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33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醉]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麻醉科 黄文起 教授

 
一、基础概念

Arieff曾经报道,13例病人因围手术期大量液体输注而导致的严重的术后肺水肿,并且估计在美国每年约有8000至74000例这样的病例发生。本题目主要讨论围手术期如何输血输液?围术期如何有效扩容?

我们知道人体的体液分布比例如下:全身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其中包括细胞间液占体重的16%,血浆占体重的4%)。这样,一个70kg的患者其体液分布为全身体液量(TBW) 42升(L),细胞内液(ICV)28升,细胞外液(ECV)14升含细胞间液(IFV)ll升和血浆(PV)3升。临床学者Moore等也提出正常血浆容量与细胞外液(PV/ECV)比例为0.175至0.2,并且在创伤后会降低。Hauser等在交叉试验中发现严重疾患的术后病人在输注1000ml的林格氏液后,只有不到20%保留在血浆中,而其余的80%进入到组织间液中。

现有一个病例,患者体重70kg,目前失血500ml或需要扩容500ml,该如何处理?需要多少毫升5%葡萄糖液,乳酸林格液或0.9%氯化钠液,以及白蛋白液体?众所周知 5%的葡萄糖液输入身体内,并很快葡萄糖被代谢,因此5%葡萄糖液的输注则为输入水。水可自由进入血管和细胞内外,并在全身份布,所以5%的葡萄糖液的分布容积TBW,即5%GS将按3/42(PV/TBW)比例保留在血浆中。故如要扩容500ml,则要输注7000ml的5%GS方可达到目的。如果使用林格氏液或0.9%氯化钠液,即含Na十晶体液。由于细胞膜通透的完整,细胞内外的电解质浓度比例不同。细胞内为高K十,因此林格氏液或0.9%氯化钠液等含Na十溶液,是难于进入细胞内,而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并按3/14(PV/ECV)的比例保留在血浆中。那样,如果扩容500ml,就要输注林格氏液或0.9%氯化钠液晶体液约2300ml。

William证实给予健康志愿者在 1小时输注 50ml/kg的乳酸林格液,会降低血浆渗透压4mOsm/kg,这也改变病人的颅内顺应性,造成危害。许多研究证实蓄积机体的液体返回到血浆中常发生在术后第3天,如果该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肾脏系统不能代偿,将会出现血容量过多和肺水肿。Rackow等发现87.5%的休克病人发生肺水肿是在输注林格液后,但只有22%发生肺水肿是在输注白蛋白或羟乙基淀粉。因此纵观以上所述,用晶体扩容的结果,将只有:(1)如果达到扩容的目的,就会造成较严重的组织水肿、肠道等水肿。(2)如果想避免水肿的产生,就会导致补液(血容量)不足,使得循环不稳定。

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白蛋自主要保留在血管内。1克的白蛋白可以吸附水分 14-15 ml。输往 5%白蛋白 500ml(含有25g白蛋白),则可保留 375ml(25X15)的水在血管内。临床学者Shoemaker也证实给予病人25%的白蛋白100ml就可以在输注后45分钟提升血浆容量400ml。

二、每日生理需要量和围术期失血、血管扩张量

以往概念,补液方式按照晶:胶=l:l或2-3:l方法。该方法难以准确、有效指导临床医疗,因此提出我们的观点是围手术期液体可以按每日生理需要、围术期失血和血管扩张两部分来补充。每天成人生理需要量第一10kg需要量 100ml/kg,第二 10kg需要量50ml/kg,第三及以后的 10 kg需要量20-25ml/kg,所以一个60kg的病人每天的生理需要量为10X100=1000,10X50=500,40X25=1000,每日生理需要为2500ml。围术期生理需要液体量包括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皮肤蒸发,尿量,术前禁食禁饮的体液丢失。每天生理需要量补充,补充时机分为12/12小时,即手术麻醉期间和手术后。故手术麻醉期间1000- 1500ml,并根据术中的情况而调整,手术后1500ml。生理需要量提倡采用晶体溶液,补充时根据临床观察的体征、症状等病情,中心静脉压,BP、HR来作相应的调整。

围术期失血和血管扩张。围术期失血包括以下几部分:围术期出血,围术期(术后)渗血、渗出液,及可能存在的围术期溶血。围术期血管扩张则可能由以下方面引起:麻醉方法,**物,体温增高,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采用什么液体处理围术期失血和血管扩张量,提倡采用胶体溶液。

三、围术期输血治疗关注点

围术期输血真正目的仅是提供组织正常的氧供,常规标准要求Hb>8g/dl。Weiskopt指出Hb>5g/dl无一例病人死亡,Hb<5g/dl 20例病人死亡,25例生存,死亡率达到40%。围术期血红蛋白危险水平 4g/dl,在狗、猪试验研究证实,但相应的数值在人体上难以得到。 Van Woerkens研究发现一位病人因血液极度稀释而死亡,其血红蛋白为4g/dl。Hebert证实随机418名病人维持血红蛋白 8g/dl 与随机 420名病人维持血红蛋白 10g/dl的死亡率无差别。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临床输血指导:当血红蛋白超过 10g/dL主张不输血;当血红蛋白低于 6 g/dL主张输血,特别是有急性贫血时。如果血红蛋白介于 6-10 g/dL时是否需要红细胞输注,就要根据病人是否会发生氧和不足的并发症而决定。Habibi建议输血的标准:失血超过20%的血容量,血红蛋白低于 8 g/dL,或者血红蛋白低于 10 g/dL但并存重要脏器疾病(如肺气肿,缺血性心脏病)。许多的医院输血委员会推荐术后血球压积高于 33-35%。当患者为婴儿、儿童时,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血球压积应高于33%。

输血存在许多问题。其一是输血反应,目前科技发达的国家输血仍存在3%的输血病例发生输血反应:包括发热、过敏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二,其他的并发症:稀释性凝血障碍、肝炎、人类逆转录病毒感染(如 HIV. HTLV)、其它感染性疾病、钾中毒、枸橼酸中毒、酸碱失衡、体温过低。Goodnough提出目前输血的危险,据估计严重的副反应病例在输红细胞有0.l%发生,在输血小板有0.04%发生。在美国每年输血相关的副反应可导致短期内死亡约 35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四个级别标准评价输血反应:l级 短期和长期都无威胁生命并发症产生;2级 有长期的共发症发生;3级 即时威胁生命并发症发生;4级 死亡。

术中应该加强临床监测,以便与指导液体的输注。监测项目可有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Swan-Ganz导管的有创心功能检测,无创心功能检测。在监测的指导下,根据需要补充胶体液,当血红蛋白低于8 g/dL或血红蛋白低于10 g/dL但并存重要脏器疾病时考虑输浓缩红细胞,输全血,甚至使用**(EPO)。输浓缩红细胞使用于出血量低于1500-2500ml/70kg,失血量大于该量时采用全血。需要输浓缩红细胞量的公式PRBC=(Hct期望-Hct观察)X55Xwt/0.6 (wt为体重)。虽然使用浓缩红细胞纤维蛋白原浓度会降低,失血少于2500 ml/70kg使用PRBC,通常不需要输入的低血浆浓度。一单位的PRBC通常有240-340 ml,其血球压积为0.75。一单位的全血含有450ml。血容量为60-65ml/kg,其中15%分布在动脉,85%在静脉。

四、围术期凝血机能关注点

常遇出血多病例经输血、输液的处理后,但结果手术创面仍明显渗血,其原因是否为稀释性低凝状态,丧失了大量的凝血成分,却未予处理。有效处理为补充有凝血成分的血制品: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浓缩血小板(PLT)。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对FFP临床使用指导方针:用于紧急反转华法令治疗;纠正己知的凝血因子缺乏, 5-8ml/kg的 FFP通常已足够。 FFP用量应该基于可达到血浆内一个因于浓度的30%来计算应给予的FFP剂量。为了纠正继发于凝血因子缺乏的微血管出血,病人被输注血制品的量超过一个人的全身血容量,而且当 PT和 PTT不能及时得到结果时,不应该用FFP来增加血浆容量或白蛋白浓度。

冷沉淀应该通过一个滤器输注且尽可能地快。输注的速度应达到200ml/h,并在解冻后6小时内输完。每单位血小板可增加 7500-10000/mm3,推荐使用剂量 1单位/10kg(24小时内),足够提升血小板计数超过循环稳定的50000/mm3水平。即使PLT计数超过100000/mm3的水平,还要注意CPB,有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妨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的病人,有尿毒症的病人。体温低至36&ordm;C,标志着低温的出现。术中的1小时的热量散失足以多数病人出现低温。加强临床监测:病史,临床症状,BT、CT,TEG,体温。

五、围术期容量补充关注点

维持有效血容量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维持100%正常的有效血容量。围术期失血的补充采用什么液体处理,有的医生认为输注生理盐水,其用量应限制在3000ml。另外有一部分医生的策略是输血,认为既然病人失血就应该用血来补偿。采用晶体扩容的结果是不理想,而输血也存在许多问题。本人强调围术期扩容应采用胶体液,避免晶体扩容造成的组织水肿、肠道水肿、脑水肿或循环不稳定,和避免输血并发症。

胶体液有其优点和缺点,Siddik指出500ml的10%贺斯可以达到3000ml的乳酸林格氏液的扩容效果,但是大量胶体液会降低氧的携带能力。在胶体液中,羟已基淀粉(HAES)可保留在血浆中起扩容作用约 6小时,明胶类(Gelofusion)保留扩容作用约 2小时。

血容量的补充可选择全血、血制品(血浆、白蛋白),人工**( 6%,10%HAES、明胶)。如果输注全血,其扩容效果仅为输注量的 76%。输注 FFP不应用于治疗低血容量和营养不良而没有凝血因子缺乏病例。输往白蛋白疗效好,但价钱3倍于6%HEAS。常用的白蛋白特性:20-25%白蛋白50-100ml,5%白蛋白250-500ml,HIV和肝炎病毒在巴氏消毒后被清除掉,可被存放于4&ordm;C下5年,室温下三年。

胶体液的毛细血管渗漏是一种晚期而不是早期的效应,因此不应该限制早期胶体液疗法。在前瞻性试验给呼吸衰竭的病人在呼吸衰竭发生40小时内采用输注白蛋白,发现血浆容量,CO,氧输送,氧消耗均升高,而且未出现肺内短路和肺泡毛细血管氧梯度的升高。

许多研究表明胶体液会降低肾功能是错误的。 Lucas和 Ledgerwood研究输注晶体液的病人尿量为 10015±2725mL,输注胶体液的病人原量为 9021±2216 mL,无差别。 HES的干扰凝血作用与其分子量,替代的程度,和C2/C6的比有关。血浆容量的可直接测量,一个专门系统可以通过脉搏分光光度测量法无创测量ICG(吲哚绿)浓度,其原理与光电血氧计相同。细胞外液(ECW)可通过公式计算:ECW=K χ H2/R其中 H代表病人的身高以 cm为单位, R代表全身生理阻抗的阻力部分单位为Ω,K代表纠正因子(男性K=0.078,女性K=0.095)。

结论

1.围术期每日生理需要量和围术期失血、血管扩展量

2.重视人工**的临床使用。

3.加强固术期的监测。

4.重视成分输注血制品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7 10: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1-27 15:0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不错啊,谢谢
4
发表于 2007-11-27 18:14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ing:handshake
5
发表于 2007-11-27 22:22 | 只看该作者
bucu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09: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