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来看这个肩膀偶尔酸痛难忍属于什么情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2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其实就是我本人 
   大概九年前得过一次带状疱疹,从右侧肩井发绕背至左前胸,后消退.大概一两年后偶尔出现右肩酸痛难受至今,多在骑车上网时出现,与骑车上网的时间长短没有明显关系.发作时点压肩井有舒服感.症状多在半小时左右自行缓解.发作时初酸痛难受外无肩周炎样活动受限
   请问这应该是什么?疱疹后神经痛?肩周炎?还是其他什么?
   若是疱疹后神经痛,这么多年了,再用药,效果如何?
   请各位做答
2# 沙发
发表于 2007-4-20 23:2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患过带状疱疹,愈后出现同侧肩酸痛难受,从疼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的时间来分析,此症状应该是带状疱疹愈后的后遗症------疱疹后神经痛.
         疱疹后神经痛,目前治疗没有特效药,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营养神经等辅助治疗,可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维乐生"、"红药片(中成药:由三七、川芎、白芷、当归、红花、土鳖虫等组成.主要是取其有活血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等药服用,再配合用中医中药辨症施治,用此疗法临床上治疗了好几例,都能取得满意效果,你不妨试试.
         前些日子在"爱爱医中医版"看到这篇"有关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章",在此也提供与你参考,同时也向作者表示感谢!
                        
                          带状疱疹后遗症
                          (本文转自中医版)

在最近的几年中,每年要看几十个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按以往的说法,这种病多数为气滞血瘀,要么是火毒烁伤经络,要么是病失调治,余毒未清,从书上看到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是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加虫类搜风。在具体看到病人时,会按这个思路先入为主,这样下来,后遗症的治疗,就进入了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套路中,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哪种方法可以做到药到病除,虽然最后或多或少有效,总是在时间上拖了很久才。这里提出个新的看法,就是这种“证”的形成,以及在具体表现上,有没有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从发病来看,借用西医的说法吧,带状疱疹的发生,就是一种伏邪发病的机制,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云“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人体正气是发病原因,至其发之时,以火毒为主证,以湿热为标,急性期治疗应该说在中医不为难事,但在西医或者中医治不得法,延时不愈或者久拖未治的,产生后遗症是经常会见到的,这种后遗症的产生,不是余毒未清,而是正气受损。对这个病的治疗,找到其徵结所在是才会让治疗有方向,这就是我要说的对于这个病的辩证。从症状来说,痛是主要的,它的性质为刺痛,为刀割样痛,为火烧样痛,这是绝大多数,一般认为这种痛为瘀血痛,所以活血化瘀药是理所应当用的,但细看之下,会发现这种痛虽为比较剧烈的疼痛,但按之反舒,只是轻触才痛,重按是不痛的,也不会因为重按而引发这种痛的发生,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无论它痛得有多剧烈,仍然要从虚痛入手。从其它方面来看,首先看舌,舌一般不会见到有瘀点瘀斑,这就否定了血瘀的说法,大多数这种病人的舌都是边有齿印,说明要么脾虚,要么脾不虚也有湿,从舌苔来看,多数为薄白苔,这和有余邪是不相称的。从脉上来看,大多数的脉都是细脉为主,兼弦兼缓不一定,其中都会夹有涩滞,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细而涩,营不足也,弦者卫气不行,缓者卫气不足,显然是血不荣经,气血均虚,血主濡之,血不濡经则经气不通,故痛;气主煦之,气不流经则经气不通,亦为痛。套用一句话,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所以固气也是一种权宜之计,些其一。痛从发生原理来看,总是肝不疏泄,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体越虚,则其用越强,平肝、舒肝、泻肝、养肝都是治法,孰重孰轻在这里就要权衡一下了,有平肝之上亢,不如养肝之虚损,上亢是不明显的,而虚损却显而易见了,用大剂滋养才足以复肝之体,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温阳补气用黄芪、白术桂枝、干姜、鹿角霜。养阴用熟地,麦冬、沙参、当归、玉竹,平肝理气用香附、乌药、瓜蒌壳。瓜蒌壳一味药,集平肝、理气、舒肝、泻肝于一身,不可多得。这种病常发生于人体肋部,为肝所属,加用更为合适。
    在这里举个病倒来说明,和在中医版主群说那个不太一样,但总体思路就是按以上方法来看的,是一剂药就吃好了的
2006年10月17日
某女,69岁,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年,中西医看过不少,始终没有效果,现左肋部从背部到胸部痛,轻触如**,如火烧,但用手按压时不见痛,和寒温关系不大,皮肤有疤痕,疤痕有紫滞之色。无寒热之象,汗出也少,饮食自如,口微渴喜饮,自己说是习惯使然。大便稍偏干,小便无异常。舌瘦红,中有一平凹,苔少薄白。脉左右俱小细而弦,中取有涩象,浮取濡弱,伏于底部之脉微细无力,脉势来徐去急,至数和缓。从以上见证看,阴气不养经,是其主要问题所在,疤痕紫滞,是气不足及,当以滋养阴液为主,兼以温阳补气:
黄芪30   白术20   熟地60  
玉竹30   香附20   乌药20
麦冬30   沙参30   当归20
枳壳30   瓜蒌壳30  桂枝20
干姜30   鹿角霜20(打碎)   甘草10      
一剂即愈。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hxf1979+2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2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7-4-21 14:59 | 只看该作者
受教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