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脊柱] 【分享】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治疗--宁夏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9-14 1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顾成刚1 李卫东1 杨福震2 冯西林2
1.宁夏吴忠市医院骨科 751100;2.宁夏自治区医院骨科 750021

关键词:


  已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常因对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认识不足,术中仅行髓核摘除,而对侧隐窝探查不够,以致术后疗效欠佳。椎管造影对间盘突出及中央椎管狭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于是否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不能明确。随着CT广泛应用以来,进一步认识了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意义。1989年~1996年,我们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患者106例,现就其诊断治疗特点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男69例,女37例,年龄28~74岁,平均54岁,其中45岁以上占71.5%,病程0.5~12年。发病部位:L4~562例,L5S125例,L4~5及L5S1均为19例。
1.2 临床表现:长时间顽固性腰痛伴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101例(95%),间歇性跛行并常侧卧屈髋位休息56例(52.8%),直腿抬高试验阳性70例(66%),加强试验阳性97例(91%)。X平片,88例腰椎间隙不等宽及狭窄,椎体边缘增生及小关节增生。椎管造影(Omnipaque)34例,椎间隙明显压迹或充盈缺损,其中16例双侧压迹,年龄较大者考虑有侧隐窝狭窄及中央椎管狭窄。76例术 前行腰椎CT检查,69例显示侧隐窝外口矢状径2.4~5.2mm,平均3.8mm。
1.3 手术情况:本组病例中全椎板切除减压51例,半椎板扩大减压55例,术中见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黄韧带明显增厚,侧隐窝明显狭窄,神经根被卡压,活动度极小或无活动度,神经根变细,不光滑。其中双侧侧隐窝狭窄42例,单纯黄韧带肥厚者17例,厚度在5~8mm。椎间盘突出中,中央型20例,后外侧型44例,膨出型42例。
1.4 随访结果:本组106例随访1~7年,平均3年。优:53例(50%),腰腿痛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良:36例(34%),偶感腰及腿部酸痛不适,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可:14例(13%),仍感腰腿轻痛,较术前有进步。差:症状无改善3例(3%),优良率84%。
2 讨论
2.1 侧隐窝的解剖特点及病因机理:侧隐窝是椎管向两侧的延伸,呈前后略扁的漏斗状,前界为椎间盘及椎体后外侧皮质,后界由黄韧带外侧部、上关节突前面及相应的椎板上缘组成,外侧为椎弓根内侧皮质,内侧为硬膜囊。脊神经根自硬脊膜发出行走于侧隐窝内〔1〕。侧隐窝外口为神经根通道的最狭窄处,Kiraldy-willis等〔2〕认为,侧隐窝矢状径在5mm以上者为正常,4mm为临界值,小于3mm为肯定狭窄。但杜建平等〔3〕通过解剖及影像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标准是:在侧隐窝外口处上2/3的矢状径,大于6mm为正常,5~6mm为临界状态,5mm以下为肯定狭窄。Kiraldy-willis等提出的标准只适应于椎间孔下1/3平面。发育性狭窄及腰椎退变是其常见发病因素,随着年龄增大,腰间盘退化,除髓核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外,由于椎体周围韧带松弛,腰椎相对不稳定,脊柱生物力学失衡,应力后移至椎间关节及黄韧带,发生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等病理改变,导致侧隐窝狭窄,卡压神经根,出现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
2.2 临床特点及诊断:腰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临床上较常见,特别是45岁以上患者。陆裕朴等〔4〕报道在225例腰椎管狭窄症中合并椎间盘突出占92.9%,而侧隐窝狭窄占全部病例的86.7%。因此,腰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术前诊断,特别是双侧及双间隙,对手术的成败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其临床症状与单纯腰间盘突出相似,但又有其特点:(1)下肢麻木、放射痛明显重于腰痛,咳嗽时无明显加重,平卧困难,有间歇性跛行病史特征。本组106例中,间歇性跛行56例。(2)症状顽固,牵引等治疗疗效不佳甚至加重。(3)年龄多在45岁以上。(4)34%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5)患者腰椎多有退行性变,曲度改变,骨赘形成,小关节增生。椎管造影(Omnipaque)能较清晰地显示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但常只诊断为腰间盘突出,即是考虑合并侧隐窝狭窄,也不能确定。随着CT广泛应用于椎管扫描,显示了其较高的分辨率,能清晰地显示腰椎骨、软组织结构。诊断平面的确定是CT诊断侧隐窝狭窄的关键。杜建平等〔3〕研究认为侧隐窝狭窄的诊断平面应在椎体的下1/3和椎间盘上1/3平面,基于此平面的诊断标准:在侧隐窝外口处矢状径,大于6mm为正常,5~6mm为临界,5mm以下为肯定狭窄。本组106例中76例CT检查诊断与手术确诊符合率91%(69例)。作者特别强调在仔细的病史询问、体查及X线检查基础上,CT检查在诊断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CT诊断腰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准确率可高达96%~100%〔5,6〕。
2.3 手术治疗:无可置疑,腰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必须手术治疗。由于我们早期病例仅行椎管造影检查,使得些病例仅行常规髓核摘除,致使疗效不佳。我们原则强调在临床表现、CT诊断的基础上,手术着重处理间盘突出,同时常规探查侧隐窝,术前定位准确,尽可能保持脊柱稳定性。我们的手术经验是:对于单侧下肢症状者,应采用半椎板减压或半椎板扩大减压法,以半椎板扩大减压法为主,暴露清晰,减压彻底。对于合并双侧侧隐窝狭窄者或伴有中央椎管狭窄、双下肢症状者,特别是45岁以上者,因体力活动减少,应采用全椎板切除,尽量保留双侧关节突关节,减压后用游离脂肪片覆盖硬膜,不易产生瘢痕粘连,减压彻底,远期疗效满意。有学者〔1〕指出,全椎板切除可致术后腰椎不稳,椎体滑脱,顽固性腰痛等。但王福权〔8〕报告80例患者广泛椎板切除减压,远期随访无1例腰椎不稳及长期腰痛,随诊部分患者X线片无椎体滑脱发生。本组51例全椎板切除术后经平均3年随访,无明显腰痛发作及腰椎滑脱,疗效良好。


《参考文献》

[1] 张伯勋,朱盛修,卢世璧,等.腰椎椎管侧隐窝综合征.中华外科杂志,1986,24:139
[2] 李子荣.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国外医学外科分册,1985,3:131
[3] 杜建平,勾景平,姜学智,等.L4、L5侧隐窝狭窄影像诊断的解剖学基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2:60
[4] 陆裕补,王全平,侯树勋,等.腰椎管狭窄合并或不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88,8:162
[5] Williams A,Haughton V,Syverten A.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Ridiology,1980,135:95
[6] Haughton V,Eldevik O,Magnaes B,et al.A prespective comparison of computed tomogreghy and myelograghy in the diagnosis of herniated lumbar disks.Radiology,1982,141:103
[7] 陶瞬.脊柱外科诊断的新动向.中华骨科杂志,1990,10:81
[8] 王福权,骆燕禧,黄公怡,等.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及其远期疗效.中华骨科杂志,1990,10: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1: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