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2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经络治病的前提条件是会诊病 连载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qs1944 于 2021-11-2 17:47 编辑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当前医疗界的现实状况,人们已经注意到身体健康了,逐渐认识到经络的作用,无论把它用于键身也好,养生也好,治病也好,终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要是真正懂得几条经络,掌握几个穴位还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懂得人体的基本构造,医理、病理,以及辨证施治的方法。
人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穴位仅仅是机器上面的开关,只知道几个开关,不了解内部的结构是不够的,如果这部机器发生了故障,就不知道如何排除,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我们到医院看病也是一样,看到医生开几盒药,比药店贵了很多,下一次又出现同类的病症,不去医院到药店买药,服用后就见不到疗效。所以,不懂得医理、病理,只掌握了一两个穴位,对于养生和治疗疾病谈何容易?比如,从内脏的角度说,这个开关(穴位)是管心脏的,你却按到了管肝脏的开关,对心脏的治疗就没有效果;对外部组织来说,这个开关(穴位)是主管右肩部肌肉的,你却按了主管左肩肌肉的,治疗后肩部疼痛没有得到抑制。这说明了什么呢?单纯掌握几条经络和穴位,不明白医理、病理,养生也要走到邪路,保不住你的健康,也治不了你的病,我也曾经历了这个认识过程。
我的病症恢复以后,自认为明白了几条经脉,掌握了几个穴位,脑袋有点发热,开始有点飘飘然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会看病的好事也传开了,周围同事知道我的心脏,不吃药通过经络治好了,也有人开始找我“看病”了。
当时,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有一种好胜心,出于这种朴素的想法,谁找我,不管什么病都看,反正经络不像用药那样严格,怎么治也不会出偏。找我看病的人大部分是筋肉方面的疾病,象腰椎、颈椎之类的,内脏疾病的较少,有的病看好了,有的病没看好。有一个胃痛的同事找我说胃痛,我认为胃痛的病好看,没有问题!找到胃经、脾经不就完事了吗?结果按照这两条经络揉来揉去,累的我一身汗也没见好转。我想胃痛是脾胃的功能失调,揉完了怎么不见效呢?撞到南墙才明白了,治病绝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掌握了几条经络,就敢跃跃欲试?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科学,尤其是祖国医学,是多少代人不断的探索奋斗,创立出来的祖国医学,自立于民族之林的经验结晶。
运用经络看病,应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法,是通过调整经络达到治疗作用的,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按摩,所以,学习经络首先要潜下心来学习中医的书籍,至从这时开始买书,如,《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脉经》、《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中藏经》医书六经买了一套。对于我一个门外汉来看,得到了这些庞大的医学专著,真是如鱼得水,如获至宝,但医书的篇幅太长,而且又不易看懂,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完,如果这样读来读去费时费力,猴年马月也学不完,而且得不到要领。我还在工作期间属于自学,学习经络是为了自我治疗,也不是用来搞医学研究的,不能以大部分时间用在学医上,所以,改变了原来的学习方法, 我把这些医书做为一种工具书,有时间就看上一段,细品书中的有关内容,治疗中发现问题就在书中查找答案。
这段时间学习的主要矛盾,是先要解决诊病的方法,中医诊病的方法是“四诊”,四诊的核心是脉诊,我集中时间学习脉经,然后,在学习脉经的同时,再结合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一起学习。看了几遍后感到脉象太难了,不是我原来想象的那样容易,一时半晌消化不了。怎么办呢?我本身也不是医学院的学生,自己不能要求的过高,没有必要全部掌握,我就删繁就简,把常用的几种脉象归纳为十种,只要把十种脉象搞明白就行了,在自治和临床水平的标尺,不能制定的过高,能运用的八九不离十就不错了。
至从简单的掌握了脉象之后,对一些病症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再治疗起来就轻松多了。
人们在秋冬交替之季,对气候不适应,身体好出毛病,尤其是咳嗽。有几个同事偶感风寒都咳嗽,其中一个同事咳嗽挺长时间了,病情始终不见好转,问我是什么原因。首先为她诊脉,从脉上看病在心,说明她咳嗽的病因在心。我也搞不懂咳嗽的病因怎么在心?心中有点迷惑,应该请教老师,看看老师是怎么说的,在《黄帝内经》中查找到了病因。
《素问。咳论篇》中有一段对话。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这段话的意思说,黄帝问道:肺脏有病,都能使人咳嗽,这是什么道理?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病如此。黄帝说:请告诉我各种咳嗽的症状。岐伯说:皮毛与肺是相配合的,皮毛先感受了外邪,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再由于吃了寒冷的饮食,寒气在胃循着肺脉上行于肺,引起肺寒,这样就使内外寒邪相合,停留于肺脏,从而成为肺咳。这是肺咳的情况。至于五脏六腑之咳,是五脏各在其所主的时令受病,并非在肺的主时受病,而是各脏之病传给肺的。
病理上搞明白了,还要通过治疗看分晓。我为她调整了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不一会咳嗽症状开始减轻,几天病情的恢复了。后来高兴的对我说,你真神了!吃药都没见好,你摸了几下子咳嗽就好了,我说,不是我神,这是我们老祖宗的高明之处,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为我们破解了这个难题。
我一同事的妹妹因吐血找到我说,昨天上午大口吐血,连吐几口,到结核病医院检查,没有查出病因,心脏都检查了,都没看有到问题。我说,先看看脉再说。右关脉芤,病在脾。她听后说,她妹妹的脾胃是不太好,但吐血怎么在脾呢?我说,脉象是体内脏腑病变的外在反应,病在脾,脾一定有毛病。
芤脉是在临床上不常见的脉象。芤脉属阳中阴,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其主病为失血伤阴。 出现芤脉是因为失血过多,脉道内不充实,阳气仍在但是虚浮,所以脉象摸上去是稍大的。这是特殊脉象的解读,更重要的是脾的生理功能。
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是指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功能运化水湿是指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水液上输于肺,由肺散布到周身各组织中去,使其都能得到水液的充分濡养主统血是指血液正常运行与经脉之中,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这全有赖于脾气的统摄如果脾虚气陷,失去统摄的功能,血液将失其正轨,就出现各种吐血的病症
从脉象和医理统观,都足以说明吐血病因在脾的道理。我为她调整了通往脾的脾经、胃经,因为是虚症,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又调整了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调整这几条经络之后,就没有再吐的感觉了,几次治疗就痊愈了。
通过几个病例的有效的治疗,看到学习经络、认识经络、运用经络的关键是学好诊病的基本方法,不懂诊病必然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掌握了几条经络,认识了几个穴位,就能治病是不可能的。

2# 沙发
发表于 2021-11-3 08: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学习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