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 张胜兵品《伤寒论》8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84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第110条条文·上盛下虚)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7月25号,现在是晚上的09:42。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那么今天我们用元朝王冕的这首《墨梅图题诗》开篇呢,是因为我们今天所讲的这条条文里面,有一个词叫卓然,头卓然而痛,那么这个卓然而痛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成语叫卓尔不群,与众不同嘛,卓就是突出的、高超的,卓尔不群就是才华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由于书圣王羲之也姓王,王羲之有一个练书法洗笔的一个池子,那个池里的水都被染色了,叫做洗砚池。王冕是一位画家,因此他就说吾家洗砚池头树,什么意思啊?就是说我们王家的洗砚池边有一株梅花,他用这首诗提他画的这一幅“墨梅图”,来暗喻自己是多么的优秀,多么的卓尔不群。




在今天的第110条条文里面要讲头卓然而痛,使我想到了这一首《墨梅图题诗》跟大家分享一下。好,那么接下来呢,我们看一下第110条条文的原文。




第110条条文的原文: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这条条文历代医家对它的解读各不相同,因为这条条文不太好理解,也运用了一些倒装文法,因此好多医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对这条条文进行的解读,各有千秋,不尽相同。




在这里我就把它拆分一下,还原一下,把语句顺序还原之后我们再解读一下,这样就很好理解这条条文了。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那么这个说完之后,突然来了一个“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后面紧接着,“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前言不搭后语。从表面上看,前面都已经此为欲解也,病都快好了,后面又来了这么一大堆症状。




而后面这一大堆症状前面既然是用一个故来做连接词。“故”是什么意思?因为、所以,解释、说明时才用故。那么为什么“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后面又来一个故呢?其实际上这个“故”后面的所有的东西,这些临床表现都是对前面振栗自下利做的解释说明,所以可以认为“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是一个倒装句,应该在什么位置?它应该在后面。




由于它倒装提到了前面,因此就在后面加了一个连接词——故。这个“故”其实是什么呢?其实是“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的因,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一直到后面都是因。如果大家没有听明白,我把改后的念一遍,这样就顺畅了。我们如何改呢?就是把倒装句还原,把这个连接词也还原。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因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或者说,十余日故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然后是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也就是说,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应该在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的后面。为什么是在这里?而不是在“谷气下流故也”的后面呢?因为“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是对振栗自下利者后面的补充。明白了没有?如果没有明白,我们再来疏通一下。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因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这个大便硬和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其实是对前面欲小便不得的一个解释说明。




他这个解释说明了太多了,而且混在一起搞得很杂,导致了有些人看都看不懂。明白了吧,也就是说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是对前面欲小便不得的一个解释。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插入语或者是当做补充说明都行,但是由于它的补充说明有好几条,整个故其汗一直到这个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都是在振栗自下利者之前的解释说明。而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是对这个振栗自下利的一个补充说明,所以搞去搞来就搞的乱了套。


我把它翻译一下,翻译一下之后,就顺畅了,就更好理解啊。它有两处补充说明,补充说明当中还有补充说明。




本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太阳病两天本来不应该出现烦躁的,但是出现了烦躁,而医生居然用了熨的方法。这个熨的方法是什么呢?古代汉朝的时候用的是瓦片加热了之后用毛巾或者衣物包裹,然后在背上熨,逼迫出大汗。出了大汗之后,伤了津液。伤了津液之后,而且风寒入里还化热,再加上津液已伤,胃中津液不足,于是就引发了阳明病,燥烦,必发谵语。但是它引发的又不是一个单纯的阳明病,还出现了什么呢?出现了流汗,是上半身出汗,下半身不出汗。




所以这个燥热,发谵语后面,紧接着是“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开始,汗是上半身出汗,下半身不出汗,这个小便想要小便又尿不了多少,而且还想呕,好像小便要失禁一样,不受控制了,但是又没有小便,所以欲失溲。而且脚底下还怕风,大便是硬的。




一般来说大便如果是硬的,那么水分就应该往膀胱跑,就应该小便多,或者小便次数多,但是大便也硬,小便没有,或者小便也不多。说明什么?说明他腰以下不仅没有汗,连水分都少了,大便也是硬的,小便也接近没有了,而且脚下还怕风,而且还出现了呕吐的情况。呕吐是胃气上逆,就是胃气不降反升才会呕吐嘛。




出现这些情况过了十多天。过了十多天,虽然病人没有吃药,但是不吃药,得吃饭呢,过了十多天的休养,调息。结果突然有一天这个人振栗,时常颤抖,然后大便通利,大便不便秘了。大便通利之后,就说此欲解也,这个病要好了。但是为了解释说明,又补充了那后一段话“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大便一通,这个头突然就开始痛了一下,痛的不厉害,痛的时间也不长,足心马上就热了,不会怕风了。为什么这样呢?谷气下流故也。因为胃气往下,已经到达了下焦。谷气就是脾胃后天之气。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所以这里的谷气是指胃中的阳气,或者说胃中的正气。它已经到达了下焦,解释说明,所以他才会“此为欲解。”也才会出现这个病就要好了。这个振栗自下利就有点像振汗而解一样,只不过不是振汗,而是大便通利,然后这个病就好了。




现在清楚了吧,也就是说第一:有倒装句。第二:里面有几个解释说明,解释说明当中又有解释说明。




把这个解读之后,那么现在应该明白了。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因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后面是对欲小便不得的补充说明,为什么欲小便不得,这个情况是个什么情况啊?就说他大便是硬的,但是现在小便也不多,但是对小便不得,欲小便不得的不出。


补充完之后,就是这种情况十余日,休养生息十多天之后,振栗自下利。振栗自下利又来了个补充说明,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而其人足心必热呢,又来了个解释说明,就是谷气下流故也。然后此为欲解也。


解释说明太多了,又用了倒装文法,所以搞得稀里糊涂的。


有个人得了太阳病,两天本来不会出现烦躁,因为入阳明的话,两天一般是不够的。但是这个烦躁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本身就有胃热,所以可以理解为一个本身就有胃热的人,感受了风寒邪气,就应该是一个表寒里热的一个情况,有医家说用大青龙汤,那也行。有没有到大青龙汤的程度,还要根据临床表现来说。反正有外寒里热,这么个情况。


一个本来有胃热的人,得了太阳病,就是感受了风寒,结果医生采用了熨法来强行发汗,而且流大汗。


凡熨其背,而大汗出,这个凡就是总、常的意思。就是什么呢?就是用了好几次,或者说用这个熨法来让大汗出,是强行逼破津液外泄,以为是来解表的,来发汗,殊不知本身就有内热。这个凡就是总、常,当然还有一共的意思,比如凡多少多少例,凡多少多少张,就是一共是多少,总的来说是多少。那么这里的凡其实是什么?是常或者是多次,多次用了熨其背的这个方法来迫津外泄,是由外而内的,用外热来强行出汗。




结果强行出汗之后,大汗出胃津所伤,大热入胃,那么寒邪反倒化热,被赶到胃里了,胃中的水液也没有了,或者说失去了很多,胃中水竭啊。水津液外流了,这个时候那就不是烦躁的问题了,而是可能会出现谵语的情况,就是阳明里证,阳明腑实证更厉害了。




阳明里实证更厉害,结果由于本身就有胃热,这样一来发现临床表现还有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就是腰以上出汗,腰以下不出汗。为什么不出汗呢?我们再往下看,欲小便不得。想解小便,还没有小便,反而想呕,这说明是胃气不降反升。欲失溲,好像要小便失禁一样,都没有小便了嘛,就是好像要小便,其实又没有小便。




为什么没有小便呢?因为下面的津液缺失,胃热已经(把津液)蒸发掉了,再加上用了熨法,将津液大量流失了,下焦津液不足。而胃热上升,阳热全在上焦,所以上面还是流汗,下面不流汗,下面的津液缺失了,阳热往上跑了。




足下恶风其实是什么呢?是腰以下津液又缺乏,阳气又往上跑了,所以既没有汗,也没有小便,那么下焦得不到濡养,肯定就有虚的表现,就会恶风哦。又解释说明了一下,说这个人大便硬,按道理小便应该多,但是现在小便不多,说明什么?说明下焦没什么津液了。




在这一种上热下寒,下面津液也不足这种情况之下休养生息了十多天,可能胃里面的这个津液慢慢充足了,充足了之后呢,就可以抵御在上焦的邪气了。由于十多天来,阳热一直在上焦,所以上焦部和头部已经适应了阳热有余的这一种状态。突然有一天,胃中之阴液恢复了。恢复之后大便不硬了,大便不硬之后,上热下寒或者上盛下虚的中焦胃,如果中焦的胃气得行,上面的阳气就可以下达到下焦。休养了十多天之后,这个患者的胃中的津液得以恢复,得以恢复之后,就跟邪气产生了剧烈的斗争。这个斗争的过程当中,由于是里证,就不会从汗解喽,那么就产生了什么?自下利。所以振栗自下利。


随着大便的排出,上焦部的阳气就往下焦突然下去了,这突然下去之后,由于这十多天来,病人已经适应了头部有阳热的这种情况,那么阳热突然跑走了,他的头就卓然而痛,所以他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就是和平时不一样了,这个平时其实是不正常的,就是十多天以来,这个病本身就头部有热,都已经快适应了,结果振栗自下利,随着大便的通畅,头上的阳热突然失去了,就头痛了一下,突然痛了一下,很显著的痛了一下,卓然而痛。




由于上部的阳气随着谷气下流,这个谷气就是胃中之气。为什么这个足心必热,已经不恶风呢?足心会热是谷气下流故也,就是(阳气)已经到达了下焦。




其实这就是一个上盛下虚的一种情况,这个上盛下虚在临床当中还很多,但是像这种所说的大便硬,小便不通的这种情况的话,一般都见于一些比较疑难的杂症。比方说尿毒症,癌症晚期。


我有见过这样的病人啊,他就是小便不通,没有好像没有小便一样,然后上身又烦躁,他那个病的诊断为尿毒症,那是不可能自愈的。这条条文里面是自愈了,振栗自下利,自己好了。


那么对于小便没有,大便又硬,肯定是按照110条的精神,是什么?是要让他谷气下流。如何谷气下流呢?要调中焦胃,因为中焦的胃是上下两焦的枢纽。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时候用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根据临床表现的不一样(而选用)。很有可能这一类的临床当中的西医病名是特别严重,特别吓人的一些疾病,可能以承气辈就能解决。承气辈是通大便的,不是通小便的。但是如果小便出现问题是由于上盛下虚,只要将上面的阳气引到下面来,那么随谷气下流,这个病就OK了,就这么个医理,就这么简单。




我们之前讲过,太阳病振汗而解,少阳病也有振汗而解的,现在是阳明病,它是振栗下利而解,不是通过汗,因为它是里证嘛。




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惧,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症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这就是小柴胡汤的振汗而解的条文。




第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者而解,若欲下之,以调胃承气汤。这个是讲的太阳病振寒而解。




太阳病可以振汗而解,是因为邪气可以从表而解,小柴胡汤振汗而解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它在半表半里之间,但是阳明病就没有振汗而解。阳明病是什么?是振栗下利而解,是通过大便,因为是里证。


在这里我们总结了三阳病如何自解的问题,有振汗自解,有振栗(下利)自解。因此我们学《伤寒论》还要从这些条文的异同点来总结一下它们之间的规律。




由于第110条条文不好理解,因为又是倒装句,又是这一个插入语,又是解释说明,解释说明的条文当中、语句当中又有解释说明,所以搞得很复杂,让人看不懂。但是我们捋一捋,捋清楚了之后,其实还是很明白的。


有的医家说这一条直接把它废了算了,可能是他没解读清楚。甚至有的医家说这条条文是后世医家补了很多东西进去,所以看起来好像杂乱无章。


又有的医家说,现在用这个熨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已经没有了,已经绝啦,这条条文没有意义啦,显然不对嘛。仲景用熨的方法误治其实是告诉我们疾病的一些转归。如果说在临床当中不是用熨法,用了其他的方法,比如说现在会有辐射是吧,古时候没有辐射什么的,有一些人他的工作环境有些辐射。古时候用的东西我们没用了,我们现在这种东西古时候也没有,但是只要医理一致,产生的临床表现类似,那么这个条文一样是有临床指导意义。所以这有赖于我们在生活当中去总结,去发掘,将仲景一千八百年前的条文灵活的运用到当今的这个生活当中去。


所以这些条文怎么没有用呢?肯定是有用的。我们读这些条文是为了搞清它的医理,而不是说,他用这个巴豆的泻药,我们现在没有巴豆泻药了,所以这个条文不学了,他用的瓦片去熨其背,我们现在谁还用那玩意儿啊,所以这个条文不学了,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学的是医理,不是具体表现形式,用什么误治法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医理要掌握。我们要掌握这些医理呀,不能因为古人用的文法结构没有搞清楚,就放弃学,这是不对的啊!




古人喜欢用因果倒装,用插入语,还有补充说明,很多笔法。《伤寒论》当中所运用的笔法其实也并不复杂。这些语法结构,在我们初中的文言文、高中的文言文早就学过了,只要把它灵活运用一下,动动脑子,再结合一下临床,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说没有读过文言文,没有学过古代汉语的,可以去补习。补习很容易就补起来的啊,搞本《说文解字》,再搞一本古代文法结构的一些书籍来来学学,多看看诗词歌赋,你在学诗词歌赋的过程当中,既可以体会诗中的意境,又能够学习文法结构,一举多得,岂不妙哉。




活到老学到老,不仅仅是医学,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是一样的,都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啊。我们在讲课交流过程当中,其实教学相长,我也是在不停的进步当中,我感觉每次讲一节课,我的进步也挺大的,所以我希望能让大家进步的同时,也让自己能够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学习什么,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最美好的那个自己。




好!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不见不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