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9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案例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措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导语   据新闻报道,我国二胎政策放开后,前往生育门诊咨询或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多为35岁以上,甚至还有50岁左右、有生育要求的妇女。这些高龄产妇的大量涌现,必将带来专科护理上一系列的问题,造成高龄产妇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有一个重要的护理问题需要临床护理人员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无怪乎,2015年湖南省外科护理副高面试的题目,也是案例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措施。
日益突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问题,越来越多的浮出水面,让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案例一
患者刘某,女,54岁,以“月经量增多半下腹痛2年余”为主诉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多发)”、“子宫腺肌症”、“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在“硬腰麻醉”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顺利,查无渗血,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赶紧,清点针线、敷料等无误后关腹;诊疗计划:术后应用止血药、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等治疗,保留尿管48小时开放,心电监护20小时。
术后24小时后,患者**排气,肠蠕动恢复,患者已开始饮少量温开水,要不是患者嫌刀口疼痛,尿管还没拔,就该下床活动了,正当医护人员和家属在对患者的康复充满期待的时候,术后第二天夜里,患者刘某突然死亡,家属情绪激动,纠结大群医闹围攻妇产科病区大门,经过2天多的医患协商,最终医院赔钱了事。后经尸检发现患者死于肺栓塞,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左侧深静脉全是血栓,右侧深静脉也有少许血栓,惨痛的教训!
案例二
据钱江晚报微信号1月3日报道。按传统坐月子观念,产妇出院后不能下床。于是,杭州产妇王某每天都躺在床上休养,即使大小便都不离床,吃的也全都由家里人端到床边。
后来,王某突然感到左大腿根有肿痛感。婆婆告诉她,这是月子病的一种,产妇都会犯的,叫她别太在意,休养几天就好,然而,仅2天后,王某感到疼痛越来越厉害,右腿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又过了3天,两条腿都肿痛难以忍受。掀开棉被一看,她的腿居然比老公粗了2倍!经医院诊断,王某被确诊患上全肢深静脉血栓,如果再拖一段时间来就诊,很可能出现腿坏死,从而要截肢。
解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下肢深静脉。可能原因有术后卧床过久、活动少而引起下肢血流缓慢;血细胞凝集性增高,处于高凝状态;因手术、外伤、反复穿刺置管或输注高渗性液体、**性药物等因素致血管壁和血管内膜损伤。
发病机制
下肢血流缓慢   与术后卧床过久、活动少高度相关。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与手术失血、手术患者禁食有关,诸多因素可造成血细胞凝集性增高。
血管壁和血管内膜损伤  多因手术、外伤、反复穿刺置管或输注高渗性液体、**性药物等因素。
孕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不低,这两年有升高的趋势,生二胎产妇的发病率比初产妇要高。深静脉血栓严重时会诱发肺栓塞。肺栓塞是现代人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比心肌梗塞“杀人”更快,而孕产妇是肺栓塞的高危对象。
近年来,准妈妈们多选择剖腹产分娩,因为这种分娩方式的出血量更大,也增加了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这样的案例更多的发生在基层的小医院。在妇产科,剖宫产或子宫切除术术后,由于麻醉作用,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加之伤口疼痛,运动受限,长期卧床,使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另外手术创伤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血小板数目及黏性增多,酿成高凝状态;同时,术后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过程中,损伤血管内膜,激活凝血过程,易并发血栓形成。而且剖宫产等腹部手术也会使髂静脉、股静脉受到间接或直接的损伤,从而引起血栓性髂股静脉炎。
    临床为什么不提前预防?
    护理评估
评估出有下肢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
  • 瘫痪、老年病人或肥胖者。
  • 自理能力降低或缺乏。
  • 有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因素。
  • 是否有引发活动时疼痛的疾病,如下肢骨折等。
  • 带管者,如尿管、腹腔引流管等。
  • 应用镇静剂者。
  • 应用石膏、牵引等治疗手段等。
    护理干预
    鼓励:鼓励并指导患者床上进行双上肢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收腹抬臀锻炼。
    指导: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术后卧床抬高患肢20°-30°,以利于静脉回流。给予患者医用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嘱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教会患者或家属**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术前1日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术后12h开始注射,均为1次/d。
    应用:血液循环泵辅助锻炼:术后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2次/日,每次15-20min,辅助其进行被动活动关节,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及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活动:术后第一天,一般情况稳定的情况下,可勤翻身,促肠蠕动,预防盆腔粘连,**上下肢,预防血栓形成。原则上,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争取在短期内起床活动,除非有治疗方面的禁忌。早期活动不仅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肠功能恢复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观察:密切观察下肢肿胀及疼痛情况,定时测量患者双下肢直径,有无凹陷性水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识别:警惕并观察患者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前者常发生于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的老年病人或肥胖者。开始时病人自感腓肠肌疼痛和紧束,继之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沿静脉走形有触痛,可扪及索状变硬的静脉。后者常表现为浅静脉发红、变硬、明显触痛,常伴有体温升高。
    处理:仅为血栓性静脉炎者,立即停止经患肢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制动,局部50%硫酸镁湿敷。深静脉血栓形成者,遵医嘱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溶液,以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局部严禁**,以防血栓脱落引起重要器官,如肺、脑、心脏栓塞,同时监测凝血功能。发病3天以内者,溶栓治疗可用尿激酶每次8万单位,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滴注,bid,连续应用一周。
    预防:术后病人应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多作双下肢的屈伸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对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病人,可预防性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复方丹参片。
    护理评价
  • 病人术后活动情况如何,活动耐力有无增加。
  • 病人能否复述有关术后康复知识,能否配合治疗和护理措施。
  • 病人情绪是否稳定,能否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
  • 病人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并发症是否得到有效预防或及时发现和治疗。
  • (源自医师在线)

2# 沙发
发表于 2019-3-15 13:02 | 只看该作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容忽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