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液与体液] 【转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诊断的新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1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临床医学院检验系   王鸿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个***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发病的一个中间环节和病理过程。DIC的诊断必须符合四个条件:1. 有引起DIC的原发疾病;2. DIC的临床表现;3. 实验室诊断依据;4. 抗凝治疗有效。

检验项目
一、筛选试验
  1. 血小板计数(PLT)  DIC时,血小板由于参与微血栓的形成而被消耗,故血液中PLT减低。常波动于(20-100)×109/L之间,其减低发生率通常为90%-95%;PLT动态性减低对诊断DIC更有价值。此外,血小板寿命缩短,多为2-4d(正常8-11d)。但在肝脏疾病、急性白血病、出血热以及化疗、放疗患者并发DIC时,由于原发病本身PLT已减少,故无诊断意义。参考值为(100-300)×109/L。
  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外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PT的延长或缩短分别反应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Ⅰ血浆水平的减低或增高。DIC时,由于纤维原蛋白(Fg)的减少,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单体(FM)以及纤溶酶(PL)等的干扰,故PT延长(占70%-90%)或缩短(占10%-30%)。在考值为(12±1)s。
  3.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g)  Fg属急性相反应蛋白,在DIC高凝血期可增高(>4.0g/L),在消耗性低凝血期和继发性纤溶期常减低(<2.0g/L)。Fg减低见于70%的病例,其特异性为22%,敏感性为87%。参考值为(2-4)g/L。
  4.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  FDP是在纤溶酶作用下,Fg发生降解产生X、Y、D、E碎片(FgDP)和纤维蛋白发生降解产生X’、Y’、D、E’碎片(FbDP)的总称。DIC时,由于纤维蛋白(原)被降解,故FDP增高,其阳性率可高达85%-100%,准确性达75%。参考值为(0-5)mg/L。但FDP超过20mg/L(肝病>60mg/L)才有诊断价值。

二、凝血和抗凝血试验
  1. 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测定  F1+2是 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转化过程中所释放的片段,能敏感地反应因子Xa的活化和凝血酶的生成。在大多数DIC患者,血浆F1+2浓度显著升高,可高至正常值的(3-5)倍,其阳性率高达98%,准确性达93%。参考值为(0.67±0.19)nmol/L。
  2. 纤维蛋白肽A(FPA)测定  FPA是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A,链释放的多肽(FPA1-16),血中FPA增高,表明凝血酶活性增强。DIC时,患者血浆FPA含量增高,阳性率达89%-92%,准确率达88%。参考值为(1.83±0.61)&micro;g/L。
  3. 组织因子(TF)测定  TF大量释放并进入血流是大多数DIC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血浆中TF水平升高是DIC存在的证据之一。TF不仅可反应DIC的发生,而且可反应感染、炎症、休克、白血病等诱发DIC的原因。参考值TF活性为(1.02±0.91)U/L,TF抗原为(30-220)ng/L。DIC时,60%以上患者TF活性升高。
  4.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测定  失去FPA和FPB的纤维蛋白原可自行聚合成可溶解于5mol/L尿素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血浆SFMC的增高反应凝血酶的活性增强和纤维蛋白的生成。DIC时,由于凝血酶生成增多,故患者血浆SFMC的含量增高。与副凝固试验相比,本试验更为直接、敏感和特异。参考值ELISA法为(48.5±15.6)&micro;g/L,放射免疫法为(150.5±26.1)&micro;g/L。
  5.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测定  体内凝血酶生成后可与抗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TAT),所以TAT是反应凝血系统激活和凝血酶生成的敏感标志物。血浆TAT水平在DIC前3天已显著升高。DIC时,TAT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63%,阳性诊断率为79%,阴性诊断率为88%。参考值为(2.17±0.34)&micro;g/L。
  6. 抗凝血酶Ⅲ (AT-Ⅲ)测定  AT-Ⅲ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凝蛋白,它是凝血酶和凝血过程中许多丝氨酸蛋白酶(因子Xa、Ⅸa、Ⅺa、Ⅻa等)的主要抑制物。DIC时由于凝血酶、因子Xa、Ⅸa等大量形成,并与AT-Ⅲ结合,因此AT-Ⅲ水平明显减低。DIC时,测定AT-Ⅲ活性(AT-Ⅲ:A)比测定AT-Ⅲ抗原含量(AT-Ⅲ:Ag)更为重要。约80%-90%的DIC患者血浆AT-Ⅲ:A水平减低。参考值AT-Ⅲ:A为(108.5±5.3)%;AT-Ⅲ:Ag为(290±30.2)mg/L。

三、纤溶试验
  1.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测定  PAP是纤溶酶与α2-抗纤溶酶(α2-AP)形成的复合物,它反应纤溶酶的生成。DIC时,血浆PAP水平升高。PAP水平的增高与DIC的发展相平行,PAP水平的降低与DIC的缓解相关。PAP在DIC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反应纤溶系统的激活,而且反应纤溶抑制物被消耗。参考值为(0.2±0.1)mg/L。
  2. D-二聚体(D-D)测定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因子ⅩⅢa作用后,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经纤溶酶裂解生成特异的D-D。DIC时,患者血浆D-D含量明显增高,它是确诊DIC的特异指标,准确率达93%。D-D是区别DIC和原发性纤溶症的重要试验。参考价值为(0-0.256)mg/L。
  3. α2-抗纤溶酶(α2-AP)测定  α2-AP与纤溶酶形成复合物,从而灭活纤溶酶。DIC病程中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纤溶酶生成,α2-AP因被消耗而减少。参考值为(1.5±0.3)抑制单位/ml。
  4. 纤溶酶原(PLG)测定  DIC时,大量纤溶酶原被吸附在纤维蛋白血栓上,在纤溶酶原激活剂(PA)作用下转变为纤溶酶。因此血中纤溶酶原含量明显降低,是反应纤溶活性增强的直接证据之
一。参考值为(1-12)&micro;g/L。
  5. 纤维蛋白肽Bβ1-42(Bβ1-42)和纤维蛋白肽Bβ15-42(Bβ15-42)测定  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可以从纤维蛋白原B链裂解出肽段Bβ1-42;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可从Bβ链裂解出肽段Bβ15-42。血中这两种片段增高,表明纤溶酶活性增强。DIC时,Bβ1-42和Bβ15-42血浆水平增高;原发性纤溶时,仅Bβ1-42增淋巴。参考值Bβ1-42为(0-3.91)nmol/L,Bβ15-42为(1.56±1.20)nmol/L。

四、血小板试验
  1.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  β-TG是血小板被激活后由α颗粒中释放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DIC时,血小板被激活,患者血浆β-TG含量升高。参考值为(16.4±9.8)&micro;g/L。
2. 血小板4因子(PF4)测定  PF4是血小板被激活由α颗粒中释放的另一种特异性蛋白质。DIC时,血小板被激活,患者血浆PF4含量升高。参考值为(3.2±2.3)&micro;g/L。
  3. 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曾称GMP-140)测定  静息的血小板中P-Selectin仅分布于α颗粒膜上。血小板经凝血酶**后,α颗粒膜迅速与质膜融合而在表面表面,并进入血浆。DIC时,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浆中P-Selectin水平均增高。参考值:血小板表面P-Selectin含量为(780±490)分子数/血小板;血浆P-Selectin为(1.61×1010±0.72×1010)分子数/ml。

实验诊断
1999年10月,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研讨会提出DIC以下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
  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另有下列二项以上临床表现:1.严重或多发性出血;2.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3.广泛性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4. 抗凝治疗有效。

二、实验诊断
  1. 一般病例实验诊断  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1)PLT进行性下降<100×109/L(肝病、白血病50×109/L),或有两项以上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血浆水平升高:β-TG,PF4,血栓烷B2(TXB2),P-选择素。(2)血浆Fg含量<1.5g/L(肝病<1.0g/L,白血病<1.8g/L)或>4.0g/L,或呈进行性下降。(3)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60mg/L)或血浆D-D水平较正常增高4倍以上(阳性)。(4)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肝病>5s),APTT自然延长或缩短10s以上。(5)AT-Ⅲ:A<60%(不适用于肝病)或蛋白C(PC)活性降低。(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GL:Ag)<200/L。(7)因子Ⅷ:C活性<50%(肝病必备)。(8)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80pg/ml或凝血酶调节蛋白(TM)较正常增高2倍以上。
  2. 疑难病例的实验诊断  应有以下二项以上异常:(1)F1+2、TAT和FPA水平增高;(2)SFMC水平增高;(3)PAP水平升高;(4)TF水平增高(阳性)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下降。
3. 特殊病例的实验诊断  (1)白血病DIC实验诊断标准:①PLT<50×109/L或进行性下降,或有下列二项以上血浆小板活化产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选择素;②Fg<1.8g/L或进行性下降;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或D-D水平升高(阳性);④PT延长3s以上或进行性延长,或APTT延长10s以上;⑤AT-Ⅲ:A<60%或PC活性降低;⑥血浆PLG:Ag<200mg/L;⑦血浆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F1+2、TAT、FPA、SFMC。(2)肝病DIC实验诊断:①PLT<50×109/L或进行性下降,或有下列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选择素;②Fg<1.0g/L或进行性下降;③血浆因子Ⅷ:C活性<50%(必备);④PT延长5s以上,或APTT延长10s以上;⑤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D-D水平升高(阳性);⑥血浆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F1+2、TAT、FPA、SFMC。(3)慢性DIC的实验诊断:①临床存在易致慢性DIC的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病及肺部疾病等;②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a.反复出现的轻度微血管栓塞症状及体征如皮肤、粘膜的灶性缺血性坏死及溃疡形成等;b. 反复出现的轻度出血倾向;c. 原因不明的一过性肺、肾、脑等脏器功能障碍;d. 病程超过14日。③实验检查符合下列条件:a. 血小板粘附或聚集功能或有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选择素;b. 血浆二项以上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增高:F1+2、TAT、FPA、SFMC;c. 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升高(阳性)4倍以上;d.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半寿期缩短或转换速度加快;e.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水平增高:ET-1和TM。

三、DIC前期(Pre-DIC)的实验诊断
  Pre-DIC是指临床上已有DIC病因的存在,同时有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但尚未达到DIC的确诊标准。对Pre-DIC的疗效明显好于DIC的疗效,所以,对Pre-DIC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标准  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学术研讨会提出诊断Pre-DIC的参考标准:(1)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2)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①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②原发病不易释放的微循环障碍,如皮肤苍白、湿冷及紫绀等;③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④抗凝治疗有效。(3)实验室检测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①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PT缩短3s以上,APTT缩短5s以上;②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含量增加:β-TG、PF4、TXB2、P-选择素;③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F1+2、TAT、FPA、SFMC;④抗凝活性降低:AT-Ⅲ:A降低、PC活性降低;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分子标志物增高:ET-1和TM。
日本的诊断标准  日本DIC研究委员会建议用表1所列实验作Pre-DIC诊断。
表1  Pre-DIC诊断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组织因子(TF)活性阳性
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试验阳性
3.纤维蛋白肽A(FPA)增高(>2nmol/L)
4.凝血酶-抗凝血酶(TAT)复合物增高(>4&micro;g/L)
5.纤溶产物Bβ15-42增高(>1nmol/L)
6.纤溶酶-抗纤溶酶(PAP)复合物增高(1mg/L)
7.D-二聚体增高(3mg/L)
8.抗凝血酶Ⅲ减低(<60%)
9.随着病情进展,DIC诊断积分增加,特别是数天内血小板或血浆纤维蛋白原急剧减低及FDP剧增
10.应用肝素后DIC积分减少,上列1-9项改善甚至正常
11.血栓弹力图(TEG)的γ、K、Ma改变,表明存在高凝、低凝及纤溶亢进等异常状态,或正常血浆与患者血浆等量混合后TEG的γ缩短及Ma增高
12.由塑料试管检测部分凝血活酶(PTT)缩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临床凝诊DIC,但尚未达到DIC诊断标准时,符合上列3项以上即可确诊为Pre-DIC

                      摘自:《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年第15卷第5期

来源:检验天空网
2# 沙发
发表于 2005-6-4 21:40 | 只看该作者
很详细清楚,对于DIC课本上的不够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7 22: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