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黄今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科医生日志] 黄今灵老中医临床日记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9-10-4 0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今灵 于 2020-1-27 11:06 编辑

肾病综合征
我的同学9月25日找我说他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一年余,
在省会最大医院接受激素治疗,
期间换了几次治疗方案,效果不明显,
最近医学检验显示;肌酐超标,血蛋白、血小板水平底下,贫血。
双腿,头面浮肿严重,服用激素身上起红疹瘙痒难受。
尿里有潜血,混浊,泡沫多。
请求中医治疗。
根据他的症状及舌头、脉相诊断为肾虚肾寒,肾藏精泌浊的功能不足,
导致精微外泄、蛋白尿;热毒羁留不出、肌酐尿酸水平超标。

健脾温肾、改善肾脏供血,恢复藏精泌浊的功能
桂枝20、白芍30、肉桂15、制附子15、干姜10、
血余炭捣粉20、土茯苓50、五味子30、山药15、熟地15、
茯苓20、泽泻20、丹皮15、山茱萸15、黄芪30、党参15、
苍术20、白术30、甘草15、大枣5个,生姜一块切片,
水煎服,先配3服试试。
激素停止服用。
服用第一副药当晚,出现尿多的现象。
三幅服完,因为开车着凉感冒,喉咙痛,浑身汗出不止。
中药停止,服用头孢和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感冒。
10月3日我们见面,感冒已经好了,
头面和双腿浮肿已经消退,
只有当走路多的时候,
脚脖会稍微浮肿,最近10天体重减轻7公斤左右,
现在每天早晨起床头面和双腿都正常,
尿液潜血消失,混浊度降低,浮沫减少。
服用了三副就缓解了症状,非常感激。
决定激素彻底停止服用,
继续服用我的中药汤剂。
针对他脚脖容易浮肿,
加川牛膝30克,黄芪改为50克。


后续治疗
春节前,与他见面,九月至今一直坚持服用我开的中药汤剂,
激素类药物完全停用,最近医学检验报告显示各项指标偏离正常指标不多,
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响,非常感激!
只是嫌每天服用汤剂太难喝难以忍受,
我就因势利导开了一个方子打粉装胶囊:

桑螵蛸100,鹿角霜100,韭菜籽100,吴茱萸50,
麻黄50,附子50,细辛50,干姜50,肉桂50,
黄连50,黄柏100,茯苓50,白术50,红参50,
蝎子50,鹿茸100,海狗肾100,海金沙(后加)100,
混合打粉,装胶囊。
一天三次,一次10粒5克。
这副药配置下来需要一千多块钱,但可以服用一个多月。
所以,针对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等疾病,
中医还是大有可为的!
不要一味的迷信西医,否定中医,完全依赖激素、轻易的尝试透析!
当然,有人说,找中医靠缘,找西医靠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靠谱的、疗效稳定的中医不是那么好找的,
大部分情况下是可遇不可求的!


62
发表于 2019-10-5 1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今灵 于 2019-10-15 08:48 编辑

中西医结合与左右逢源

我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句话无论是用在纯粹西医上,还是用在纯粹中医上都是合适的!
因为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同时又有各自鞭长莫及够不着的地方!
西医对器质性疾病得心应手,
但对一些脏腑功能不足引起的消耗性的慢性病却无可奈何!
而中医诊疗手段简单,靠“望闻问切”;
生理解剖知识匮乏,靠“比类取像”模糊抽象。
面对现在纷繁复杂的各种肿瘤血栓、“三高”、心脑血管病没有完备的理论体系,
往往无法应对、束手无策!

如果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双剑合璧,
融为一体那将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所向披靡!
这也是我在掌握中医的诊疗方法的同时,
努力学习西医知识和现代医学检验的初衷。
要知道现在的职场就是一个“丛林法则”,
同事、同行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都憋着自己的想法呢!
作为医生也不例外,如何在同行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要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武艺和“***锏”:
我比纯粹的中医了解现代的检验知识、能读懂检验报告,
那我诊疗的准确率就比单纯的“望闻问切”要高,
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
我比纯粹的西医更能掌握中医中药的
恢复脏腑功能、改善偏差体质的优势,
对于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
西医西药抗生素动手术也解决不了的,
我能运用中医中药让他转危为安、有起色,
那么我在中西医同行面前是不是就可以扬眉吐气、不亢不卑了?!
所以,在临床上学贯中西,就能达到长袖善舞、疗效突出的效果。
如果中医同行想挤兑我,
我可以用掌握的西医解剖和检验的知识提高疗效、突出重围;
如果西医同行想鄙视我,
我就发挥中医在治疗功能性疾病和调理亚健康状态方面的特长、建功立业!
这样中医西医知识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作为一个行走江湖的医生就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治疗气血不足、贫血等症状,
传统中医理论首先选用十全大补汤来补益气血,
我原来也是这样运用的。
但是通过学习西医的【生理学】才知道,
肾通过分泌**作用于骨髓来生血补血,
那么单纯健脾而不补肾,
补益气血、提升血红细胞和血小板水平的效果就不理想。
明白了这一点知识,

我就及时的在处方时加入补骨脂、淫羊藿等等补肾的药物来益肾生血!
在纯粹中医的眼里,不懂现代生理学知识就会认为补骨脂、淫羊藿是治疗阳痿的,
补益气血时根本不会选用。
如果我的认识比他高深一层,棋高一着,
那么我的临床疗效就会比他高,复诊率、患者的口碑就会比他强,
他想憋着弄死我的想法就无法实现!
所以,中医西医有效结合既是医生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
也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的积德之道、行善之道,
何乐而不为呢?

63
发表于 2019-10-6 1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今灵 于 2019-10-15 18:47 编辑

类比中医  简捷中医
---中医临床如何运用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2014年8月的医学思考)
   

中医的理论是建立在“**学说”的基础上的。
而“**学说”是古代哲人通过“道法自然”“比类取象”,归纳总结而来的。
而中医奉行“天人合一”,运用“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将抽象、
微观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通过类比直观的、具体的自然现象归纳出来的。
金、木、水、火、土对应肺、肝、肾、心、脾等,
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我们简单的了解中医是怎么来的,不是为了埋头钻进旧纸堆,
被纷繁复杂的各种学派、学说弄晕搞傻(中医一向众说纷纭,令人不知所措),
而是为了从汗牛充栋的中医典籍中走出来,
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证方法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

     我们就尝试将中医“比类取象”“类比归纳”的思维方法,

具体运用到“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中,帮助我们有效的发现病因病机,
从而确定正确的治疗方向和方法!
(一)外感发热恶寒
    外感引起的发热和恶寒,是由于人体感受风寒,导致汗毛孔开阖不利,
当开不开,就像房间的窗户打不开,体内的多余的热量就散发不出去,
就会发热、发烧,属于表实;当阖不阖,就像房间的窗户不关闭,
外界的寒气就会乘虚而入,就会恶寒、发冷,属于表虚。
把中医营卫不和、汗毛孔开阖不利,与窗户的开阖相类比,
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的勾画出来,就能直观的发现病因病机,便于治疗了!
表实,就用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等发汗解表;
表虚,就用黄芪、防风、白术等固表,调和营卫,使汗毛孔能够正常开阖。
   外感病症,【伤寒论】的论述很完备,就不过多引述了!

(二)虚寒

     肝肾、脾胃功能运行不畅,导致气血不足,不能给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热量,
就会少气无力、畏寒怕冷、手足冰冷、喜饮热水;
舌头淡白,没有血色,舌苔白腻;脉沉、迟、无力。
虚寒体质的患者,属于器质性衰变引起的亚健康或慢性病,
一般医院先进的检验、化验仪器也检查不出什么具体症状和病理特征,
西医一般也无能为力,只有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调理治疗。
    对身体虚寒的治疗,就像人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既需要生火取暖(温),
又要吃富含热量的食物(补),只有既温又补才能有效调理虚寒患者!
把抽象的虚寒症状与冰天雪地里的人要生存相类比,就显的生动直观,易于理解了。
那么,就用四逆汤、四神丸(干姜、桂枝、制附子、吴茱萸等)温之,
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党参、白术、当归、黄芪等)补之才行。
只调补脾胃不温肝肾,或只温肝肾不调补脾胃,都不行!要温补并行才能有疗效。
身体虚寒的患者,肯定还存在气滞血瘀、水湿痰饮等症状,
那些都是表象,根本还是身体又虚又寒、脏腑功能运行不畅引起的,
如果舍弃温肝肾补脾胃,而去活血化瘀、利水化痰,就属于治标不治本,
即便你没有用寒凉药,但仍然属于雪上加霜、南辕北辙瞎忙活!
分不清标本、主次,不能抓住主要症状,是中医临床没有疗效的根本原因,
人们都愿意从技术层面分析分不清标本、主次的因素,
不愿从思维方法上的缺陷认识问题的根本,
即:没有意识到中医“比类取象”\"类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

(三)虚热

(1)阴虚、血虚发热。
     阴虚、血虚发热,可以想象天气干旱,四五个月不下雨,艳阳高照,自然高温、燥热;
还可以想象汽车的发动机,如果没有水箱里循环的水来散热、降温,肯定会高温、烧坏机器!
人体也是如此,阴虚、血虚都是津液不足,治疗的方法,不能用黄连、黄芩、生石膏等寒凉直折,
而应该用六味地黄丸等调节、辅助肝肾恢复自身功能,生津滋阴,阴液丰盛了,
久旱逢甘霖,虚热也就迎刃而解了!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壮水之主”就是调节生津化阴的脏腑(肾主水),
所以阴虚发热要用六味地黄丸之类滋肾生阴以清热,
血虚发热则用四物汤、阿胶、鸡血藤之类滋肝生血,
丹皮、栀子之类清热,要补、清并行!
绝对不能寒凉直折,那样不仅治标不治本,
而且会伤害正气,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

    阴虚、血虚的表现: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口渴;便秘;
小便黄、少;舌头光绛无苔、舌体瘦、尖、薄,脉细数、无力等。

(2)邪正相争,相持不下,正不胜邪发热。
    当病邪侵入人体,人体自身的免疫力(白细胞等)肯定会奋起抗争,
就像两军交锋、厮杀一样,那场景一定是尘土飞扬、热气腾腾。
但邪正相争的发热属于虚热,不属于实热。因为“邪之所犯,其气必虚”,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气血都调动起来抵御外侮、奋勇杀敌去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正气、能量都消耗了,人体能不虚吗?
此时应该用药物补气补血,给前方的战士补充给养、***,扶正祛邪才行!
不能一见身体发热,就生搬硬套、引用“热者寒之”的理论,用寒凉直折,清热泻火!
恰恰是伤害了正气,帮了倒忙!虚热当成实热来治,是中医最大的悲剧!
这种情况,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还会存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邪正相争,正不胜邪的虚热,脉像是浮大、洪数,但无力、重按若无。
其治疗只能补益为主,清泄为辅,不能一味寒凉,更不能解表发散。

(四)实热。

    实热,是正气不足,热邪盛大,裹挟气血妄行。
这就像二战前的德国受**狂热思想的煽动,全社会都处于癫狂、燥动的状态,
最后发动战争,危害世界。
实热的表现:精神亢奋、声音响亮;脉浮、大、洪、数、有力;
人口渴,喜饮冰水等。
实热选用生石膏、黄连、黄芩、生大黄等寒凉直折必不可少,
就像消灭**一样,只有拼死一战!
但是,治疗实热也存在一个“鼓邪外出”的问题,
即你必须有气力把病邪赶出去,这也是治疗实热的白虎汤加人参、
人参败毒散等加人参以补气,龙胆泻肝汤等加当归以补血,
治疗瘟疫的黄龙汤用承气汤同时加人参、当归补气血以利泻下通便的原因!
所以,寒凉直折为主,也不能忽略维护正气和体力,这是治疗实热要顾及的问题!
也是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的具体体现,
这个理论,无论治疗虚寒、虚热、实热,都是贯穿始终、应当遵循的!

    孙子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孙子所说的“势”就是战略、相当于决定治疗方向的虚实寒热;
所说的“人”就是战术、相当于确立正确的治疗方向后具体的遣方用药。
    按照“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类比归纳,分辨清楚患者的症状,
到底是属于外感,还是内伤;内伤是属于虚寒,属于虚热,还是属于实热,
确定正确的治疗方向,然后遣方用药,
就不会干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越治疗越严重的傻事,
也不会让患者服完药,毫无效果,像喝了一瓶汽水,打个嗝、放个屁完事!
    正确的思维方式决定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决定正确的治疗。
    我们重视“比类取象”、“类比归纳”的方法,在中医临床中的积极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好类比归纳,不断提高自己的辨证和诊疗水平!



64
发表于 2019-10-7 19:03 | 只看该作者
寒湿杂病

女,42岁.165cm.180斤.肚子大
高血压,降压药用了4-5年,现在用2种降压药,
重度脂肪肝,心肌缺血 脑供血不足,冠心病,
妇科病:盆腔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小肚子凉
月经总是提前,有黑色大血块
腰疼腿疼、喜欢吃热的
主要想治疗三高,把大肚子减下去
舌头淡白胖大。

她的问题一大堆,只能从调补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入手:
川芎20、白芍药30、当归20、熟地黄20、黄芪30、桂枝20、
茯苓20、白术30、党参20、炙甘草20、陈皮15、法半夏15、
干姜15、制附子15、肉桂15、炒莱菔子30、补骨脂30、红景天30、
血余炭捣粉20、鹿角霜捣粉20、生姜三片,大枣5个,
一天一副,水煎服。
降压药先不要马上停,看服用中药的效果,可以慢慢减量!

平常服用香砂六君子丸、桂附地黄丸温补脾肾。

分    析:
这个患者疾病一大堆,
只有按【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来指导治疗。
因为她的病症太多,你无法针对哪个具体的疾病用药,
这样可能会按下葫芦起了瓢,顾此失彼!
归根到底还是脾肾阳虚、寒湿体质为主,
只有按中医“扶正祛邪”的大方针来温补气血,
恢复脏腑功能、调理偏差的体质来治疗,
气血足了,心肝脾肺肾都各司其职,功能正常了,
诸多病症就会改善了!
至于能改善到什么程度,那也只有“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医生本来就是凡夫俗子,不是什么神医再世!
凭什么给她打包票呢?

65
发表于 2019-10-9 21:32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借鉴!
66
发表于 2019-10-12 18:09 | 只看该作者
腹泻的辨证论治

多事之秋,大人、小孩都易发生腹泻,
而治疗腹泻的药不少,但如果辨证不清,往往劳而无功!
1、 虚寒泻:附子理中丸(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虚寒泻,舌头淡白,畏寒怕冷,腹痛得暖会缓解,
    所以,选用附子、干姜温经;党参、白术、炙甘草
    健脾胃以止泻。
2、 寒湿泻:参苓白术散(四君扁山药,桔梗砂莲薏)
    这个症状有畏寒怕冷的症状,同时有水泄的现象,
    选用四君子、砂仁、白扁豆、山药、莲子健脾胃,
    桔梗宣降肺金调水湿,
    茯苓、薏苡仁利水泄湿,通过“利小便实大便”。
    可以加干姜、桂枝温经散寒。
3、 湿热泻:葛根芩连汤。
    这个症状是舌头红,舌体胖大而腹泻,
    选用葛根升清降浊、解表散热,
    黄连、黄芩苦寒燥湿止泻。
    可以加木香,与黄连一起就是止泻名方:香连丸。
4、 食积热泻:保和丸(一莱二陈翘三仙)
    食积热泻是消化不良,肠胃有积滞,按肚子会痛,
    所以选用莱菔子、茯苓、半夏、三仙消积化食,
    连翘清热,可以加葛根升清降浊、解表散热。
5、 气机逆乱、寒热错杂、上吐下泻:藿香正气丸
    这个方子辛开苦降、寒热药物并用,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在治疗肠胃病的时候,运用最多,疗效很好!


67
发表于 2019-10-14 1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今灵 于 2019-10-15 09:31 编辑

中医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014年2月的中医思考)

中医预防疾病的原理,是通过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
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升降出入保持平衡,
当你拥有健康的机体,就没有病灶存在的环境,
从而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中医所谓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
那么“下医治已病”是什么意思呢?
人体感染疾病,肯定与自身的新陈代谢紊乱,
升降出入失衡有关。
如营卫不和,汗毛孔闭塞导致出汗不利,
身体内的热量得不得有效发散,
就会出现发高烧、咳嗽等等症状;
如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导致身体虚弱,无力抵抗病邪,
就会出现发低烧、四肢无力,头晕眼花等等症状;
如长期便秘就会导致体内废物、毒素淤积。。。
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症状不一而足,千变万化。
这个时候,针对疾病的治疗,
中医会运用药物的寒、热、温、凉的特性
以发汗、清热、泻下、理气、温补气血、活血化瘀等等治疗手段,
对影响脏腑机能正常运转的障碍进行调理、清除。
就像平坦的公路上,从山坡滚下一堆石头,
需要护路工人用铲车予以清除,才能让汽车正常行驶一样。
中医的治疗是通过药物,清除影响新陈代谢、
升降出入的障碍,从而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运转,
对病邪保持旺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拒敌于国门之外,远离疾病的骚扰、侵袭。
而不是直接用药物杀灭病菌,消除病灶,
这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
中医中药是通过恢复脏腑功能以保持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运转,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畅通了;气血充足、内分泌协调了,
就没有疾病滋生繁衍的环境了,也就达到了“扶正祛邪”的目的了。
而西医虽然能通过抗生素暂时杀灭病菌、消除病灶,
但滋生病菌、病灶的环境并没有改善,假以时日,
疾病还会卷土重来,属于斩草不除根,治标不治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的治疗理念是高明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实中西医所承担的救死扶伤的巨大作用!


中医虽然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完善的,
但与西医比较,却有一个致命的短板,
就是临床操作起来没有西医严谨规范。
同样一个月经淋漓不净,老张可能按血热妄行用凉药治疗;
老李可能按脾阳不足,摄血无力用温药治疗。
而且都振振有词,理直气壮!
因为中医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理论庞杂,
对病症的理解判断众说纷纭,
导致治疗方案千差万别,令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另外还有中医内部不团结,
“文人相轻”彼此不服,互相攻击、拆台。。。
这些因素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中医的发展壮大,
使中医一直处于一种不尴不尬,不死不活的状态。


【孙子】曰:“智者之虑,必杂于厉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考虑任何事情,都有同时看到利和害,看到利可以干起来有信心;
看到害,可以提前准备,规避失误和损失。
中医也是如此,既然它是科学的,就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发扬;
既然他还有不足,我们就应该扬长避短,拾遗补缺,
为中医的发展、壮大而努力!


68
发表于 2019-10-15 17:2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临床的战略和战术
(2014年2月的中医思考)

我学习中医知识的同时,也很喜爱看关于[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的连续剧,
深深为他老人家“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战略气势所折服!
也逐渐发现临床遣方用药其实与打仗用兵是一脉相承,道理相通的。
中医讲究“理、法、方、药”,
其中,“理”属于生理、病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法”属于治疗方法(汗、清、下、和、温、清、消、补)。
二者决定治疗的方向,属于战略问题;
在确定治疗方向后,就该遣方用药了,
比如风寒感冒不管你用麻黄汤发汗、还是用荆芥防风发汗,就属于战术问题,
只要战略方向是正确的,同病异治,疗效都不会差!
道理虽然明了,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的问题。
战略问题是从全局着眼,战术问题是从局部考虑,
如果,局限于局部,忽略整体,就会迷失方向!
比如医学的专攻一样疾病的专科,好处就是“专而精”,
弊端可能是把思想和眼光局限于一点,忽略整体,造成对一些疾病束手无策。
比如有的慢性咽炎,专科的方子用遍而效果不显,就爱莫能助了。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任何疾病都是人体的升降出入丧失了平衡引起的,
咽炎可能是肺失宣降,郁热得不到宣泄,反射到咽喉造成的,
不釜底抽薪,用麻黄、荆芥等宣肺散热,杏仁、芦根等降肺清热,
这个慢性咽炎的症状是很难痊愈的;
还有可能是肝克脾,导致脾胃升降、运化失调,造成胃有积热、实火,
不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理脾胃的升降,咽喉就很难独善其身,消除炎症!
还有有的妇科专家,一辈子就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方子里打转,
没有全局观念,偏安一隅,一样很难有成就。
比如闭经,气滞血瘀引起的,用血府逐瘀汤当然可以,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肝肾虚寒、气血不足也会引起闭经,就需要用附子理中丸、八珍汤温补;
肝燥阴虚,无水行经,也会引起闭经,
就需要用麦味地黄丸、竹叶石膏汤等敛肝滋阴,
你套用血府逐瘀汤、逍遥散等等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肯定没有疗效。。。
所以,治病寻根,针对一个病症,不能孤立的看待,一定要把它放在整个人体里通盘考虑,
这样就是既有战略(方向),又有战术(方法),
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能够有效的提高疗效!

69
发表于 2019-10-16 16:45 | 只看该作者
发帖初衷

平十指 发表于 2014-9-30 15:27
今天有时间从头到尾看了10页帖子,收获很多。谢谢。
感谢你的坚守,感谢你的无私和对中医的执着热爱。敬佩 ...



回复:
谢谢您的赞赏和夸奖!
我无非把别人用来聊天、
打牌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中医、
运用中医上而已。
每天把自己的感悟记下了,
发成帖子,与大家共享,
不奢望扬名立万,更不会惺惺作态、故弄玄虚,
一切都是真情实感、实话实说。
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对您能有所帮助和启发,
我就很欣慰了!
比把自己的感悟写在自己的书上眯起来,
被窝里放屁,不让人知,要有意义的多!


我是自学成才,无门无派,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没有必要看老师的脸色,
没有必要舔领导的屁沟,
“得其意而忘其言”,
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像有的人,咬文嚼字、引经据典,
净是人家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见解,
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曹操的文章,就很洒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不必顾忌其他,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不可务虚名而处实祸”,
他要是通过八股取士爬上了的,
怎能有这个千古传送的文章?
所以,自学成才与科班出身还是各有千秋,互有短长的!

70
发表于 2019-10-17 16:54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的中医食疗
(2016年5月总结)

高血压的成因,中医教科书上归纳主要有肝阳上亢型,
就是常说的肝火旺,像烧开了水,血往上、往四周涌,血压就升高了!
这种类型的症状是舌红苔黄、便秘失眠、头晕耳鸣,
相应的治疗要选用清热、滋阴、敛肝的白芍药、夏枯草、决明子、黄连、大黄等。


但随着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又发现当肾虚肾寒、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时,
肾脏会加速分泌促血管紧张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生高,
西医选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来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如培哚普利(长效)、卡托普利(短效)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 坎地沙坦等。
(3)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等。
但其毒副作用显而易见,即对肝肾有损伤,剂量掌握不好,
或长期服用会引起肾衰,得尿毒症!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发挥中药天然无害的作用:
桑寄生、杜仲温补肝肾,
能够改善肾脏的供血不足、促进肾脏的供血供氧,
从而有效的抑制促血管紧张素的过度分泌,
达到降低血压、稳定血压的目的,
同时避免了化学药物对肝肾的伤害!
现在药学研究也表明杜仲、桑寄生确实有持续稳定的降压作用!

西医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和硝普钠等,通过扩张血管来降压。
但其除了肝肾损伤外,长期服用有可能会引起脑血管破裂!
这在药品禁忌了写的清清楚楚。
中药的葛根、豨莶草、梧桐叶等虽然也有扩张血管而降压的功能,
但造成血管破裂的可能微乎其微!
大自然把药物的剂量安排的妥妥当当,
科学家费尽心机也替代不了!

至于山楂通过活血化瘀而降压;
三七通过活血止血而降压,
并且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破裂、梗阻,
这些已经为大家熟知和运用起来了!

综上所述,古代虽然没有高血压的名称,
但古人把药物的性质和作用阐述和总结的清清楚楚,
我们现在弄清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了解了生理偏差导致病理现象,
然后再运用药理特性调节生理机能、恢复脏腑功能,
从而达到气血充足、免疫力提高、内分泌平衡的健康状态!

平肝补肾降压饮:
生山楂、三七、白芍药、
桑寄生、杜仲、葛根
各300克,混合打粉。
每天30克,加4碗水(2000毫升),
煮水,代茶饮。
日常坚持饮用,可以轻松降压,
远离化学药物对肝肾的伤害,何乐而不为呢?

71
发表于 2019-10-26 08:55 | 只看该作者
阳虚失眠

医生,我朋友最近又开始天天失眠,很难睡得着,
白天身体也感觉没精神很乏力,还有鼻炎症状,
时不时打喷嚏流鼻涕。舌头尖和两边有点瘀点


黄芪30,制附子15,干姜15,肉桂15,茯苓15,白术15,炙甘草10,
川芎10,白芍15,当归20,熟地15,补骨脂30,党参20,鸡血藤30,
鹿角霜捣碎15,桂枝20,防风15,元胡20,
大枣五枚,生姜三片,一天一副。7副,水煎服。
平常服用香砂六君子,五子衍宗丸。

分析
这个患者阳虚,气血不足导致失眠,温补气血没有异仪,
但元胡除了治疗疼痛以外,针对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
酸枣仁,远志,除了价格昂贵,治疗失眠的效果也就是那么回事,
用得少没有效果,用得多患者经济压力大,承受不起。
所以,治疗失眠酸枣仁,远志等是处于不尴不尬的鸡肋状态。

72
发表于 2019-10-27 1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今灵 于 2019-10-28 14:08 编辑

荨麻疹反复不愈

医生,大人最近起荨麻疹,全身都是风团,吃了过敏药又起,口干,
大便正常,人容易疲惫,人有腰肌劳损偶尔腰痛,麻烦看看开点药
舌头淡白,有齿痕。

麻黄5,杏仁20,桂枝30,白芍30,干姜10,黄芪30,防风20,炒白术30,
茯苓20,制附子15,肉桂15,香附15,枳壳20,炙甘草10,
大枣五枚,生姜三片,一天一副。


外洗,苦参15,蛇床子15,枳壳15,浮萍15,薄荷15,
加5碗水煎,熏洗患处,一天一次。


分析
经常碰见皮肤瘙痒,服用激素无效的患者。
患者阳虚寒湿体质,表虚不固,无力鼓邪外出,
导致皮肤酸性代谢物羁留,**神经末梢,
反复瘙痒不愈。
免疫力低下,体质得不到改善,
服用再多激素也没有止痒作用。
中药可以用玉屏风散固表,
麻黄桂枝各半汤发汗,
四逆汤温经散寒,兴奋肾上腺和中枢神经,
从而达到驱邪止痒的作用。

73
发表于 2019-10-29 15:07 | 只看该作者
胃阴不足

医生,老人家肠胃不好,吃东西不多,舌苔总容易厚而且黄,
吃多容易噯气,晚上睡眠不好,有高血压,舌尖红。



生地20,熟地15,天花粉40,白芍20,乌梅20,生甘草10,
白术20,麦冬30,枳实20,决明子30,黄芩20,黄连10,
黄柏10,生牡蛎30,香附10,
生姜三片,一天一副。7副,水煎服。


分析:
这个患者的肠胃不好,舌头瘦长发红,就属于阴虚燥热,
胃阴、津液不足引起的不适。
治疗起来就必须滋阴清热,改善了胃阴不足的问题,
其他症状都会迎刃而解。
不能按脾虚湿热(舌头胖大舌苔厚腻)来治疗,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质,
弄反了就会加重患者的不适,
甚至会惹火烧身,给自己找不痛快!

通过这么多年的临床实践,
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
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临床上只知道根据患者症状套方子的医生,
是比葫芦画瓢的初中生,
既辩症,又知道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而用药的医生,
才是真正合格的医生!
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在临床上摸爬滚打很多年也没有意识到的!


我的治疗理念:
"临床上不仅要消除不良症状,
更要改善偏差体质,恢复脏腑功能,
提高自身免疫力、抗病力,这才是中医临床医生的最高境界!"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整体观念。
一些临床疑难杂症如果不从改善患者体质、
恢复脏腑功能入手,
见病治病,往往会如掂篙撵船,被动而无效。


74
发表于 2019-11-2 2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今灵 于 2019-11-4 22:31 编辑

甘露醇导致的持续腹泻、体重下降
陈某,31岁,2月前到医院做肠镜检查,需要服用甘露醇排空大肠,
腹泻后,当晚就开始畏寒怕冷,持续发烧,经治疗好转。
2月来一直腹泻,纳差,体重下降10多公斤。
刻下舌头淡白,脉沉细,说话少气无力,中气不足,
畏寒怕冷,食欲不佳,腹泻。
有亲戚是医生建议他补充钾及其他微量元素。
我根据他的症状,表明他的体质是阳虚脾胃虚寒,
只有通过服用中药温补气血,恢复脾胃功能才能解决腹泻,
体重持续下降的问题!
至于补钾止泻是西医的观点,于事无补。
他接受我的意见放弃补钾,服用中药改善湿寒体质,恢复脾胃功能。
温补脾胃、益气止泻;
制附子15,肉桂15,干姜15,炒白术15,苍术15,茯苓15,
黄芪20,仙鹤草30,肉豆蔻15,木香15,炙甘草15,党参15,
陈皮15,补骨脂20,高良姜10,香附15,桂枝15,防风15,
一天一副,水煎服,10副。
分析;
甘露醇导致腹泻脱水以及西医称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
与中医的寒性腹泻是殊途同归、病因病机是一码事,
只有用良附丸、香砂六君子、四逆汤加减来治疗!

75
发表于 2019-12-23 10:56 | 只看该作者
脱发

李某,女,38岁,一月前脱发就诊,
当时左耳上方有一块乒乓球大小的脱发,
漏出头皮,胃口饮食,大小便、月经正常,主要表现腰膝酸软。
服用温补肝肾的汤剂一月,脱发部位已经部分长出新头发。
这次月经推迟10天,温补肝肾的同时,加益气活血的药物。
骨碎补20,续断10,肉苁蓉10,巴戟天10,锁阳10,
山萸肉10,杜仲10侧伯叶15,茯苓10,白术10,
益母草20,赤芍15,鸡血藤15,黄芪15,红花3,
川芎10,当归10,熟地15,炙甘草10,
一天一副,水煎服,10副。
外涂:吴茱萸3,干姜5,骨碎补30,52度白酒一瓶,
泡7天,用棉签沾药液涂患处。
分析:骨碎补治疗脱发,内服加外用(酊剂),
书上早有记载,其机理就是益肾生发。
按这个原理应用于临床实践,
生发的效果竟如此神奇,确实感到欣喜和惊奇!
而且事实证明比单纯重用侧伯叶效果要好!

76
发表于 2020-1-16 10:25 | 只看该作者



某女,失眠,服用10副,反馈效果很好,一喝就能安然入睡,
服完以后,希望继续保持,只是有点嫌贵,10天300多!
我就决定把药材先烤一下,再打成细粉,这样一副药可以服用一个多月!
患者非常满意,既有疗效,又花钱不多。
这个方子治疗失眠,关键在于改善脑部供血不足,
白芷可以治疗头疼,同样可以治疗失眠,
因为头疼失眠都是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
属于“异病同治”。
我接诊的一些失眠的患者,之前的医生都是按照抑郁症用药的,
结果患者服用药物后精神恍惚,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丢东忘西,
甚至不自觉的跌倒、碰撞。
脑部供血不足的状况不予改善,只是服用抗抑郁药,
常此以往,年轻人会健忘、记忆力衰退;
老年人则会加速形成老年痴呆。

所以,我们既要治病,更要治人!

不能见招拆招,见病治病,
不从根本和源头解决问题!

77
发表于 2020-1-23 15:09 | 只看该作者
好这个不错,请继续啊。
78
发表于 2020-2-4 10:31 | 只看该作者
抗疫有感

陆续传来中医参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有治愈的患者出院的消息。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既感到欣慰,又觉得理所当然。
因为在17年前抗击非典的时候,初期中医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当时人们的思路是尽快找到一种药物彻底消灭病毒,毕其功于一役!
就采取以药试病,一种抗生素不行,就换另一种,
只关注病毒的存亡,不考虑病人的耐受能力和生死,结果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即便一些所谓治愈的患者,也留下后遗症,终身难受!
现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调整了治疗思路,重视对症治疗,辩证用药,
允许中医中药参与,不把病人的生死寄托一种特效的抗生素上,
这真是医学和社会的重大进步和成熟,令人欣慰!
其实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就是最好的抗生素,可以抗击几万种病毒。
中医中药正是通过恢复人体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来抗病治病的,
放着这么高明的治疗手段不用,那些盲目崇尚西方科学,
否定传统文化的所谓的专家是不是跑的太偏了!?
中医是个好东西,无论你否定他,还是接受他,他都在哪里,
所谓“存在即真理”!
就像南昌海昏侯的马蹄金一样,历尽沧桑,
一旦得见天日,终究会熠熠发光,惊艳世人!
只不过早接受早受益,晚接受晚受益而已!
把中医说成不科学,是骗人的把戏,一无是处是不对的;
同样把中医神化:包治百病,起死回生,无所不能,同样是不公允的!
中医西医都有自己的特长和适应病症,
在临床当中可以互相补充,共同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周总理曾经总结说:中医好,西医也好,中西医结合更好!
现在中医参与抗击疫情,与西医并肩作战,也许正是老人家所希望看到的吧!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6朵
79
发表于 2020-2-9 10:48 | 只看该作者
补益气血降血压

我临床经常遇见寒湿体质、气血不足的患者,
除了畏寒怕冷,少气无力等症状,同时还伴有高血压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我大胆运用四逆汤加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
在改善畏寒怕冷,少气无力等症状的同时,血压也会恢复正常。
对于这种情况,患者也有疑问,
说:有的中医见我血压高,服用降压药,就不敢给我开方子,
怕出了问题承担责任!
同时,因为自己血压高,就不敢吃有营养的东西,
尽是些蔬菜、清淡的食物,鸡鸭鱼肉都不敢吃,
有一些补品自己也不敢吃,只有拿来送给别人!
我告诉他们,这是大家对高血压的一个误区,
普遍认为高血压就是血管里的血多了,过度充盈,
向外挤压血管壁导致血压升高。
此时此刻,如果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补益气血,
岂不是会把血管撑破,造成脑梗,心梗?
其实血压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血脂浓稠,血管硬化,这种痰湿体质的高血压,
确实不应该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和补益气血!
而一些寒湿体质、气血不足的患者,
肾上腺系统必须分泌适量血管紧张素、收缩血管壁、
升高血压才能保证大脑和四肢的血氧{MOD}。
这就像我们拿着软管浇水,当水流小的时候,
我们就必须捏紧软管口,以便水呲的远些!
还有就是高层建筑,必须要有一个配套的水泵加压系统,
以保证高层住宅的正常用水,
这与人体气血不足必须提高血压的道理是一样的!
针对这种寒湿体质、气血不足的患者,
大胆温补气血,又会有什么风险呢?
有的医生不敢给这类高血压患者开方子,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楚:生理、病理和药理的关系,
属于不入中医之门!
有一个气血不足的患者,
服用中药温补气血之前血压是100到160,
服用10天后,过来量血压是85到120,
不仅没有出现问题,而且血压接近正常,
患者自己也很惊奇!
这类气血不足引起的高血压,
正好可以发挥中医温补气血、恢复脏腑功能,
调理偏差体质的优势!

80
发表于 2020-2-13 11:52 | 只看该作者
茵栀黄的临床应用
茵栀黄颗粒一般用于初生儿黄疸,其实它在临床上的运用还是很广泛的。
茵栀黄的适应症是口干口苦,反酸腹胀,消化不良,舌苔黄腻,甚至皮肤发黄。
茵栀黄主要针对胆囊炎,胆结石,胆壁粗糙造成的胆汁分泌和排泄不畅引起的黄疸。
1,可以用于治疗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以及溶血性黄疸,
凡急慢性肝炎属于湿热黄疸的都可以运用。
2,治疗急性胰腺炎,因为肝胆胰腺都是在一起的,炎症可以很容易的交叉感染,
茵栀黄既然可以治疗肝胆郁热,其实也包括了胰腺炎的范畴,
毕竟古人没有胰腺的概念,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古为今用,扩大茵栀黄的运用范围。
3,治疗高血脂、脂肪肝,这个可以理解,茵陈,栀子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
胆汁正是分解脂肪的嘛!
4,治疗寻常痤疮、丘疹性痤疮、脓疱型痤疮,因为痤疮的另一个名称是脂溢性皮炎,
还是因为脂肪过多排泄不畅,堵塞毛孔,引起毛囊发炎形成痘痘,
茵栀黄可以降脂,属于釜底抽薪,我一般加苦参清热燥湿、赤芍活血化瘀、
生地滋阴清热,同时用硫磺皂洗脸,一般痘痘很快就会消失、平复。
5,治疗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收效迅速,
如果患者是特殊体质,如患有高血糖,冠心病等疾病,
遇到过敏的状况不能服用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就可以让他们服用茵栀黄,
也能化险为夷、以解燃眉之急,针对过敏性皮肤病,
茵栀黄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方案。
如果搞成汤剂加荆芥,防风效果更好!
6,消化不良、腹胀反酸、反流性胃炎等。
抗疫闭关,总结一下临床经验,应该比疯子录抖音,傻子看抖音更有意义吧!

81
发表于 2020-2-16 09:05 | 只看该作者
抗疫有感(二)

2020年2月7日,生命科学院***学者红凌因新冠肺炎去世,年仅53岁。
2月10日,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林正斌教授也因新冠肺炎救治无效死亡,享年62岁。
两位杰出的医学教授,经过顶尖医生的精心医治,怎么轻易会死?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惋惜之余又困惑不已!
但是根据赵亮教授评述:“这两位教授,如果早些上中药,也许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这两位教授虽然经过西医的竭尽全力的救治仍然不幸去世。确实令人非常惋惜和意外!
那么假如中西医结合治疗会怎么样呢?
假如中医介入,肯定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对症下药,
如果是风热型肺炎会选用宣肺、清热解毒的汤剂如麻杏石甘汤加黄连黄芩来治疗。
不过风热型肺炎即便不服用清热解毒的汤剂,用抗生素输液也可以,因为抗生素也属于寒凉的药物,
针对实热体质也算是对症治疗!
但是如果患者是阳虚寒湿体质,自身免疫力低下,这个时候如果再用抗生素输液,就相当于雪上加霜,
不但不能缓解炎症,还会恶化病情,甚至要人性命!
这两位教授就有可能属于这种情况:虽然平时身体健康,没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但是长期连轴转的工作,饮食没有规律、营养不良、身心疲惫、没有充分的休养,
同样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形成阳虚寒湿体质,
在治疗过程中再不按中医的辨识体质、根据病症的虚实寒热对症下药,
一味以杀灭病毒为目的,以药试病:这种抗生素无效,就换另一种,来回折腾,
无视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结果就造成了这样不可挽回的后果!
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病症的虚实寒热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因病而宜、随机应变、一人一方是西医要向中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李文亮医生之死,可能也是与其误用免疫球蛋白等药物不无关系。
记得有文章说他已经好转从ICU出来回到普通病房,后来却又加重,可能与好转后误用免疫球蛋白有关。
有的人可能不理解,免疫球蛋白不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吗?为什么还会导致病情加重,要人性命?
从中医角度讲,患者如果是实热体质,就是自身免疫力正常,有能力对抗病邪,
就没有必要用人参、鹿茸、附子等药物来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力,
如果那样的话就属于火上浇油,会适得其反,把患者整死!
从西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是李文亮本人免疫力正常,
用了免疫球蛋白引发了细胞因子风暴,使免疫反应过激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引起自身器官损伤,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他这个症状如果有中医介入,辩证准确,若属于风热型肺炎,就选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连黄芩;
若属于寒湿型肺炎就选用小青龙汤加苍术、厚朴、陈皮来治疗。
没有必要使用免疫球蛋白,也就完全可以避免细胞因子风暴、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现在说什么对逝者来说都无济于事了,但是通过分析病例,总结教训,
希望在临床上不要再出现西医排斥中医、中医西医互相隔绝不能取长补短,
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全面和完善的治疗而酿成误诊误治、撒手人寰的悲剧了!

82
发表于 2020-2-18 15:56 | 只看该作者
抗疫有感(三)
2020年2月17日下午,***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医药参与救治**60107例。
类似的中医参与抗疫的新闻很多,中医终于冠冕堂皇、堂堂正正的站立与世人面前了,
与17年抗击非典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争论的焦点是中医能不能治病,
现在报道的是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又有多少患者治愈出院了!
现在,中医黑们还在一如既往,不厌其烦的兜售他们的那套科学的理论,
只是他们的市场越来越小,听众越来越少!
中医科学不科学不要紧,关键是紧要关头能够救命,这比什么高深的理论和说教都管用。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参与中医治疗的患者还不能做到“一人一方”,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医严重缺乏,这么多患者,
几个中科院院士、国医**、主任医师、中医教授怎么顾得过来?
通过这次疫情,国乱思良将,突然发现顶用的中医快绝种了!
2020年2月15日,传来湖北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常凯一家四口,
感染新冠肺炎因为没有及时安排到医院床位全部不幸去世!
如果在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大批靠谱的中医,可以先给他们开中药汤剂,
回家一边隔离,一边中药调理,完全可以给他们争取10天左右的时间,
不至于出现这种没有医院床位就只有回家等死的悲剧!
其实,国家一直提倡分级诊疗,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其实是最需要中医的,
现在是因为基层预防和治疗的缺失,小病得不到治疗,变成了大病,
最后不得不涌到大医院,结果造成大医院一床难求,甚至本院医生患病都没有办法解决。
造成这种顶用中医短缺的原因很多,再深究下去也没有意义,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中医有医师***的不一定会治病,
会治病的没有医师***在非法行医!如何发挥这部分民间中医的作用是值得当政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国家确实***了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办法,初衷是好的,
但是门槛太高,框框太多:医师推荐,医术渊源阐述,各种证明材料,非常繁琐复杂,
搞得有真才实学的中医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针对这种官僚老爷高高在上的考核方法,我不禁想起朱良春发掘季德胜蛇药的故事:
季德胜是一个打把势卖艺的,整天在集上拿条蛇,先让蛇咬自己的胳膊一口,伤口肿起来了,
再抹点自己配制的蛇药,一会儿就安然无恙没事了,他的蛇药名不虚传,非常有效!
朱良春听说后就登门拜访,发现这个季德胜就是一个叫花子,目不识丁,居无定所,寄居在破庙里,
也不认字,更不懂什么中医理论,但就是靠祖传的技艺会治疗毒蛇咬伤。
朱良春多次登门动员他到医院上班,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后来季德胜被朱良春的诚意打动了,
就把他祖传的蛇药秘方贡献出来,朱良春所在的医院招收季德胜成为一个正式的医生,
并把季德胜蛇药批量生产,几十年来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毒蛇咬伤的病人!
不拘一格,发掘中医人才,成为一段佳话!
我们的当政者能不能发挥三顾茅庐的精神,把中医确有专长的考核阵地前移,
不要坐等着民间中医自己申报,在基层乡村有哪个民间中医有良好的口碑,
考核专家可以登门拜访,到现场听一听患者的反馈,看一看医生的诊断、治疗过程,
审一审他开的方子,那么这个民间中医靠不靠谱,合不合格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屈尊一下到基层、现场考核,似乎也不违背我党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思维,变换一下考核方式呢?
发挥民间中医的潜能,不单单是解决扭曲的现实:
民间中医解民众疾苦,是造福桑梓,行善积德的好事,
结果一纸执业医师法,搞得要偷偷摸摸、躲躲藏藏!?
更重要的是,运用好民间中医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医保资金,
因为一些功能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疗下来,劳民伤财,收效甚微。
比如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如果按西医治疗就是第一步激素治疗,
第二步透析,第三步换肾,这么一个套路下来,得多少钱?除了患者自费以外,就是国家医保资金负担。
如果一开始就中医调理,通过温、补、清、泻,恢复脾、肺、肾的功能,
不用服用激素、透析和换肾,照样可以降低蛋白尿、尿素氮等不良症状,但费用却不可同日而语!
过去一个时期,在公众卫生方面,重治疗轻预防,导致医保资金居高不下,连年递增,
国家才调整战略,重视和发挥中医的预防保健、低廉有效作用,
制定了中医确有专长医师的考核办法。初衷是好的、经是好经,
就是在执行和落实的过程中,不要敷衍应付,尽量避免遇见歪嘴的和尚把经念歪了,
达不到发掘民间中医、弘扬中医文化的作用!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医中药历尽沧桑磨难,必将迎来应有的辉煌和荣耀,
造福全社会,造福全人类!

83
发表于 2020-2-20 21:05 | 只看该作者
月经量少

我一个亲戚30多岁,通过微信问我月经量少,2天就结束了,怎么办?
之前检查结果是雌激素水平低下,卵巢早衰。
我说3个月前你不是问过了吗?我让你吃的两个中成药你没有吃吗?
她说她一直在吃大豆异黄酮,所以没有吃中成药。
上月在同仁堂开了一个月的调经丸,没有效果。
我告诉她,中药可以温补脾肾,恢复脏腑功能,
让你吃香砂六君子丸是健脾的可以补益气血;
吃五子衍宗丸是补肾的,可以提高雌激素水平,
比服用大豆异黄酮效果要好的多!
调经丸如果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没有补脾温肾、补益气血的药物,
针对月经量少的问题疗效就不会太好!
所以,让她现在就开始坚持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和五子衍宗丸,
不要再听那些卖保健品的忽悠了!
其实,我经常遇见这种有病乱投医的患者,
自己拿不定主意,不能听取中肯的意见,
歧路亡羊,不能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案、到头来耽误了病情。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如何让患者完全信任、
听从一个医生的正确建议还真是一个长期值得思考的课题!

84
发表于 2020-2-21 10:33 | 只看该作者
避瘟香囊

中医认为引起瘟疫的诱因就是大自然的戾气、浊秽之气,
也就是西医所谓的冠状病毒等。
中医治疗瘟疫历史悠久,主要不是靠某种能够消灭、杀死病毒的特效药,
而是通过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来对抗外邪和病毒的侵袭。
针对流行的冠状病毒、浊秽之气,
中医讲究”芳香化浊”,也就是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有预防和抗击病毒感染的作用,
古人通过佩戴香囊,熏香,点燃艾叶来预防瘟疫和传染病,
千百年来事实证明是确有效果的。
我通过归纳书本上的香囊配方,
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长期配制中药的经历,总结了一个香囊配方:

枳实30,厚朴30,干姜30,肉桂30,丁香15,细辛15,黄连30、生大黄30,
打粗粉,用纱布包或者泡茶的无纺布袋盛装,
一个袋子里面5克左右,可以订在口罩里面,
贴着脸、挨着鼻佩戴,
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起到”芳香化浊”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

85
发表于 2020-2-25 0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今灵 于 2020-2-25 13:09 编辑

抗疫有感(四)



2020年2月24日,白岩松采访中医权威张伯礼院士,
肯定了中医在这次抗疫中的积极确切的作用。
中医毕竟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非典,新冠肺炎出现,
西医面对疫情找不到杀死病毒的特效药物而惊慌失措、进退失据的时候,
中医面对这种瘟疫、传染病,已经经历了几百次了,
拥有完备的理论策略和应对方法,治疗起来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参与接管江夏方舱医院,全程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汤剂、推拿、艾灸、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治疗手段,
使大批早期、轻症患者,阻断了病情的发展,没有一例恶化为重症。
同时与西医一起参与治疗的危症患者也都能转危为安,免于死亡。
其中两个与李文亮同时的危症医生,因为中医的参与免于一死!
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李文亮完全按西医的方法治疗,死的有点憋屈!
中医面对危症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低的问题,
采用生脉饮和独参汤治疗,两天后血氧饱和度大幅提升;
面对细胞因子风暴西医束手无策的难题,
采用血必清(川芎,赤芍,红花,丹参等组成的针剂)一样可以化险为夷,
相对于西医用糖皮质激素应对,中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和后遗症!
通过这次抗疫,直面生死,让全民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中医中药文化的大普及,
因为认识到了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严谨实用的辉煌价值,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凝聚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
我们不仅有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同时还有底蕴丰厚、能够救时济世的文化优势
中国人民是幸运和幸福的,
因为我们有两套医学体系共同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医和西医携手,完全可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共同努力解除病痛,提高人民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何必要像**和偏执狂一样受利益集团的蛊惑争论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呢!?
86
发表于 2020-2-27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今灵 于 2020-2-27 13:03 编辑

抗疫有感(五)

最新的新冠肺炎尸检报告发现:
肺部粘痰聚集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即便呼吸机参与抢救也无济于事。
据报道新冠肺炎患者舌苔厚腻,中医判断属于寒湿夹热的体质,
我认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辛开苦降化解肺部粘痰就非常合拍。
方剂组成为全瓜蒌,薤白,半夏,枳实,厚朴,桂枝加干姜、黄连。
昨天有关专家组成员就说新冠肺炎的尸检结果和发现,
可能会颠覆和改变我们之前的治疗方案!
西医针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使用呼吸机之前,
是不是应该首先使用吸痰器清理痰液的拥堵,
然后再辅助呼吸?!
之前中医拟订的清肺排毒汤虽然临床疗效也不错,
但与时俱进,随着新的发现也应该有所调整,
加大方剂中化痰止咳的力度!
当然. 中医临床的精髓是随机应变、辨证论治、一人一方,
不能生搬硬套,一概而论。
面对疫情汹涌,我作为一个有临床经验的中医,
却只能冷眼旁观靠边站,
难免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观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冲动!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坐而论道、光说难练,
这也许就是目前广大民间中医的悲凉之处吧!

87
发表于 2020-3-11 22: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无私分享,期待再次精彩分享!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88
发表于 2020-3-16 10:28 | 只看该作者
抗疫有感(六)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一张从伦敦到北京的机票18万元瞬间售罄,
表明大疫当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相对于国外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的防疫措施,
我们采取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方式就显得有条不紊,淡定从容了!
此次应对疫情,让很多人庆幸生在中国是多么的幸福!
那些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宁愿花几百万投资也要**海外的人,
估计现在正因为买不到回中国的机票而痛哭流涕呢!
我们有一个负责任、强有力的**;
我们有一个中西医结合疗效可靠的医疗保障体系。
面对疫情,我们不慌不忙听指挥,
不必到超市抢购食物,不必担心人身安全,
不必担心感染了疫病没钱治疗等等,
都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
此次疫情,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中医的闪亮登场,
堂堂正正的站在抗疫救人的舞台中央,
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了中医疗效显著、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非凡价值!
过去中医没有话语权,像个忍气吞声的小媳妇,
只能任劳任怨、治病救人,
让掌握话语权和评判标准的西医婆婆,
呼来呵去,动辄得咎,垂头丧气!
中医的治病原理是辨证论治,一人一方;
而西医是循证医学,讲究“双盲实验”,
你中医说这个药有效,那么只有当所有人服用了都有效才行,
中医来回调整方子,没有规律和标准,就是不科学的!
用西医的思维来管理中医,就相当于外国的神父管理中国的道士,
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
通过这次疫情,中医西医同台竞技,有效无效,
科学不科学,一目了然!
可以预见,通过实践的检验,中医的管理将更科学、更合理,
摆脱不必要的束缚和枷锁,轻装前进,
中医中药必将迎来在中国和海外大普及、大发展的好时机!

89
发表于 2020-3-26 11:36 | 只看该作者
抗疫有感(七)
此次疫情,让我更关注肺部疾患以及咳喘的治疗。
过去我治疗咳嗽一般都是几个方子来回调整,
基本疗效显著,没有失误。
这次新冠肺炎,来势汹涌,不同往常,单纯宣肺、止咳、化痰、抗炎已经无法应对了!
必须从病理生理上彻底了解咳喘的机理,
才能理解为什么这次活血化瘀的血必净可以降低肺炎的死亡率?
健脾化湿的五苓散能够使肺炎重症转轻症?
为什么服用中药汤剂可以逐步摆脱呼吸机?
外感风寒或病毒感染引起咳喘,是气管痉挛、肺部供气不足的应激反应,
只有通过药物扩张气管改善气管的通气功能(杏仁,贝母,款冬花等);
通过药物的抗炎作用缓解呼吸道炎症,减少炎性分泌物的产生(桔梗,前胡等)。
这是中医治疗咳嗽的常规方法。
这次新冠肺炎如果单纯按这个方法治疗可能无法应对危重病人!
因为,如果肺部炎症如果发展的迅速,肺泡缺氧,会发生痉挛,
从而使肺毛细血管灌注量减少,从而影响血氧交换,
引起血氧饱和度降低、形成呼吸窘迫综合征。
这时单纯抗炎化痰、扩张气管已经无济于事了!
只有选用活血化瘀的血必净、川芎、当归;
以及能够扩张动脉血管、提高心肌动力的生脉饮、瓜蒌、葶苈子才能增加肺部供血、
改善血氧交换能力,挽狂澜于既倒、转危为安!
张伯礼院士在介绍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危重肺部疾患的时候,
可以降低死亡率百分之八点八,相对死亡率可以降低百分之三十五!
其治病机理就在于改善肺部供血,提高血氧交换能力、
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恢复肺部功能,比单纯插管、依靠呼吸机要省事和高明多了!
这也就是一些危重患者,服用中药汤剂和注射中药针剂逐步摆脱呼吸机的原因。
通过药物抗炎,可以解决部分炎性分泌物,但只有恢复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痰饮的产生,这也就是清肺排毒汤里有健脾化湿的五苓散的原因。
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的治疗,让我对肺部疾患的治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治疗咳喘不单要宣肺化痰、抗炎止咳、扩张气管,还要活血化瘀,
扩张肺部血管、改善肺部供血、提高血氧交换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恢复肺脏呼吸、血氧交换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同时对疾病的认知,还应该学习和结合现代的生理病理知识!
中医的生理病理知识相对于现代科学知识毕竟是抽象和简陋的,
仅仅靠【内经】介绍的生理病理知识是不足于应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疾病的:
三高、心脑血管病、肾病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风暴等等,
这些传统中医理论**等都无法给出完备的解读!
中医恢复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治疗理念是高明和先进的,
但中医对现代生理病理认知的短板和不足,
也是必须客观、冷静的认识和承认的。
否则,认为中医完美无缺、无懈可击、不能更改,
就是过度迷信,抱残守缺、食古不化,
传统中医如果坐井观天、不思进取,
不能与时俱进、虚心学习和接受现代的先进和新鲜的科学知识
终究会被社会淘汰!

90
发表于 2020-3-29 11:25 | 只看该作者
实热便秘

这个患者头晕、汗出是实热便秘引起的,
与气血不足、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和气虚、
表虚不固控制不住而汗出病因病机完全不同。
大便一通,相应症状就会迎刃而解!
如果辩证诊断错误,实热当虚寒,
应该黄连黄芩清热、大黄枳实泻下,
改成党参当归温补气血,就相当于火上浇油,适得其反!
第一副药与病症及体质相符,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副药根据牙疼的症状,表明大便通畅、实热已解,
肝胆湿热尚存,选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
茵陈、川楝子、柴胡、白芍等疏肝泻火;
泻下的猛药换成了茯苓、白术、陈皮健脾;
当归、乌梅补血敛肝的平和之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