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5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究与训诂] 《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的理论不一定源自《内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0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先贤追随者 于 2018-7-12 09:21 编辑

     在《素问·调经论》中,有一段文字,
     其中说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又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这与《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中“辨五藏病证”前面的五脏虚实证候提纲可谓是异曲同工,即:
     “肝虚则恐,实则怒。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但是同时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又不尽相同,我们拿这两段文字逐句对比一下便能看得更清楚了。下面没有括号的是《辅行诀》里的,括号内的红字为《素问·调经论》中的论述。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藏气,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藏血,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藏肉,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藏志,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看上去《辅行诀》和《素问·调经论》对于五藏虚实或者说有余不足所表现的病证的论述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其中对脾藏和肾藏的论述却是有明显差异。
     首先看看脾藏,《辅行诀》说:“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而《调经论》说:脾“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谈到肾藏,《辅行诀》说:“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而《调经论》说:“肾藏志,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而在临床中脾实或者说脾之有余往往表现为“腹满飧泄”,而肾实或者有余则往往表现为“泾溲不利”,因此可以看出《辅行诀》的论述更准确。

     而如果对于《素问·调经论》中的“脾藏肉,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和“肾藏志,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两句中,把前一句的“泾溲不利”和后一句的“腹胀飧泄”调换一下,则前一句是:“脾藏肉,形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四肢不用。”后一句则是:“肾藏志,志有余则(泾溲不利),不足则厥。”
     如此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亦或许**本来就是如此,至于为什么《素问·调经论》中把脾之“腹胀飧泄”和肾之“泾溲不利”弄反了,则笔者不敢妄断其中的原因。其实,在《内经》千年的传承过程中,经过辗转传抄,其中产生一些错误也是正常的。
     先贤追随者认为,《辅行诀》与《内经》这两段文字的同中有异恐怕不是偶然的,其大致相同是因为《辅行诀》与《内经》的理论同根同源,之所以出现部分差异,或许是两者的出处并不相同。
     
     退一步讲,如果《辅行诀》的理论出自《内经》,那么也应该是较早版本的《内经》,或者说是没有传抄错误的《内经》。


2# 沙发
发表于 2018-7-12 21:03 | 只看该作者
坛子里研究辅行诀的算是稀有了,哈哈
楼主多发下自己对文中的诠释。
3# 板凳
发表于 2018-7-17 16:43 | 只看该作者
辅行诀买了,没怎么看。
4
发表于 2018-7-17 16:44 | 只看该作者
辅行诀买了,没怎么看,弄不大明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6 15: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