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电图分析] 请各位高手解释一下这个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个长间歇是如何形成的。
请山羊老师和版主帮忙解释一下:何为温醒效应 何为冷却现象,何超常代偿的成因。谢谢各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trg + 1 感谢你提供病例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11-12-15 16:51 | 只看该作者
上面图是:房颤转为窦性心律的时候,出现了一个6s长间歇。不知道是何原因。请斑竹和山羊老师帮一下谢谢
3# 板凳
发表于 2011-12-15 1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anyangchen 于 2011-12-15 18:09 编辑

这是房颤终止后出现心房与心室静止或停搏,与窦房结功能不全的表现,也反应交界区等下级起搏点功能也差。
       温醒现象是指心脏自主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心律呈逐渐增快的形式(温醒现象),终止前有逐渐减慢的趋势(冷却现象)。.这是各种折返折返性心动过速与自律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要点之一。如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阵发性室上速与心房自律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超常期传导(supernormal conduction),简称超常传导。由Lewis等在1924年首例报道。是指心脏的传导功能受抑制时,原来不能下传的激动恰遇超常期,反常的出现传导功能暂时改善的现象。并不是比正常的心肌传导还要好;即预期传导中断的激动得以继续下传,预期传导延缓的激动得以快速下传,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保护机制。理论上超常传导可发生于存在传导阻滞的任何部位,临床心电图中以超常期房室传导最常见,其次为超常期心室内(束支及其分支)传导,其它则很少见。其电生理基础为超常期应激。对于心动周期中发生超常期传导的位置认识尚不一致,可发生在第一超常期。第二超常期或第三超常期,以后两者为多见。诊断必须与伪超常期传导相鉴别。只有不能用其他机理解释时,才是真正的超常传导。其临床意义决定于基础心脏病与基本心律失常,且有助于对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伪超常传导(pseudo supernormal conduction)又称假超常传导。由Narula于1973年首次报道裂隙现象而提出这个心电学概念。是指由于激动通过房室传导系统各部位,所发生的变化互相影响而产生的意外传导。包括裂隙现象、双径路传导、隐匿传导的突然消失、隐匿性折返以及房室交界区的分层阻滞。
房室交界区伪超常传导(pseudo supernormal conduction in A-V junction)是指发生早的房性早搏,如电生理检查的短时S1S2,激动得以下传,较晚的房早,如如电生理检查的长时S1S2,激动反而比能下传,称为房室传导的裂隙现象,又称“I型裂隙现象”。系由于房室交界区的分层阻滞所致。早发生的房早,房室交界区传导延缓,下传至希-浦系统,正值脱离了不应期,使激动下传;晚发的房早,交界区传导正常,激动到希-浦系统,正值不应期而不能下传。希氏束电图所见:A1-A2缩短到一定程度,希氏束远端阻滞(H-V阻滞),继续扫描,A2-H2,也进一步延长,H1-H2间期也延长,进而恢复H-V传导。

(第二超常期相当于T波降支。第三超常期相当T波后0.28秒处---第二超常期在动作电位[3]相未下降的特别快,较膜电位回复得更完全,导致膜电位与阈电位之差明显减小,因而在此期内(第二超常期)产生兴奋所需**强度不但小于【3】相初,也小于【4】相。)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trg + 1 山羊老师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1-12-15 19:32 | 只看该作者
隐匿性传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3 07:3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