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醉] 静吸复合全麻术后声音嘶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声音嘶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进
概  述
毛:极轻度,某种程度的高音时音质改变,声 音变粗糙
沙:几乎所有音调的音质都改变,粗糙不纯
嘶:中度,除音质变得粗糙和不纯外,尚有漏  气, 两侧声带烖发音时有明显间隙
哑:发音时声门间隙很大,声带不能振动,发 音如耳语
病    因
喉部疾病:
             急慢性喉炎;喉部良恶性肿瘤;喉创伤; 喉异物;喉先天畸形;喉室脱垂
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损害所致。 如延髓病变,神经干出颅处颈静脉孔综合征或颅脑损伤,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颈部恶性肿瘤),纵隔疾病损伤喉返神经,如纵隔肿瘤、食道癌、主动脉弓动脉瘤、上腔静脉综合征、二尖瓣狭窄、左心室肥大、心包积液、肺肿瘤、胸膜增厚等。 肌原性喉肌损害如重症肌无力、皮肌炎等

病   因
喉水肿:
    直接创伤,如气管插管、气管镜检等;
     喉邻近器官急性炎症扩散累及喉部;
    全身性疾病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甲低、心源性  或***性水肿常可累及喉粘膜、碘化钾或碘剂过敏

病    因
其它:
环杓 关节炎或脱位固定
内分泌垂体和性腺功能紊乱等
药物:山莨菪碱,倍他洛克口服,阿托品等
精神**、先天因素以及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等
病   因
与气管插管或拔管有关的:
环杓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最常见
声带麻痹
喉水肿
喉内肉芽肿形成


71例声嘶原因为杓状软骨脱位(91.03%),5例单侧声带麻痹(6.41%),2例喉内肉芽肿形成(2.65%)。




临床表现与喉镜检查
全部患者拔管后均有发声低沉、沙哑或失音,伴局部疼痛,吞咽障碍,呛咳及流涎等。

喉镜检查:
声带活动受限,患者发声时两侧声带不处在同一水平位置
声带活动正常,但杓状软骨区可见肉芽生长,呈多发性
会厌、杓会厌皱襞及杓间区粘膜多可见充血肿胀,甚至可见粘膜下出血或粘膜损伤


影响因素
年龄:无明显差别;
留管时间:>12 h的患者占全部声嘶患者17.95%
手术类别:心胸手术后声嘶占全部声嘶患者的84.62%
插管者技术或患者插管条件:占76.64%
结 论
      插管技术、插管条件和手术类别是声嘶发生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原   因
气管插管引起环状软骨脱位
(1)气管插管时喉镜片置入过深直接触及杓状软骨并向前挑动;
(2)喉镜显露声门,过度上提喉镜,使会厌及杓会厌褶张力过大,推进的气管导管碰撞杓状软骨导致其向前脱位;
(3)操作者在寻求声门裂隙时导管尖端或管芯直接顶撞杓状软骨。
(4)插管次数多或插管固定不好
(5)插管时颈部过度后仰

原  因
麻醉深度不够,呛咳、吞咽,喉肌张力高。

在拔出气管导管的时候,气囊没有充分放气,尚膨胀的气囊在退管过程中使杓状软骨移位。
预防:预防是关键
(1)长期使用激素及患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特别是老  年人,应尽可能避免选用气管插管麻醉;若选择气管插管应避免过分暴露和暴力操作。
(2)选择大小适宜的气管导管;
(3)注意适时调整患者**,避免头部过度后仰;(4)气管导管保留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
(5)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准确判断插管时机,避免呛咳、吞咽,减少插管喉肌张力;
(6)适度显露声门,避免过度上提喉镜;
(7)避免气管导管直接损伤声带及环杓关节;
(8)带有气囊的插管,气囊压力不能过高,以免发生局部压迫性坏死。
(9)拔管前,一定要将气囊内的气体抽吸赶紧。

治  疗
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实施拨动复位术的时间最早为拨管后10天,最晚为35天,一般14-20天。
治疗过程中辅以适当抗生素、适量激素、雾化吸入和咽喉部物理治疗(超短波)等。
大部分病人预后良好。





对正规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操作后(局麻一般3次以内,全麻1-2次)发声恢复正常者确定为杓状软骨脱位;
声嘶无明显改善者,确定为声带麻痹;
喉内有肉芽肿形成者确诊为插管后喉内肉芽肿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