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8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病理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0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名词解释
1、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又称卓—艾综合征,一类由胰腺、十二指肠或胃幽门窦部的分泌胃泌素的肿瘤引起的以明显的高胃泌素血症,高胃酸分泌、顽固性消化性溃疡、水样腹泻及脂性腹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2、Verner-Morrison syndrome:又称凡-莫二氏综合征、水泻低血钾低胃酸综合征(WDHH综合征),常见于胰腺的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VIPoma是胰岛D1细胞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血管活性肠肽(VIP)而引起严重水泻、低钾血症、胃酸缺乏或胃酸过少。

3、肾病综合症:是由多种原因(如慢性肾炎等)导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从而大量血浆蛋白由尿中丢失而导致的一组临床征候群,常表现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24h),低白蛋白血症(<3g/dl),全身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

4、肾癌的主要病理分型:基于对家族性和散发性肾细胞癌的细胞遗传学、遗传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综合研究,肾癌新分类的主要类型为:透明细胞癌、**状癌、嫌色细胞癌、[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管癌。

5、嗜神经现象:指神经元死亡后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包围吞噬的现象。

6、缺血性脑病的常见类型:包括三种类型:层状坏死、海马硬化、边缘带梗死。

7、骨Paget’s病:又称畸形性骨炎,以破骨与成骨活性增高及骨转换异常为特征,表现为骨的破坏和骨新生并存,但新生骨的结构异常,组织学表现为结构紊乱的板层骨,粘合线增多且呈镶嵌状(拼图样)排列,其重要的并发症是骨折和恶性肿瘤。

8、褐色瘤:又称纤维囊性骨炎,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一种少见的骨病变,由大量破骨细胞增生并破坏骨组织,表现为骨内发生类似骨肿瘤样的大块溶骨性病变,同时间质出血造成含铁血黄素沉积,因其颜色故称为褐色瘤。

9、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一种来源于多能髓样干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肝脾肿大,外周血粒细胞增多,以中晚幼粒、杆状和分叶粒细胞为主,90%病人存在Ph1染色体。

10、Burkitt淋巴瘤:一种高度恶性的B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多见于儿童。有三个临床亚型:地方性、非地方性、非地方性伴有免疫缺陷。组织学特点是弥漫的中等大小的瘤细胞,瘤细胞间有散在的巨噬细胞吞噬碎片,形成所谓满天星图像。


二、问答题
1、试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病理变化。在哪些情况下可引起急性斑块破裂?试述其有关发病机制(15分)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认为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1分)

(1)脂纹的形成:
早期病变,肉眼观动脉内膜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或微隆起;(1分)
镜下,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1分)

(2)纤维斑块的形成:
肉眼观,为灰黄色不规则隆起的斑块,因斑块表层胶原纤维的增多及玻璃样变,斑块呈瓷白色;(1分)
镜下,表层由SMC大量增生,穿插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之间,加上大量胶原纤维、少数弹性纤维及蛋白聚糖形成纤维帽。其下方可见不等量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脂质及炎细胞等。(2分)

(3)粥样斑块的形成:
肉眼观,动脉内膜面见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表层的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多量黄色粥糜样物质;(1分)
镜检:胶原纤维玻璃样变,SMC埋藏在细胞外基质中。深部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内富含细胞外脂质,并有胆固醇结晶、钙盐等。(1分)

  (4)复合性病变:在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可继发以下病变:
  1)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的血管破裂,形成斑块内血肿,可致斑块突然肿大,甚至使管径较小的动脉完全闭塞,导致急性供血中断。(1分)
  2)斑块破裂:纤维帽破裂,粥样物自裂口溢入血流,遗留粥瘤性溃疡,入血的粥样物成为栓子可导致栓塞。(1分)
  3)形成血栓:病灶处的内皮损伤和粥瘤性溃疡,使动脉壁内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在局部聚集形成血栓。血栓可加重血管腔阻塞,导致梗死;如脱落,可致栓塞;血栓亦可发生机化再通。(1分)
  4)钙化:钙盐沉着于纤维帽及粥瘤灶内,严重者,其硬如石。(1分)
5)动脉瘤形成:严重的粥样斑块引起相应局部中膜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称为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可致大出血。(1分)

斑块破裂的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血流作用于斑块的切应力、冠脉间歇性痉挛和血小板聚集有关。动脉粥样斑块脂质核中心的大小对斑块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脂质核中心越大,斑块越脆弱,越易破裂。(2分)


2、试述肺弥漫性肺泡损伤的病理分期及其病理改变(15分)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S),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漫性损伤和通透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种畸形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2分)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突然发生的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气促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顽固性低氧血症和肺水肿,胸廓及肺的顺应性降低。X线显示迅速发展的双肺弥漫性肺浸润性阴影。(2分)

其病理变化大致分为两个时期:(1分)
(1)渗出期:病变早期(<1周);(1分)
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有大量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肺水肿);(1分)
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管或肺泡管与肺泡交界处内表面有透明膜形成;(1分)
此外,肺间质中还可发生点状出血、灶性坏死以及淋巴管扩张、间质炎细胞浸润、微血管内透明血栓和白细胞阻塞等。(2分)

(2)增殖期(机化期):发病后数日(1-2周);(1分)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肺间质的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1分)
肺水肿和透明膜减轻,透明膜发生机化、纤维化,且纤维化过程迅速。透明膜和肺泡间隔的纤维化迅速扩展至全肺,导致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1分)
常可见到肺泡巨噬细胞吞噬透明膜和其他碎片;(1分)
肺泡上皮可伴有鳞化和不典型增生。(1分)


3、试述卵巢肿瘤的主要组织类型(四大类)及其主要临床特点(15分)

(一)表面上皮性肿瘤(1分)
最常见,占卵巢肿瘤的50~80%,多发生于老年女性。(1分)
其中以浆液性肿瘤最多见,其次为粘液性肿瘤。(1分)
大体可为实性、囊性、多房性。(1分)
以其组织学及细胞学特点,它们各有良性、交界性(低度潜在恶性瘤)及恶性之分。上皮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90%。(1分)

    (二)性索间质肿瘤(1分)
占卵巢肿瘤的6%,多数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少数可发生于青春期前或**。(1分)
肿瘤常产生性激素,导致性早熟、性征发育等症状。(1分)
主要组织学类型有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及纤维瘤等。(1分)

    (三)生殖细胞肿瘤(1分)
来源于胚胎时期的生殖细胞,占卵巢肿瘤约25%,多见于年轻女性和**。(1分)
在生殖细胞肿瘤中,良性有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恶性有未成熟畸胎瘤、内胚囊瘤、无性细胞瘤、胚胎性癌等。(1分)

(四)转移性肿瘤(1分)
体内任何部位原发性肿瘤均可能转移到卵巢,常见原发性癌有乳腺、肠、胃、生殖道、泌尿道以及其他脏器等,约占1~9%。(1分)
库肯勃氏瘤(Krukenberg瘤)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为胃肠道,多为双侧,多保持卵巢原状或呈肾形,镜下可见印戒细胞。(1分)

4、简述结肠adenoma carcinoma sequence 的要点及结肠癌癌变过程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改变(15分)

结肠腺瘤次序论(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认为所有的结肠癌都是由结肠腺瘤发展而来。(2分)
在从结肠上皮过度增生到结肠癌的演进过程中,起关键性的步骤是癌基因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的丧失活突变,这些阶梯性积累起来的不同基因分子水平的改变,可以在形态学上反映出来,最终演变为癌。(3分)

正常上皮
  │(APC基因的丧失或突变,位于5q)(2分)
过度增生上皮
  │(DNA甲基化丧失)(2分)
早期腺瘤
  │(ras基因突变,12p)(2分)
中期腺瘤
  │(DCC基因丧失,18q)(2分)
晚期腺瘤
  │(p53基因丧失,17p)(2分)
结肠腺癌

5、请论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病理联系(15分)

门脉高压症是由于肝内血管系统在肝硬化时被破坏改建引起:(1分)
(1)由于假小叶形成及肝实质纤维化的压迫使小叶下静脉、小叶中央静脉及肝静脉窦受压,致门静脉的回流受阻。(2分)
(2)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形成异常吻合支,压力高的动脉血流入门静脉,使后者压力增高。(2分)

门脉压升高,导致胃肠脾等器官的静脉回流受阻。晚期因代偿失调,临床上逐渐表现出如下一些主要临床表现。
    (1)脾肿大:一般为中度肿大,重量多在500g以下,少数可为巨脾,并能出现左上腹不适及隐痛、胀满,伴有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称脾功能亢进。镜下,脾红髓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黄褐色的含铁结节。(2分)
(2)胃肠道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粘膜淤血、水肿,致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2分)
(3)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有广泛的交通支,在门静脉高压时,为了使淤滞在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这些交通支大量开放,经扩张或曲张的静脉与体循环的静脉发生吻合而建立侧支循环。主要有①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曲张;②脐周围皮下静脉曲张,临床称“海蛇头”现象;③直肠静脉丛曲张,形成痔核;④其他:肝至膈的脐旁静脉、脾肾韧带和网膜中的静脉、腰静脉或后腹壁静脉等。曲张的静脉往往容易破裂,导致贫血、便血、呕血等。(3分)
(4)腹水: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多在晚期出现,腹水多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漏出液),腹水形成原因主要有:小叶中央静脉及小叶下静脉受压,肝窦内压上升,液体自窦壁漏出,部分经肝被膜漏入腹腔;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灭活作用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引起水钠潴留。患者感觉腹胀,腹部隆起。(3分)

申请版主加分!:P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pathology + 1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7 18: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同志!
3# 板凳
发表于 2006-3-12 19:28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用心啊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