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黑糊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关闭 [复制链接]
601
发表于 2008-8-30 19: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斑竹高人!
602
发表于 2008-8-31 01:0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夜深入静的时候,一边听着悠悠的古筝琴声,一边细细品读者版主的医案,真是人生之乐事 。。。
版主辩证之准,选方之精,用药之奇,疗效之快,鄙人相比之下不禁相形见拙。。。
或许我们这些学院书生是在三甲医院被“宠”坏了,面对疾病的时候反倒左顾右盼,手软了。。。
看来我得到基层好好锻炼一下了。。。
603
发表于 2008-9-1 11:3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据说“中医不传之秘在量”,西医在用药剂量上是比较精确统一的,出了差错有法可依,中药的剂量太难了,就是你的方没问题,但药房抓药时也有可能不准。看了楼主的用药量,真的与众不同,不知主要受谁的影响,有没有这方面的秘籍,推荐一下,另外服了你的药的病人不良反应多吗?我也开了不少中药,病人的反应还是常见的,如恶心呕吐发抖发麻身紧头晕眼花。。。。有时候看看那几5G 10G的花花草草的,也很怀疑是否有效,所以我用的量也一般偏大,不过心理总是不安,看了你的帖,心理好过多了。不过现今纠纷多,不知中医这方面怎么避免,有没有共识,我不希望中医界是个“乱世”,要出英雄不是个人而是群体。
604
发表于 2008-9-1 11: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发表于 2008-7-20 20:34  只看该作者
请教黑版主:患者,女,40岁,二尖辨口扩张术及电复律后一年.术后长期服用阿斯~林及普罗帕酮等药物治疗,自3月份起因农忙停药3个月后,出现头昏、心悸、胸闷及反复发作性一过性昏厥,昏厥持续时间短暂,约1-3秒钟。心律绝对不齐,心间音强弱


不会吧,上级医生见这情况,这样用药的吗?
605
发表于 2008-9-1 12: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zhiyeyishi2008 于 2008-6-17 17:22 发表
王**,男,38,贵州六盘水人,三天前来诊,当时右肋部隐隐刺痛,轻触皮肤时即痛,重按不痛,查无其它异常,怀疑“带状疱疹”,嘱观察,暂不做处理。今天来诊,右肋皮肤起水疱如带缠半边,疹已现形。痛如火燎,伴夜间 ...

前面是龙胆,后三味用的很妙,是清代一老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方
606
发表于 2008-9-1 21: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郭医 于 2008-8-14 15:39 发表
有一病人女43岁,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感身上潮冷潮热,全身无力头有时昏还晕倒一次但神志清楚,纳不佳,胸中有说不出的烦躁感,无明显手心发热,大便不干结小便等均正常,舌脉看不出明显问题(水平有限:L ),做磁共振 ...


用小柴胡汤合栀子豉汤。请问黑斑竹,行吗?

[ 本帖最后由 bonnieric 于 2008-9-1 21:46 编辑 ]
607
发表于 2008-9-2 16:4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不知版主是否是北方人?小儿麻黄用量?小儿药物用量如成人量?也许你那边人体质跟我们南方人有所差异!
608
发表于 2008-9-2 22:1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能否把辩证治法说说,这样才能很好理解老师的处方用药法则,向你学习
609
发表于 2008-9-4 08:0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回18楼,细辛的用量
建议你读一读开栾矿务局刘沛然写的一本书《细辛与临床》,如用对症,细辛用60g都很正常,120g并不新鲜,30g算不了什么。这都是刘老的经验。
细辛不过钱是讹传。始于宋陈承撰《本草别说》,书中描述的服细辛一钱(3g)死人是道听途说。
610
发表于 2008-9-6 00:1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认真学习一下!
611
发表于 2008-9-6 12:1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希望能看到楼主更多的医案。
612
发表于 2008-9-7 08: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不知痤疮那位治疗后如何
613
发表于 2008-9-10 09:0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我是业余爱好者,呵呵  支持一下
614
发表于 2008-9-10 11:5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谢谢班竹费心费神!学习了.
615
发表于 2008-9-11 10:1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1岁的小儿,麻黄可以用10克吗?
616
发表于 2008-9-11 22:1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细辛15???
617
发表于 2008-9-12 08:1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张**。男,62岁,头晕半月,起坐稍不慎即晕,晕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舌厚腻非常,肋不舒,常欲拍打揉按,常叹气,脉弦大滑。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泽泻汤:
半夏40 茯苓60 泽泻40
白术50 生姜100
为什么这个用量这么大呢?
如果能加上诊断就更好了
618
发表于 2008-9-13 15:2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方好,是否有些药量太大?
619
发表于 2008-9-13 18:0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高人
感觉还是中医知识匮乏啊
经典还是必须的读啊:victory:
620
发表于 2008-9-14 20:1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请哪位楼主告诉我中药麦芽回乳有生熟之分吗?
621
发表于 2008-9-15 10:2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用不着分生熟,实际使用时,生熟麦芽均可回乳,一日的用量大体要在50克以上才有效。
622
发表于 2008-9-15 15: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您应该把使用后的效果也写一下,否则这样跟看书没有什么区别,还不如看书上 背方歌呢
623
发表于 2008-9-16 10: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泥鳅全身是宝,以肉或皮肤分泌的粘液入药。

  中医认为:泥鳅性味甘平,无毒,有补中气、祛湿邪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等疾病。取活泥鳅放在清水中养一天,除尽肠内脏物,再用干燥箱以100℃的温度将其烘干,研为细末,每次取10克,日服3次,能使肝炎患者乏力、厌食油腻、恶心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疗效可明显优于一般保肝药。特别是对于急性肝炎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可以促使黄疸迅速消退,转氨酶下降。而对慢性肝炎的肝功能同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此外,将泥鳅煮熟食用,可治疗阳痿。将泥鳅用醋浸泡,烘干,研末,撒于患处,可治久不愈合的疮口。泥鳅加盐捣烂外敷,可治因感染所致的上下肢红肿疼痛。泥鳅洗净后,撒上白糖,其皮肤粘液即出,取泥鳅粘液适量,兑水煮沸,内服,可治小便不通、热赤、疼痛;外敷痈肿处,有散痈消肿的作用;滴入耳内,则可治疗中耳炎。

  值得提醒的是,因活泥鳅体内可能有寄生虫等病原体,所以生吃泥鳅治病的验方现在已不为中医所采用了。
624
发表于 2008-9-16 13:0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学习一下,温故知新.
625
发表于 2008-9-17 14:3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精妙无处不在,非常佩服~~~
626
发表于 2008-9-17 20:3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高人!
627
发表于 2008-9-19 22:0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先收藏了,以后再看!
628
发表于 2008-9-25 16:5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匪夷所思....值和学习...:o :o
629
发表于 2008-9-26 03:1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好久没见黑版主之医案了,
630
发表于 2008-9-26 14: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黑斑竹 果然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1 22:0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