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04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醉] 小儿骶管神经阻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7-18 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小儿骶管神经阻滞
【应用解剖】
小儿骶管解剖标记明显,与成人相比有以下三方面明显差别:①小儿通常缺乏成人在青春期形成的脂肪垫,因此一些重要的体表标志,例如骶骨角、尾骨角和骶骨裂孔非常容易触摸到。②骶骨韧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钙化,并逐渐闭合,这些情况在小儿身上尚未出现。③由于小儿的臀部肌肉不及成人发达,所以其骶管裂孔不在臀部的皱褶中间。如果进针点在臀部皱褶中间,则过于偏向尾侧了。小儿骶管腔容积很小,仅1~5ml,从骶管腔给药,药物可向胸腰部硬膜外腔扩散。婴幼儿按常用剂量用药后麻醉平面可达胸4~6脊神经。因此,新生儿及婴儿经骶管阻滞可行上腹部手术。骶管阻滞的优点在于镇痛完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通常无需气管插管,对吸入全麻药所需药量甚少。因此,术后苏醒迅速,镇痛完善,减少了患儿吵动的可能性。
【操作技术】
除非在患儿病情危重、昏迷的情况下,所有患儿均需要在镇静或基础麻醉下进行操作。即使是术后镇痛,也应在手术开始之前操作完毕。通常患儿取侧卧,术者可先触及骶骨裂孔及两侧骶骨角连线的凹陷处。尾骨的上方也有两个明显的骨性突角称为尾骨角,术者先用左手食指触摸和识别尾骨,并向头侧稍移动至尾骨角,这样更容易摸出骶骨角,确定穿刺部位(图11-4)。用碘伏或新洁尔灭消毒皮肤,确认骶骨裂孔后,用6号长2.5 cm穿刺针,注射皮丘,将针与皮肤呈60o角的方向进针至骶尾韧带。当针进入骶管时感觉到轻微的突破感,传统方法将针沿与脊柱平行方向进针2~3mm。目前推荐垂直穿刺的方法,注药效果稳定,安全性高。仔细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即可注入0.5~1ml/kg局麻药(图11-4 )。骶管穿刺方法多数采用单次注射法。为控制平面及治疗的需要,有采取置管的方法,即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当刺破骶尾韧带后,将金属针抽出少许后,连同套管谨慎地推进5~10mm,固定后即可分次给药。
有许多种骶管阻滞局麻药用量的计算公式,有基于体重、年龄以及椎管长度(C7-骶裂孔长度),在实际应用中多按体重计算。有人指出,阻滞平面如欲达T7~T8,应用1 ml/kg;阻滞平面欲达T12~Ll,应用0.75 ml/kg;阻滞平面欲达L5~S1,应用0.5 ml/kg。局麻药以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最为常用。利多卡因最大剂量为10 ml/kg,布比卡因为2.5mg/kg。小儿骶管阻滞平面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新生儿可高达T4,学龄前儿童约T10,至年长儿已很少超过腰脊神经支配区。与上述现象相对应,不同年龄小儿所需局麻药的浓度亦有所不同。新生儿所需丁卡因及利多卡因的浓度分别为0.1%及0.5%,而年长儿则为0.2%及1.5%,剂量分别为1.5~2.0ml/kg及8~10ml/kg。各年龄局麻药浓度见表11-1。0.25%布比卡因对术后镇痛效果较好。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5μg/m1),可明显延长药效,平均镇痛时间长达22h。
表11-1 骶管阻滞各年龄局麻药浓度(%)
年龄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3岁  0.50  0.1  0.125
3~5岁  0.75~1.0  0.15  0.2
5~10岁  1.0  0.2  0.25
>10岁  1.2~1.5  0.2  0.375

也可用20号2.5 cm长的儿科Crawford针,进行骶尾部硬膜外腔穿刺,然后向头侧置管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术后镇痛。由于小儿硬膜外腔脂肪具有流动性,导管很易置至婴幼儿的腰段,甚至胸段硬膜外隙。注射试验剂量为0.25~0.5ml/kg,手术用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小儿无痛为止。术中追加剂量为首次剂量的1/3。用25号2.5 cm长蝶翼针施行连续骶裂孔麻醉,适用于高危新生儿腹股沟疝修补术。穿刺后固定蝶翼针,更便于注射药液。
【适应证】
小儿会**、下肢或腹股沟部位手术。手术后镇痛。可以注射含肾上腺素的0.125%~0.25%布比卡因或1.0%~1.5%利多卡因。小剂量(0.5 ml/kg)局麻药用于**、直肠或**手术。较大剂量(0.75~1.0ml/kg)局麻药用于腹股沟以上部位手术麻醉。
如果用**术后镇痛,体重低于15kg的患儿首次剂量为0.05~0.075 mg/kg,并用盐水稀释至5ml。体重大于15 kg的患儿应稀释为10ml。可采用适量的局麻药溶液稀释**,局麻药用于即刻镇痛,**用于术后镇痛。
连续输注**可以延长镇痛时间,**的首次剂量应减为0.04mg/kg,并经置入骶裂孔导管以0.0075 mg/(kg.h)的速率输注。低于15 kg体重患儿的输注速率为0.5ml/h。大于15kg体重患儿输注速率为0.5~1.0ml/h。输注**的患儿应在复苏室或重症监护室观察8h,再送入病房继续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24 h。
【并发症及其防止】
新生儿硬膜囊一般终止于骶2,偶有低于骶2水平,容易误注药入蛛网膜下腔导致高位脊麻或全脊麻。误注药入血管内引起局麻药中毒、心律失常或心跳停止。穿刺损伤直肠和骶骨。每次注局麻药前要仔细回吸,以确认针或导管未在蛛网膜下腔。常规做试验剂量,阻滞前5min给患儿静脉注射0.01mg/kg阿托品,使心律较原先每分钟增加10次或10次以上,方可以应用试验剂量局麻药。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江中浪花 + 1 感谢你提供专业资料,低分会员,贡献积分鼓.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15-7-18 19:2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对于广大的麻醉人员很有用处,谢谢你!
3# 板凳
发表于 2015-7-18 20: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风享!
4
发表于 2015-7-19 08: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你提供专业资料,低分会员,贡献积分鼓励,希望更多的参与本版块的专业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6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