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935|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9-26 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支持水平

PaCO2↑可给予完全呼吸支持 — CMV或正常频率的SIMV;

严重缺氧可用部分呼吸支持 — CPAP、BiPAP或APRV。

2.       流量限制/容量切换或压力限制/时间切换?

容量控制用于大多数情况;

肺泡压力过高(>35cmH2O)、需延长吸气时间提高平均气道压或病人-呼吸机对抗 — 可考虑选择压力控制。

3.       呼吸频率:

                            RR

成人      正常肺            8-12

COPD                              6-10

限制性肺疾病                12-20

急性肺损伤                    12-20

儿童      8-16岁                20-30

               4-8岁                30-40

4.       潮气量VT/压力限制

VT通常设8-12ml/kg,保持气道峰压(PIP)<35cmH2O,必要时可考虑容许性高碳酸血症;

压力限制设置以上述标准为目标,持续检测,随时调节以促进病情改善。

5.       吸气流量/时间

流量限制模式>40Lpm;

压力限制模式:I : E调整至≤1:3;

根据病人吸气流量需求调节流量;

可通过增快吸气流量来减轻或消除内源性PEEP。

6.       吸如氧浓度(FiO2)

保持SpO2>90%,动脉血气PaO2>60torr或SaO2>89%;

FiO2尽快降至低于50%。

7.       呼气末压

急性限制性疾病:**S、ALI、麻醉后可用3-5cmH2O;

在有内源性PEEP存在的情况下使用。

8.       触发灵敏度

流量触发:1-3Lpm,基础流量尽量低;

压力触发:在基线下0.5-1.5cmH2O。

9.       湿化

湿化器(HCA),或人工鼻(HME),提供30℃下每升空气30mg水蒸气。

病人在以下情况下使用加温湿化:

分泌物粘稠且多或带血性时;

呼出气VT<设置VT的70%时;

VE>10Lpm.

10.   报警参数设置:

容量:低潮气量(low VT)<最小VT 10-15%;

低分钟通气量(low VE)<实际10-15%

压力:高压>峰压10cmH2O;

      低压<峰压20cmH2O

窒息时间:成人:10-20秒

          儿童:5-10秒


 



机械通气紧急评估项目:

1.    RR、VT、HR、BP、毛细血管充盈时间、LOC、气道压、静态顺应性、呼吸音。准备急救皮囊和合适地面罩。报警参数设置。

2.    病人—呼吸机同步性

3.    呼气时间是否充足

4.    上呼吸机20分钟抽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机调节

1.    机械通气目标:

支持和控制吸气交换—PaO2和PaCO2

增加肺容量—FRC

降低或控制呼吸做功

2.    肺泡通气

新VE=原VE×(原PaCO2/预设PaCO2)

例:新VE=6.5L×(55/40)=8.94L

3.    氧浓度:

吸空气时PaO2 39 torr,PaCO2 48 torr,设PaO260 torr

FiO2 =( 预设PaO2/a/A ratio+ PaCO2 )/(PB-47)

FiO2=(60/0.26+48)/(760-47)=0.39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5-9-26 1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呼吸机的参数设置
2003-12-11 23:27:30  高级医师案头丛书《危重病医学》  刘大为  阅读610次
   
一、呼吸机的潮气量的设置

    潮气量的设定是机械通气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容量控制通气时,潮气量设置的目标是保证足够的通气,并使患者较为舒适。成人潮气量一般为5~15ml/kg,8~12mg/kg是最常用的范围。潮气量大小的设定应考虑以下因素:胸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机管道的可压缩容积、氧合状态、通气功能和发生气压伤的危险性。气压伤等呼吸机相关的损伤是机械通气应用不当引起的,潮气量设置过程中,为防止发生气压伤,一般要求气道平台压力不超过35~40cmH2O。对于压力控制通气,潮气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预设的压力水平、病人的吸气力量及气道阻力。一般情况下,潮气量水平亦不应高于8~12ml/kg。

    二、呼吸机机械通气频率的设置

    设定呼吸机的机械通气频率应考虑通气模式、潮气量的大小、死腔率、代谢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目标水平和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等因素。对于成人,机械通气频率可设置到8~20次/分。对于急慢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应设定较高的机械通气频率(20次/分或更高)。机械通气15~30分钟后,应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进一部调整机械通气频率。另外,机械通气频率的设置不宜过快,以避免肺内气体闭陷、产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一旦产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将影响肺通气/血流,增加患者呼吸功,并使气压伤的危险性增加。

    三、呼吸机吸气流率的设置

    许多呼吸机需要设定吸气流率。吸气流率的设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容量控制/辅助通气时,如患者无自主呼吸,则吸气流率应低于40升/分钟;如患者有自主呼吸,则理想的吸气流率应恰好满足病人吸气峰流的需要。根据病人吸气力量的大小和分钟通气量,一般将吸气流率调至40~100升/分钟。由于吸气流率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功和人机配合,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2.压力控制通气时,吸气峰值流率是由预设压力水平和病人吸气力量共同决定的,当然,最大吸气流率受呼吸机性能的限制。

    四、呼吸机吸呼比的设置

    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吸呼比的设定应考虑机械通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氧合状态、自主呼吸水平等因素。

    1.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呼吸机送气应与病人吸气相配合,以保证两者同步。一般吸气需要0.8~1.2秒,吸呼比为1∶2~1∶1.5。

    2.对于控制通气的患者,一般吸气时间较长、吸呼比较高,可提高平均气道压力,改善氧合。但延长吸气时间,应注意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3.吸气时间过长,患者不易耐受,往往需要使用镇静剂,甚至肌松剂。而且,呼气时间过短可导致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加重对循环的干扰。临床应用中需注意。

    五、呼吸机气流模式的设置

    许多呼吸机有多种气流模式可供选择。常见的气流模式有减速气流、加速气流、方波气流和正弦波气流。气流模式的选择只适用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压力控制通气时,呼吸机均提供减速气流,使气道压力迅速达到设定的压力水平。容量控制通气中,有关气流模式比较的研究较少,从现有资料来看,当潮气量和吸气时间/呼吸时间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的气流模式对患者通气和换气功能及呼吸功的影响均是类似的。当然,容量控制通气时,习惯将气流模式设定在方波气流上。不同气流模式对患者的影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观察。

    六、呼吸机吸入氧浓度的设置

    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吸人氧浓度的设置一般取决于动脉氧分压的目标水平、呼气末正压水平、平均气道压力和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由于吸人高浓度氧可产生氧中毒性肺损伤,一般要求吸人氧浓度低于50%~60%。但是,在吸人氧浓度的选择上,不但应考虑到高浓度氧的肺损伤作用,还应考虑气道和肺泡压力过高对肺的损伤作用。对于氧合严重障碍的患者,应在充分镇静肌松、采用适当水平呼气末正压的前提下,设置吸人氧浓度,使动脉氧饱和度>88%~90%。

    七、呼吸机触发灵敏度的设置

    目前,呼吸机吸气触发机制有压力触发和流量触发两种。由于呼吸机和人工气道可产生附加阻力,为减少患者的额外做功,应将触发灵敏度设置在较为敏感的水平上。一般情况下,压力触发的触发灵敏度设置在-0.5~-1.5cmH20,而流量触发的灵敏度设置在1~3升/分。根据初步的临床研究,与压力触发相比,采用流量触发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呼吸功,使患者更为舒适。值得注意的是,触发灵敏度设置过于敏感时,气道内微小的压力和流量改变即可引起自动触发,反而令患者不适。

    八、呼吸机呼气末正压的设置

    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肺容积、提高平均气道压力、改善氧合。另外,呼气末正压还能抵销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降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引起的吸气触发功。但是呼气末正压可引起胸腔内压升高,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左心前负荷降低。呼气末正压水平的设置理论上应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即获得最大氧输送的呼气末正压水平,临床上应用较为困难。对于**S患者,呼气末正压水平的选择应结合吸入氧浓度、吸气时间、动脉氧分压水平及目标水平、氧输送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肺力学监测(压力-容积环)的开展,使呼气末正压选择有据可依。一般认为,在急性肺损伤早期,呼气末正压水平应略高于肺压力-容积环低位转折点的压力水平。对于胸部或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采用3~5cmH20的呼气末正压,有助于防止术后肺不张和低氧血症。

    九、呼吸机气道压力的监测和报警设置

    呼吸机通过不同部位监测气道压力,其根本目的是监测肺泡内压力。常见的测压部位有呼吸机内、Y管处和隆突。测压部位离肺泡越远,测定压力与肺泡压力的差异就可能越大。当病人吸气触发时,呼吸机内压力、Y管压力、隆突压力和肺泡压力依次降低,而当呼吸机送气时,呼吸机内压力、Y管压力、隆突压力和肺泡压力依次升高。只有当气流流率为零时,各个部位的压力才相同。900C呼吸机的测压部位在呼吸机内,而Newport和Drag呼吸机的测压部位在Y管。

    呼吸机对气道压力的监测包括:

    1.峰值压力  峰值压力是呼吸机送气过程中的最高压力。容量控制通气时,峰值压力的高低取决于肺顺应性、气道阻力、潮气量、峰值流率和气流模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类似的情况下,峰值流率越高,峰值压力越高。一般来说,其它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气流时的峰值压力比其它气流模式高。压力控制通气时,气道峰值压力水平与预设压力水平接近。但是,由于压力控制为减速气流,吸气早期为达到预设压力水平;呼吸机提供的气体流率很高,气道压力可能略高于预设水平1~3cmH20。

    2.平台压力  平台压力为吸气末屏气0.5秒(吸气和呼气阀均关闭,气流为零)时的气道压力,与肺泡峰值压力较为接近。压力控制通气时,如吸气最后0.5秒的气流流率为象则预设压力即为平台压力。

    3.平均压力  平均压力为整个呼吸周期的平均气道压力,可间接反应平均肺泡压力。由于呼气阻力多高于吸气阻力,平均气道压力往往低于肺泡平均压力。

    4.呼气末压力  呼气末压力为呼气即将结束时的压力,等于大气压或呼气末正压。当吸气延长、呼气缩短时,呼气末肺泡内压仍为正压,即产生内源性呼气末压力,此时,呼气末的气道压力和肺泡压力不同。因此,吸气末气道压力高于肺泡内压力,与气道对气流的阻力有关,而在呼气末,如气道压力低于肺泡内压力,则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有关。值得临床医师注意。
3# 板凳
发表于 2007-2-7 18: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内容确实很好!斑竹是同行又是老乡,多多照顾!!!
4
发表于 2008-5-9 21: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谢谢楼主,好好学习去~:lol:
5
发表于 2008-5-20 10: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谢谢分享
6
发表于 2008-5-20 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谢谢,学习了.
7
发表于 2008-5-21 22: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对于呼吸机,我还是有很多不懂,........
8
发表于 2008-7-1 0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 :'( 内容可以,但深度不够,希望多讲一些生理知识,把他们结合起来讲,比较新颖,说的不对请原谅.
9
发表于 2008-8-28 14: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十分感谢
10
发表于 2008-8-31 1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11
发表于 2008-11-18 21: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谢谢分享,收藏了
12
发表于 2008-11-19 14: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谢谢:lol: :lol:
13
发表于 2008-11-21 10: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好东西就应该大家分享!:kiss:
14
发表于 2009-5-31 2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如何达到理想PEEP?:)
15
发表于 2009-6-10 2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谢谢 楼主 好好学习了
16
发表于 2010-4-2 0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谢谢分享
17
发表于 2010-5-4 0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内容确实很好
18
发表于 2010-8-5 2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呼吸机参数的选择

太好了,正需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7 21: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