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56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发现患者异常

(一) 立即停药,保留静脉通道,使病员平卧,进行就地抢救,并立即报告医生。

(二) 观察生命体征,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可根据情况遵医嘱给药。

(三) 遵医嘱给予在塞米松10毫克肌注、静注。

(四) 如属药物过敏,立即该皮下注射或深部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至脱离危险期。

(五)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做气管切开。

(六) 根据医嘱立即给氢化可的松200毫克或**,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阿拉明等。

(七) 如属输液反应,应按照输液反应的防止来护理,如发热反应,应减慢速度,通知医生。

(八) 循环负荷过重应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有症状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加压给氧,使氧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九) 如发现静脉炎,使患者肢端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热湿敷。

(十) 如发现空气栓塞,应置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给予氧气吸入。

(十一)密切观察病员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并做好记录。

二、过敏性休克的前驱症状
全身症状 口腔内感觉异常、不安、无力、虚脱感,头痛、恶寒、冷汗、突然失语

循环系统症状 脉快、心悸

神经系统症状 肢瑞及口唇发麻、痉挛、眩晕、耳鸣

呼吸系统症状 喉部发紧、喷嚏、反射性咳嗽发作、胸部压迫感、哮喘

输液反应:(一)发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止: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现湿啰音。

防止:(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使氧气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4)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扩血管药及毛地黄等强化剂;

(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三)静脉炎症状: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防止:(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性的药物,要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防止:(1)置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2)氧气吸入;

(3)加压输液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员。

消化系统症状 吞咽困难、味觉异常、腹痛、肠鸣、便意、恶心、呕吐

皮肤粘膜症状 潮红、皮疹、眼结膜充血、水肿

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过敏性休克 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静注、继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 抗组织胺

药: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 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吸氧 氢化可的松200~400毫

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滴 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

过敏性休克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1、有过敏接触史;2表现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3、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4、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血压下降

抢救:1、立即应用肾上腺素;2、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3、扩容;4、吸氧或高压给氧;5、给予钙剂

及抗组织胺药物;6、及时处理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措施:1、0.1%肾上腺素0.5~1.0毫升肌注或静注;2、去甲肾上腺素1~4毫克溶于500毫升溶液中静滴;3、地塞

米松10~20毫克加5%葡萄糖100毫升(静滴);4、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静脉缓注;5、氨茶碱0.25

克加50%糖40毫升静脉缓注;6、平衡晶水:500~1000毫升静滴。

四、肺水肿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1、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大汗淋漓;

2、阵发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3、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与鼾鸣声或大量痰鸣音;

抢救:1、吸氧或高压给氧;2、选用血管扩张剂;3、选用强心、利尿剂;4、给激素药物;5、四肢结扎、半坐位。

急救;1、**10毫克,皮下注射;2、西地兰0.4~0.6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3、速尿40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4、********0.5毫克或硝酸异山梨醇10毫克舌下含服;5、硝普钠5~10毫克与5%糖100毫升(静缓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注意血压)6、酚妥拉明1.5~3.0毫克,50%糖40毫升(10分钟静注完)

五、输液反应和防止

输液反应:(一)反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

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止: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

出现湿啰音。

防止:(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使氧气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4)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扩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

(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三)静脉炎症状: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防止:(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的药物,要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防止:(1)置病有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2)氧气吸入;

(3)加压输液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员。

输液反应谨慎处理
输液反应有危险,谨慎处理莫慌乱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一,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㈠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㈡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㈢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㈣是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㈤是液体论配伍过杂: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
二,防范
针对上述原因,对其防范应当不难。但在某市,以往每年都有因输液反应致死事件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医生护士都很被动,为此而产生的医疗**也不少。所以,还必须强调:㈠,把好药品质量关: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㈡把好液体配制关:每一位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都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㈢,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管”;㈣,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㈤,输液速度要慢;㈥,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或想当然。
三,准确判断
简单说,输液反应就是热源反应所致的寒战高热,与“速发型过敏反应”不同。虽然二者在刚发生时都有面色苍白、胸闷、恶心等前驱表现,但前者发冷寒战更突出,约10--15分钟后面色潮红,寒战过后或同时出现高热、超高热,临床发展以分钟计,与后者相比相对较平稳;而后者的本质是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前驱症状发生数秒、数十秒后即出现面色苍灰、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瘫倒下去、呼吸浅促、脉搏细速、濒死感、昏厥、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骤然哀竭,其临床过程以秒计,与前者相比要急骤得多,无寒战高热过程。
四,果断处理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㈠,不要拔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拔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㈡,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㈢,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小儿0.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5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9 18:38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学习了!
谢谢!!
3# 板凳
发表于 2011-12-3 23:21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谢谢,学习了,很好的资料啊
4
发表于 2011-12-5 19:59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总结得比较全面,学习了
5
发表于 2011-12-5 21:20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比较实用,尤其是对基层医疗服务系统
6
发表于 2012-2-21 18:04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很好的贴子,楼主辛苦了,你的无私精神我很钦佩,通过学习我进步很大,希望以后又更多的机会拜读你的贴。
7
发表于 2012-3-2 21:48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好东西 我就见过好几例病人用清开灵注射液时出现输液反应的,主要就是立即停用,给10mg地米,换上其他组液体.一般10-20分钟好转点.不过这些病人来诊时都有个特点就是上感加发烧一般都在38度以上,还有就是空腹来的.所以这以后见到这些情况的病人我就不用这药了.
8
发表于 2012-3-2 22:27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真的不错 是好东西
9
发表于 2012-3-8 19:51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很全面,简单而实用,我喜欢,值得学习,楼主辛苦了
10
发表于 2013-1-25 19:30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这是很实用的资料,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11
发表于 2013-1-25 20:17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楼主辛苦了
12
发表于 2013-1-26 11:27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基础的东西,非常适用,感谢楼主分享。
13
发表于 2013-1-26 19:42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谢谢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14
发表于 2013-1-26 20:10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很实用的,但是要掌握用药时机最重要。
15
发表于 2013-4-29 21:57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回复 1# 博大医学


   下载了,谢谢分享
16
发表于 2013-5-3 07:24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很实用,顶一下!--------------------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爱爱医
17
发表于 2013-5-4 01:39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楼主辛苦你了,无私奉献,谢谢你,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18
发表于 2013-5-4 09:09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MOD},另外**应用那块要慎重,并不是每次都能准确判断,尤其在急诊
19
发表于 2013-5-8 18:22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回复 1# 博大医学


  学习了。
20
发表于 2013-5-8 22:35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对新手非常实用!顶
21
发表于 2013-5-22 22:27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非常实用,特别是对小医生
22
发表于 2013-5-22 22:29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这是对护理人员术看的吧
23
发表于 2013-5-27 23:32 | 只看该作者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急救措施

实用非常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