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8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新冠病毒(covid-19)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冠肺炎肆虐全国,疫情不容乐观。其高传播率、转危率、致死率及其罕见的隐蔽性和难根治性使之成为有史以来最聪明而可怕的***。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本人就站在一个中医人的立场分析下这个病毒。
      现代医学称此次瘟疫的制造者为新冠病毒(covid-19),而中医没有这种称呼,中医称之为疫毒。对疫毒的描述在古籍里也很多,但都没有讲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本人就从可以考证的事实来推演下。
      中国自古至今,经历过多次的瘟疫。医圣张仲景也经历过瘟疫(仲景自序中提到:其宗族200余人有2/3病故,伤寒占其7成,死亡率接近50%),也成为了张仲景著书立作的动机,写出了《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可见《伤寒论》及《金匮要略》里的方子,在瘟疫的防止中是有效果的。可见虽然对疫毒的说法很多,但还是没有跑出五行之外,仍是风、寒、湿、燥、火或者其相互混杂而成的产物。
      回过头来看新冠病毒。此病毒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高传播率、转危率、致死率。下面就按其不同特点,分别进行分析:
      1.高转危率和致死率:
      从新冠病毒疫情来看,病情的发展是急速的。同为瘟疫,虽然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从太阳病到厥阴病的演变过程,但实际的病情变化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情。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描述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从发热、寒战、头痛等起始症状演变成乏力,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及影像学的改变,其间隔很短。读过《伤寒论》的人都知道,这是病从太阳病急速地发展到太阴病,就是急速地突破了人体的太阳、阳明、少阳三道防线,直接演变到太阴病。也就是说机体需要在极短时间内鼓动起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四个系统的能量来抵御疫毒。可见邪气是够凶猛的。如果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强,就可以将邪气挡在太阴系统以外,不至于进一步发展成呼吸衰竭,或者心、肝、肾等多器官衰竭的少阴病或厥阴病。从理论上,这种病例是出自抵抗力较强和生命力较顽强的小孩、年轻人。
      还有一些病例,就是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他们只有低烧或者不发烧,只是有干咳、乏力等症状。这就更明确了:机体虽然鼓动起了三阳及太阴系统的能量来排邪气,但力度远远不够,所以机体的症状不明显。而且干咳就意味着肺要通过咳嗽的途径排邪气,但肺的机能衰退,根本就生不出足够的痰液来,咳嗽的力度也不够,更谈不上以痰液包裹病毒的形式将病毒咳出去。所以下一步就是咳血,这是正常的发展方向。正因为身体机能衰退,所以很容易发展成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从新冠肺炎的死亡人群分布来看,岁数在50岁往上的人群较多。从理论上,这种病例也是出自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老人或体弱多病的中年人。
       还有更奇特的病例--无征兆猝死。项目虽然列出来了,但因为猝死的原因很多,所以不能明确地归纳到新冠肺炎中。但在发热门诊排队等候的时候发生的猝死,不得不怀疑是新冠肺炎导致。而且科学家也发现,这种病毒有很强的肺和心肌的损伤毒性,故列入病例中。这提示病毒还具备很高的隐蔽性。这部分病例放到病毒的高隐蔽性这部分来讨论。
2.高传播率:
如果说高转危率和致死率代表病毒的毒性强度的话,高传播率则提示病毒的高度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由两种能力决定:⑴高度的人体亲和力;⑵高度的环境适应力。
⑴   高度的人体亲和力:
科学家们指出,病毒的最长潜伏期可以达到24天,甚至有些人核酸检测从阳性直到转阴为止也不发病。潜伏期是指病毒侵袭人体到出现相应症状之前的时间段。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病毒侵袭了人体,但人体做不出相应的排邪气的反应。这就说明这段时间内,病毒和机体能和平共处,就好比病毒是人身体的一部分。
从传播途径来看,也能印证病毒和人体的亲和性:病毒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从概念来看,其传播媒介是唾液、涎液、鼻涕等人体五官的分泌物。中医认为唾液是肾之液体,在五行是属于水的;鼻涕是肺之液体,在五行是属于金的;涎液是脾之液体,在五行是属于土的。
接触传染,可以理解为体表分泌物传染,而体表分泌物中医认为是汗,是心之液体,在五行中是属于火的。还有一部分病例是病毒从眼睛侵袭的。眼睛的液体为泪,是肝之液体,在五行是属于木的。
综上可知,病毒对于人体五行之木、火、土、金、水,即肝、心、脾、肺、肾都有很高的亲和力。我们知道五行是自然界阴阳这能量变化规律的具体的物质表现,可以概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包括了我们的人体。人体的一切组织器官、血液、体液等等都跑不出五行。由此可见,新冠病毒可以在人体的体液中游刃有余地穿梭,并且可以不引起机体的排斥反应。这些都提示病毒对机体的亲和力是惊人的。
最近科学家还发现,患者的大便也带有病毒。人体孔窍从上到下,眼睛、鼻子、嘴、汗腺、**,其分泌物及排出物都带有病毒。综上,能否做个大胆的推测:凡是通过人的孔窍排出或分泌出来的体液中都可能含有病毒?皮脂腺、耳道、尿道,甚至组织液、淋巴液是否会带有病毒?这就得由科学家们做进一步的研究了。
对人体高度的亲和力,就决定了新冠病毒的两种演化特性:①高隐蔽性;②难根治性。
①高隐蔽性:因为新冠病毒对人体的亲和力力强,故不容易**人体产生排斥反应,也就是不会产生临床症状,所以隐蔽性高。一旦时机成熟,就借其强大的毒性,使得患者迅速进入危险期或直接导致死亡。无症状猝死的患者也归为此类:猝死虽然是发生在刹那间,但病情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只不过很隐蔽,是在不惊动机体的排斥机制的前提下,一点一点蚕食肺和心脏的机能。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起致命一击。这时机体也无力做出充分的挣扎,进而发生猝死。
②难根治性:难根治性表现为核酸检测转阴的患者,仍在其唾液和咽喉部检测出病毒。这说明在药物治疗到位的情况下,病毒会隐匿。病毒就好比黑客侵入了机体的中央处理器,提前预知胜负结果后就撤兵了。等到合适的时机,病毒还会卷土重来。可见病毒不仅适应能力强,在智能上似乎超过了人体本身,将人体玩弄于股掌之下。同时,对病毒的核酸检测也并非是检测的金标准。因为多次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发病的例子很多。可见病毒之狡猾和聪明。
分析到这里,也可以解释新冠病毒为何在潜伏期,其传播力度最大。因为中医讲在潜伏期,疫毒尚未侵袭人体的脏腑经络这个能量系统,也就是在穴位或体表附着,并附着于人体的体液四处流窜。所以病毒的传播数量是很多的,传播力度也是大的。当发病的时候,疫毒就开始通过穴位往脏腑经络系统渗透。这时人体排邪气的反应,就是通过穴位等体表的途径,或脏腑经络相应的体内的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表现在肉体上,就是通过发汗、咳嗽、拉肚子、小便、出血等等途径排病毒。所以发病后排出去的病毒,是机体通过排邪气的机能排出体外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病毒是在往体内脏器和组织渗透,总量达不到未发病的时候。
⑵   高度的环境适应能力: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但大体讲就是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直接传播就是人直接接触了带病毒者的各种体液。这种传播途径,只要有效掐断与带病毒者的接触,就可以有效防范。比如人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戴口罩预防飞沫、戴手套预防体液,或者直接把人隔离起来。间接传播就是间接地接触了各种体液,如气溶胶传播。这就很致命。因为人可以不接触带病毒的人或东西,但不能不呼吸。这种传播途径,理论上是病毒附着在气体的微粒中,再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在中国很多城市,空气中漂浮的微粒很多。而且研究表明,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最长可以达到9天。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病毒在人体外也可以保持很强的传染性。从病毒攻陷的地域来看,从我国北方的极寒之地--黑龙江,到热带的新加坡。也就是说病毒对空气温度的适应性也是很强的。可见这种病毒可以在任何能想象得到的气候条件下生存。
从上述分析可见,口罩、防护服、手套、勤洗手等等预防措施显得那么的苍白和微不足道。如果将新冠病毒的特性与人类已知的物质进行横向比较,会发现其毒性胜过SARS;其传播力比肩空气;其智能胜过人体的免疫机制,是不容置疑的瘟神。有报道说,新冠病毒可能是实验室合成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就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按中医讲就是不在五行中的存在。中医的**怎么可能治得了不在五行中的物质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新冠病毒就是对人类的”最后的审判”。
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现代医学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美国提供的瑞德西韦,在临床实验中发现,对于危重的病例效果甚微,仅仅对发病初期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观察才能进一步评判其确切的疗效。中医中药也参与了这次疫情的救治,但疗效究竟如何尚不得而知。仲景在一千多年前,运用岐黄之术力挽狂澜。希望我们这一代中医人也不负先贤及全国人民的厚望,在这次疫情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 沙发
发表于 2021-9-28 14:49 | 只看该作者
新手一枚,按伤寒论,邪气首先侵犯太阳经。可是外邪也可以首先侵犯足阳明经及其他经的应该都存在。本次疫情病毒应该直接侵犯太阴肺经吧。请教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21-9-28 14:54 | 只看该作者
本次疫情病毒应该是直指太阴肺经,所以阳经的屏障没起到保护作用,才导致病情危重。辨证论治,见笑
4
发表于 2021-9-28 15:12 | 只看该作者
按中医理论,肺部吸入的应该是清气,可是现在吸入的应该是浊气,所以直入太阴,然后扩散全身,邪气中央开花,年轻人阳经正气回救,应该能挺住,老年人就不好说了。按这个思路看看行吗。
5
发表于 2022-2-20 08:50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老师的伤寒,受益匪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03:5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