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7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资讯] 获奖医师王争艳:扎根基层 医患和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家好!


     我叫王争艳,是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很不安,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是千千万万个“好医生”中的一员。



     我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工作在原武汉市汉口铁路医院,长期为铁路职工服务,居住在有着光荣传统的“二七大罢gong”工人居住区,领着和他们一样的工资,过着和他们一样的生活。他们每个人的门诊病历都保存在门诊部,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住院病历都保存在医院病案室。长期的为基层职工服务,我们建立起了长久的、亲密的、朋友似的医患关系,尽心尽力的让企业、医院、患者满意。以最小的代价为患者治好病,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每年分别评为医院、分局、路局各种先进。 2004 年企业与医院脱钩,我院划归地方管理,医疗市场开放了,但我仍然始终坚守“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的理念,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甘于清贫,严于律己,实践和捍卫了医生的圣洁和尊严。



     1994 年,一名住院患者突然发生了心跳骤停,这是一位乙肝患者,当时为了争分夺秒赢得抢救时间,我顾不上考虑是否会有被传染的危险,为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长达半个多小时,事后,同事们半是埋怨半是担心地问我:“要是被传染了怎么办?”当时我想,如果下次又有一个生命危在旦夕,我仍然是顾不上想这些的。记得还有一次,一个老病号好多天解不出大便,他年纪大,怕会引起脑中风又不敢使劲,当时我正值班,看到老人家痛苦的样子,我就好像看到了当年我的父亲一样,我二话没说,顾不上戴口罩便卷起袖子一点一点为老大爷掏出干结的大便。我的想法很简单,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如果我们每个医生都把病人当熟人、当亲人,谁都能成为好医生。



     我没有“孔雀东南飞”,没有“人往高处走”,我觉得几万名职工家属已经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走在工人社区的小巷里,经常有工人家属拉着我的手,感谢我及时治好了他们的疾病。我只是给他们解除了一些病痛,但他们在心理记住我一辈子,特让我感动,这一方热土让我难舍难离。



     2007 年,我担任了医院汉口门诊部主任,当时门诊部拓展体检业务, 20 多人的小门诊承接下 3000 多人的体检工作。要出体检报告了,看着像小山一样高的体检表,大家全都心理发憷,看着大家,我没有更多的话,就一句:“同志们,跟着我上!”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回家时,都会带上很多体检表,放在自行车后座上驮回家,再熬到深夜,一张张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累了,困了,站起来走走;颈椎病犯了,就自己用手按按脖子。我还给自己找了个减负的办法,把体检表分成几摞,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摞一摞地完成。就这样,同事们跟着我,完成了全部的健康体检。年关时,在统计报表时我咳血了,大家着急的逼着我去住院检查,直到知道我身体没事,大家才放下心来。



     我院于 2006 年创办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9 年我被派到中心任中心主任,从此成为了一名全科医生。社区更贴近老百姓和家庭,从坐堂行医到走进家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至以人为中心,从分科愈来愈细,转变成从胚胎到临终关怀的系统的全科医疗保健。社区的老百姓需要技术过硬且和蔼可亲的老医生。我改变了以前在医院只是问病开方的习惯,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社区卫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与每一个患者做好沟通,让患者及家属参与防止,做他们的朋友、健康掌门人、教育者、指导者、帮助者。



     我院两个门诊及社区都有“王争艳工作室”及专家团队。不管我调到医院那个社区站,都会有大批的“风湿”追随。有位 84 岁的石婆婆,双腿肿胀,卧床不起,两个女儿急坏了,一连找了好几家医院的大夫,请求他们去老年公寓给母亲看病,但没有医生同意出诊。经邻居介绍,姐妹俩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我,姐妹俩特意嘱咐我说:“老年公寓路不好走,您坐出租车来,车前我们付。”我按照约定的时间,让同事用助动车顺路带了一程,我又步行了 2 里路来到了老年公寓。当时天已转凉,我先搓热双手,再给石婆婆做检查,我俯下身子,不顾扑面而来的异味,一隔一个地掰开老人肿胀得流水的脚趾查看。姐妹俩看着看着就哭了,哽咽地说:“王大夫一点也不嫌脏,我们做女儿的也没能做到啊!”。还有一位退休工人,患有高血压病,看了几个大医院,每月的药费 800 多元。听说了我的名字后跑到社区来找我,我给他制订了一个每月不足 80 元的治疗方案,血压控制得很稳定。他激动万分,非要送我一面锦旗。我拒绝了,一是因为费钱,做锦旗需 70 多元;二是太张扬。可老工人不依,说已先斩后奏,把锦旗做好了。从此他与我建立起了朋友似的医患关系,他定期到中心复诊,我也成了他及家属亲戚们的“家庭医生”、“健康顾问”。我帮他们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预防,减轻了医疗保健的经济负担。


     还有一位女患者,下岗离异吃低保,独生女跟丈夫生活,她长期独居,心理出了问题。我接诊时,发现她已有**倾向,赶快转送我院心理科住院治疗,并代付了住院押金。患者出院后非常感激,经常来复诊,我给她做心理疏导,建立起朋友关系。她上我家,我上她家,如同亲姐妹一般往来。我很享受这种亲人般的感觉,很有成就感、幸福感。



     我能坚持到今天,与各级[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的大力支持和组织上的培养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我认为做一个好医生就足够了,所以一直没有写入党申请书,但是到后来,书记经常找我谈话,说我就像一块璞玉,要对我进行打磨,让我发出更大的光芒,发挥更大的作用,院党委对我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我也越来越觉得一个人应该树立自己的信仰,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朝气。我于 2008 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09 年 6 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受限--->。讨论同意我入党的那天,同志们滚烫的话语,让我泪流满面。



     从医 25 年里,我一门心思想的是为患者治好病,对自己的职称晋升疏于关注。没想到,这成了党组织的一块心病,党组织从各方面帮助我。 2008 年我申报了副主任医师,当年就获得了副主任医师职称资格,并被医院聘用。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汉口医院这片土壤的栽培。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的医改政策的推行,也让我的坚持有了更大的动力。当前,医改最突出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新农合覆盖的范围变大了,数额也有所增加,而且按照国家的政策还会继续增加,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二是基本医用药物目录的扩大,可以促使医生重新学习如何使用常见的、基本的药物来治疗疾病。许多媒体报道都称我为“小处方”医生,但我认为,我做到的是对患者坚持做到因病施治,科学开方。我的社区有两点与国际接轨的做法让我很自豪,一是医药分家,很纯洁,每个医生心无旁骛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二是我的工作室采用电话预约方式,有计划的工作,保质保量,力求使每个病人满意。在我开的处方中,有很多廉价药,可能别的医院不进,但我们医院药房从没断货,都能及时供给。



     大爱铸医魂,白衣谱丹心。“小车不倒只管推”,我将继续恪守医德、尽心尽责,扎根基层,为广大百姓服务,同时认真做好“传、帮、带”。为医改做贡献,为构建**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23: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