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题求助] 【分享】简述重症肌无力(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0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重症肌无力,主要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阴性病人,是因为有抗体针对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受体酪氨酸激酶。
   
    肌肉的运动,是由运动神经支配的。通常情况下,运动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并不做直接的接触,而是被充满了细胞外液的间隙隔开,这个间隙,就是通常所说的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当有神经冲动传来时,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是通过释放信使(乙酰胆碱)到接头间隙的细胞外液中,然后乙酰胆碱再与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而传递运动的信息,从而引起运动。打个比方,乙酰胆碱是运动神经送出的钥匙,而肌肉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就像门锁一样,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门锁,而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是由于体内产生了阻止或破坏钥匙(乙酰胆碱)与锁(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物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才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发生。
   
    本病的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常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本病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
   
    病因与发病机制
    正常的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T细胞可介导免疫耐受,以免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由B细胞在增生的胸腺中产生。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胸腺几乎都有异常,10%~15%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胸腺瘤,约70%患者有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
   
    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患者体内产生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补体参与下与乙酰胆碱受体发生应答,使80%的肌肉乙酰胆碱受体达到饱和,经由补体介导的细胞膜溶解作用使乙酰胆碱受体大量破坏,导致突触后膜传导障碍而产生肌无力。在80%~90%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抗体,而在其他肌无力中一般不易检出,因此对诊断本病有特征性意义。
   
    另外,在胸腺中已检到乙酰胆碱受体亚单位的mRNA,在正常和增生的胸腺中都能发现具有横纹并载有乙酰胆碱受体的“肌样细胞”,因此推测在一些特定的遗传素质的个体中,由于病毒或其他非特异性因子感染胸腺后,导致“肌样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构型发生变化,**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胸腺激素在正常情况下促进T辅助细胞的分化,但长期过量合成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发生重症肌无力;终板乙酰胆碱受体抗原免疫原性的改变也是可能的诱发因素。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贫血和天疱疮等,也提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重症肌无力患者HLA基因型(B8、DR3、DQB1)的频率较高,提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病理
    约70%成人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不退化,重量较正常人重,腺体有淋巴细胞增殖。约10%患者存在胸腺瘤。
   
    约50%病例肌肉内有淋巴细胞聚集,其周围有小坏死灶,但无周围血管受累。少数病例,尤其是无胸腺瘤的患者,有散在的肌纤维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病理改变明显,突触后膜皱褶丧失或减少,突触间隙加宽。在残余的突触皱褶中,用免疫化学方法可证实有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08:4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