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自从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了。现广泛用于临床的普遍为第三、四代产品。其共同点含4-喹诺酮基本母核,为人工合成,选择性抑制细菌DNA螺旋酶,阻碍DNA**,导致细菌DNA不能正常合成与修复而引起杀菌作用。其优点为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注射吸收好、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迅速、耐药性少。近几年来临床使用量逐年递增。但随着应用的增多及研究的深入,不良反应(ADR)报道呈上升趋势,尤为第三代最为普遍。本文结合我院实际临床病例及文献资料,对喹诺酮类药物ADR作一总结,以引起大家重视。

    1  不良反应(ADR)

    1.1  消化系统反应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紊乱,平均发生率为10%~13.4%,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胃肠胀气、流涎、便秘等。口服药居多,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1.2  中枢神经系统(CNS)反应  平均发生率2.1%~3%,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不安、眩晕、耳鸣、视觉异常、疲倦、噩梦等。严重可引起妄想、昏迷、痉挛、惊厥发作。原理是药物分子具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

    1.3  变态反应  常见为皮疹、急性荨麻疹、药物热、固定性药疹。严重的剥脱性皮炎、肢端大疱表皮坏死松懈型药疹、喉头水肿伴胸闷及过敏性休克。

    1.4  光敏反应、光毒性  常为急性发病,以光敏性皮炎最多,表现为红斑、水肿、脱屑、丘疹、小水泡。严重者可致疼痛性大疱。用药期间保持避光状态有利于减少ADR发生。

    1.5  肌肉、骨骼系统ADR  有少量患者使用时可发生关节红肿、疼痛、关节僵硬和肌肉疼痛,停药后症状均减退或消失。婴幼儿可损害关节软骨。

    1.6  肝脏毒性  表现为生化指标异常(如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巩膜及皮肤黄染。

    1.7  泌尿系毒性  在碱性尿中易形成结晶尿、尿素氮升高、血尿、肾功能低下等,甚至可发生急性肾衰。

    1.8  心脏毒性  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和女性患者,表现为心律不齐、室性心动过速等。

    1.9  肌腱病变  报道最多的是培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发生极为罕见。

    1.10  其他  极少有报道发生球后视神经炎、溶血性贫血、颅内压升高等。

    2  用药原则

    2.1  严格控制用药指征  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防止滥用。有过敏史者应慎用,高敏体质者禁用。基于某些特定ADR,18岁以下的禁用。

    2.2  预防为主  临床使用中严格掌握适应证,疗程不宜过长,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视,发现ADR后要尽快采取措施,及时停换药及对症治疗。

    2.3  老年人用药慎重  要适应减少剂量,因喹诺酮类药物有45%~60%以原型经尿液排出。老年人肾血流量明显下降,对药物排泄也相应减少,同样的剂量会造成体内药物浓度增高。

    2.4  不容忽视光敏反应  用药期间应尽可能避免长时间日光照射。

    最近,卫计委已下文除泌尿、消化系统感染应用外,应有药敏试验参照方可应用于临床。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用药。

    3  结语

    喹诺酮类药物以其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ADR也不容忽视,新药虽在上市前做了大量系统的药理、毒理、病例等研究,但对考察其潜在的ADR还是远不够的。因此只有密切关注其安全性,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6 08: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