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31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临床误解丨了解低血糖的10个真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王建华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常常对低血糖存在认识不足的状况,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解。现对相关问题进行整理:

真相1:不同人群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也不一样

由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危害更大。因此,为安全起见,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2.8 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是低血糖。
真相2: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凶险

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快速和凶险。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晕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

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此外,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真相3:饥饿感≠低血糖

有饥饿感未必一定发生了低血糖,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还有一种情况是所谓“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尽管其血糖仍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真相4:低血糖不一定都有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某些脆性糖尿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
真相5:低血糖可以有多种“面孔”

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易激惹好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易惊、遗尿等,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等;

老年人的低血糖要么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要么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抽搐、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

真相6:不是所有低血糖都与糖尿病有关

尽管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但却并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临床上,诸如胰岛β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如肺癌)、晚期肝硬化、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Addison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样也可导致低血糖。
真相7:解除低血糖症状,吃干粮未必都有效

对低血糖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因为这这类食物吃进去以后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其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另外,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简单糖(如葡萄糖、蔗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馒头)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真相8:“低血糖”、“ 低血糖症”、“ 低血糖反应”不是一回事

这3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①“低血糖”是一个单纯的生化指标,表明患者血糖水平达到低血糖诊断标准,但它不涉及症状的有无。换句话说,患者可以有症状,也可以没有症状,后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②“低血糖症”是指患者血糖水平达到低血糖标准,同时还伴有低血糖症状。

③“低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具有低血糖的症状与体征(如心慌、出汗、手抖等),但对其血糖值没有规定要求,多数情况下低于正常,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

因此,“低血糖”和“低血糖症”是严格按照血糖值判断的,而“低血糖反应”则不然。

真相9:低血糖并非都是降糖药使用不当所致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除见于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以及用药后未及时进餐以外,还常见于节食过度、运动量过大、空腹酗酒等情况。

此外,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早期可表现为进餐后期(约餐后3~5 h)低血糖,原因在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与餐后血糖变化不同步,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所致。

这也提醒我们,对于那些进餐后期反复出现低血糖的人,应警惕是否存在2型糖尿病。

真相10:“低血糖反应”也应按低血糖处理

临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心慌、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时,即刻测血糖并不低,在排除心脏疾患的前提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由于低血糖反应同样会诱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因此,也要按照低血糖紧急处理。

那种认为“低血糖反应”不是低血糖,因而不需要处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 沙发
发表于 2018-7-12 04:5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如此,看了后长了知识了。谢谢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18-9-19 16:30 | 只看该作者
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此外,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看到这一段想起我亲身经历的一例病人-------患者肾衰,透析状态,高血压。患者透析上机后约1小时,我常规巡视病人,到她身边的时候看她精神不好,以为是困了,很多病人上机以后就睡觉,对你爱搭不理的,我都习惯了,大致询问一下,(例行公事嘛),患者就是嗯嗯的应付,我没有多想就走了。刚走出十几步,护士叫我,说你看看xxx,我看他和平时不一样呢?,我脑子一闪,觉得肯定有问题,再次来到她身边,就听见她说,谢谢,谢谢,而且手臂乱舞,立即测血压,130/80mmHg,排除了透析低血压,再次询问,患者答非所问,双眼凝视,听诊心脏无明显杂音,怀疑脑血管病变,查休克氏征巴氏征阴性,我觉得有点懵,护士问我测血糖不?我没在意,(因为患者上机之前都是我们医院配送的饮食,)随口应了一下,同时通知家属,停血透,做心电图,这时,血糖出来了,大概是2点几,忘了,立即静推葡萄糖40ml,大约2分钟,患者意识开始恢复,5分钟左右,完全正常。再次询问患者饮食情况,告诉哦我,不想吃饭,所以没吃,我晕,居然是低血糖
从这个病人身上我总结几点:1.该巡视不能偷懒,职责所在,即使有事发生我们自己也好解释
                                          2.每一个专业都有一些注意问题,一定要熟悉,都是前辈血的教训
                                          3.护士,尤其是有经验的护士,可以从她的角度分析,从而避免一些问题
                                          4.熟悉你自己的病人的同时,最和多好同事交流其他病人的情况
                                          5.学习,永远在路上
4
发表于 2019-3-12 09: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5
发表于 2019-3-13 22: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21: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