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0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口腔局部麻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6-27 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口腔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使用局部**物暂时阻滞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使该部位失去痛觉。确切的含义是局部无痛,但其它感觉如触压感、温度感仍存在,病员仍保持清醒的意识。  
一、        局麻特点:
   (一)、局麻药物的选择:
局麻药物具有阻滞神经传导的作用,并应具备以下药理性质:产生完全麻效,对注射部位的组织无**,不造成神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麻醉作用快,维持时间长;安全范围大,被吸收后无明显毒性反应;易溶于水,性质稳定,可耐高温高压消毒,可与其他成分如血管收缩剂配伍而不易分解。
局麻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口腔科常用的有酯类的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的利多卡因、阿替卡因。
常用局麻药物比较
        2%普鲁卡因        2%利多卡因        4%阿替卡因        2%丁卡因
类型        酯类                   酰胺类            酰胺类             酯类
效能强度        1                     1.5                    1.9              10
毒性强度        1                     1—1.5                  0.8               10
显效时间        中等                   较短                  最短               最迟
维持时间        45—60分          90—120分         150—240分       120—150分
浸润性          弱                     强                   最强                    弱
最大剂量 <1g(50ml) <0.4g(20ml)        5—7mg/kg/天        <0.1g
肾上腺素        加                可加,可不加        必加(1:10万)        不加
临床应用        麻效确实,价廉,应用广;偶发过敏,发达地区弃用。        单独使用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罕见过敏反应。        有肾上腺素禁忌症者禁用;尚无过敏反应发生的报道。        毒性大,只用于表麻。
(二)、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中的应用:
目前常用缩血管药为肾上腺素,它对α、β受体均有较强作用,除收缩血管外,还使心机收缩力加强,心律加快。
1、        血管收缩剂加入**中的作用
(1)减少血液对**的吸收,使神经细胞膜药量增加,从而增加阻滞深度、时效,加强镇痛效果。
(2)降低毒性反应,由于吸收速度减慢,则单位时间内进入血循环的药物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毒性反应。
(3)减少术区出血,保证术野清晰,利于临床操作。
2、应用浓度:肾上腺素以1:100 000—1:200 000的浓度,一般临床选用1:200 000即1 mg肾上腺素加于200ml局麻药中。
3、        肾上腺素相对禁忌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甲亢、精神紧张。

二、局麻的方法:
(一)、表面麻醉:也称涂布麻醉。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术区表面,麻药被吸收而使神经末梢麻痹,以达到痛觉消失的效果。现有的局麻药物还难以穿透皮肤,临床上表麻主要用于黏膜麻醉。
适应症:常用于表浅的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极松动牙拔除。
常用药物:2%丁卡因。
方法:将术区表面擦干,用棉球蘸2%丁卡因涂抹或喷射于术区表面2—3分钟,出现麻效即可手术。
(二)、浸润麻醉:
1、定义:是将麻醉剂注入手术区局部,麻醉神经末梢,使该区组织无痛。
2、浸润麻醉方法:
骨膜上浸润法:(局部浸润)将**注射到牙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
适应症:拔除上颌前牙、双尖牙、下颌前牙及牙槽骨手术时使用此法。因这些部位牙槽骨骨质菲薄且比较疏松多孔,局麻药液易渗入众多小孔,进入颌骨,从而麻醉牙神经丛。(组织致密处如腭部较痛)
注射方法:在术区唇颊侧粘膜皱折处进针。首先拉紧粘膜,针头刺入粘膜即注射少量麻药,稍候数秒再与骨膜面平行,在骨膜面上滑行到所拔牙齿根尖部注入麻药,此时可松弛粘膜使易于渗透弥散。为避免骨膜下浸润所致的骨膜分离和术后局部反应,应抵骨面后退针0.2cm左右,然后再注入麻药。
注射量:1—1.5ml
显效时间:2—4分钟。
     (三)、传导阻滞麻醉:
1、定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产生该神经分布区的麻醉作用。
2、**物:2%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使用时均可加肾上腺素;4%阿替卡因。
3、优点:
(1)、麻效肯定:由于支配颌骨和牙的三叉神经分支多走行于致密骨层深部或骨管中,局部浸润麻醉渗透差,采用此法可收到较好麻效。
(2)、麻醉区域广泛,可避免多次注射。
(3)、减少注射药量。
(4)、注射部位远离病变区,可减少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            
    4、注意事项:
(1)、熟悉解剖标志,确保准确注射。神经阻滞的成功,有赖于穿刺入路和注药点的准确,需要利用体表标志并通过扪摸、测量、针感等正确掌握进针方向和深度。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发生。
      (3)、深部注射一定要回吸,以防药物直接入血,引起中毒反应。
5、常用阻滞麻醉:
常用阻滞麻醉
        麻醉区域        适应症        注射标志        注射方法        注意事项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法)        除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骨、相应颊侧牙龈、粘骨膜。        上颌磨牙拔除术;相应的颊侧牙龈、粘膜和上颌结节手术。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最后一个磨牙的后方。进针点在上第二磨牙远中颊根相应的移行沟处。        半张口;上牙合面与地面45°;针尖斜面沿着骨膜面向后、上、内推进,深约2-2.5㎝,回吸无血注射1-1.5ml。        1进针点靠前、偏下、内转不够则不能准确注射。2进针过深易发生血肿(翼静脉丛)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法)        同侧上颌前磨牙、磨牙腭侧牙龈、粘骨膜。        上颌前磨牙、磨牙拔除术;腭部手术。        腭大孔位于上最后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凹面连线的中点,覆盖其上的粘膜可见小凹陷。        大张口;上牙合面与地面60°;进针点为上倒数第二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点;针抵骨面注射0.5ml。        注射部位不可过后,用药量不可过大,否则易引起恶心、呕吐。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腭前孔注射法)        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膜。        上颌前牙拔除术;腭前部手术。        两种切牙间腭侧有一梭形腭**,正位于腭前孔浅面。        大张口;自腭**侧缘刺入粘膜,然后将针摆向中线,与牙长轴平行,进针约0.5cm可进入腭前孔,注药0.2—0.3ml。        腭**组织致密,富于神经末梢,故注射疼痛(侧缘进针),针头易松脱(上紧)。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注射法)        同侧下牙、下颌骨;第一前磨牙以前的唇颊侧牙龈、粘骨膜、下唇。麻醉成功时病员可感到同侧下唇、口角麻木。        同侧下颌牙齿拔除术;下颌骨、牙槽突及下唇部手术。        1磨牙后方,腭咽弓前有翼下颌韧带,在其中点稍外方注射。2颊部颊脂垫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稍外方。        大张口;下牙合面与地面平行;注射器置于对侧两前磨牙之间,与中线45°;注射针高于下颌平面1㎝;推进2—3㎝即可触及下颌神经沟,回吸无血注射1.5—2ml。        1注射过深或过高可引起暂时性面瘫。2注射角度、深度有个体差异。
舌神经阻滞麻醉        同侧下颌舌侧牙龈、粘骨膜、口底粘膜、舌前2/3部分。麻醉成功时舌尖有麻木、肿胀感。        同侧下颌牙拔除术;口底及舌前2/3的手术。        在下颌神经沟水平,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的前内方约1㎝处。        下牙槽神经阻滞注射后,将针退出1㎝,注射麻药0.5—1ml。       
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以后的颊侧牙龈、粘骨膜;颊部粘膜肌肉皮肤。        下颌第二前磨牙以后的牙齿拔除术;颊部手术。        腮腺导管口。        下牙槽神经阻滞注射后,将针退至粘膜下时注射麻药0.5—1ml;也可在腮腺导管口下后1㎝处进针。       
(四)、**麻醉:
用针灸达到一定的麻醉效果的方法。
经济、安全(无过敏反应)、不产生血压脉搏的波动;但麻效不确切。
(五)指压麻醉:
在术前和术中用指压、**与术区相关经络上的穴位,而克服由手术**引起的疼痛感觉。常用于替牙期松动乳牙拔除。
二、        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止:
                常见局麻并发症
        晕厥        过敏反应        中毒        肾上腺素反应
原因        恐惧、饥饿、疲劳、体弱、疼痛、**不良等。        突出表现在酯类局麻药,为抗原抗体反应。        药物过量或误入血管。        使用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或误入血管。
症状        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短暂的血压下降及意识丧失。        即刻反应:应用极少量药后立即发生极严重的类似中毒症状,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延迟反应:常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癜。        兴奋型:烦躁、多语、颤抖、呕恶、气急、多汗、血压上升;严重者抽搐。抑制型:迅速出现脉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        头昏、头痛、口唇苍白、血压上升、脉快而有力。
防止原则        术前准备充足,一旦出现:(1)停止注射;头低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2)酒精或氨水嗅闻,**人中穴。(3)吸氧。(4)静注高渗葡萄糖。        术前询问过敏史,若有酯类过敏史改用酰胺类,并做过敏试验。(1)轻症过敏反应:给脱敏药如钙剂、异丙嗪、可的松类肌注或静注及吸氧。(2)严重过敏反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出现抽搐或惊厥时分次静注2.5%硫贲妥钠,每次3—5ml至惊厥停止;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复苏法抢救。        术前了解药性及中毒量,坚持回吸后注射。(1)平卧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待麻药在体内分解后症状可自行缓解。(2)重者给氧、补液、抗惊厥、应用激素及升压药。        症状短暂可自行缓解;重者给镇静剂。

(五)、血肿:
      1、原因:注射**破血管所致,多发于上颌结节麻醉(刺破翼静脉丛),局部浸润所致。
2、症状:刺破血管后,可在局部迅速肿胀,并有皮肤(粘膜)颜色改变,紫红或兰黑—黄绿色—渐失。
3、处理:立即加压止血,冷敷;1—2日后热敷促进吸收,并给以抗菌素预防感染。
  (六)、感染:
1、原因:注射器械或局部消毒不彻底及注射剂穿过炎症区引起感染。
2、症状:拔牙后3—5天症状开始明显,可有体温升高,寒战,局部有炎症表现,白细胞升高;有的患者出现开口受限或吞咽困难。
3、预防处理:避免一切感染源,严格消毒和操作,发生感染者按炎症治疗原则处理。
  (七)、暂时性面瘫:
面神经被麻醉,偶见于翼下颌传导麻醉,由于进针点偏后,针尖不能触及骨面而超出下颌支,或进针点偏高,越过乙状切迹,麻醉剂注射于腮腺内麻醉面神经所致。
待麻醉剂作用消失后,神经功能即能恢复,无须处理。
  (八)、注射针折断(针质量、进针深用力不当、病员躁动)
  (九)、神经损伤(酒精类带入、注射针穿刺)
复习题:
1、常用麻药有哪些?其常用浓度、中毒量、作用特点有哪些?
2、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阻滞麻醉有哪些?
3、局麻有哪些并发症?如何防止?
4、各个牙齿拔除术的麻醉方法?


edited by 自立自強 on 2005-6-27 at 06:14 PM
2# 沙发
发表于 2005-6-28 21:22 | 只看该作者
这对乡村医生很有用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6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