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7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转贴】HIV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HIV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

    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van Wijk等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即使是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也可以存在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的内皮功能异常,而合并代谢综合征的HIV感染者,内皮功能异常程度就更为严重。[J Am Coll Cardiol 2006, 47(6)∶ 1117]

     研究人员以37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其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主动脉脉搏波速(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将其与年龄相匹配的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4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的定义,15例HIV感染者(41%)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的HIV感染者的FMD为5.1%,与糖尿病患者(4.9%)相似,低于健康人(8.8%),但合并代谢综合征的HIV感染者的FMD仅为2.5%;合并代谢综合征的HIV感染者与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IMT有相似程度增加,而仅糖尿病患者的主动脉PWV增加。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HIV感染者中,FMD与代谢参数相关,而主动脉PWV和颈动脉IMT除与代谢参数相关之外,还与HIV感染参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间以及炎症参数相关。

     研究提示:HIV感染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都有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包括代谢危险因素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吴西    责任编辑 张彦

国际医学动态·内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