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鼻部疾病] 抗组胺药在五官科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抗组胺药的特点是可口服,起效快,能消除鼻、眼和咽喉的过敏症状。根据其和组胺竞争的靶细胞受体不同,抗组胺类药物分为H1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H3受体拮抗剂和H4受体拮抗剂。从1937年第一个抗组胺药开发成功至今,已有50余种H1受体拮抗剂供临床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产品为第一代,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中枢神经活性强,受体特异性差,故易引发明显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患者表现为安静,思睡,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精神活动或工作。因此,第一代产品又称为镇静性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曲吡那敏(去敏灵)、异丙嗪(非那根)、美喹他嗪(玻丽玛朗)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为第二代,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抗胆碱作用与抗组胺作用相分离的特点,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少,故又称为非镇静抗组胺药(NSA)。此类药物由于性能较好,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氯雷他定、氮斯汀、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左卡巴斯汀、依美斯汀、酮替芬、咪唑斯汀、奥沙米特。近年来,科学家又开发出第三代抗组胺药,包括非索非那定(特非那定代谢物羧酸特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西替利嗪的单一光学异构体)、地洛他啶(氯雷他定代谢物去乙氧羧基氯雷他定)、去甲基阿司咪唑(阿司咪唑代谢物)。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1-3-5 09:3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
3# 板凳
发表于 2011-3-5 18:5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9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