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议中医症状贡献度辨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2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是在湖南学习期间听了朱文锋教授后写的一些体悟,请诸位指正!

浅议中医症状贡献度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基本特点之一, 从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的基础,到辨证思维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医学能够独步于世界医林而发展到今天,其原因之一是其理论的独特性,这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辨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前提和依据,而辨证方法得当否是辨证是否准确的关键,离开了“证”中医便无法施治,辨证的方法又是关系到辨证是否准确的关键。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为临床服务,是历来医家关注的重点。  
  由于辨证的思维方法和资料来源不同,综合辨证方法,临床辨证模式也不尽相同。李灿东归纳总结为六种辨证模式: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对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辨别为某种证候的系统辨证模式;“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的单症辨证模式;沿用西医诊断模式,首先辨病,然后在该病基础上把证候诊断依据分为主症和次症,诊断标准为2个主症和若干次症组成的主次症辨证模式;在现代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每一证候的理论指标,在诊断过程中直接套用相关的指标为依据的指标辨证模式;朱文锋教授提出创立“辨证统一体系”,指出临床上的病情虽然千差万别,然其本质无非是病位、病性的不同,都可用辨证要素加以辨别的统一体系辨证模式;还有提出了症状贡献度辨证模式。
  朱教授在症状贡献度辨证模式中论述,临床上的症状很多,不一定都是主症,也不一定都是主诉,但都具有辨证的意义。同时,每一症状对各病、证的诊断意义,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关系,即一个症状对多种病或证据有不同的诊断价值,每一个病或证的诊断则往往需要根据多种临床表现才能明确。为此,对每一症状对某一证辨证的贡献度以分值的方式进行界定,各证的诊断确定,一般以100作为通用阈值,即各症状对各辨证要素贡献度之和达到或超过100时,则这些辨证要素的诊断成立。
  症状贡献度辨证的基础是临床资料,每一临床症状都具有辨病和辨证的意义。每一症状对各病、证的诊断意义各不相同,而每一个病或证的诊断则往往需要根据多种临床表现才能明确。为此,选择600种常见症状作为辨证依据,对每一症状对某一证辨证的贡献度分3级以分值的方式进行界定,如脘腹痛对各证辨证的贡献度分值为胃49,阳虚20,气虚20,气滞29,血瘀20;身热夜甚对各证辨证的贡献度分值为热11,阴虚26,血瘀11,血热42,等等。各证的诊断确定,一般以100作为通用阈值。选择阈值超过100的证候要素,组成一个证候,如当脾、湿、热的贡献度之和分别都超过100时,即可诊断为湿热蕴脾证。新的辨证体系以病位、病性为基础,适应于不同层次的临床和科研需要。
  症状贡献度辨证模式,符合中医整体观念的基本内涵。每一症状对某一证辨证的贡献度,实际上是体现中医辨证思维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抓主症。主症是病人最感痛苦的症状或特别严重的症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从诊断角度来说,为某一疾病或证候诊断成立必不可少的症状。有经验的医生,往往善于从病人凌乱的陈述中,抓住其中的主要症状,做进一步的分析、判断。用此方法,体现了抓主症的方法,并且密切联系脏腑功能特点,如脾主运化、输布、转输、升清,司收纳等,故食少、腹胀、便溏、水肿、腹水、脏器下移等可定位在脾(系),以上每一症状对脾病证辨证的贡献度分值则大。此种方法在重视主症重要性同时,又注意一些特异症状在诊断中的重要性。特异性症状包括单个的特异症状和一组非特异症状的特异组合。由于他们所反应的病因、病性等内容通常都比较直接,具有较肯定的诊断意义。如;只要病人出现面、目及周身皮肤的发黄,即可诊断为“黄疸”。此时单一症状对相应肝病证、黄疸病辨证的贡献度分值则大。而且,其他症状没有被忽略,很好的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祖国医学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国内近30多年来,这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例如,用舌象仪研究舌诊;用脉象仪研究切诊;用声、光、电、磁、力探索四诊等。这是对中医望诊、切诊手法的延伸,从而使肉眼看不到的,用手摸不到的病理变化显现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四诊的客观化、定量化。症状贡献度辨证模式很好的体现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相应的软件分析,医生可以很快得出结论。
  当然,目前对中医的证做了大量的微观化或定量化研究,如肾阳虚证,从神经内分泌学、植物神经与能量代谢、免疫功能等方面,找到了相对可信的客观指标,在不同靶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轴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序之功能障碍。这在症状贡献度辨证方面应用体现的还不多,怎样将微观化的证重新归属于中医辨证的体系中,则是中医今后加大力度的方向。
症状贡献度辨证,在日常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在中医临床科研中,可以通过症状贡献度及分级积分,使辨证量化,同时还可以分值的变化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这为提高辨证水平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 Last edited by mybrother1979 on 2004-9-21 at 11:15 AM ]
2# 沙发
发表于 2008-2-17 17:03 | 只看该作者
:hug: :handshake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0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