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tiandou19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务]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3-27 20:35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又称为生殖器疣、性病疣,是由人**瘤病毒(human pappiloma virus ,HPV)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赘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是我国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诊断】
1.主要根据婚外性接触史及生殖器部位的增生物形态。
2.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8个月,平均3个月。男性好发于**、冠状沟、包皮内侧、系带、尿道口及**部。女性好发于大小**、**口、**、尿道口、宫颈、**等处。也可见于生殖器以外部位。
3.初起为小而软的淡红色丘疹,后逐渐增大增多,数目增多,部分皮损可相互融合。表面凹凸不平,形态多样,可呈丘疹型、**型、鸡冠型、菜花型。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鉴别诊断】 需与假性湿疣、扁平湿疣、**珍珠样丘疹、鲍温样丘疹病和生殖器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治疗】治疗目的是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避免复发。
1.局部药物治疗:
(1)0.5%足叶草毒素酊:即0.5%鬼臼毒素酊,外用,2次/日,连用3日,间隔4日,为1疗程。可用1~3个疗程。注意保护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粘膜。本药有致畸作用孕妇忌用。
(2)50%三氯醋酸溶液:外用,每日1次,共用1-2次,重复用药需间隔一周。注意保护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粘膜。
(3)5-氟尿嘧啶软膏:外用,每日1次,不能接触正常皮肤和粘膜,孕妇禁用。
(4)咪喹莫特霜:每周外用3次,连用16周,每次用药后6-10小时洗去。
2.物理疗法:包括激光、冷冻、电灼。
3.手术治疗:适于单发或巨大尖锐湿疣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任天中+1学习。。。。。。。。。。。。。。
收到1朵
32
发表于 2008-3-27 20:36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约90%生殖器疱疹由HSV-2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
【诊断】
1.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潜伏期3-9天,通常为3-5天。男性好发于**、冠状沟、尿道口、**、包皮等处。女性好发于**、**等处。表现为群簇或散在的红斑、丘疹、小水疱,3~5天后形成糜烂和溃疡。自觉疼痛,病程2~3周。
2.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多在原发感染后1~4个月内复发。皮损与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相似,但症状轻,病程短,一般在7~10日自愈。复发前数小时局部常有刺痒或烧灼感等前驱症状。
【鉴别诊断】需与硬下疳、软下疳、生殖器溃疡和接触性皮炎、**包皮炎鉴别。
【治疗】
1.局部治疗: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皮损处可外涂阿昔洛韦霜、酞酊胺霜等。
2.原发性生殖器疱疹:阿昔洛韦200mg,口服,5次/日,连服7~10日;或伐昔洛韦300mg,口服,2日/次,连服7~10日;或泛昔洛韦250mg,口服,3次/日,连服5~10日。
3.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最好在出现前驱症状或损害出现24小时内开始治疗。
阿昔洛韦200mg,口服,5次/日,连服5日;或泛昔洛韦125~250mg,口服,3次/日,连服5日;或伐昔洛韦300mg,口服,2日/次,连服5日。
频繁复发患者(1年复发6次以上),为减少复发次数,可用抑制疗法:
阿昔洛韦400mg,口服,2次/日;或伐昔洛韦300mg,口服,1次/日;或泛昔洛韦125~250mg,口服,2次/日。以上药物均需长期服用,一般服用4个月到1年。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3
发表于 2008-3-28 17:17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炎症性反应。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接触性皮炎可分为两类。
【诊断】
1. 原发**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接触物对皮肤有很强的**性或毒性(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某些**物较弱(如肥皂、有机溶剂等),较长时间接触后可以致病。
2.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接触物为致敏原(镍、皮革、染发剂、化妆品等),无**性或毒性,只有少数人接触后致敏。
3. 临床表现
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甚至水疱或大疱。如为烈性的原发**,可使表皮剥脱,出现糜烂或溃疡。常自觉瘙痒和灼痛。一般于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约1~2周可痊愈。但再接触过敏原时可再发。反复接触或治疗不当,可以转化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
4. 斑贴试验(patch test):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可靠和最简单的方法
【鉴别诊断】应注意鉴别原发**性接触性皮炎与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治疗】
1.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避免接触**物和致敏原,积极对症处理。
2. 治疗方案:局部治疗根据皮损炎症情况,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红肿明显时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氧化锌油外涂;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慢性期可选用激素类软膏。皮损严重或面积较大时可予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8 17:21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4
发表于 2008-3-28 17:2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临床上瘙痒剧烈,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常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本病易反复。
【诊断】
1. 急性湿疹:发病迅速,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常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瘙痒剧烈。搔抓后形成糜烂面,有浆液性渗出。合并感染可形成脓疱、脓痂。皮疹对称分布,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2.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转化而来,皮损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可有轻度浸润。再次遇到**或治疗不当可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也可发展为慢性湿疹。
3.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自开始炎症既为慢性化表现,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多对称发生,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外阴及**等处。病情时轻时重,病程数月或更久。
4. 特殊类型
(1)手部湿疹:手部接触外界各种**因子的机会较多,故发病率高。皮损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多数起病缓慢,在手部出现暗红斑块,浸润肥厚明显,表面干燥粗糙,边缘清楚,冬季常有皲裂。
(2)**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发生于**、乳晕及**下境界清楚的暗红斑,可见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皲裂。自觉瘙痒,裂隙处可出现疼痛,停止哺乳后易痊愈。
(3)外阴、阴囊、**湿疹:常因过度搔抓而呈红肿、渗出、糜烂。长期反复发作,局部皮肤可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
(4)钱币样湿疹:损害为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形成圆形或椭圆的钱币样斑片,直径1-3cm大小,境界清楚。好发于四肢,瘙痒明显。
【鉴别诊断】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有接触史,皮损发生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斑贴试验阳性;慢性湿疹需与慢性单纯性苔藓鉴别,后者与反复的搔抓和精神因素有关,好发于颈项、肘膝关节伸侧等摩擦部位;手足湿疹需与手足癣鉴别,后者常单侧分布,可有小水疱和干燥脱屑,蔓延至手足背部时边界清楚,真菌镜检阳性可确诊。
【预防和治疗】
1. 避免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对鱼虾等一般易诱发本病的食物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不要盲目忌口。发病期间忌辛、辣、酒类事物。避免过度洗烫、肥皂及各种有害因子**。
2. 全身治疗: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常用抗组胺药和镇静安定剂。急性期为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对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全身泛发性湿疹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急性症状控制后,应酌情减量至停药,有感染时应加用抗生素治疗。
3. 局部治疗:应遵循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根据皮损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药物和剂型。
(1)急性湿疹:无渗出或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当渗液减少后使用皮质类固醇霜剂。
(2)亚急性湿疹:选用皮质类固醇乳剂,糊剂等,合并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
(3)慢性湿疹:选用皮质类固醇软膏、硬膏、涂膜剂。对顽固的局限性肥厚性损害可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
4. 中医中药:急性湿疹宜清热泻火,凉血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亚急性湿疹宜健脾利湿,方用胃苓汤加减。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5
发表于 2008-3-28 17:2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特应性皮炎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其特征为本人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异位性”特点。异位性(atopy)的含义是:①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水平增高;④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典型的特应性皮炎除有特定的湿疹表现外,还具有上述四个特点。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1. 婴儿期:多在出生2个月后发病。皮损多见于面颊、额、耳廓、头皮,四肢和躯干也可发生。皮疹境界不清,呈多形性。初起为急性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密集出现针头大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瘙痒显著。搔抓后形成渗出、红糜烂和结痂。
2. 儿童期:皮损常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腘窝及肘窝等处,也可累及眼睑、颜面部。皮疹暗红,渗出较轻,可有抓痕和苔藓样变。
3. 青年成人期:可从儿童期发展,也可直接发生。皮损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及躯干,为苔藓样变或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样损害,常伴全身皮肤干燥。冷热**、情绪激动、出汗及毛织品接触均易使瘙痒加剧,约60%~70%可伴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
【诊断】婴儿和儿童期皮疹多见于面部及四肢伸侧或肘及腘窝呈红斑、丘疹及渗出等多形性损害;青年及成人的损害常为肢体屈侧或伸侧的苔藓样变皮疹,呈慢性复发性过程;个人或家庭中的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实验室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升高。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
【治疗】回避加剧病情的环境因素,如过敏性食物、过度洗烫、过度搔抓、继发感染等。浴后外用保湿剂。内用药及外用药相结合,与湿疹的治疗用药相同。近年来有报道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有较好疗效。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6
发表于 2008-3-28 17:25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自体敏感性皮炎是因为患者对自身组织成分或局部感染灶的细菌产物等过敏,而导致由一个局限性炎症发展到广泛的和远离性的湿疹样皮炎的过程。
【诊断】
由于处理不当、感染等诱因,原有的局限性皮肤炎症病变加重,病变附近及远隔部位(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其次为躯干及面部)发生多数散在和群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及脓疱等,瘙痒剧烈。可伴发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全身不适。原发病灶好转后,继发性损害可逐渐消退。
感染性湿疹样皮炎(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属于自身敏感性皮炎的一种类型,常见于有较多分泌物的褥疮、溃疡、窦道、中耳炎、瘘管周围的皮肤,与这些病变的分泌物及其细菌感染毒素的**有关。起初是原皮损周围皮肤潮红,继而出现丘疹、水疱、糜烂,瘙痒剧烈。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压痛。损害也可累及远隔部位。
【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清除感染和分泌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必要时系统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37
发表于 2008-3-28 17:28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反应。重者出现全身症状和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主要有抗生素与磺胺,非甾体类抗炎药,安眠镇静药与解痉药,血液制品、疫苗及某些中药制剂。其发病与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有关。临床表现多样。
【诊断】 药疹有明确服药史和一定的潜伏期,须排除类似的传染病、皮肤病与内科疾病及病毒感染等。皮疹多泛发对称。各种人群均可发病,尤其是免疫力异常和慢性病长期用药的病人。
(1)发疹型药疹
亦称麻疹/猩红热样药疹。麻疹样药疹为全身弥漫性鲜红色斑疹及斑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对称分布,躯干明显,可融合成红色斑片。猩红热样药疹为迅速融合的全身性红斑、潮红,类似猩红热。也可有两种皮疹同时发生。瘙痒明显。可伴中度发热。
(2)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型
特征性表现是红色瘙痒性风团,从小点状至大片状,瘙痒剧烈,单个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此型可单独发生,但常与血管性水肿伴发,表现为组织疏松部位的非指凹性水肿。
(3)固定性药疹
皮损单或多个。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以口周、外生殖器多见。初有痒感,为界限清楚的紫红色圆形或卵圆形斑片,很快可有虹膜状损害,中央可形成水疱、糜烂,伴灼痛。消退后,遗留持续性兰灰色或浅褐{BANNED}素沉着,为本病特征。再次用药皮损同一部位复发或加重。
(4)多形红斑型药疹
特征性损害为虹膜样或靶形皮损,对称分布于四肢末端。常突然起病,少数患者可有轻度粘膜损害,伴有全身不适和喉痛。
(5)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为重型药疹,初有发热及流感样等前驱症状,经过1~14天突然起病。
粘膜损害,初发或者与皮损同时出现,症状严重,多发生两处以上,最常累及唇红、口腔和眼结膜,其次为生殖器部位,形成糜烂、渗血、黑褐色血痂,疼痛明显。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引起呼吸、进食困难。
皮肤损害,范围广泛,易融合、坏死,并有水疱和大疱形成,部分为血性疱液。
全身症状明显,包括发热、关节痛和营养不良。危重病例可伴有胃肠道出血、肝炎、肺炎或急性肾小管坏死。
(6)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
亦为重型药疹,急性起病,初为非特异性表现,病情进展迅速,1~3天后出现皮肤粘膜损害。
皮损初为广泛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随即形成大小不等的松弛性大疱,疱间互相交通,皮肤稍擦即破,露出暗红色或出血性糜烂面,尼氏征阳性。灰红色坏死松解的表皮波及全身,导致表皮剥脱,似二度烫伤样,极具特征。此型药疹早期皮损即触痛明显,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粘膜损害几乎累及所有患者,常见部位包括口腔、咽部、眼部以及外生殖器,形成广泛性糜烂或渗血,疼痛明显,造成流涎、畏光、进食困难和排尿疼痛。
多系统受累可危及生命,败血症、消化道出血及水电解质紊乱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7)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重型药疹的一种,亦称红皮病型药疹。多由发疹型药疹演变而来,也可由发生于身体皱褶处的红斑、渗出开始,逐渐泛发形成。
临床特征为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和脱屑,可有少量渗液、结痂。其中广泛性红斑伴大量脱屑尤为突出。脱屑大小不一,可呈糠粃状或片状鳞屑,也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粘膜不受累及或轻度充血、糜烂。全身症状较重,包括乏力、寒战、高热、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出现肝、肾损伤。
(8)其他类型药疹,如光敏性药疹、痤疮样药疹、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清病型、紫癜型、结节性红斑型、皮肤坏死型和皮肤色素沉着等。
【鉴别诊断】 须与类似临床表现的传染病、皮肤病与内科疾病及病毒感染等进行鉴别。
【治疗】
(一) 治疗原则:尽早确定并停用致敏药物,多饮水或加大补液剂量,以促进致敏药物的排泄。
(二)治疗方案:
1. 轻型药疹:可选抗组胺药物等口服。糖皮质激素或炉甘石洗剂外用。病情较重者小量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显著缩短疗程。
2. 重型药疹: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一般初始治疗采用1.5~2mg/Kg强的松等效剂量;加强支持疗法,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眼部、口腔的护理与防止肝肾等的并发症。
皮损局部外用同轻型药疹;渗出明显时暴露疗法与湿敷疗法交替进行,必要时用油剂保护。注意药物吸收,以免发生中毒。如有大疱,可进行疱液抽吸,促进创面干燥愈合。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8
发表于 2008-3-28 21:4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有了你,就象到家一样,又可以学好多知识了.谢谢.:victory:
39
发表于 2008-3-29 12:5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荨麻疹(urticaria)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压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以暂时性风团为特征,伴剧烈瘙痒,部分有刺痛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本病十分常见,人群中大约有15%-25%的人一生中曾发作过荨麻疹类疾病。
【诊断】
根据病程持续时间,荨麻疹可分为急性(6周以内)和慢性(6周以上)两类。
1. 急性荨麻疹
(1)皮肤表现:常突然发病,先出现皮肤瘙痒; 随即瘙痒部位出现风团,红色、皮肤色或苍白色。风团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皮损可孤立、散在,也可互相融合,甚至波及全身。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皮损陆续出现,此起彼伏,为本病特征。自觉剧烈瘙痒,部分有灼痛感。
(2)系统症状:累及胃肠道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累及喉头、支气管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累及心血管系统者,可伴有心慌、头晕、低血压甚至过敏性休克;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可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2. 慢性荨麻疹
皮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3. 特殊类型荨麻疹
(1)皮肤划痕症(dermatographism):也称人工荨麻疹,较弱的机械**即可引起局部皮肤的风团,多表现搔抓或钝器划过皮肤后,划痕部位出现线状或条带状隆起, 伴有痒感。
(2)压力性荨麻疹
皮肤受压后4-6小时内局部发生肿胀,持续8-12小时后消退。好发于掌跖和臀部,诱因包括负重行走、搬运和久坐等。
(3)寒冷性荨麻疹:皮肤受冷如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品或冷空气出现的荨麻疹。
(4)胆碱能性荨麻疹:因运动、热水浴、摄入热饮、出汗或情绪激动等**胆碱能性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释放组胺引起的荨麻疹。
【鉴别诊断】荨麻疹需与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鉴别;伴呕吐、腹痛或腹泻者应与急腹症或急性胃肠炎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去除病因,避免各种促发因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二)治疗方案:
1. 抗组胺药:依据药物特性和发病特点合理选择。可选择非镇静类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啶、咪唑斯丁、西替利嗪等,或镇静类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赛庚啶、酮替芬、苯海拉明等,也可联合用药。
2. 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或钙剂,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
3. 对少数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重症病例,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控制病情。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抢救,可皮下注射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4. 局部治疗:外涂止痒洗剂,如炉甘石洗剂。
40
发表于 2008-3-29 12:52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皮肤或粘膜疏松组织的局限性水肿。
【诊断】
1.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多见于组织疏松部位(眼睑、口唇、舌、喉、外生殖器及手足等)。皮损为急性局限性水肿,皮肤紧张发亮,边缘不清,呈淡红色或肤色。一般在2-3天内消退,不留痕迹。自觉胀满感或麻木感。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也可伴发荨麻疹。累及胃肠道者可引起腹部不适,甚至绞痛。累及喉头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C1酯酶抑制物缺乏所致。儿童或少年时期发病,终生反复发作。有明确家族史。
【鉴别诊断】区别获得性血管性水肿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有胃肠道症状者须与急腹症、急性胃肠炎鉴别。本病偶尔需与蜂窝织炎、淋巴管炎鉴别。
【治疗】
1.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的治疗与荨麻疹相同。
2.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尚无满意治疗,可应用抗纤溶药物。
41
发表于 2008-3-29 12:54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样丘疹伴阵发性剧痒为特征的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多见于春秋季节,螨、蚤、蚊等叮咬为常见原因。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或消化障碍引起。
【诊断】皮损多发于四肢、躯干,群集或散在。风团样丘疹,呈圆形或纺锤形,黄豆至花生米大小,伴有轻度水肿,淡红色。炎症明显时中心有丘疱疹、水疱,甚至形成张力性大疱。自觉剧痒。皮损可分批出现,新旧皮疹可同时存在;本病有自限性,皮损约经3-7天痊愈,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
【鉴别诊断】应与水痘鉴别。水痘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边红晕明显,伴有口腔损害及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
【治疗】
去除病因,避免螨、蚤、蚊等节肢动物叮咬及进食可疑致敏食物。禁忌搔抓。
抗组胺药内服有效;外用皮质类固醇乳膏、炉甘石洗剂等。继发感染时外用抗生素软膏,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治疗。
42
发表于 2008-3-29 12:58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瘙痒为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引起瘙痒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所致,内因包括许多皮肤病,某些系统疾病,神经精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外因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等诸多因素。瘙痒性皮肤病又称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为一组发病因素多而复杂的疾病。

皮肤瘙痒症(Pruritus)
皮肤瘙痒症是指仅有皮肤瘙痒,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有时可因搔抓出现继发性损害。依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全身性瘙痒症和局限性瘙痒症。
【诊断】全身性瘙痒症可开始即为全身性,也可由局部瘙痒发展到全身。瘙痒为阵发性、以夜间明显,严重者影响睡眠。局限性瘙痒症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好发于**、阴囊、女阴及小腿。由于搔抓可导致继发性皮损,如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及色素沉着等。有时可继发毛囊炎、疖病及淋巴结炎。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疥疮、荨麻疹、湿疹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肝肾等系统疾病有关者,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不良习惯。口服抗组胺药及镇静止痒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局部治疗可外用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1%薄荷脑软膏、1%冰片乳剂。老年人皮肤干燥者外用润肤霜,如维生素E霜、硅霜等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及软膏短期外用可明显缓解症状。全身性瘙痒症可采用糠浴、淀粉浴、矿泉浴。
43
发表于 2008-3-29 13:0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慢性单纯性苔藓又称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和剧烈瘙痒为特征。
【诊断】好发颈部、四肢伸侧、腰、会阴、阴囊、眼睑等部位或散发全身。皮疹为成群的粟粒大小多角形扁平丘疹,淡红、淡褐或正常肤色,逐渐融合扩大,形成苔藓样变,边界清楚。可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或少量鳞屑。本病呈慢性经过,易复发。瘙痒剧烈,影响睡眠。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湿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扁平苔藓、瘙痒症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避免搔抓、热水肥皂洗浴等**因素。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严重者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部可外用各种止痒剂、焦油类或皮质类固醇激素。
44
发表于 2008-3-29 13:05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结节性痒疹是一组剧烈瘙痒,以丘疹、结节为基本损害的皮肤病。
【诊断】多见于躯干和四肢伸侧,对称分布,黄豆大小红色或褐色坚实丘疹,剧痒,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苔藓样变。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丘疹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和疥疮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去除致病因素,防止蚊虫叮咬。口服抗组胺药、镇静止痒药,症状严重者可口服雷公藤多甙或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结节性皮损可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紫外线照射对顽固皮损有效。
45
发表于 2008-3-30 14:19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银屑病(Psoriasis)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局限性、红色斑块,表面覆有大量银白色鳞屑。
【诊断】银屑病病程缓慢,可自愈,但易复发。多数病人冬天加重或复发,春夏季减轻或消失。依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寻常型最常见,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多由于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外用**性药物,或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后骤然停药或减量方法不当所致。
1.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多见,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关节伸侧及腰骶部,常对称分布。皮损初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渐融合成斑块,境界明显,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犹如轻刮蜡滴,称为蜡滴现象;刮去鳞屑后可见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在刮去此膜可见点状出血现象,称为Auspitz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为本病特征性改变,具有诊断价值。发生在头皮的损害,鳞屑厚积,发呈束状,称为束状发。粘膜损害常见于口唇、**及包皮内侧,呈境界清晰的红色斑,鳞屑不明显(图6-1-6)。甲的损害表现为“顶针样”点状凹陷。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急性点滴型银屑病又称发疹性银屑病,常见于青壮年。患者在发病前常有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发病,数日即可遍及全身。皮损呈点滴状,为0.3-0.5cm大小的丘疹或斑丘疹,色潮红,覆以少许鳞屑。经适当治疗,皮损大多在数周内消退,少数患者渐呈慢性病程。
按病情发展,寻常型银屑病分为三期:
(1)进行期:皮疹不断增多,皮损浸润明显,周围可有红晕。外观正常的皮肤受到**、搔抓、外伤、手术等损伤后出现银屑病损害,称为Koebner现象或同形反应(isomorphism reaction)。
(2)稳定期:病情稳定,皮损炎症较轻,无新疹出现。
(3)消退期:皮疹缩小变平,遗留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
2.脓疱型银屑病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急性发病,在正常皮肤或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基础上成批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庖,可融合为片状湖。皮损可泛发全身。常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可有沟纹舌,甲板肥厚、浑浊。脓疱消退后可出现银屑病皮损。常周期性反复发作。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肝、肾等系统损害。
(2)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皮疹限于掌跖,对称分布。红斑基础上淡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不易破裂。约1-2周后脓疱干涸、结痂,脱屑,鳞屑下又出现新脓疱,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甲常受累,浑浊、肥厚、剥离甚至积脓。
3.关节病型银屑病:除皮损外,还发生关节症状。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以手、腕、足等小关节,尤指(趾)末端关节受累更为普遍。关节红肿疼痛,梭形肿胀,严重者关节畸形。X线检查示关节侵蚀、软组织肿胀。类风湿因子阴性。
4.红皮病型银屑病: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表面有大量麸皮样鳞屑。其间可见正常皮岛。常伴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本病顽固,呈慢性病程,且易复发。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脂溢性皮炎、湿疹、二期梅毒疹、玫瑰糠疹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各种疗法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良性皮肤病变,对身体健康危害不大,不应轻易采用可能导致严重毒副反应的药物,如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等。
1.外用药物治疗:对进行期的寻常型银屑病、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及脓疱型银屑病的患者,禁用**性强的药物。
(1)角质促成或剥脱剂:5%-10%糠馏油、煤焦油软膏;5-10%水杨酸软膏; 0.1%-1%蒽林软膏对慢性皮损效果好,但**作用较强,不宜用在皮肤皱襞处。
(2)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明显,常用中效、强效和超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乳膏等。大面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经皮吸收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停药后甚至可诱发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
(3)维A酸制剂:常用浓度为0.025%-0.1%,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或紫外线疗法联合应用。
(4)维生素D3衍生物:钙泊三醇软膏,每次治疗面积不宜超过体表面积的40%。不宜用于面部及皮肤皱襞处。
(5)其他:如10%环孢素溶液、氟脲嘧啶治疗银屑病病甲,0.1%-1%含氮酮的甲氨喋呤治疗斑块型皮损;5%-10%硫磺软膏、10%-15%喜树碱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5%-20%尿素软膏治疗掌跖脓疱型银屑病等。
2.全身治疗
(1)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呤适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及关节病型银屑病、泛发性银屑病。每周10-25mg,或2.5 mg/d,每周连服五天,症状控制后渐减量直至每周2.5mg巩固并维持疗效。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环孢素A,用量为3-5mg/kg/d,该药可引起高血压,有一定的肾毒性。他克莫司0.15mg/d,分2-3次服用。
(2)维A酸类:用于治疗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阿维A酯0.5-1.0mg/kg/d口服,有致畸作用,育龄的妇女在用药期间及停药2年内应避孕。
(3)抗生素类:用于急性点滴型银屑病及进行期的寻常型银屑病伴有扁桃体炎或咽炎者。常用者有青霉素类及红霉素类。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可试用甲砜霉素、克林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
(4)皮质类固醇激素:系统应用疗效明显,但大多在停药后迅速复发,且使治疗更为困难。骤然停药或减量不当还可诱发脓疱型银屑病,故不宜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仅在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其他疗法无效时使用,临床上与免疫抑制剂及维A酸类药物合用可减少其用量。长期应用注意其副作用。
(5)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丙种免疫球蛋白、胸腺肽等。
(6)中药治疗,辨证施治。
3.物理疗法
(1)浴疗:矿泉浴、硫磺浴、糠浴、海水浴及中药浴。
(2)UVB光疗:窄波UVB(311nm)照射,每周2-3次,剂量为最小红斑量。
(3)光化学疗法(PUVA):口服或外用8-甲氧补骨脂素后照射长波紫外线。对光敏感,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及妊娠期禁用。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46
发表于 2008-3-30 14:2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毛发红糠疹是以皮肤潮红、糠样鳞屑及毛囊角化性丘疹为特征的慢性角化性炎症性皮肤病。
【诊断】初起头皮先有多数灰白色鳞屑,很快累及面部,潮红,有较多细碎鳞屑,似干性脂溢性皮炎。以后可泛发全身。特征性皮损为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散在的糠样鳞屑性红斑。前者为针头至粟粒大小,坚实丘疹,顶端尖锐或呈圆锥形,中心有角质栓,并有毳毛贯穿。除去角栓可见小凹陷。毛囊性丘疹多见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尤手指第一和第二指关节背面最为清楚,具有诊断意义。多数丘疹聚集成片,则成“鸡皮”样外观。继续发展,融合成境界清楚的糠样鳞屑性红斑。严重时弥漫全身,可发展为脱屑性红皮病。掌跖常伴有角化过度、皲裂,可产生疼痛。甲混浊肥厚,出现纵嵴。患者自觉皮肤干燥,不同程度的瘙痒。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寻常型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扁平苔藓、维生素A缺乏症、毛发苔癣等进行鉴别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可系统应用维生素A或维A酸类,对继发红皮病者可适当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外用药可选择凡士林、0.025%-0.05%维A酸制剂、2%-5%水杨酸软膏、10%-20%尿素软膏、皮质类固醇制剂等。糠浴、淀粉浴及矿泉浴均有一定疗效。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47
发表于 2008-3-30 14:2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发生长轴与皮纹一致的淡红或黄褐色斑片,上覆糠秕样鳞屑。
【诊断】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节多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首先出现一个直径约2-3cm的圆形或椭圆形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疹,表面覆有细薄鳞屑,称为母斑。1-2周后,逐渐在出现多数斑疹,与母斑形态相似,对称分布。本病特点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鳞屑边缘翘起,呈领圈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本病有自限性,皮疹可在4-8周内自然消退,少数患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愈后一般不复发。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体癣、二期梅毒、药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
【治疗】本病有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给抗组胺剂及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霜膏。中波紫外线照射可缩短病程。
48
发表于 2008-3-30 14:2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扁平苔藓是一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伴粘膜损害。
【诊断】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好发于四肢屈侧。典型皮损害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境界清楚,表面常有蜡样光泽,覆有少许糠状鳞屑,用石蜡油擦拭后在放大镜下可见灰白色小斑点及纵横交错的条纹,称为Wickham纹,具有特征性。皮疹常散在或局限性分布,急性期可泛发全身,急性期可出现同型反应。常累及粘膜,口腔颊粘膜可见白***状细纹或糜烂。甲病变引起甲板增厚、变薄、萎缩,有时可见翼状胬肉。头皮损害可导致永久性脱发。自觉症状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瘙痒。慢性病程,有复发倾向。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皮肤淀粉样变病、慢性单纯性苔藓、结节性痒疹、点滴状银屑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         
1.内用药治疗:氯喹每日250mg或羟氯喹每日400mg,分次口服。皮损泛发或严重者,可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维甲酸口服。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或镇静剂。还可选用雷公藤多甙、氨苯砜、环磷酰胺等。
2.外用药治疗:糖皮质激素或维A酸制剂,口腔损害可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或利多卡因。
3.物理疗法:可试用PUVA疗法。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30 14:25 编辑 ]
49
发表于 2008-3-30 14:26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虹膜样或靶形红斑,常伴有粘膜损害。
【诊断】急性发病,可有头痛、发热、乏力、关节痛、肌痛及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1、轻症型:临床常见,好发于春秋季节,易复发。皮损对称分布,好发于四肢远端如手、腕、足、踝及面颈部位。皮疹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和大疱。特征性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中央暗红,呈虹膜状或靶形外观。可伴口腔粘膜损害。自觉瘙痒或灼热感。
2、重症型: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与药物过敏有关。发病急骤,患者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畏寒等。皮损迅速泛发,水肿性红斑上出现水疱、大疱或血疱。粘膜损害广泛,可累及眼、口、鼻、外生殖器甚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可伴有肝肾功能损害。此型病情较重,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病程3~6周,多不复发。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冻疮、疱疹样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进行鉴别
【治疗】积极寻找病因,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消除各种感染等。
1.内用治疗:轻症型予抗组胺药物口服。重症型应尽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强的松1.5~2.5mg/kd/d。加强支持疗法,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
2.局部治疗:轻症型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重症型应加强粘膜部位护理,防止粘连。眼部损害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可的松眼药水点眼。口腔粘膜损害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50
发表于 2008-3-30 14:28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类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严重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皮肤潮红、肿胀、脱屑。
【诊断】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伴大量脱屑,多为大片状或糠状鳞屑,掌跖部可呈手套、袜套样角层剥脱。自觉瘙痒和灼热感。急性期可有粘膜损害。全身症状明显,可有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由于皮肤散热大幅度增多,影响体温调节功能,患者常出现或低体温。
【治疗】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内用药治疗:可用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当于强的松30-60mg/d口服。可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发感染者予适当抗生素。瘙痒明显者予抗组胺药。
2.外用药治疗:可选用温和、无**性的植物油、氧化锌油。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应注意大面积使用可能引发的副作用。瘙痒剧烈、鳞屑量多者可用淀粉浴或矿泉浴。
3.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必要时可静脉给予白蛋白、血浆或全血。
51
发表于 2008-3-31 19:08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ic light eruption)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日光诱发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光态反应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诊断】
1. 春夏发病,秋冬缓解,反复发作,持续多年。
2. 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颊,颈前V字区,前臂伸侧及双手背。
3.多形性皮疹,可见红斑、丘疱疹,糜烂、结痂及苔藓样变等,可有刺痛及痒感。就某一患者而言,皮疹形态常以某一类型为主。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湿疹、盘状红斑狼疮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避免强烈日晒。经常参加室外活动能逐步地提高机体对光线照射的耐受能力。外用遮光剂。
口服抗组胺药物,应避免使用氯苯那敏,异丙嗪及非那根等光敏药物。口服及羟氯喹有效重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52
发表于 2008-3-31 19:1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末梢部位局限性皮肤损害,病程缓慢,易复发。
【诊断】
1. 常见儿童,青年女性及末梢循环不良者。
2. 好发于肢端暴露部、手背、足趾、足跟、面颊,耳廓。
3. 皮损为局限性暗紫红色肿块,界限不清,质软,皮温低,严重者可有水疱,糜烂、溃疡、萎缩性瘢痕。自觉瘙痒、受热后加重,有时疼痛。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多形红斑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局部注意保暖和干燥。口服血管扩张剂如烟酸、硝苯吡啶。无破溃者可外用维生素E软膏、蜂蜜、辣椒酊。有溃疡者外用5%棚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当归冻疮膏、猪油软膏。氦氖激光或红外线照射。
53
发表于 2008-3-31 19:1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手足皲裂指手足部皮肤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干燥裂隙。
【诊断】发生于手足皮肤,秋冬季发病,多见于户外工作的体力劳动。局部皮肤干燥肥厚、可见深浅不一的裂隙。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手足癣、手足湿疹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加强防护,少接触碱性肥皂,外涂润肤油脂。局部外用10%-20%尿素软膏、1%尿囊素软膏、甘油擦剂等。
54
发表于 2008-4-1 18:5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及细小血管的血管炎。其特征是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痛、 腹痛和肾脏疾病。
【诊断】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有低热、头痛、关节不适等前驱症状。皮损为轻微隆起的出血性紫癜,表现为小的淤点或融合成淤斑,甚至出现血疱。好发小腿伸侧,可波及上肢、臀部和躯干,对称分布。仅累及皮肤者,称为单纯型;伴发关节疼痛、肿胀者,称关节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便血者,称腹型;发生肾脏损害者称肾型,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上述各种类型合并存在时称混合型。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均正常。有肾脏损害者可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伴消化道出血者粪潜血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单纯型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关节型应与风湿病鉴别;腹型应与急腹症鉴别;肾型应与各型肾炎鉴别。
【预防和治疗】注意休息,去除可疑病因。单纯型可选用维生素C、钙剂、复方芦丁。关节型可选用非激素类抗炎药。伴发腹痛者可选用解痉药、皮质类固醇。肾型应采用皮质类固醇与雷公藤联合治疗,顽固性慢性肾脏损害应增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中医中药常用验方紫草根25~30g,槐花5~10g,煎服。
55
发表于 2008-4-1 18:52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侵犯真皮浅层小血管的过敏性坏死性血管炎。
【诊断】皮损呈多形性,红斑、丘疹、风团、紫癜、水疱、血疱、结节、溃疡和血痂。紫癜性斑丘疹是本病标志性损害。本病下肢及踝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常对称性分布。自觉轻度瘙痒、烧灼感或疼痛。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症状。伴发肾、胃肠道、肺、心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称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可危及生命。本病多急性发作,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组织病理改变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血管壁有纤维素样变性,管壁及周围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可见核尘。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过敏性紫癜鉴别。
【预防和治疗】积极寻找病因,去除感染灶,避免可疑药物。注意休息,抬高患肢及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可用氨苯砜、雷公藤多甙。对皮损广泛、症状较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如强的松每日30~40mg。对病情进展快,有严重系统损害者,可应用环磷酰胺2mg/kg/d,或每月冲击治疗一次。
56
发表于 2008-4-1 18:5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白塞病又称白塞综合征,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口腔、眼、生殖器和皮肤是本病的好发部位,也可出现内脏与神经系统病变。
【诊断】
1.疼痛性口腔溃疡:发病率95%,是白塞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复发性疼痛性口腔溃疡,每年至少发作3次,是诊断的必备条件。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0mm,边界清楚,周围有红晕。好发于舌、颊粘膜、齿龈处,单发或多发。1~2周内可自愈,多不留瘢痕。
2. 生殖器溃疡见于80%的患者,疼痛明显。见于男性阴囊、**和**或女性大小**、**和宫颈。深在性溃疡愈合后可留瘢痕。
3. 眼部病变:发生率50%,出现较晚,主要表现为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结合膜炎、角膜炎或脉络膜炎、视**炎、视神经萎缩、玻璃体病变甚至失明。
4. 皮肤症状:见于60%~80%的患者,皮疹有结节性红斑样、毛囊炎样损害等。皮肤**同形反应阳性。
5.其他系统损害:可有关节炎、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胸膜炎、消化道溃疡、附睾炎、尿道炎等。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单发或多发性神经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较为严重,死亡率高。
.    病程中疼痛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和皮肤损害4个主要症状均出现者为白塞病完全型,缺一项者为白塞病不全型,缺二项者为可疑型。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阿弗他口炎、结节性红斑、天疱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进行鉴别
【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能迅速有效的控制症状,适用于进展期眼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粘膜溃疡面积大而深者。强的松每日30~60mg,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至停用。
2.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单独或与皮质类固醇合用适用于重症患者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不佳者。
3.秋水仙碱和氨苯砜有时可取得较好效果。
4.局部治疗:口腔损害可采用温和的含漱剂漱口,局部麻醉剂、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眼部损害也可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外阴溃疡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涂抗生素软膏。
57
发表于 2008-4-1 18:54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由真皮深层血管和脂膜炎症引起自限性的结节性皮肤病。
【诊断】好发于青中年女性,春秋多发。急性发病,初期可有发热、肌痛及关节痛等症状。典型皮损为对称发生的红色深在性疼痛性结节,直径1~10cm,数个至十余或更多,稍高出皮面,表面光滑发亮,有明显压痛。数天后结节变平,呈紫色或青紫色,最后吸收消退,不留萎缩和瘢痕。好发于小腿伸侧,少数也可波及大腿、上臂、颈部等。病程3-6周,皮损可自行消退,但可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结节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破溃,也无潜在疾病,称为慢性结节性红斑。组织病理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丹毒和结节性血管炎鉴别
【预防和治疗】积极寻找病因,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注意休息,抬高患肢。疼痛明显者可用非激素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药物止痛。皮质类固醇系统应用能使结节迅速消退,强的松20-30mg/d。
58
发表于 2008-4-1 18:56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由于红细胞外渗所致的毛细血管炎,临床上包括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和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肤病三种疾病。
【诊断】
1.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progressive pigmented dermatosis),较少见,好发于胫前区,初起为斑片群集的针尖大红色瘀点,渐增多并向外扩展,中心部分呈棕褐色,周围仍有新鲜的瘀点不断出现。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年才会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痒感。
2.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purpura annularis telangiectodes)  好发于小腿伸侧,可发展至大腿及躯干,初为紫红色环状斑疹,伴毛细血管扩张和紫红色瘀点,皮损渐变为黄褐色,中央渐消退或出现轻度萎缩,周边扩大呈环状、半环状,皮损反复迁延,可持续一至数年。
3.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pigmented purpuric lichenoid)  好发于下肢小腿,也可累及大腿、躯干或上肢。皮疹为细小铁锈色苔藓样丘疹,伴有紫癜样损害,可融合成片,表面有鳞屑,痒感程度不一,病程缓慢。
【诊断及鉴别诊断】应与静脉曲张性淤积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疾病、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等鉴别。
【治疗】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可口服维生素C、、芦丁、丹参等,严重者可系统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好,但停药易于复发。局部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收到1朵
59
发表于 2008-4-2 19:28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临床表现多样的、可累及全身多种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性激素、药物和环境因素(包括紫外线、感染等)等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病谱性疾病,病谱的一端为盘状红斑狼疮,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间还有很多亚型。
(一)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
【诊断】
1.好发部位为面部、口唇、耳廓、手背、指背,也可泛发于躯干及四肢。
2.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暗红斑,边缘略隆起呈盘状,表面附有粘着性鳞屑,剥去鳞屑后可见扩张的毛囊口和毛囊角栓(图9-1-4)。日久中央凹陷,发生萎缩。
3.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烧灼感,皮损于日晒后可加重。
【鉴别诊断】应与扁平苔藓、多形红斑、银屑病、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冻疮、多形性日光疹、寻常狼疮等鉴别。
【治疗】
1.应避免日光照射
2.局部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3.可口服氯喹0.25g Bid,或口服羟基氯喹0.2-0.4g/d。连用4-6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特别是眼毒性作用。
4.皮损广泛者可口服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常与氯喹或羟基氯喹联用。
(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
【诊断】
1.本病多见于女性,以中青年为主,好发于暴露部位。
2.皮损表现有二型:①环-多环型:皮损初起为红色水肿性斑片,逐渐向外扩大成环形或多环形,界限清楚,轻度浸润,表面可有少量细小鳞屑,中央消退后可留有浅灰{BANNED}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②丘疹鳞屑型: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斑块,上覆少量鳞屑,呈银屑病样或糠疹样。
3.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关节疼痛、发热、肌痛、浆膜炎等。肾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低。
4.实验室检查:可以有贫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血沉快。抗Ro抗体与抗La抗体高阳性率是本病的免疫学特征。
【鉴别诊断】环-多环型应与多形性红斑、离心性红斑等鉴别;丘疹鳞屑型应与银屑病、玫瑰糠疹等鉴别。
【治疗】同盘状红斑狼疮。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诊断】
1.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多个脏器,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2.不规则发热、关节疼痛、乏力常为本病的早期表现。
3.皮肤表现:
(1)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表现。皮损为鲜红或紫红的水肿性斑片,境界清楚或不清楚,表面光滑或附有灰白色鳞屑。好发于面颊和鼻梁区,呈对称性蝶形分布。皮损也可泛发于额、下颌、双耳、上胸部等日光暴露部位。红斑一般在缓解期消退,遗留暗褐{BANNED}素沉着。面部蝶形红斑常在全身症状之前或在病程中出现,晚期罕见。患者可有痒或烧灼感。
(2)手足部皮损:特征性皮损为指(趾)伸屈侧的渗出性水肿性红斑。手掌的大小鱼际、指(趾)伸屈面、足跟侧缘可有网状及/或点片状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甲周红斑,久之局部出现萎缩。
(3)脱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脱发。额顶部头发变短,参差不齐,干燥细脆,称为狼疮发。
(4)粘膜损害:见于10-15%的患者,常见于病情加重时。可发生结膜炎,口腔粘膜可出现出血、糜烂、浅溃疡和牙龈炎等表现。唇部多见盘状损害。
4.肾脏损害:狼疮性肾病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尿液及肾功能异常,晚期可出现尿毒症。
5.心血管系统:发生率约30%。其中以心包炎最常见,可有心包积液。心内膜炎、心肌炎等亦可发生。
6.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 严重的一种表现,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精神、神经症状。其中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情绪变化和精神分裂症样。本病的精神症状必须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引起的精神症状相鉴别。
7.消化系统:可产生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表现,常由肠壁和系膜血管炎导致。
8.呼吸系统:肺受累显示渗出性胸膜炎、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炎。
9.实验室检查:
(1)活动性SLE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倒置;30%患者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20%患者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尿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较常见。
(2)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90%以上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尤以活动期常见,其滴度变化多与临床病情活动相平行,是辅助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常伴有肾脏受累。抗核糖核酸蛋白(抗nRNP)抗体阳性提示肾病低危性,预后较好。
(3)狼疮带试验(LBT):真皮-表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皮损处阳性率达92%左右,无皮损暴光处皮肤阳性率达70%,无皮损非暴光处皮肤阳性率达50%。
附: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1、蝶形红斑;2、盘状狼疮;3、光敏感;4、口腔或鼻咽部溃疡;5、非侵蚀性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损害:尿蛋白定量每天超过0.5g或有细胞管型;8、神经系统病变:抽搐或精神症状;9、血液学异常;a、贫血或 b、白细胞<4000/ mm3,两次或 c、淋巴细胞<1500/ mm3,两次或 d、血小板<100000/ mm3;10、免疫学异常:a、抗DsDNA抗体滴度异常或 b、抗Sm抗体阳性或 c、抗磷脂抗体阳性;11、荧光抗核抗体阳性。
患者在病程中相继或同时出现上述11条标准中的4条或4条以上者,即可诊断为SLE。
【鉴别诊断】SLE应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日光性皮炎、酒渣鼻、多形红斑、药疹、冻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病鉴别。
【治疗】
1.避免日晒及紫外线照射,避免劳累、精神创伤等。活动期应注意休息。
2.非甾体类抗炎药:一般用于轻型病例,缓解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3.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SLE重要的药物,用量视病情轻重而异。一般可用强的松0.5~1mg/(kg•d),控制病情后逐渐减量到维持量10~15mg/d;
4.抗疟药:适用于皮损明显而病情较轻者。氯喹和羟氯喹都有效,也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联用。
5.免疫抑制剂:适用于重症而又不宜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或于激素减量时与之联用。常用的药物有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也可用环孢素。
6.其他:雷公藤、免疫调节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中药等。
60
发表于 2008-4-2 19:4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讲座1]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刘全忠教授主讲)

皮肌炎是一种以累及皮肤和肌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脏器,40岁后发病常伴发恶性肿瘤。无皮肤改变仅有肌肉受累者称为多发性肌炎(PM)。
【诊断】
1.肌肉症状:对称性近端肌无力是皮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任何部位的横纹肌均可受累,多对称性。常先侵及肩胛带肌、四肢近端肌、颈前肌及咽喉部肌群,表现为抬头、举手、下蹲、上台阶困难,也可出现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受累肌肉有自发性疼痛与压痛。
2.血清肌酶增高:活动期肌酸磷酸激酶(CPK)、醛缩酶(ALD)、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其中CPK、ALD是横纹肌组织内含酶,具有较高特异性。
3.肌电图为肌源性改变。
4.肌活检示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等改变。
5.皮肤表现:
(1)本病常以颜面和眼睑的红斑、肿胀开始。典型皮损是以上眼睑为中心的水肿性淡紫红色斑;皮损也可累及前额、颈部、上胸部(V字区)及肩部等部位。
(2)Gottron征也是皮肌炎的特异性体征之一,是发生于指关节、掌指关节和肘膝关节伸侧的紫红色丘疹或斑块,覆有糠状鳞屑
(3)其他:包括皮肤异色样改变、甲周红斑、雷诺现象、皮下钙质沉积等。
6.常累及多脏器,40岁后发病常伴发恶性肿瘤。
以上前 5条全部具备为典型DM;仅具备前4条为PM;具备前4条中的3条为可能PM;具备前4条中的2条加皮疹为可能DM;具备前4条中的2条为可疑PM;具备前4条中的1条加皮疹为可疑DM。
【鉴别诊断】应与SLE、系统性硬皮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预防感染,避免受凉,注意营养,检查有无恶性肿瘤的发生。
2.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强的松一般为1—2mg/kg•d,即每日60—100mg,顿服或分次口服。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以临床症状的改善、肌力的测定和血清肌酶水平三项指标评价疗效,三者中临床症状的改善最为重要,通常肌力的改善迟于血清肌酶的下降。
3.免疫抑制剂:多用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而不能耐受者,常用硫唑嘌呤、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环孢素A。上述药物在用药期间均须定期观察血常规和肝功能。
4.其他:雷公藤多甙、蛋白同化剂、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ATP、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等联合使用。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fufu509+1谢谢老师提供的资料,真希望能够有机会跟随你学习,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体现了您关于教学的态度。如果能跟随您学习一定收获很大。不过即使不能,能在网络里得到你的指点,也是我的幸运。谢谢你
收到1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