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05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使用的一张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何运强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小柴胡汤一样,千百年来被古今医家在临床应用得非常广泛,从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像我们熟悉的当代著名经方家胡希恕先生和刘渡舟先生都是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高手。我近几年通过学习前辈医家经验和临床摸索,逐渐积累了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一些经验,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讲讲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


1、抓主证是收效迅速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本方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汗出、口渴,便溏、小便不利、心烦”这些方证,在临床上一旦出现已上方证,不管是什么病,不管是什么人,果断应用,必然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临床上这些方证不一定会完全出现,那么在这些方证不完全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抓主证非常关键。兵法有云:“擒贼先擒王”,我们应用经方的时候,临床时会发现有些疾病和我们的方证有些出入,病人的症状和我们的经方方证不完全符合,这个时候关键是要抓它的主证。尤其是我们刚刚走入临床的青年同道,有时面对一些疑难病症时,感觉症状纷繁复杂,无所适从,不知从何着手。我们有经验的同道啊,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要抓主证,擒贼先擒王,抓住主证以后,单刀直入,这个时候效果马上就会出来。


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证是什么呢?我临床应用一般着眼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病人要有口干口苦。二是看病人下腹部以及下肢有无喜暖畏寒(凉)。腹泻呢,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那么我的两个抓手就是一:口干口苦,二:下腹部的喜暖畏寒。如果有我说的两个方证的话,我临床就会非常果断应用此方,头汗、小便不利,并非它的主证。如果我们临床遇到头汗、小便不利当然可以应用,如果没有,只要抓住口干口苦,下腹部以及下肢喜暖畏寒就可以应用。


临床中应用经方抓主证也是刘渡舟、岳美中先生经常应用的经验,他们认为只要抓住了主证,主要矛盾解决后,次要矛盾也会慢慢解决。如果说不抓主证,面面俱到,临床中碰到一个病人,既要看有没有这个证,又要看有没有那个证,就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在临床上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小柴胡汤证里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那么不只是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如此,我认为其他的经方应用也是一样。


2、深研病机,拓宽应用的范围


我们知道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太阳兼太阴虚寒的方子。病机为肝胆郁热兼脾胃虚寒,那么我们临床上就会见到寒热错杂,虚实共见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拓宽本方应用,也为了更加迅速地提高本方的疗效,我在本方中加入附子,我在临床中应用此方时很多时候都是加附子的。


那么加入附子后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用开阖枢机的理论再来看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成结构:桂枝开太阳,柴胡、黄芩枢少阳,天花粉合阳明,干姜开太阴,牡蛎合厥阴,附子枢少阴。如果这样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此方六经皆入。他可以使肝脾清气从左升,肺胃浊气从右降,从而达到天地交泰,清升浊降的境地。


那么具体到临床的应用,就是说不论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只要是出现寒热交杂,或者说虚实夹杂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考虑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而绝对不能局限于肝胆郁热和脾胃虚寒。


可能有好多同道会说,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一个寒热并用的方子,那么伤寒论里经方有好多寒热并用的方子,比如栀子干姜汤、附子泻心汤、乌梅丸,那么这些方子和柴胡桂枝干姜汤有什么区别呢?我个人认为,这些方剂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还是有区别的。像附子泻心汤靶点局限在脾胃,大青龙汤靶点在肺部,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同,我认为是六经皆入。正是因为六经皆入,所以我们临床应用起来非常好用,非常灵活。柴胡桂枝干姜汤很多学者认识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是少阳病的方子,有人认为是厥阴病的方子,那么我们现在先不看他是哪个病的方子,先看他的主证。


3、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的病症有哪些


第一个,久治不愈的发热疾病。第二个,久治不愈的头面部疾病。如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还有鼻窦炎、中耳炎、淋巴结炎、痤疮。第三个,肝胆脾胃疾病。我认为此方在肝胆和脾胃疾病方面,作用尤为突出。同道们应引起注意。第四个,就是妇科炎症以及痛经。第五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这些是我总结的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的病症。


4、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


我在临床中受黄煌老师体质学说影响,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临床上应用机会非常多,经过长期仔细的观察,我把适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患者体质类型暂且定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体质特征,多表现为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黄白或青紫,易有情绪波动,爱生气恼怒,胸胁胀满或疼痛,易心悸,口干而苦,常失眠,头部烘热感,面红目赤或牙痛,或鼻流黄涕,或咽喉疼痛,或口腔溃疡,或胃脘烧灼泛酸,或肩臂酸痛,但手脚多有凉感,胃脘和下肢多畏寒喜暖,或有腹泻和大便不成形。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者舌质多是淡的,不管它舌苔多黄多厚,它的舌质往往是淡的。这一点,临床大夫要注意观察。它的脉象,左手脉一般多见弦细。右手脉多滑实有力量。而尺部脉多沉紧。


5、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加减与合方


如果热证突出,寒证次之者,原方加连翘栀子。腹胀便干者加大黄。虚寒证明显者,减黄芩天花粉剂量,加党参白术。寒热夹杂的咳嗽,加半夏厚朴汤。寒热夹杂的痞满,加枳术汤。寒热夹杂的盆腔炎加当归芍药散。痤疮及一些慢性的皮肤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尤其是一些慢性痤疮的患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机会非常非常多,而且疗效非常非常的好。(编者按: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中医书友会曾发表过一篇治疗痤疮的好文,用的也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点系统解决“面子问题”:痤疮,查看)


风湿、类风湿及强直性脊柱炎多用此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我们临床中遇到慢性胃炎就是中医讲的痞满证时,发现很多时候有寒热夹杂、寒热共见的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半夏泻心汤证。我个人体会,半夏泻心汤证多见于热多寒少的痞满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枳术汤多见于寒多热少的情况。


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按六经讲属半表半里寒证,病在少阳和太阴,从病机上讲属胆热脾寒。那么火神派认为是阳不入阴之方,那么我认为是六经皆入之方。六经皆入这句话非常重要。


这个方子临床应用确实非常广泛,疗效非常好,但是我认为越是应用广泛的方子,越是有严格的方证。我们方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在症状上,黄师说得好:方证就是应用方药的证据。那么我们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是什么,证据是什么,就是他的病,他的证,他的体。我反反复复跟我周围的朋友说一句话,就是用好这个方子的关键就是它能使人体整体动起来,转起来,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补的补,该泄的泄,该通的通,该和的和。


还有一个用好此方的关键是要加附子的,必须要加附子。附子的量不要太大,就6~10克之间即可,太大有时候疗效不仅不好还有相反的作用。有时候火神派提倡的大剂量应用附子我不太赞成,很多时候附子小剂量应用有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临床中往往你遇到的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反倒不是太多,临床中很多时候寒热错杂、虚实共见的情况更多,遇到这样的病人的时候,大家不要忽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


我推荐一下我应用此方的剂量:柴胡12克、黄芩10克、天花粉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牡蛎20克、附子6克、甘草10克。如果不注意药物剂量调整的话,效果有时也不是太理想。我们要根据临床病人寒热症状的多与少,适当的相应调整此方寒热药物的比例。


很多时候我感觉应用此方得心应手的时候更多是头面部的疾病,比如说病毒性的角膜炎、慢性咽喉炎、痤疮,这一类疾病应用此方疗效尤为突出。再一个用好的关键就是要合方。毕竟此方有他的局限性,它是同时调整寒热的两个大的方向,我们还需加入单刀直入的,力猛效宏的能解决主要矛盾的经方,这样效果比较好些。我们看胡希恕先生应用此方的机率特别高,这是他临床收效率特高的方子,他应用此方常和当归芍药散合方,那么这两个方子合方意义何在,我感觉耐人寻味。我们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此方有调整气机升降得作用。那么我们看人的气机升降失常的话,那么他的气血水会不会有变化呢?我去年有一段时间在临床当中,用黄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在临床中做了不少实践,感觉效果不错。柴归汤适用于半表半里的阳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归芍散作用靶点偏于半表半里的阴证。


我经常听到很多同道说,应用经方时一开始效果很好,到了收工时感觉不尽人意,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我们还是失掉了我们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我们忽视了六经,我们忽视了气血水。那么这个时候这个方子不会让你失望。最后我还有一句话想要说,如果热证应用汗法效果不理想时,我们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汤。


6、答问讨论


(1)大便是干是溏的问题,得这么说,看他的病机是什么,有时候便干的病人用此方后变正常,有时候便溏的病人用此方也变正常。那么我曾遇见一个顽固性口腔溃疡病人,大约5~6年病史。他吃此方口腔溃疡好了,他去年春天找我,说你上次开的方子吃了便秘就好了,你再给我开上次的方子。我又给他开柴胡桂枝干姜汤,他吃了以后便秘也好了。


(2)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扁平苔藓我没有经验,我用此方治疗过一例外阴白斑,效果不错

2# 沙发
发表于 2018-4-15 11:20 | 只看该作者
我用的是桂林古本的原方原量,不增不减。
3# 板凳
发表于 2018-4-15 11:22 | 只看该作者
我用的是桂林古本的原方原量,不加不减。
4
发表于 2018-4-15 11:3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后后生 发表于 2018-04-15 11:38:02
我用的是桂林古本的原方原量,不增不减。 ...

伤寒论中某些方是不能加减或比例不能变的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18-4-17 14:24 | 只看该作者
胡老用柴胡剂很有名的,加减合剂很灵活。
6
发表于 2019-3-25 11: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6 12: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