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92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健] 叶酸的基本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叶酸的基本知识
水溶性;
  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亦称为维生素BC或维生素M;
  计量单位是微克(mcg);
  是制造红血球不可缺少的物质;
  帮助蛋白质的代谢。
  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180~200mcg,孕妇加倍,哺乳期的妇女在头6个月需要280mcg,之后的6个月则需260mcg;
  在制造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是细胞增殖不可少的物质;
  人体在利用糖分和氨基酸时的必要物质;
  在室温中长时间无遮护的贮存时将被破坏。
  效用
  促进乳汁的分泌;
  防止肠内的寄生虫和食物中毒;
  增进皮肤的健康;
  有镇痛剂的作用;
  与泛酸及对氨基苯甲酸一起服用时,可防止白发;
  在身体衰弱(健康状态不良)时,可增进食欲;
  防止口腔粘膜溃疡;
  预防贫血
  缺乏症
  巨红血球性贫血
  富含叶酸的食物
  深绿叶蔬菜、胡萝卜、动物肝脏、蛋黄、美国甜瓜、杏、南瓜、鳄梨、豆类、全麦、黑裸麦面粉。
  营养补品
  一般是400mcg的制剂。如果有医生的处方,可以买到lmg(1000mcg)剂量的叶酸。
  有的复合维生素B制剂中含有400mcg的叶酸,但大多数复合维生素B制剂中只含有100mcg(请查看标签)。
  一般的每日摄取量是400mcg~500mcg。
  营养补品
  并未发现有副作用。有些人服用后会引起过敏性皮肤炎。
  叶酸之敌
  磺胺药剂、阳光、雌激素、食品加工(特别是煮沸)、高温。
2# 沙发
发表于 2009-2-23 18:35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叶酸的药理学特点
叶酸 (Folic Acid ) 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紫外线可使其溶液失去活性,碱性溶液容易被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对热不稳定,故本品应遮光,密封保存。

  【体内过程】叶酸在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后者是体内转移“一碳基团”的载体,是DNA合成的主要因素。
  本品经口服给药,在胃肠道(主要是十二指肠上部)几乎完全被吸收,5—20分钟后可出现在血中,1小时后可达最高血药浓度。大部分主要贮存在肝内,体内的叶酸主要被分解为喋呤和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血浆半衰期约为40分钟。由胆汁排至肠道中的叶酸可再被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药物作用】叶酸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残基组成的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为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在体内叶酸以四氢叶酸的形式起作用,四氢叶酸在体内参与嘌呤核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转化。叶酸缺乏时,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变受阻,细胞内DNA合成减少,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小肠疾病能干扰食物叶酸的吸收和经肝肠循环的再循环过程,故叶酸缺乏是小肠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慢性酒精中毒时,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叶酸的量大受限制,叶酸的肝肠扦环也可能由于酒精对肝实质细胞的毒性作用而发生障碍。但这是很容易纠正的,只要恢复正常饮食,就足以克服酒精的影响。
  另外,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物如甲氨喋呤,甲氧苄氨嘧啶和干扰叶酸吸收的药物如某些抗惊厥药,口服避孕药都能降低叶酸的血浆浓度,严重时能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是由这两种药物在细胞内代谢有最后的共同通路所造成的。
  还有在妊娠,哺乳期间,都可导致体内叶酸需求增多,是叶酸补充的指征。
  
   【适应症状】因叶酸缺乏而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婴幼儿期,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长期使用避孕药,止痛药,抗惊厥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所致的叶酸缺乏。

  【不良反应与注意问题】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很少发生中毒反应。偶可见过敏反应。个别病人长期大量服用叶酸可出现厌食,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大量服用叶酸时,可出现黄色尿。叶酸口服可很快改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但不能阻止因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精损害的进展,且若仍大剂量服用叶酸,可进一步降低血清中维生素B12含量,反使神经损害向不可逆转方面发展。
  抗生素类药物可影响微生物法测定血清或红细胞中叶酸的浓度,出现浓度偏低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维生素C与叶酸同服,可抑制叶酸在胃肠中吸收。叶酸与苯妥英纳同服,可降低后者的抗癫痫作用。甲氧喋啶,乙胺嘧啶等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较强的亲加力,能阻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中止叶酸的治疗作用。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一次5—10毫克,一日3次,每1疗程为14日,或用到红细胞数量恢复正常为止;维持量一日2.5毫克—10毫克。儿童一次5毫克,一日3次。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9-2-23 18:36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叶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中的B族维生素,由于它最早从植物叶子中提取而得,故命名为“叶酸”。叶酸的化学名为“蝶酰谷氨酸”,系由喋啶酸、对氨基苯甲酸与谷氨酸结合而成。
  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如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从而增加裂脑儿、无脑儿的发生率。其次,孕妇经常补充叶酸,可防止新生儿体重过轻、早产以及婴儿腭裂(兔唇)等先天性畸形。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发现了叶酸有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其中包括:

  1.抗肿瘤作用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叶酸可引发癌细胞凋亡,对癌细胞的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故属于一种天然抗癌维生素。

  2.对婴幼儿的神经细胞与脑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

  国外研究表明,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食品中添加叶酸,有助于促进其脑细胞的生长,并有提高智力的作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叶酸可添加于婴儿奶粉中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添加剂。

  3.其他作用

  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叶酸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辅助治疗剂,它对此病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此外,叶酸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抑制支气管鳞状转化以及防止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冠状动脉硬化症、心肌损伤与心肌梗塞等。
  总而言之,叶酸成为继维生素C、维生素E之后国际市场上新崛起的一种保健维生素产品,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zzxin+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1朵
4
发表于 2009-2-23 18:36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在饮食中大量摄取叶酸和维生素B12,可降低患心脏病和癌症的危险
  据美国《科学日报》今天报道,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健康与营养学家迈克尔·费内奇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叶酸和维生素B12能够降低人体细胞里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损耗,而DNA损耗超过正常水平的人患癌症的危险性要比DNA损耗低的人高出2倍3倍。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多吃富含这两种维生素的食物。带叶的绿色蔬菜和粗粮含丰富的叶酸,肉类、禽类、鱼类、肝脏和肾脏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
  费内奇等人是在对1000名南澳大利亚人进行调查后得出上述结论的。接受调查者的DNA损耗的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研
5
发表于 2009-2-23 18:37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荷兰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6可以防止脂肪在动脉里的沉积,因而可以避免高危险的动脉疾病
  研究还发现,叶酸配合维生素B6,可降低血液中的高半胱氨酸的水平,因此也就降低了心脏病和中风发病的可能性。此前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高半胱氨酸水平高的人不仅自己易患动脉疾病,而且兄弟姐妹也容易发生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并出现了早期动脉疾病的症状。为了观察降低高半胱氨酸到底能不能防止动脉疾病,研究人员在两年的研究中,给78名兄弟姐妹每天服5毫克叶酸和250毫克维生素B6 ,同时给另外80名接受实验的人服用不含维生素的安慰剂。实验结果显示,服维生素的人在锻炼之后心电图正常。这虽然不是衡量动脉硬化的直接方法,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心脏和动脉的健康状况。
6
发表于 2009-2-23 18:38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儿童应强调摄入富含叶酸饮食
叶酸,是B族维生素中的一种,通常在各类水果和新鲜蔬菜中含量较高,其中又是以柑橘类水果和绿叶蔬菜含量最为丰富。所以,对食谱丰富的成年人来说,一般不至于出现叶酸缺乏性疾病。

  但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来说,却极易发生与叶酸有关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溶血等疾病,因为婴幼儿往往对绿叶蔬菜不感冒,不喜欢蔬菜的味道,加上他们食谱较为单调所以很容易导致叶酸摄入不足,不能适应身体生长发育需要。

  有关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以上观点,他们发现在儿童中叶酸缺乏性贫血多于缺铁性贫血,儿童贫血的发生多与人体中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密切相关。在他们的研究对象中,有85%营养性贫血新生儿的血清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降低。甚至对缺铁性贫血患儿,单纯采用铁剂治疗效果也不佳,只有同时给予叶酸、锌或铜剂治疗后其贫血状况才得到改善。

  所以,家长们应改变孩子一有贫血便是缺铁所致的旧观念,不要以为只要大力进补鸡、肉、龟、鳖一古脑猛塞,便能彻底纠正营养不良性贫血,便是对孩子的厚爱。实际上,有时候正是那些十分便宜、不起眼的蔬菜水果,在孩子的生长发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给儿童补充营养,并非在于食物价格的昂贵和难得,而是对症下药,补得适当及时。
7
发表于 2009-2-23 18:39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叶酸”可抑制动脉硬化
  提起维生素辅助食品,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维生素C或维生素E,但是,还有一种维生素虽与VC和VE相比毫不示弱,但目前还鲜为人知的维生素,这就是“叶酸”。虽然名字当中没有“维生素”这个词,它仍是鼎鼎大名的维生素家族的一员。
  去年12月日本的厚生省(现为厚生劳动省)发出通知,呼吁孕妇尽可能多摄取叶酸。这是因为实验证实,如果孕妇每天摄取400μg叶酸,便会降低新生儿脊椎异常的先天性障碍(脊椎裂等)的发病率。
  需要叶酸的并不仅限于孕妇,目前已确认每天摄取400μg叶酸能够抑制动脉硬化。因为它能减少导致动脉硬化恶化的血液中的不良成分“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对于胆固醇较高或血糖値不稳定的“亚生活习惯病”来说,叶酸是最合适的维生素。另外,叶酸也有望具有预防大肠癌及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病)的效果。
  对叶酸的效果给予高度评价的美国Zhengfu1992年就呼吁孕妇摄取叶酸,并于1996年强制规定凡注明有营养强化效果的面包等食品必须添加叶酸。英国及加拿大等国也正在积极推进摄取叶酸的政策。
  与在海外获得高度评价的状况相比,在日本叶酸到目前为止还完全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以前由于日本饮食中含青菜较多,不用担心叶酸摄取不足。但现在有近一半的日本人连必需量(200μg)也达不到”。(日本女子营养大学教授的安田和人)。在日本,脊椎裂等发病率一直比其他国家低的疾病,近年来却逐渐增高。(MedWave)
  德国专家建议食物中应添加叶酸
8
发表于 2009-2-23 18:39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叶酸与孕妇及儿童
叶酸是B族维生素,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成分。它对孕妇尤其重要,因为缺少叶酸易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由于传统饮食习惯中叶酸损失太大,因此,专家建议应在食物中添加叶酸。
  德国每年约有350个新生儿患有严重的大脑和脊柱畸形,即所谓神经管缺陷,病因是孕妇体内缺少叶酸。柏林的罗伯特-考赫研究所对18至40岁的育龄妇女进行了一项调查,90%的被访者叶酸摄取量不足。叶酸缺乏的妇女生出畸形儿的可能性通常是正常妇女的2-8倍,吸烟或服用药物的妇女更甚。
  绿叶蔬菜、西红柿、柑橘、葡萄、粗粮食品、肉以及乳制品中均含有天然叶酸,但经过长期储存、清洗和高温加热,30%-40%的叶酸成分已损失掉。为了增加孕妇的叶酸摄取量,德国医学学会和健康消费者保护协会从1994年起就建议孕妇每天服用0.4毫克叶酸片,但调查表明,只有23%的育龄妇女了解叶酸的作用。
  德国健康消费者保护协会认为,妇女及时服用叶酸,可使畸形儿的出生率减少70%。妇女服用叶酸片最晚应从怀孕前一个月就开始,因为胎儿的神经管在怀孕3-4周内就开始形成。目前,医院确定妇女是否怀孕至少要在妊娠6周以后,这意味着大部分妇女获知怀孕后再服用叶酸片已经太晚。
  美国从1998年起就在粮食食品中添加叶酸,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已实施食品添加叶酸。在面粉中添加叶酸被认为是最有效,因为人人都要吃面食。
  如果德国健康消费者保护协会的这项建议被采纳,叶酸将成为继碘之后德国许可的第二种营养添加剂。
9
发表于 2009-2-23 18:40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叶酸在人体内的吸收、转输和排泄
食物中的聚谷氨酸叶酸不能直接被肠道吸收,必须经小肠分泌的结合酶γ左旋?谷酰胺羧基肽酶将它变成单谷氨酸叶酸后方能被人体吸收。吸收的部位主要在空肠近端。十二指肠亦能吸收小部分叶酸,但回肠及结肠不吸收。口服人工合成的喋酰谷氨酸,不论剂量大小,约80 %(范围40%~90%)可被吸收。单谷氨酸叶酸口服后很快出现于血液中,1~2小时后达到顶峰。口服多谷氨酸叶酸后,血液中叶酸的高峰出现于2~3小时后。在肠道吸收过程中,叶酸转变成5甲基四氢叶酸,并以这种形式在体内转输和贮存。约1/3或更多为甲基二氢叶酸,其中一小部分与蛋白质结合。
  叶酸被吸收后,在肝脏内以聚谷氨酸的形式被贮存。正常人全身各组织中叶酸的贮存量约为10~12mg,其中约半数在肝脏中。正常人血清中叶酸含量约为9.8(6.5~9.6)ng/ml。在细胞内(包括红细胞)大部分叶酸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
  完整的叶酸、亚叶酸及其分解产物如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等由尿内排出。食物中的叶酸及口服叶酸如剂量<15μg/kg,则排出形式主要为N10甲酰脲四氢叶酸;如剂量>15μg/k g,大量叶酸可不经变化直接排出。从肾脏滤出的叶酸能被肾小管再吸收,但这种再吸收能被氨甲喋呤阻止。尿内叶酸的排泄量与口服叶酸剂量的大小有关:每天口服<0.2mg则排泄几乎为0;口服2mg则排泄为10%;口服15mg则排泄为80%。
  胆汁中所含叶酸的浓度为正常血清中浓度的2~10倍。每日自胆汁中排出的叶酸可达100μg 。口服叶酸后,胆汁中叶酸的浓度迅速增加。
  正常人每日所需叶酸量估计至少为50μg。考虑到某些因素能影响叶酸的吸收,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需要摄取的叶酸量为:成人200μg,婴儿40~60μg,儿童100μg,孕妇400 μg,哺乳妇女300μg。
10
发表于 2009-2-23 18:41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引起叶酸缺乏的原因
叶酸缺乏可发生于下列各种情况:

(1)营养不良 大多数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细胞贫血是因食物中叶酸含量太少所致。多数情况与经济条件有关,也有不少时候与饮食习惯、烹饪方法,甚至忌口过严有关。虽然蔬菜中叶酸的含量相当丰富,但过度的加热烹煮可使大部分叶酸破坏。婴儿哺育不当或以山羊乳为主要营养,常常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2)需要量增加 妊娠、哺乳,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铁粒幼细胞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感染或长期发热,某些皮肤病(如牛皮癣)等均使机体增加对叶酸的需要,如体内本来贮量不足,食物中叶酸的{MOD}不足或食欲减退,即可发生巨幼细胞贫血。

(3)肠道吸收障碍  某些肠道疾病如麦胶肠病、热带口炎性腹泻、胃切除、空肠广泛切除、阶段性回肠炎等均可因影响叶酸的吸收而发生巨幼细胞贫血。

(4)利用发生障碍  氨甲喋呤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阻断四氢叶酸的形成。乙胺嘧啶(抗疟药)、三甲氧苄胺嘧啶(TMP)、氨苯喋啶等,抗惊厥药,抗结核药,可能还有口服避孕药等,亦可能影响叶酸的利用而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11
发表于 2009-2-23 18:42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哪些药物可引起叶酸缺乏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叶酸的吸收或干扰叶酸的代谢而引起叶酸缺乏,重者可发生巨幼细胞贫血。有多种药物能诱发叶酸缺乏。

(1)叶酸拮抗物

此类药中以抗癌药氨甲喋呤最重要,它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因而减少组织中四氢叶酸的合成,转而抑制dTMP和DNA的合成。故氨甲喋呤应用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造成叶酸缺乏。主要的毒性作用有:①口腔、食管、小肠、结肠发生溃疡,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②巨幼细胞贫血,进一步可发生骨髓抑制和全血细胞减少;③其他如脱发、易感染和色素沉着等。亚叶酸能有效地阻止氨甲喋呤的毒性作用,常用剂量为每日3~6mg,肌肉注射。

抗疟药乙胺嘧啶也具有抗叶酸作用,能使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增生,停药后或加用亚叶酸,巨幼细胞即转变成正常幼红细胞。利尿药三氨喋啶和抗细菌药三甲氧苄二氨嘧啶(trime thoprim)及治疗肺孢子虫病的联脒化合物等均有与氨甲喋呤相似但较微弱的作用,偶尔骨髓中可出现巨幼细胞。因此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对叶酸代谢的影响。

2)抗癫痫

最主要的有二苯基乙内酰脲(即苯妥英钠),其次有去氧苯比妥(primidon)。癫痫病人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者约50%病人血清叶酸含量减低,部分病人可有轻微血象和骨髓象改变,但发生明显的巨幼细胞贫血可能不到1%。发生贫血者可能同时有营养缺乏。此类药物引起叶酸缺乏的机理尚不很清楚,可能影响食物中聚谷氨酸叶酸在肠内的分解。用这些药物作长期治疗时,应警惕发生叶酸缺乏;如情况需要,可给以小剂量叶酸作为预防。已有贫血者,用叶酸治疗,贫血能迅速得到纠正。

(3)抗结核药和其他

抗结核药异烟肼、环丝氨酸及催眠药苯乙**酮(亦名导眠能),在少数病人中亦能引起血清叶酸浓度降低,但发生巨幼细胞贫血者仅极少数。这种病人大多服药时间过长,平时膳食中叶酸含量不足或有妊娠、腹泻、肠道吸收障碍等情况。发病机理可能与抗癫痫药相似。

曾有一些报告提到口服避孕药有时可引起血清叶酸浓度降低,偶尔有发生巨幼细胞贫血者,但未能得到其他观察的支持。故目前对这一问题尚无定论。
12
发表于 2009-2-23 18:42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叶酸缺乏的诊断方法
(1)        血清叶酸测定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两种。

①微生物学测定法:其原理与维生素B12的微生物学测定法相仿,所用细菌是干酪乳酸杆菌,在不同的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叶酸,待细菌生长后在规定的培养时间测定各管的光密度,以此绘制成不同浓度叶酸的标准曲线。将受检的血清标本作为叶酸来源,加入同样的培养基和干酪乳酸杆菌,在同样的试管中培养后,测定其光密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测出标本中的叶酸浓度。血清叶酸<3ng/ml,常表示有叶酸缺乏并有临床表现;3~6ng/ml 常常没有临床和血液形态学改变,但可能是叶酸缺乏的早期表现。

②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所得结果与微生物学测定法相同。它的优点是结果更准确,更快捷,且不受血清中叶酸拮抗物或抗生素的影响,唯操作方法稍复杂。

(2)红细胞叶酸测定

红细胞内所含叶酸的浓度比血清高10~20倍。当组织内叶酸已缺乏但尚未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时,红细胞叶酸的测定对叶酸缺乏作出诊断尤其有价值。测定的方法即将血清叶酸的测定方法稍加改变。正常值为160~640μg/L。叶酸缺乏时可低于正常值;但在维生素B12缺乏时,红细胞叶酸含量亦可低于正常。

(3)亚胺甲基谷氨酸(FIGLU)排泄试验

叶酸缺乏时,组氨酸转变为谷氨酸的过程受到干扰,其代谢中间产物FIGLU的产生增加并从尿内大量排出。受试者在试验前先口服组氨酸20克。正常人服组氨酸后,尿中没有或极少有 FIGLU;叶酸缺乏时有大量FIGLU排出。如果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检查结果阴性,对排除叶酸缺乏所致很有价值。

(4)叶酸吸收试验

其原理与放射性维生素B12吸收试验相仿,目的是衡量患者对叶酸的吸收是否正常。以3H为标记的叶酸40μg/kg,一次口服,随即注射无同位素标记的叶酸15mg,然后测定尿的放射叶酸剂量。正常人从尿内排出口服放射性叶酸剂量的32%~41%,排出量<26%表示肠道对叶酸的吸收有障碍。

(5)叶酸治疗性试验

用“生理性”小剂量叶酸每日0.2mg治疗,如果贫血是叶酸缺乏引起的,用药后即可观察到临床症状、血象和骨髓象的进步。如果贫血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用较大剂量的叶酸每日5mg,病情也能改善,但用上述“生理性”小剂量治疗则无效。可见,此方法不但对叶酸缺乏的诊断有价值,而且可与维生素B12缺乏作出鉴别。作此试验时,应注意限制饮食中含有叶酸的食品,因为叶酸缺乏的病人与恶性贫血病人不同,能从食物中摄取所缺的叶酸而使症状及血象好转。
13
发表于 2009-2-23 21:20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不错,学习了
14
发表于 2009-2-23 21:36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2.对婴幼儿的神经细胞与脑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

  国外研究表明,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食品中添加叶酸,有助于促进其脑细胞的生长,并有提高智力的作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叶酸可添加于婴儿奶粉中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添加剂。"


见过上级医院对脑瘫和智能发育迟滞孩子常规服用叶酸,效果难说。遇到类似的孩子不妨一试。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15
发表于 2009-2-23 22:28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谢谢!:handshake
16
发表于 2009-2-23 23:36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叶酸还有促进受损肠粘膜的修复,对腹泻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17
发表于 2009-2-24 16:22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谢谢斑竹的分享!受教育了。
18
发表于 2009-2-24 18:07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叶酸的作用很广泛,但临床应用并不很多,同时要注意应用剂量及副作用
19
发表于 2009-2-25 11:36 | 只看该作者

叶酸的基本知识

不错  
我看见过很多药物都有很多新用途,就是不懂该相信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4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