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黑糊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关闭 [复制链接]
781
发表于 2009-8-22 12:4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学习了。谢谢黑哥精彩发言。鲜花香香。
782
发表于 2009-8-22 19: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老大真是不错。。。
收藏学习了,。。
783
发表于 2009-8-22 19: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黑糊糊 于 2009-8-22 11:24 发表

愧不敢当。使用经方,基本才处在入门阶段。

这也叫入门,那我们岂不是离门还远着呐,只能是望门阶段的了。
784
发表于 2009-8-22 20: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佩服
785
发表于 2009-8-23 12:4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黑糊糊 于 2009-8-21 18:28 发表
2009年8月18日
胡**,女,37岁,患漏下三月多,住院西医以“子宫内膜炎”收治28天,近半月来咳嗽,**吃药无效来诊。形体瘦弱,面色暗淡,目光清,舌淡有齿印,有细小红点突起,苔少。诉咳嗽夜甚,影响睡眠,痰少,喉痒,先无汗,近几天时有汗出,不呕不渴,食量二便正常,小腹热痛。脉形弦,脉来数,寸浮关平尺沉。考虑先有漏下(经治基本痊愈),复感外邪,西药“清解”后,水饮为患,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
茯苓60 炙甘草50 北五味50
干姜50 辽细辛50 当归30
升麻30 石膏30
一副。水3000ml,煎开半小时过滤取汁,分5次服。


该患者今天来复诊,前药当天晚上煎好吃过一次,当夜不再咳嗽,喉痒的症状也相应消失,弦数脉已经和缓。担心复发,再照前方抓了一副。我问起费用问题,患者说前段时间住院,新农合报账后,自己还支付一万四,对比看中医,真是天壤之别。
收到10朵
786
发表于 2009-8-23 13: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2009年8月23日
因时间关系,能发上多少算多少吧。同时把看病的过程稍带上
王**,男,26岁。前天觉得感冒,自购四季感冒片和螺旋霉素口服,症状不缓解反加重今天来诊。形体壮实,面红咽红发热,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鼻流清涕,头痛体酸恶寒,口渴,时时出汗,二便无异常。脉位浮,脉体大,脉率快,脉势紧。
分析:
性:伤寒--病发于阳,属太阳病,兼有阳明病表现,表实里虚,营卫不和,里阴虚。
位:表里同病。先有表复有里。阳病有头痛、体酸、发热、流涕;阴病有渴、咽。
向:体强感邪,起始于太阳病,属实证;继发有阳明病,病有从太阳向阳明传变的趋势。病处于非稳定阶段。需要用   药。
量:体重75公斤,年龄正值壮年,平时为体力劳动者,素往身体强。平时发病多数症状重,治疗得法好得也快。现在  表现的症状,发热39℃,头痛比体酸难过,鼻流清涕量多,汗出多,脉浮为主,大紧数为兼脉。
和:所谓和,就是见病知源。病从不同的方向发展,有自然过程,也有影响因素,治疗要找到一个向愈之机。治疗用   药,目的无非是人为干预病的进程,使病向愈,这就要综合性、位、向、量,然后才可能“和”。
综合分析:病起于强人感寒,四肢九窍,雍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之类也,有表复有里,表症重,当先治表,兼有阳明病,但仍有从表而解之机,先治表为主,兼顾里证,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麻黄50 葛根80 桂枝50
赤芍50 生姜50 炙甘草30
大枣40
一副,依法煎服。

张*,男,26岁。前天恶寒发热,自服药有过汗出但症状不减,今天来诊时体痛烦躁,仍发热恶寒,兼有咳嗽胸闷痰稠,饮食二便如故,稍渴,面寒毛耸,舌淡苔薄白,脉明显浮紧。
性:四肢九窍,雍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归为伤寒。发热恶寒者,病发于阳,不在三阴。能食不呕不在少阳,无汗  出便干,病不在阳明。体痛恶寒无汗,属于太阳伤寒。服药发过汗,汗出证不减,为温病。
位:表证多,里证少,三焦俱病。阳病有:发热恶寒体痛;阴病有咳、烦躁。
向:病来势猛,变化快,正在发展加重的进程中。太阳证失治或者误治,则可能向不同的方向发展,需急治。
量:患者虽处壮年,但体质稍弱,正气虽不算太虚,但邪气实,故判断为病重。就当前的表现看,表证为主,占90%  以上。
和:病处在初期,抓住时机,向愈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可拖延。
综合分析:病起两天,病势猛烈,来者非善,邪气势强,正气尚平,攻邪为先。大青龙汤主之:
麻黄90 桂枝30 杏仁18
石膏50 生姜5 炙甘草30
大枣30
一副。在最快时间内,依法煎煮取汁600ml,先服200ml,得微汗后,保持微出汗一小时左右,症状当减,若不减,隔6小时后再服100ml。若吃完药病不减,先检查再诊。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2 收起 理由
白术散 + 2 老黑的诊病思路:病性、病位、趋向、量(正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21朵
787
发表于 2009-8-23 15:4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老黑的诊病思路:病性、病位、趋向、量(正邪对比、剂量轻重)、和(祛邪愈病)的精髓在这活灵活现了!
788
发表于 2009-8-23 16: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有一点点小疑问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叫葛根汤更好吧.
桂枝加葛根汤里无麻黄和葛根汤才好有区别意义. 不知道妥吗?
789
发表于 2009-8-23 17:5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王**,男,26岁。前天觉得感冒,自购四季感冒片和螺旋霉素口服,症状不缓解反加重今天来诊。形体壮实,面红咽红发热,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鼻流清涕,头痛体酸恶寒,口渴,时时出汗,二便无异常。脉位浮,脉体大,脉率快,脉势紧。”

这样的一个太阳阳明合病,且阳明里热不轻(口渴,时时出汗),我以为黑斑竹会用麻杏石甘汤,表里双解.
而黑斑竹选用葛根汤,透表以达邪,要学这一招难啊!
790
发表于 2009-8-23 18:3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顶一下
我还得好好领会一下伤寒论谢谢合作:handshake
791
发表于 2009-8-23 18: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我是这样看:
麻杏石甘汤表里双解的里 是汗出(里热之汗,此汗当粘腻)而喘(肺)

葛根汤解的里是 :口渴(这是葛根的一个判据)咽痛.
这里的汗出或者不出(是不是表证的汗需要考虑)(这里选择麻黄是否考虑脉势紧。
,但是,黑斑竹选择桂枝汤加葛根,又见有麻黄,所以不理解方名和对应了),

[ 本帖最后由 longkill 于 2009-8-23 18:48 编辑 ]
792
发表于 2009-8-23 19: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黑糊糊 于 2009-8-23 13:43 发表
和:病处在初期,抓住时机,向愈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可拖延。
综合分析:病起两天,病势猛烈,来者非善,邪气势强,正气尚平,攻邪为先。大青龙汤主之:
麻黄90 桂枝30 杏仁18
石膏50 生姜5 炙甘草30
大枣30
一副。在最快时间内,依法煎煮取汁600ml,先服200ml,得微汗后,保持微出汗一小时左右,症状当减,若不减,隔6小时后再服100ml。若吃完药病不减,先检查再诊。

艺高胆大,分析入微。收藏了。鲜花感谢。
793
发表于 2009-8-24 10:3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理中汤和人参汤。只不过是同方而异名,伤寒论,以宋版为准,亲自用下来就知道哪个对了。
794
发表于 2009-8-24 10: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得教诲了.
795
发表于 2009-8-24 13: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请教黑老师,大枣的计量单位是克还是枚?鲜花已送上,期待更多精彩病案.
796
发表于 2009-8-24 14:3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周利林 于 2009-8-23 17:55 发表
“王**,男,26岁。前天觉得感冒,自购四季感冒片和螺旋霉素口服,症状不缓解反加重今天来诊。形体壮实,面红咽红发热,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鼻流清涕,头痛体酸恶寒,口渴,时时出汗,二便无异常。脉位浮,脉体大,脉率快,脉势紧。”

这样的一个太阳阳明合病,且阳明里热不轻(口渴,时时出汗),我以为黑斑竹会用麻杏石甘汤,表里双解.
而黑斑竹选用葛根汤,透表以达邪,要学这一招难啊!


急当救表救里,就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看,先表后里是大原则,之所以要强调伤寒的辩证法有性、位、向、量、和几个方面,而不是从单方面来权衡。此患者今天复诊,面色已经不红,咽红也转淡,扁桃体比昨天缩小,鼻涕已经不再有,头痛体酸恶寒消失,汗出比昨天少,但口渴仍无变化,脉位不再浮,脉体仍大,脉率平和,脉势由紧转缓。表证已经没有,里证尚未全愈,葛根黄连黄芩汤去黄连加连翘:
葛根100 黄芩50  连翘50
炙甘草30 

一副,煎得5杯,三小时一杯,喝完药应该差不多了。嘱清淡饮食。
797
发表于 2009-8-24 14: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784楼张姓患者,今天也来复诊。昨天服大青龙汤一次没发汗,唯小便量多,昨晚又服一次,仍未出汗,但彻夜未眠。(所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昨天已经交待过,所以没感觉奇怪)今天只从患者的自我感觉来说,所有症状大减,外证已经没有,咳嗽也减轻一半多,胸闷范围缩小,右胸有一处自感内痛,痰量比昨少,并且痰变稀,口渴比昨天加重,脉不浮但脉体变大,紧脉转缓和。今天开麻杏石甘汤:
麻黄60 杏仁18 炙甘草30
石膏100
一副。嘱不论有无效果,先拍个片为好。
收到10朵
798
发表于 2009-8-24 17: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希望黑斑竹续以性/位/向/量/和的方式发病案,当用心学习!!!
799
发表于 2009-8-24 20:0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辛苦斑竹了,方子也比较简洁实用,同时给您个建议:能否追踪一下疗效,再一个就是把您的方子后面弄一个“体会”。这样你病案就比较完美了!您觉得呢?:lol:
800
发表于 2009-8-25 14: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在斑竹的"位"中,提到
  "  阳病有头痛、体酸、发热、流涕;阴病有渴、咽。"
   " 阳病有:发热恶寒体痛;阴病有咳、烦躁。"

  阳病和阴病不知是依据什么来分的,希赐教!
801
发表于 2009-8-25 15:1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周利林 于 2009-8-25 14:45 发表
在斑竹的"位"中,提到
  "  阳病有头痛、体酸、发热、流涕;阴病有渴、咽。"
   " 阳病有:发热恶寒体痛;阴病有咳、烦躁。"

  阳病和阴病不知是依据什么来分的,希赐教!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收到6朵
802
发表于 2009-8-25 15: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条理清晰,渊源连贯.
学习.
803
发表于 2009-8-26 21:3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请高人指点,大枣的计量单位是枚还是克?
804
发表于 2009-8-28 11: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伤寒里大枣都在枚计,现实用法中,通常以重量计,现在一般的用法,一枚大枣可以算为3克左右,用量可以自己根据情况调整。
805
发表于 2009-8-28 21:3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楼主经方用的真不错啊!学习了
806
发表于 2009-8-31 15:5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学习了,O(∩_∩)O谢谢
807
发表于 2009-9-3 12: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2004101024 于 2009-9-2 23:04 发表
我有一个同学得了很怪的汗症,请斑竹给诊治一下,谢谢!男,二十五岁,海南人,平静凉快不流汗时手掌心干燥发热,觉四周犹如有大火往身体扑过来,身体如火烧;紧张天气热烦心时或接触水后手脚心溱溱汗出,持续一段时 ...

看起来复杂,此仅就所提供的内容讨论一下:
脉弦长有力,弦则为肝,长而有力为实。肝强胃实,则为脾约。
平静凉快不流汗时手掌心干燥发热,觉四周犹如有大火往身体扑过来,身体如火烧;紧张天气热烦心时或接触水后手脚心溱溱汗出,持续一段时间待平静后或身体凉快后汗才止。饭量也大,胃口好。脸微红,前胸红。大便偏干短则五天一次长则一周一次无所苦--阳郁于内,不得发越,故身如火烧,阳气得散则汗出身凉,为潮热。不恶寒反恶热,为阳明证。
性格内向,容易紧张。平时喜欢喝浓茶浓咖啡--为发病原因之一
脚软膝盖麻木,有时腰酸,有时手脚抽掣,晚上睡觉时腓肠肌经常痉挛--脾主四肢肌肉,肝气强,则脾受肝制约。
整体看,从病性来说,病发于阳,正盛邪微,肝气强,脾受肝制,属于太阳阳明病之脾约,病位表现在强气强,胃家实,脾所主之四肢肌肉不得气。从方向来看,病程长,变化不大,当先考虑饮食起居,调节心情。从量来说,正值壮年,病情对体质影响并不算严重,对情绪影响可能严重些。得和与否,则从气机是否调畅为主考虑。总体来说,可治可不治,可急可缓,不治而愈,在乎调理得当。治疗的话,则从调节气机,调肝气,泻胃实,促进脾运应该是主要入手点。缓治可选用麻子仁丸。急治的话只能暂时缓解状况,仍然可以考虑麻子仁丸改为汤用。
808
发表于 2009-9-4 16:2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黑老师分析的太好了。
809
发表于 2009-9-5 14:5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请教黑哥一病例:
一女性患者,35岁,近2年来每天会出现发作性头痛、头晕,全身出汗后缓解,每日发作两到三次不等,该患者明显恶风,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喜热饮,饮食一般,便密,月经对月,经少色淡,每次只来一日,每每蹲下起来时,及感头昏眼花,眼睛发黑;体查见形体瘦弱,面色惶白无华,手脚冰冷,四爪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该患者怎样处方,及处方思路,谢谢了
810
发表于 2009-9-7 16: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lilongma 于 2009-9-5 14:55 发表
一女性患者,35岁,近2年来每天会出现发作性头痛、头晕,全身出汗后缓解,每日发作两到三次不等,该患者明显恶风,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喜热饮,饮食一般,便密,月经对月,经少色淡,每次只来一日,每每蹲下起来时,及感头昏眼花,眼睛发黑;体查见形体瘦弱,面色惶白无华,手脚冰冷,四爪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该患者怎样处方,及处方思路

追问一下病史,找找发病根源。
从性位来说,虽然病情看似稳定,仍然先从伤寒考虑,去除病因,就能解决当前的主要症状,至于从杂病方面调理,那是后话。明显的四末厥冷,有汗出能缓解的表证,内外交错,要从厥阴病来看。发作性头痛、头晕,明显恶风,属于表证,属于阳病范围。手脚冰凉,喜热饮,饮食一般,便秘,经少色淡,每次只来一日,蹲下起来时感头昏眼花,形体瘦弱,面色无华,手脚冰冷,四爪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属于里证,为阴病表现。
从向量和来说,汗出可以缓解表证,说明有表自和的倾向。但只是发作性的表现,是因为里虚,阴阳气血俱不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寒气困扰,阳气不展。所以向愈之机在于建中祛寒,宜当归四逆汤,如果陈寒重困,可以直接给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7 00: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