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1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中医内科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2-15 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
【历史沿革】
    《内经》阐述颇尽周详,有专篇论述。
    病因病机:
    1. 肾虚
    2. 外邪留着,经气不通
    3. 邪入太阳
    4. 寒湿
    5. 湿邪
    6. 天时阳伤阴盛
    7. 内伤
    8. 内伤七情
    9. 瘀血
    其它:参见运气、经脉等篇,深入研究,才得全貌。
    《素问·刺腰痛论》有专题阐述。
    《金匮要略》为寒湿、肾虚腰痛设有方治。
    寒湿腰痛——肾著,方药:甘姜苓术汤。
    虚劳腰痛,方药:八味肾气丸。
    隋唐之际,分类为五,重在温散。
    《诸病源候论》指出腰痛有五;提出外伤与劳伤病因,分为卒腰痛与久腰痛。
    《千金要方》(方十八首、针灸导引八首)、《外台秘要》:丰富了方药,增加了**、
  宣导疗法和护理等内容。
    宋元之后,病因分类更详分内外。
    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倡三因分论腰痛。
    《仁斋直指方·腰痛》重视肾虚,阐述与肝脾的关系。
    《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在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
    王明季以来,多用新久虚实归纳,论治渐重理虚。
    《景岳全书》辨新久虚实关系。
    《证治汇补》指出了分清标本缓急的治则。
    近人郑树洁《七松岩集》明确指出“虚为肾虚,实非肾实”。
【范围】
     1. 腰部范围:背部十二肋骨以下至髂骨以上。
     2. 腰部疼痛为主的病证,均属本篇讨论范围,如果腰痛仅为各种原发疾
       病的伴见症状,可参阅原发疾病辨证论治。
     3. 西医学脊柱、软组织损伤等以腰痛为主的可参考本课内容辨证治疗
【证候特征】
   一、总特征:腰部脉络绌急而致一侧或两侧疼痛。
   二、各型特征:
     肾虚腰痛
     疼痛特点:其痛绵绵,酸楚如折,时作时止,酸软为主。
     加重因素:劳累。
     缓解因素:休息揉按。
     伴随症状:膝腿无力。偏阳虚者,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

     少气乏力,少腹拘急;偏阴虚者,症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

     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舌脉:肾阳虚者,多舌淡,脉沉细。
        肾阴虚者,多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瘀血腰痛
     疼痛特点:痛处固定,或胀痛或如锥刺,可持续不解。
     加重因素:按压,夜重。
     缓解因素:日轻。
     伴随症状:颜面色晦,唇暗,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
     舌脉: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寒湿腰痛
     疼痛特点:冷痛重着。
     加重因素:阴雨、寒冷季节、腰受寒湿。
     缓解因素:温暖,喜揉喜按。
     伴随症状:甚则转侧不利,体倦乏力,食少腹胀或见肢末欠温。
     舌脉:舌淡体大,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湿热腰痛
     疼痛特点:疼痛剧烈,弛痛烦扰,痛处多热。
     加重因素:暑热、腰部受热、拒按。
     缓解因素:喜冷。
     伴随症状:口渴不欲饮,尿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病因病机】
   一、要点
     腰为肾之府。
     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冲脉,带脉等过腰。
     内伤不外肾虚。
     外感多离不开湿邪为患。
     肾虚是发病关键。
     内伤、外感常相因为患。
   二、[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补充:
     寒邪外侵,着于太阳经脉;
     风寒袭俞 → 风寒腰痛;
     七情内伤 → 失志气阻,忧、怒所伤。
      痰、食、停水淤肾。
     A、痰饮阻络   B、食积注肾   C、停水渍肾
2# 沙发
发表于 2006-2-15 16:11 | 只看该作者
【诊断】
     1. 一侧、两侧腰部疼痛为主症,可剧烈,也可绵绵隐痛。
     2. 可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3. 西医学需排除腰部器质性病变,必要时摄双肾B超、肾图、腰部X线
       平片、CT等及各项有关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1. 需鉴别是以腰痛为主症的疾病,还是只作为其它疾病的伴随症状, 如痹病、虚劳、淋证等均可伴随腰痛。
     2. 应与腰部其它病变鉴别,如腰软。腰软:指腰部软弱无力为主症的病证。少有腰酸痛,但多伴发育迟缓,而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足瘫痿,甚则鸡胸,龟背等。多发生于青少年。
【辨证要点
     1. 病因分内外
       外邪侵袭、跌仆损伤多致外伤腰痛。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七情内伤多致内伤腰痛。
     2. 辨标本虚实
       慢性腰痛多虚实夹杂,要辨明标本虚实。
       本:肾精不足,气血亏虚。标:邪气内阻,经络壅滞。
【治疗原则】
     实者祛邪活络为要;
     虚者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
【分型论治】
     肾虚腰痛
     疼痛特点:其痛绵绵,酸楚如折,时作时止,酸软为主。
     加重因素:劳累。
     缓解因素:休息揉按。
     伴随症状:膝腿无力。
     舌脉:肾阳虚者,多舌淡,脉沉细;肾阴虚者,多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处方:若肾阳虚,则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若肾阴虚,则滋补肾阴,
     方用左归丸;若脾肾两虚,则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方用补
     肾方,加白术、党参、黄芪、升麻、柴胡等;若日久不愈,无明显阴阳偏
     虚则补肾方用青娥丸。
     瘀血腰痛
     疼痛特点:痛处固定,或胀痛或如锥刺,可持续不解。
     加重因素:按压,夜重。
     缓解因素:日轻。
     伴随症状:颜面色晦,唇暗,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
     舌脉: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身痛逐瘀汤去秦艽、羌活。
     寒湿腰痛
     疼痛特点:冷痛重着。
     加重因素:阴雨、寒冷季节、腰受寒湿。
     缓解因素:温暖、喜揉喜按。
     伴随症状:甚则转侧不利,体倦乏力,食少腹胀或见肢末欠温。
     舌脉:舌淡体大,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处方:渗湿汤。
     湿热腰痛
     疼痛特点:疼痛剧烈,弛痛烦扰,痛处多热。
     加重因素:暑热,腰部受热,拒按。
     缓解因素:喜冷。
     伴随症状:口渴不欲饮,尿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利湿热、舒筋活络。
     处方:加味二妙散。
3# 板凳
发表于 2006-2-15 16:14 | 只看该作者
【其他疗法】
    1. 温熨(一般不用于热证)
     食盐炒热,纱布包裹温熨痛处,冷则炒热,再熨,每日4~6次。
     坎离砂熨患处,药用当归37.5克,川芎、透骨草、防风各50克,铁屑10千克。上五味,除
   铁屑外,余药加醋煎煮2次,先将铁屑烧红,以上煎煮液焠之,晾干,粉碎成粗末。用时
   加醋适量拌之,外以纱布包裹敷患处。
    2. 药敷疗法
     阿魏膏外敷腰部 组成:阿魏、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苏合香油、生地、
   鼠矢、大黄、白芷、天麻、红花、麝香、土木鳖、黄丹、芒硝、乳香、没药等。
     《肘后方》:“桂,研末,苦酒调涂,干则更换,治寒气,闪坠腰痛。(注:苦酒即醋)
     验方:胡桃肉三个、桃仁七粒,共捣烂,酒糟调,敷掌心,右痛敷右,左痛敷左,治
   闪挫腰痛。
    3. 食疗
     核桃仁,每晚咀服三枚,每咀数百下,先咽津液,次徐徐吞,连服弥佳。
【预防与调摄】
     1. 避免寒湿、湿热侵袭。
     2. 姿态正确,避免跌、仆、闪、挫,不可强力举重,不可负重久行。
     3. 劳逸适度,节制房事,积极锻炼。
     4. 调整情绪,加强个人修养。
【教学参考】
     《中医临证备要·腰痛》秦伯未
     “这种(肾虚)腰痛逐渐形成,初起只觉酸软无力,痛时绵绵隐隐并不剧烈,常伴
   脊骨腿足酸痿,行立不支,坐卧稍减,劳动加甚,脉象细弱或虚微。由于肾为水火之脏,
   治疗须分别阴虚和阳虚。阴虚腰痛,兼见内热心烦,头晕耳鸣,宜滋阴补肾法,用杜仲
   丸。阳虚腰痛,兼见神疲气短,畏寒小便频数,宜扶阳补肾法,用煨肾丸。如果腰痛经
   久,不时发作,往往肾阴阳两虚,宜大补精气,用无比山药丸。前人治肾虚腰痛的方剂
   还有青娥丸,补髓丹,壮本丸和羊肾丸等,这些方剂的配合都很周密,除主要目的是补
   肾外,结合到主证和标证。……
     风寒侵犯经络引起的腰痛,痛时腰背拘急,转侧不便,腰间觉冷,得温轻减,脉象
   沉紧,用姜附汤加肉桂、杜仲。沈金鳌曾说:一味杜仲,姜汁炒为末,酒下一钱,专治
   肾气腰痛,兼治风冷痛,或用牛膝酒炒亦可。……
     强力举重,闪挫受伤引起的腰痛,概为扭伤腰痛,突然痛不能动,呼吸咳嗽难忍,
   常喜俯卧,均由气血凝滞,先用乳香趋痛散,瘀血停留者用调荣活络汤。本证在体力劳
   动者最易发生,用舒筋散加牛膝、桃仁、乳香、没药,等分研末,黄酒炖服,送服二钱,
   并由伤科施行提端和**整复手术,勿使久延。
     杜仲丸:杜仲,龟板,黄柏,知母,枸杞子,五倍子,当归,白芍,黄芪,破故
   纸,猪脊髓。
     煨肾丸:苁蓉,补骨脂,菟丝子,沙苑子,杜仲,牛膝,肉桂,胡芦巴,萆薢,猪
   腰。
     姜附汤:附子,炮姜。
     乳香趋痛散:乳香,没药,当归,赤芍,防风,血竭,肉桂,白芍,龟板,牛膝,天麻,
   羌活,槟榔,虎骨,自然铜,白附子,苍耳子,骨碎补,五加皮。
     调荣活络汤:大黄,牛膝,赤芍,当归,杏仁,羌活,生地,红花,川芎,桔梗。
     舒筋散:延胡索,肉桂,当归。
     最新进展
     黄氏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立圆汤加减治疗肾虚腰痛120例。基本方:补骨脂,
   木瓜,杜仲,川断,牛膝,萆薢。结果:临床治愈72例,好转4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97.5%。(《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6):47)。
     郝氏主张腰痛治取阳明,其论有方:食积太阴,治应温下;热聚阳明,治宜寒通;
   血瘀腰间,决闭逐瘀;火郁膀胱,激浊扬清;内外合邪,表里双解;胸腹同病,上下分
   消。(《吉林中医药》1991;(3)12)。
4
发表于 2006-2-15 16:24 | 只看该作者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历史沿革]
      《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
    犯于头脑而致。
      《素问·五藏生成》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
       《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头痛。
      《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
    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
    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丹溪心法》认为头痛多因痰与火。
      《普济方》认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也。” 《证治准绳·头痛》:“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范围]
        包括西医学偏头痛,还有国际上新分类的周期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凡符合头痛的证候特征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1.患者自觉头部包括前额、额颞、顶枕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证候特征。 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阴、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 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与内伤两大证类。
     2.起病特点,分外感和内伤头痛两类:
       外感头痛:为突然而作。
       内伤头痛:为缓慢而病。
     3.疼痛轻重及持续时间,分外感和内伤头痛两类:
       外感头痛:以其痛如破,痛无休止为特征,
       内伤头痛:以其痛多以痛势绵绵,时痛时止,长久不愈为特征。
     4.疼痛性质,分外感和内伤头痛两类:
       外感头痛:以掣痛、跳痛、灼痛、胀痛或重痛为主。
       内伤头痛:其痛多以空痛、隐痛、昏痛,遇劳或情志**而发作与加重为主。
5
发表于 2006-2-15 16:30 | 只看该作者
[病因病机]
1.外感引起多由起居不慎,坐卧当风,其感受外邪,以风为主,多挟寒、热、湿邪。
  风为阳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惟风可到”。又风为“百病之长”、
  “六淫之首,若挟寒者,寒为阴邪伤阳,清阳受阻,寒凝血滞,脉络不畅则失养,绌急而
  病;若挟热邪,风热上炎,犯于清窍,精血受伤,气血逆乱,脉络失荣而成;若挟湿邪,
  风伤于巅,湿困清阳,或中州失司,痰湿内生,清窍蔽蒙,脑髓、脉络失充而成。
    2.内伤所致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于肝者,一是肝阴不足,或肾阴素亏,肝阳
  失敛而上亢;二是郁怒而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清窍
  受伤,脉络失养导致头痛。因于脾者,多因饮食所伤,劳逸失度,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下降,清窍痹阻,痰瘀相结,脑失清阳、精血之充,脉络失养而成。
  或病后、产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损,脑髓失充,脉络失荣而成。因于肾者,多因禀赋不
  足,肾精亏虚,或劳欲所伤,**耗损,或肝乏疏泄之力,少阳生(升)发之气不能疏泄
  于中,中焦呆滞,化源不足,或肝郁疏泄失司,横乘于中,化源不足,终致脑髓失养,脉
  络失荣而成。此外,外伤跌仆,或久病入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
    总之,头为精明之府,神明之主,又内藏脑髓,而为髓海。机体诸精,上聚于头,五
  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上注于脑,以滋养脑髓,活跃神机,维持机体的平衡。头痛的
  病位在头,涉及脾肝肾等脏腑,风、火、瘀、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脉络阻闭,神机受
  累,清窍不利为其病机。
[诊断]
    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部头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突然而作,其痛如破而无 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
    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头痛与类中风鉴别
        类中风病多见于45岁以上,眩晕反复发作,头痛突然加重时,为风 痰壅盛引起,常兼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或舌蹇语涩。
    2.头痛与真头痛鉴别
        真头痛多呈突然剧烈头痛,常表现为持续痛而阵发加重,甚至呕吐如 喷不已,以至肢厥、抽搐。
[辨证要点]
    1.辨疼痛轻重
      一般来说,以外感、寒厥、偏头痛较重;而内伤、气虚、血虚、肝肾阴虚头痛较轻;气虚早晨反重;血虚午后痛重。
    2.辨疼痛性质
      因于痰湿者,重坠或胀;肝火者,跳痛;寒厥者,冷感而刺痛;阳亢者,痛而胀;气血、肝肾阴虚者,隐痛绵绵或空痛。
    3.辨部位
      一般气血、肝肾阴虚者,多以全头作痛;阳亢者在枕部,多连颈肌;寒厥者痛
    在巅顶;肝火者痛在两颞;偏头痛者痛在一侧,痛连同侧眼齿。就经络而言,前部为阳明经,后部为太阳经,两侧为少阳经,巅顶为厥阴经。
    4.辨其影响因素
      气虚者与过劳有关;寒湿者常随天气变化而变化;肝火者因情志波动而加重;阳亢者常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肝肾阴虚者每因失眠而病作或加重;偏头痛者,常遇风寒则痛发。
治疗原则]
    1.本病的发生是因脉络痹阻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而成,因此治疗时必 以调神利窍、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
    2.临证时,外感者宜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者以滋阴养血补虚为要。
6
发表于 2006-2-16 20:22 | 只看该作者
顶啊!好贴!我支持 !
7
发表于 2006-10-2 17:08 | 只看该作者
顶啊!好贴!我支持 !
8
发表于 2009-7-22 11:58 | 只看该作者
顶!
9
发表于 2015-1-8 08:16 | 只看该作者
顶DDDDDDDDDDD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3 10: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