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5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经络疗法治疗心脏病四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1-6-20 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经络疗法治疗心脏病四法
心脏是人体很重要的器官,在中医学中心脏有“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之称,所以,心脏的治疗与其它脏器相比,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运用中医外治法---------经络疗法,在临床治疗心脏疾病方面,不断探讨治疗的新途径,这些方法广泛运用到临床,再逐渐完善赋予新的内容,在病情抑制作用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为了便于理解和正确的运用,我把这些有效的方法,归纳为“四法”。
一法、调整通往心脏的经络。由于心脏是人体的主要脏器,所以,通往心脏的经络,也多于其它脏腑,分别是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而且每条经络都各有功用。
心经直通心脏的里层,心包是心外层的包膜,心包常“代心受邪”,心包经直通心脏的外层,通过两条通路为心脏传输气血,维持心脏的生理功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心为阴,阴为收藏,只收藏不出,“藏而不泻”;小肠为阳,阳为升发,只出不藏,“泻而不藏”,小肠和三焦为心提供营养的器官。
小肠(三焦)的功能是消化、传导,负责分解食物,给心吸收营养,剩余的糟粕排除体外,小肠经是营养心的通路。中医学认为,心为阴、小肠为阳、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包为阴、三焦为阳,心包与三焦互为表里。
心(心包)为阴,心的功能是存储营养,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就是说贮存人体的精气,“藏而不泻”。正因为心与小肠的阴阳平衡,才维持生命的运转,一旦打破这种平衡,机体就出现不适开始发病。治疗选择通往心脏的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正是为维护心脏健康的最佳途径。
每当心脏出现病情,而且通过脉象确诊病在心脏,可选择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然后,点按上面的穴位,通过力对穴位的反复刺激,加快循环,活血化瘀,即可满足心脏缺血的需要,使心脏恢复常态,治疗后再次诊脉,脉象为平。这种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的方法,是临床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此乃为一法。
二法,通过五行理论调整虚实。八纲辨证中的虚实,是临床上判断疾病性质,增加实效性的基本理论。
  辨证和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重要的两个环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的主要内容,其中虚实是判断疾病性质,常用的一种方法。
心脏患病常出现的是心气虚和心气实两种状态,心气虚可出现身体乏力,气喘吁吁,胸闷不舒,体疲乏力,精神萎顿等症;心气实(火)可出现舌尖红,舌苔黄厚腻,心烦气燥、失眠、眼干、口渴、大便干燥等症。
心气虚和心气实,都影响心脏的运转功能,而且关系到机体的健康,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是通过**的理论调整经络,达到脏腑的阴阳平衡。
五行生克是中医的术语,是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合称,是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中广泛的运用相生、相克规律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采用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
补母是指一脏之虚证,不仅须补益本脏以使之恢复,同时还要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补益其“母脏”,通过“相生”作用而促其恢复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
心气虚如何运用补母法。对心与肝而言,心肝形成为一对母子关系,在五行中心为火、为子;肝在五行中为木、为母。当心气虚时,首先调整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达到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为了提高心气,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选用肝经、胆经与其相补,以肝济心。心经过调整肝经、胆经以肝相补,心血充足了,心气虚的有关症候立即趋于好转,心情舒畅,身体有力,达到心肝平衡。
泻子是指一脏之实证,不仅须泻除本脏亢盛之气,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泻其“子脏”,通过“气舍于其所生”的机理,以泻除其“母脏”的亢盛之气。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
心气实如何运用泻子法。对心与脾而言,心脾形成为一对母子关系,在五行中心为火,为母;脾在五行中为土、为子。当心其实时,在调整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达到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为了泻去过盛的心气(火),再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用脾经、胃经与其相泻,泻去心中之火。心经过调整脾经、胃经以脾相泻,心火实的有关症候立即趋于好转,心不焦,气不燥,达到心脾平衡。
采取补泻方法调整,心区还感觉到不舒服,经过诊脉脉象,也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时,就要采取第三种方法,调整前胸后背。
三法,调整左胸后背。心脏患病常常波及到左前胸左后背,如此而出现胸闷、前胸后背疼痛,为什么心脏患病要在这些部位出现症状呢?心脏是人体一个总泵站,机体供血是由泵站完成的,心脏射血有它特定的区域,不仅在身体的上肢,而且循行至前胸、左后背。因左前胸、左后背气血运行受阻产生瘀滞,使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在这些区域产生疼痛。心脏导致疼痛的部位是固定的,一般疼痛点不会改变。
前胸后背出现疼痛,证明心脏发病的部位延长了,在治疗心脏疾病的时候,单纯调整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是不够的,就要在调整经络之外,把前胸后背也作为一个治疗点。根据中医的阴阳理论,在前胸后背查找出不平衡点,一般不平衡点表现为,左侧的胸肌高、胸肋骨、左侧后背肩胛骨两侧距离不等,或高与骨的平面。调整不平衡点应在肋骨的间隙中进行,用手指轻轻的、反复的揉按,以此加快患病部位的气血循环,随着揉按的进行,逐渐消除瘀滞,疼痛点也逐渐开始趋于好转。
四法,调整脊柱上端。肩胛骨分布在脊柱的两侧,脊椎两侧分布的有心俞、督俞、膈俞这三个腧穴直通心脏,为心脏传递气血的重要部位,同时也为周围的椎体、竖脊肌、斜方肌、肩提肌、颈肌等组织提供气血物质。当心脏发生病变,气血运行受阻,可导致心俞、督俞、膈俞处气滞血瘀,直接影响周围各组织的供血,使一侧竖脊肌拉力过紧,脊柱和肩胛骨脱离原有居中的位置,造成两侧肩胛骨里侧距脊柱一面宽、一面窄,从而改变气血运行方向,导致后背出现疼痛。由于后背肌组织拉力的改变,还会涉及到肩、颈疼痛,脊柱侧弯、髋骨痛和腰痛等。
因为后背各组织的特殊性,不仅病情反应到心脏,而且与后背的筋肉组织都有关联,所以,后背疼痛在临床上很容易出现误诊、误治。
后背疼痛医理说的很复杂,其实治疗起来就非常简单。首先是总观后背,看脊柱是否居于肩胛骨的中间,如果有偏离一侧即为患病,然后,同时在偏离两侧的竖脊肌,确定较硬的部位,即做为患病的治疗点。治疗点确定了,在较硬竖脊肌下缘的肌肉处轻轻揉按,随着揉按的不断进行,立即改变气血循环的速度,两侧竖脊肌便逐渐趋于平衡,偏离的一侧竖脊肌也逐渐归位,直到脊柱居中为止,不舒服的心脏也开始好转。两侧肩胛骨内侧竖脊肌平衡了,受到牵拉的髋骨、腰椎、颈肩等部位的竖脊肌也逐渐平衡。
治疗心脏疾病运用的四法,每法的医理和方法只要读懂,融会贯通,心脏发生病变就能快速得到抑制,这套方法即使不能完全掌握,只要略知一二,在关键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此法根据病情可选用一法,也可选用二法,也可全部选用均可。

2# 沙发
发表于 2021-6-20 22:33 | 只看该作者
太神奇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3# 板凳
发表于 2021-6-21 12:4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太厉害啦,中医理论作用的炉火纯青,佩服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4
发表于 2021-6-23 22: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学习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21-9-7 11:3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22:1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