保健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加速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进程,体现传统医学对人类防病治病卫生保健所作的重大贡献,同样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十多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除了精神与物质的满足之外,追求健康与长寿已是人们的生活目标。

“养生”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研究,有十分丰富的内容。非一篇短文所能包涵,今摘其要者简略言之如下。

第一、注意养神  调节七情

神就是精神。神藏于心,心是一身之主。精神奕奕是身心健康的反应。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中医的经典著作《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强调养生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损伤形体,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所以保养心神的健康是养生长寿的首要问题,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千万注意精神卫生。我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在生活的道路上,人际关系,事业的追求,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加上责任的重担,紧张的工作,“心”这个君主之官,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会形成“主不明”之状态而引发“十二官危”,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们这七种情志的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如果没有七情六欲,就不成其为人了。作为致病因素的七情,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过于持久就会引致失调,引致脏腑气血逆乱而致病。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故养生第一重要问题是调节七情之太过以养心神,就能达到中医所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目的。怎样才能做到调节七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是说做人要胸怀广阔,不患得患失,使精神经常处于稳定的状态,疾病就不容易发生了。这是养生防病的大前提,是延年益寿的指导思想。这些二千年前的理论是十分正确的,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继承。

第二、珍惜精气,节戒**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藉《黄帝内经》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历代医学又反复强调保养肾精的重要性,如元代名医朱丹溪的《格致全论》,就专门为此撰写了《**箴》。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精充则体健寿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当今的开放改革,为社会带来了兴旺繁荣,同时亦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花花世界,俗语有道:“饱暖思淫欲”,一些人手上有了钱,就去花天酒地,过着糜烂无度的生活,不知珍惜精气,节戒**,尽管有很好的营养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会健康长寿。历代帝王的寿命史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帷,习武备”之故。当然,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保护脾胃  饮食有节

饮食要有节度,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都会易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气血旺盛,人才能健康成长。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许多高龄老人的饮食习惯证明,饮食清淡,适时适量,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防止冠心病十分强调少食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引起动脉硬化,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不能机械看待。有些人虽然尽量少食或不食这类食物,但胆固醇仍然很高,这就要靠体育锻炼来帮助解决问题了。

第四、重视运动  勿使过度

提倡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已是家喻户晓的事了,在我国更是古己有之,但其中有一个科学态度问题,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汉代华佗的话才是至理名言,他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不当使极”是一句关键性的话,就是说运动不能过量,失度过量,则容易劳损伤身,“积劳成疾”,这对于体弱及老年人说,尤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真的对待。运动的种类很多,从传统角度来看,可分外功与内功两大类型。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比较使用外劲的运动属外功;五禽戏、大极拳、八段锦之类则属内功。若以强壮身体为目的,则内功、外功均可;如从摄生角度来考虑,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则以内功为好。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引气,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能持之以恒,则气血流畅,体力日健,精神日充,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1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