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讲座] 华伟:2012年ESC心力衰竭指南CRT适应证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被公认为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其适应证经历了由相对适应证至绝对适应证的发展历程。包括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美国心律学会(HRS)、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等在内的组织均制定了相应的CRT应用指南,肯定了在部分心力衰竭患者施行CRT可改善其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其中,Ⅰ类适应证的人群通常定义为NYHA心功能Ⅲ级或Ⅳ级、窦性心律、QRS≥120ms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而就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房颤律患者等亚组人群,因循证证据尚不充足,其CRT推荐级别尚有待商榷。随着临床试验的深入开展,针对亚组人群的CRT疗效究竟如何变得日益明朗。基于此,2012年ESC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就CRT指征进行了更新,其重点在于提升了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RT推荐级别,以及更加推荐呈LBBB图形患者接受CRT治疗。
一、2012年ESC关于CRT的适应证
    (一)Ⅰ类适应证:
    1、窦性心律、QRS≥120ms且呈LBBB图形、LVEF≤35%、预期存活寿命>1年、优化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Ⅲ~ Ⅳ级者,推荐CRT-P/CRT-D以降低心衰住院率和猝死风险。(Ⅰ类适应证,证据级别:A)
    2、窦性心律、QRS≥130ms且呈LBBB图形、LVEF≤30%、预期存活寿命>1年、优化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Ⅱ级者,推荐CRT甚至CRT-D以降低心衰住院率和猝死风险。(Ⅰ类适应证,证据级别:A)
    (二)Ⅱa类适应证:
    1、窦性心律、QRS≥150ms、LVEF≤35%、预期存活寿命>1年、优化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Ⅲ~ Ⅳ级者,推荐CRT-P/CRT-D以降低心衰住院率和猝死风险。(Ⅱa类适应证,证据级别:A)
    2、窦性心律、QRS≥150ms、LVEF≤30%、预期存活寿命>1年、优化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Ⅱ级者,推荐CRT甚至CRT-D以降低心衰住院率和猝死风险。(Ⅱa类适应证,证据级别:A)
    3、满足传统起搏适应证、LVEF≤35%、NYHA心功能Ⅲ~Ⅳ级者,可应用CRT以降低心衰恶化风险。(证据级别:C)
    (三)Ⅱb类适应证:
    1、房颤心律、QRS≥120ms、LVEF≤35%、预期存活寿命>1年、优化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Ⅲ~Ⅳ级者,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考虑CRT-P/CRT-D以降低心衰恶化风险:a: 固有心室率缓慢需要起搏;b:房室结消融后起搏依赖;C:静息心律≤60次/分活动时心律≤90次/分。(证据级别:C)
    2、满足传统起搏适应证、LVEF≤35%、NYHA心功能II级者,可考虑CRT治疗以降低心衰恶化风险。(证据级别:C)

二、更新点和理论基础:


CRT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人群:1)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2)ECG表现为右束支阻滞或室内阻滞者;3)合并心房颤动者;4)心功能不全且需要植入传统起搏器者。该指南就上述人群的CRT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更新了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RT推荐指征
    MADIT-CRT、RAFT两项试验共纳入了3618例NYHA心功能Ⅰ~Ⅲ的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证实:与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一样,轻中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者亦可获益于CRT治疗。MADIT-CRT的入选标准是LVEF≤30%、QRS时限≥130ms、窦性心律,其中15%病例系NYHA心功能Ⅰ级,85%系NYHA Ⅱ级。RAFT的入选标准是LVEF≤30%、QRS时限≥120ms,其中80%患者系NYHA Ⅱ级,20%系NYHA Ⅲ级者。两项试验均证实CRT可降低死亡和心衰住院率,而且RAFT还观察到全因死亡率下降25%。
    基于此,目前已达成共识,即:轻度心力衰竭患者若满足窦性心律、LVEF≤30%、QRS时限显著延长≥150ms或者QRS≥130ms且ECG呈左束支阻滞图形,预期存活寿命>1年,则需植入CRT。
    (二)强调QRS波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者最能获益于CRT
    MADIT-CRT、RAFT研究均发现:QRS时限显著延长≥150ms的亚组,CRT疗效更显著;QRS波形表现为LBBB者其CRT获益程度较呈RBBB或室内阻滞者高。当然,QRS波形表现为LBBB者更有可能QRS时限延长≥150ms。鉴于此,目前强调CRT应用于QRS时限≥150ms或者QRS≥130ms且系LBBB图形的心衰患者,而非左束支传导阻滞QRS形态的患者推荐级别减低。
    (三)指出房颤患者较窦律患者较少获益于CRT
    房颤时心室率增快妨碍了再同步化。通常CRT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都将合并房颤患者剔除在外,仅RAFT研究纳入了229例合并房颤/房扑的心衰患者。MUSTIC研究虽入选了59例合并房颤的患者,但仅系一项小型单盲研究。其他证实房颤患者可获益于CRT的研究均是观察性研究。鉴于证据级别不足,目前仅对房颤律患者的CRT适应证作如下描述:若NYHA心功能Ⅲ~Ⅳ的心衰患者系房颤节律,仅在固有心室率缓慢需要起搏、或者房室结消融后起搏依赖、或者静息心律≤60次/分活动时心律≤90次/分时方可考虑施行CRT。
    (四)指出满足传统起搏适应证患者的CRT适应证
    传统的右心室起搏改变了心脏的正常激动顺序,已被证实可以影响左室收缩功能。除RAFT研究外,CRT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排除了具有传统起搏适应证患者。RAFT研究中具有传统起搏适应证者仅有135例,以至于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基于此,对于LVEF减低者,满足起搏指征需新植入永久起搏器或更换起搏器时,CRT可代替传统右室起搏,但系II类推荐,证据级别仅为C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17: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