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邪
1.概念:
凡致病具有火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致外热病)
温→ 热→ 火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
热属邪气,热多从外感;热性弥散,火性结聚。
火:
少火:温煦、生化之正常阳气。
壮火:火热之邪。(亢盛)
火多由内生:五气化火(风寒署湿燥-从化) 五志化火 气有余便是火
2.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热易伤津耗气。 伤津耗气-西洋参、太子参
3)火热邪易生风,动血。 热极生风-高热、神昏谵语、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舌红绛、脉弦数有力。 动血-热+出血。热迫血妄行
4)火热邪易扰心神。
5)火邪易致疮疡。
暑邪
1.概念:
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致署病)具明显季节性。
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高温下出现的热像-暑;生物病原体导致的热像-热。
3)暑多夹湿。
疠气
1.概念:
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与传染性的外邪
2.传染途径:空气、饮食、蚊虫叮咬等。
3.致病特点: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4.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气候因素
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