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061|回复: 0

[基础护理] 精神科护理相关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4.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轻型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病程大多持续迁徙或呈发作性。CCMD-Ⅲ将神经症分为: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25.神经症特点:①发病经常与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发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多见于情绪不稳定和性格内向的人;③病人的症状尚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④自知力大都良好,并感精神痛苦,主动求治;⑤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⑥社会功能良好。
26.焦虑症:原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的焦虑或以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障碍。往往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焦虑(急性焦虑)两种形式。
(1)病因:①遗传因素;②神经生化因素;③心理因素;
(2)临床表现:①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a.精神方面:过分担心而引起的焦虑体验为核心症状;b.躯体方面:运动性不安、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c.警觉性增高;d.常合并疲劳、抑郁、恐惧、强迫、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等。②惊恐障碍:即急性焦虑障碍;伴濒死感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突然出现,历时5-20min,自行缓解;a.惊恐发作;b.回避及求助行为;c.预期焦虑;③病程及预后:青少年和35-40岁两个发病高峰年龄;约7%的病人有**未遂史;
(3)治疗:①心理治疗:a.解释性治疗;b.认知行为疗法;c.生物反馈疗法;②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等,可形成药物依赖;伴抑郁情绪病人可以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
27.恐怖症:原名恐怖性神经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的临床相的神经症。
特征为:病人对某种客观事物或请假产生强烈恐惧,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有回避行为,并因此常影响正常生活。
(1)病因: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因素
(2)流行病学: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3)临床表现:①特定恐惧症:以惧怕特定的情境或物体为主,以往称称单纯恐怖性②广场恐怖症:又称场所恐怖症、旷野恐怖症等③社交恐怖症主要表现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4)病程及预后:大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动物恐怖症常起病于童年,社交恐怖症多在童年后期或少年期起病。广场恐怖症则多在20~40岁。
(5)治疗:1)药物治疗:一般应用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β-受体阻滞剂如普洛萘尔,针对病人的焦虑情绪和自主神经症状;2)行为治疗:疗效较肯定的行为治疗是系统脱敏法或暴露疗法;基本原则:1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2对抗回避反应。
28.强迫症:已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症障碍。(1)特点:病人意识清晰,明知内容不必要、无意义但不能控制,自知力好,主动求治;越控制、越强迫。
(2)病因:生物因素、个性特征、心理社会因素
(3)临床表现: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1)强迫观念:为核心症状: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意向;2)强迫动作: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洗涤 、强迫性仪式动作。上述动作反复出现。
(4)治疗:1)药物治疗:5-HT重摄抑制剂氯米帕明、氟西汀;治疗时间不少于6个月;2)心理治疗;
(5)病程及预后:多数起病缓慢 ,在15-30岁之间易发生,病程较长,呈波动性(情绪好、注意力集中或高强度体力劳动时症状暂时减轻),总体治疗效果不明显,预后较差。
29、躯体形式障碍:是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症,常以躯体不适为主诉而就医,最初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
(1)病因:个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青春期和更年期易出现自主神经症状
(2)临床表现:1)躯体化障碍,又称Briquet症;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3)疑病症,4)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5)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30、神经衰弱:以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神经症。特点:脑力工作不能持久;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烦躁;睡眠障碍,不是继发于躯体或其他脑器质型疾病。
(1)患病率居各类神经症之首;
(2)临床表现:1)精力易疲劳(基本症状);2)精神易兴奋;3)情绪障碍;4)睡眠障碍;5)紧张性疼痛,以头痛多见。
31、分离(转换)性障碍:也称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解离症状表现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记忆,转换症状表现为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为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但症状与病人的现实不相符,也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
(1)临床表现:1)解离性障碍:①分离性遗忘:被遗忘事件与病人的精神创伤有关;②分离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突然的离开日常生活环境进行的旅行;③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不同人格间的转换常很突然,对以往身份遗忘而已另一身份进行日常活动;④分离性精神病:分离性木僵和分离性附体障碍;2)转化性障碍;运动障碍,抽搐发作,感觉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 癫痫大发作 
诱因 有明显精神因素 无 
先兆 无 有 
发作时 叫喊、哭笑 常有尖叫声 
意识 无意识丧失 意识丧失 
抽搐规律 无规律,四肢乱动 强直期-痉挛期-昏迷期-恢复期 
瞳孔 无变化 散大 
面色 无改变 苍白或发绀 
外伤 无摔伤 常有摔伤,咬破唇舌 
大小便 无失禁 有失禁 
病理反射 无 有 
时间 可长至数小时 1-2min 
终止 暗示疗法或治疗可终止 自行终止 

(2)治疗:1)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催眠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2)药物治疗:对症选用药物。
(3)病程及预后:由明显精神因素诱发,急剧起病,成持续性和发作性两种病程。分离性症状一般呈发作性,历时较短,转换症状大部分为持续性,病程较长。本病预后良好。
32.精神症病人的护理:
(1)护理评估:1)注意事项:注意来自病人及周围环境两方面的信息;详细全面的观察病人;采用询问、量表测查、家访等进行联合评估;2)评估要点:①精神方面:焦虑症状或恐怖发作表现、恐怖症表现、强迫症表现、神经衰弱表现、躯体形式障碍表现、分离(转换)障碍表现;②躯体方面,③心理社会方面。
(2)护理诊断:1)生理功能方面:①睡眠型态紊乱,与焦虑症状有关。②潜在的或现存的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焦虑症状导致的食欲差有关。③舒适度减弱,与疑病症状有关。④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分离(转换)性障碍瘫痪有关。⑤进食自理缺陷,与紧张不安、担心出事的焦虑症状有关。
2)心理功能方面:①焦虑,与焦虑症状,担心再次发作有关。②恐惧,与惊恐发作症状有关。③个人恢复能力障碍,与精力状态改变有关④自我认同紊乱,与人格转换有关。⑤突发性意识障碍,与意识水平改变,意识丧失有关。⑥体像紊乱,与对身体功能变化的言语性反应有关。⑦感知觉紊乱,与感觉过敏或减弱、感觉异样有关。⑧有外伤的危险,与分离(转换)性障碍抽搐有关。潜在的或现存的**、自伤行为,与情情绪抑郁或在症状影向下可能采取的过激行为有关。
3)社会功能方面:①社会交往障碍,与对社交活动的恐惧和回避有关。②有孤立的危险,与担心发作而采取回避的行为方式有关。
(3)护理目标:1)短期目标:①店人症状减轻或消失;②病人基本的生理及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舒适感增加;③能正确认识疾病表现,以及与内心冲突的关系;④能正确认识心理、疾病的关系;⑤能接受症状
2)长期目标:①能运用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应对技巧处理压力和控制不良情绪,减轻不适感觉;②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③家庭及社会支持提高;④社会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4)护理措施:1)保障病人安全:密切观察病人情绪变化;做好安全检查;2)满足生理需要,提高躯体舒适度:提供基础护理;对主诉躯体不适的病人注意区别是心因性还是器质性问题;3)减轻精神症状或接受症状:帮助病人恢复或改善社会功能;原则:①接受病人症状理解病人;②帮助病人认识症状减轻症状,或者能带着症状生活;包括: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接受病人的症状,③提供支持性心理护理,④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⑤帮助病人学会放松,⑥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情趣和不愉快的感受,⑦帮助病人注意症状之外的其他事情,⑧帮助病人矫正扭曲的认知,⑨重建正确的疾病概念和对待疾病的态度,⑩护理人员可用说明、解释、分析、推理等使病人认识其症状行为,以帮助病人接受症状,⑪教会病人负性思维阻断的行为技术,以阻断负性思维。4)提高应对能力和改善社会功能;5)特殊护理:分离(转换)性障碍发作的护理;惊恐发作的护理
33.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共同特点:①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直接原因,②症状表现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关;③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④病因大多为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创伤因素;⑤一般预后良好,无人各方面缺陷
(1)临床特点:1)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指由于遭受急剧、严重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产生的短暂生理异常。2)临床特点:①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为直接原因;②在遭受**的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③临床表现:a.以意识障碍为主的表现:定向力障碍、注意狭窄、语言缺乏调理;b.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临床表现;c.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型兴奋为主的表现;d.部分病人可伴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e.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不超过1个月,超过则为PTSD),预后良好,缓解完全;f.急性应激障碍出现与否及严重程度取决于个体的易感性和应对方式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①临床表现: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即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②临床特点:核心症状: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a.闯入性症状:短暂“重演”性发作、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出现强烈的情感痛苦或生理反应、闯入性症状还会在睡眠中以梦魇的形式出现;b.回避症状:回避表现、麻木表现;c.警觉性增高症状:难以入睡或易醒、易产生惊跳反应、难以集中注意。
34.适应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的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慢性心因性障碍。
(1)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或出现不良行为、生理功能障碍而影响生活。成年人多表现为抑郁症状,青少年多表现为品行障碍,儿童则多表现为退缩现象。
(2)分型:1)以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的抑郁型和焦虑型:①抑郁型适应障碍;②焦虑型适应障碍;③混合型适应障碍;2)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的品行障碍型和行为退缩型:①品行障碍型适应障碍;②行为退缩型适应障碍
(3)治疗:1)心理治疗:主要手段;2)药物治疗;3)其他治疗:电痉挛治疗、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质平衡等支持疗法。



37.护理评价:1)病人是否发生**自伤、冲动伤人行为,是否发生跌伤、走失后果;2)病人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3)病人能否正确认识和应对应激事件;4)病人是否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5)病人的适应能力是否改善。38.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低效价类以氯内嗪为代表,鎮静作用强、抗胆碱能作用明显、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较大、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小、治疗剂量较大;高效价类以奋乃静和氯**醇为代表,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较弱、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小、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大、治疗剂量较小
39.氯丙嗪:又称冬眠灵,是临床应用的最早的抗精神药,具有显著的抗精神病作用,镇静作用也较强,还有镇吐、降温等作用;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反应最为突出。
40.锥体外系反应EPS临床表现:①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②急性肌张力障碍;③[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不能;④迟发性运动障碍。
①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a.静止性震颤,以上肢远端多见,如手部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动作;b.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直,呈现“面具样脸”,走路呈“慌张步态”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构音困难、全身性肌强直类似木僵c.运动不能,自发活动少,姿势少变,行走时上肢的摆动减少;d.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流涎、多汗及皮脂溢出。
②急性肌张力障碍:面部肌肉痉挛,可表现为挤眉弄眼,似做鬼脸,眼球向上凝视,说话困难和吞咽困难;颈部肌肉受累,痉挛性斜颈。四肢与躯干扭转性痉挛,常伴有焦虑、烦躁、恐惧情绪,亦可有瞳孔散大、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③[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不能:轻者主要是主观感受心神不宁,腿有不安宁感觉,不能[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感到不安。症状明显时出现坐起躺下,来回走动,焦虑,易激惹,烦譟不安,恐惧。少数严重者出现激越、冲动性**企图。需注意与精神症状(焦虑)鉴別抗胆碱能药或苯二氮草类药物;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口-舌-颊三联症;
41.**性低血压:多发生于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初期,肌内注射半小时成口服1小时,即可出现降压反应、尤以注射给药发生率最高。使用氯丙嗪、氯氮平、奥氢平者容易出现。处理:①轻者应立即将病人放平,取平卧或头低即高位,松领扣和裤带,少时即可恢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做好记录。②对年老体弱的病人,护土要密切观
察服药过程中血压的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联系医生,严重或反复出现低血压者,应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减药或换药。③严重反应者,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医嘱使用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1-2mg,加入5%葡萄溶液200~500ml,静脉滴注。禁用肾上腺素;④病人意识恢复后,护士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尽最大努力消除病人的负性体验,嘱病人变换**动作宜轻。
42.白细胞减少症:周围血白细胞计数<4*10^9/L。临床表现:仅有乏力、倦怠、头昏、发热等全身症状。处理措施:①轻度减少:白细胞计数3~3.5*10^9/L,可遵医嘱继续药物治疗,每周2次血象血常规;②中度减少:白细胞计数2~3*10^9/L,应遵医嘱立即停药,每天监测血常规③重度减少:白细胞计数<2*10^9/L,遵医嘱立即停药,每日监测血常规,直至白细胞及分类恢复正2周应用抗感染药物,慎用/禁用此类抗精神药物,尽快给予升高白细胞的药物。预防:氯氮平是引起白细跑减少症最常见的药物。口服、肌注、静脉给药均可引起。
43.碳酸锂应用原则:急性期治疗最佳血锂浓度:0.8mmol/L-1.2mmol/L,维持治疗为0.4mmol/L-0.8mmol/L。超过1.4mmol/L易产生中毒反应。
(1)适应证:急性躁狂发作;具备强化抗抑郁药的作用,联合使用碳酸锂和抗抑郁药可以加强疗效,同时还可以预防复发。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情感症状、冲动攻击行为。
(2)禁忌证:肾衰竭、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室性期前收缩、病理窦性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妊娠头3个月以及缺乏、低盐饮食者禁用。
44.电痉挛治疗ECT:是使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痉挛,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钟物理治疗方法。
45.改良电痉治疗MECT:又称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是在电痉挛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即在ECT治疗前使用静脉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电痉挛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痉挛明显减轻或消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8 21:0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