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少见原发性心脏肿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0-3-5 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基本资料】患者,男,42岁
【主诉】间断胸闷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余前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上述症状间断发作,行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占位病变、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影像图片】








【结果】
病理所见:右房扩大,右房内肿瘤约4x5cm,附着于右房游离壁约2x3cm,未累及房间隔及三尖瓣。
(右房占位)血管肉瘤,浸润心肌组织。

病例小结】
原发心脏恶性肿瘤少见,多为血管肉瘤,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3倍,发病年龄最常见于20~50岁,肿瘤大部分位于右心,大多向心腔内生长,并可侵犯心肌、心外膜,心包即可受累,少数病例瘤体可突入房室瓣口。临床上,原发性血管肉瘤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轻微,以胸痛、胸闷、气促为主;晚期主要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引起的心包填塞等症状,如阻塞上下腔静脉可引起肢体水肿。
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最方便快捷、廉价的诊断心脏疾病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作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其空间分辨力、软组织分辨力低,检查视野有限且受检查者经验影响较大。心脏CT成像快速、空间分辨力高且可三维重组,MRI软组织分辨力高,二者在心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中可提供更有价值、更详细的信息。结合文献总结CT、MRI特征如下:①发病部位:93%的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发生在右心房壁;②强化特征:心脏CT及MRI增强扫描均见肿瘤实质部分明显不均匀延迟强化,心脏CT增强扫描可见粗大肿瘤血管影或血管团,提示该病为富血供肿瘤,可作为该病的另一鉴别点。MRI上很难见到粗大肿瘤血管影或血管团,可能与其空间分辨力较低有关。另有文献报道,该肿瘤组织摄取钆对比剂后呈现“日光放射状”外观。③生长方式: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沿右心房游离壁浸润蔓延,可向心房腔内或腔外生长。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主要与以下3种病变鉴别:①原发性心脏淋巴瘤,指病变仅累及心脏和/(或)心包的结外淋巴瘤,约占原发心脏肿瘤的1.3%,可侵犯心脏的任何部位,以右心多见,特别是右心房,在CT平扫和T1WI上见病变呈稍低密度或稍低信号改变,与血管肉瘤类似。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但未出现延迟强化,未见肿瘤血管或血管团,有时淋巴瘤浸润范围较广泛可包埋正常冠状动脉,可见动脉“漂移”征象,为淋巴瘤特征表现。②右心房黏液瘤,须与腔内型血管肉瘤鉴别,心脏黏液瘤常见于40岁以上患者,源于左心房75%,右心房10%~20%,右心室、左心室比较少见(各占3%~4%),心脏瓣膜罕见,以心脏杂音随**变化而改变为特征表现。MRI 是最佳诊断方法,影像鉴别主要有黏液瘤的蒂附着于房间隔,而血管肉瘤在右心房游离壁生长;带蒂的黏液瘤可随心动周期运动,瘤体大小、形态可以变化。③右心房血栓,须与腔内型血管肉瘤鉴别,右心房血栓较少见,一般附着于心房壁,少部分可以移动,CT平扫或T1WI上呈等密度或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因其密度或信号低于心腔内血液,而表现为充盈缺损。注射对比剂后早、晚期CT扫描均在固定位置显示充盈缺损则可确诊血栓;若早期有而晚期无充盈缺损,则被认为是“血栓前状态”(即血流淤滞而无真正的血栓形成)。

来源:影像园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jjmjZy+3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余小笨 + 1 感谢你提供病例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3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11: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