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腔镜肾切除术两种不同入路的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自1990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世界腔内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Clayman[1]报告了世界上首例经腹腔镜肾切除术以来,国内外陆续开展这一技术。手术有两种不同的入路,各有报道。2002年 6月至  2003年 12月我们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肾切除术48例,其中经腹腔入路 23例,经后腹膜腔入路 2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就两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 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 18 ~ 73岁,平均 48.6岁。病例均为重度积水无功能肾患者。完全随机分组,其中23例采用经腹腔入路,25例采用后腹膜腔入路。随访3个月~1年,作统计分析。
1.2 手术方法
1.2.1 经腹腔途径手术
术前停留胃管和尿管,气管插管全麻下,按常规方法建立气腹,注入CO2形成气腹,气腹压力维持2.0Kpa。完成气腹后将手术床摇至患侧抬高60°的侧卧位,,脐下置入第一根腹腔镜工作套管(10mm)置入观察镜,直视下安放其余工作套管,在肾切除术中一般需要放置4-5个工作套管,套管位置与数量并无固定要求,通常可于脐下10mm及上腹正中置入10mm工作套管各一根,锁骨中线于脐水平放置12mm工作套管,腋前线肋缘下放置5mm工作套管,必要时可平剑突下加用一个5mm工作套管。 插入腹腔镜后,先作腔内脏器探查,明确是否有肿瘤远处转移,了解腹水、肠粘连、腹腔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再开始游离肾脏 。在结肠肝曲(右肾切除),或结肠脾曲(左肾切除)外侧以电刀切开后腹膜,以扇形拉钩向内牵开结肠,切开肾周脂肪囊,分离暴露肾脏。于肾下极下方的脂肪内寻找输尿管,输尿管表面在镜下可见均匀光亮的包膜,有血管伴行,确认输尿管后给予游离,于输尿管近端夹钛夹1枚,远端夹钛夹2枚后,切断输尿管,操作中应避免损伤精索血管或卵巢血管(左侧因注入肾静脉应予钳夹切断)。 使用操作钳将输尿管近侧端提起,由肾下极向肾门方向游离肾后面及外侧面即可显露肾蒂,予以小心游离后,可采用自动切割缝合器(ENDO-GIA)或钳夹法处理肾蒂血管。自动切割缝合器可一次性将动、静脉夹住后切断,并于断端两侧使用缝合钉交错缝合,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钳夹法则需分别游离动、静脉,分别钳夹钛夹后切断。建议使用连发环型夹闭的施夹器。线形夹闭钛夹因易于脱落,风险性较高。 继续分离肾上极,并钳夹、切断肾上腺血管,切除患肾。标本用旋切器取出,若有结石可置入标本袋或避孕套内取出。
1.2.2 经后腹膜途径手术
全麻,健侧卧位, 腋中线髂嵴上2cm处作15mm切口,切开皮肤后用血管钳分开肌层及腰背筋膜至腹膜后间隙,伸入食指作腹膜后间隙钝性分离。于切口内置入水囊扩张器(我们常采用自行设计的简易水囊扩张器,由2层避孕套和F10尿管制成),根据病人的体形注水300~1000ml扩张后腹膜腔,维持3~5min以建立一个较宽大的后腹腔间隙并压迫止血。排水拔出水囊,经此切口放入第一根工作套管(10mm),置入观察镜,注入CO2气体,维持气压达2kPa,直视下于患者腋前线十二肋缘下置入第二根工作套管( 5mm),第三根工作套(10mm)位于腋后线十二肋缘下方,首先观察后腹腔的解剖结构,可观察到侧腹膜、腰大肌、膈肌角及肾周脂肪囊。然后行肾脏切除术。用超声刀切开肾周脂肪囊。于肾下极内侧找到输尿管,游离至低位以钛夹钳夹后切断,沿近端向上游离至肾盂,再仔细游离出肾动、静脉,动脉近端以带锁扣可吸***管夹钳夹(2~3个),远端1个,离断血管。静脉用ENDO-GIA切割缝合。完整切下肾脏,标本用旋切器取出,若有结石可置入标本袋或避孕套内取出。
2.结果
       48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经腹腔入路组120~250分钟,平均 170分钟;经后腹腔入路组 80~180分钟,平均 110分钟,(p<0.05)。术中出血:经腹腔入路组40~150ml,平均80ml;后腹膜腔入路组10~80m,平均50ml, (p<0.05)。经腹腔入路组出现2例阴囊皮下气肿,经后腹腔入路组发生1例腹膜穿孔。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输血。留置伤口引流管24~48h。术后24~48h下床活动。
3.讨论
       1990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世界腔内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Clayman[1]报告了世界上首例经腹腔镜肾切除术。1992年Gaur[2]设计发明了类似血压计气泵和袖带样结构的腹膜气囊分离器,并首次使用这种装置经腹膜后途径肾切除成功。国内1992年那彦群等[3]首次报道了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但相对于肾上腺瘤切除术、肾囊肿去顶术等手术而言,肾切除术对术者技术及对器械的要求均较高。近年来随着手术解剖的深入研究,手术器械的改良,腹腔镜肾切除术已有取代传统开放手术的趋势。一般认为[4][5]腹腔镜肾脏切除术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肾脏良性疾患,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萎缩、肾积水、肾功能丧失、多囊肾等。肾结核因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中出血多,应视为相对禁忌症。肾脏恶性肿瘤由于存在切除不彻底及癌细胞扩散种植的危险,应视为绝对禁忌症。但也有人认为,早期偶发癌、 I期肾癌及肾盂癌不应视为禁忌症。另外,也有学者[6]认为肿瘤>6cm不适于腹腔镜手术。因为瘤体较大或为恶性时,表面血管丰富,术中出血较多,操作不易成功。
    腹腔镜肾切除术入路有二种:一是经腹腔入路,二是经后腹膜腔入路。我们认为经腹腔入路的优点是解剖标志清楚,手术空间大,视野清晰,缺点是有诸多并发症出现的可能。如:(1)气腹针穿刺时容易发生胃肠道损伤、血管损伤(曾有报道因刺穿下腔静脉导致大出血死亡的病例)。(2)肠麻痹、腹膜炎和术后肠粘连。(3)肩痛、腹痛。(4)皮下气肿。(5)气胸。(6)高碳酸血症[4][7][8]。既往有腹部手术和腹部感染病史者不宜采用。经后腹膜入路可避免这些缺点,创伤更小,康复更快。经腹膜后入路可直接到达,分离组织少,损伤轻,且不会干扰腹腔脏器,没有污染腹腔的危险,减少了胃肠反应及术后腹腔感染和粘连的机会。那彦群等[9]报告经腹膜后入路二氧化碳吸收量较少,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改变较经腹腔入路小,更适合伴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但手术空间较小,解剖标志没有经腹腔入路清楚[10],难于辨认组织结构特别是肥胖病人对术者操作经验要求较高,需要逐渐积累经验才能熟练掌握。我们的体会是解剖上应先找到腰大肌,沿腰大肌向上内侧解剖、打开肾周脂肪囊便可达肾表面,先充分游离肾周,分离出输尿管后,再游离处理肾蒂血管为宜。肾动、静脉的处理是一个关键。特别是右侧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行程短,操作不慎极易损伤下腔静脉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操作中对肾蒂血管组织的分离动作要轻柔,对可疑小血管应尽量使用超声刀切割止血,切忌盲目暴力操作。对较粗血管应使用鈦夹夹闭后切断。若使用ENDO-GIA同时处理肾动静脉,应根据肾蒂血管组织厚度选择相应厚度的钉头确保缝合可靠牢固。
    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可靠的优点,尤其是经后腹膜腔入路相对经腹腔入路对腹腔干扰小,并发症少,其途径直接,创伤更小,病人康复更快,是一种理想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2# 沙发
发表于 2017-6-13 17:58 | 只看该作者
各有优势,每个人的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2 18:5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