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7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区预防] 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 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
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背景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应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在市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我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特制订此方案。
2 部门职责
按照传染病防止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当地[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及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O157:H7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对该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止措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2.1 当地[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所必需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
2.4 医疗机构负责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 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依法对辖区内饮用水、食品卫生等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3 病例及暴发定义
3.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
(1) 有鲜血便、低烧或不发烧、痉挛性腹痛的腹泻病例;
(2) 腹泻若干天后继发少尿或无尿等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
(3) 腹泻病人粪便标本O157抗原免疫胶体金检测阳性者。
3.2 **:**或其他腹泻病患者,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为**。
(1) 从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产生志贺样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或经蛋白印迹试验证实血清标本有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溶血素或志贺毒素分子量一致的特异性抗体;
(2) 在流行区内,经省级专家组确认,与**流行病学密切相关,并排除其它疾病的**,为临床符合病例;
(3) 腹泻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不产生志贺毒素1或志贺毒素2及其变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亦为**(不产毒)。
3.3 暴发疫情定义
(1) 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10例的具有显著的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
(2) 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3例的**。
4 应急准备
4.1 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根据O157:H7感染性腹泻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年度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4.2 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
在高发季节之前以及在流行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O157:H7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报告的意识;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落实各项疫情控制的技术准备工作,并根据情况开展应急处置应急演练。
4.3 物品与药械准备
各地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1) 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O157:H7感染性腹泻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
(2) 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吸管、带盖可密闭的塑料管、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装有运送培养基的密闭试管、增菌液、选择性培养基等;
(3) 现场消杀用药品与器械:①常用消毒剂:包括漂**、漂精片、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碘伏、戊二醛、环氧乙烷等;②配备的器械:包括喷雾器、刻度量杯、装药品的消毒箱等。
(4) 现场防护用品:现场工作(包括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和消毒杀虫)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手套、口罩、长筒橡皮手套、长筒靴、工作服等;
(5) 预防***用药物:欧克等微生态制剂。
4.4 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有关要求按时开设肠道门诊,注意门诊的相对***、设置合理,避免交叉污染;并配备经培训合格上岗的专(兼)医护人员。
医院应制订发现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后隔离或转院的有关程序。条件许可、能在本院治疗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的医院,应制订一旦发现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后如何改变病房使用方式、建立隔离病房(病区)的工作程序,并在O157:H7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之前进行检查落实,做好准备工作。
4.5 健康知识宣传
在肠道疾病流行季节,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媒体、宣传画等方式向群众宣传O157:H7感染性腹泻等肠道病的防止方法等。
4.6 技术储备
加强人才培养的建设,建立应急专家组和应急专业组;建立新的检测技术和新方法,提高病原学检测的灵敏度和快速性。
4.7 加强监测
设立监测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规范突发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体系,做到应对突发事件常态化,提高突反应急传染病的预警水平。
4.8 经费保障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应急处理经费,保证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5 应急调查处置
5.1 组织领导
根据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的级别,县卫生局向县人民[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提出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必要时,邀请市级相关单位和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协助调查与处理。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应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5.2 应急响应
根据《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结合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发展情况,如发现疫情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遵循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
5.3 疫情报告
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或**时,可参考《传染病防止法》中乙类传染病的报告程序和时限,进行疫情报告。
我县每年发生第一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疑似或**时,县疾控中心及时向县卫生局报告,同时向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疾病控制机构在接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报告后,及时进行网络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逐级报告县疾病控制机构,同时报告县卫生局。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在处理暴发疫情时,可建立临时的疫情报告制度,如实行**日报或零报告制度、腹泻病疫情动态报告等。
县疾病控制机构在进行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并完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随访表。在疫情处理完结后7天内,逐级上报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4 现场调查
5.4.1 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核实诊断可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以及发病危险因素如可疑水、食物及患同类疾病病人的接触史等。同时,还需要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5.4.2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掌握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
(1) 个案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
(2) 暴发调查:为了确定暴发原因,在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有关的地区开展暴发调查。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包括接触者、水源和可疑食物、可疑动物、媒介等标本)。在现有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难以确定感染来源和途径时,需要提出假设,开展专项调查;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实验室检测等综合方法,验证假设,确定感染来源、途径与流行因素。
5.4.3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1) 标本的采集
病人粪便标本采集:以采集腹泻病人血性水样便为主。可用无菌棉拭采集新鲜血性大便,亦可用棉拭子插入直肠内3-5厘米处采集。肛拭标本应染有粪便。水样便要采集1-3毫升,成形便要采集相当于拇指末节大小的粪量。
腹泻病人血性水样便标本从采集到送检不得超过24小时,采集的标本应插入卡里-布莱尔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立即送实验室接种于培养基。培养基要定期调换,保持培养液新鲜。
水、食品、环境标本采集后,应在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进行增菌、培养、分离。
样品检验单应填写完整,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样品检验表见附表。必须提供与分离菌株相对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
(2) 标本的运输
采集的标本宜立即处理和接种培养基进行增菌和/或培养。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需置于保存培养基(Cary-Blair半固体保存培养基等)中保存。所有标本应按照可能有O157:H7感染性腹泻对待,注意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置于坚固、防水、密闭、耐压的转运箱中,专人送往市疾控中心实验室。
(3) 标本的检测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采用EC肉汤增菌、免疫磁珠吸附法集菌(或集菌前加胶体金免疫标记卡筛选)、Chromagor-O157显色培养基分离的技术程序,提高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检测获得菌株以血清凝集、生化试验进行系统鉴定,鉴定后的菌株应用PCR方法检测志贺样毒素、粘附摸平因子和溶血素基因,以确定分离菌株的毒力特性。检测方法详见附件2。
5.5 疫情控制措施
在发生疫情后,应迅速组织核实诊断,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续发、蔓延,并尽快扑灭疫情。
5.5.1 疫点、疫区的划定
如确认O157:H7菌株且毒力基因检测阳性,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疫区划定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
(1) 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者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来划定疫点。一般以同门户出入或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疫点范围。根据传染源的污染情况,一个传染源可有一个以上的疫点。
(2) 疫区: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要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
5.5.2 隔离治疗传染源
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送就近指定医院或治疗点治疗。病人的治疗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原则上不用止泻药和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人和疑似病人(包括粪便标本O157抗原胶体金方法检测阳性的腹泻病人)禁止使用抗生素,疫区内的其他一般腹泻病人应慎用抗生素。
5.5.3 消毒
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注意对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和处理。消毒前向疫点内人群进行宣传、解释和介绍消毒知识。随时消毒时向隔离的健康人培训消毒剂使用方法并使之掌握。
(1) 随时消毒:具体消毒方法见《肠道传染病暴发后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 终末消毒:在病家向病人家属解释消毒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请病人家属配合开展工作,了解患者发病时居住和活动的房间区域、触及物品以及排泄物污染区域,将未受污染并且不能进行消毒的物品进行遮掩或转移。消毒前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服和手套。消毒时先灭苍蝇、蟑螂,然后按由外向内的顺序,喷雾或擦拭消毒门把手、地面、墙壁、家具、厕所等处;从不同房间以及最后退出时,边退边消毒经过的地面。病人穿过的衣物、吃过的剩余食品、使用过的餐具及其它生活用品、吐泻物等,按照随时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对于室外环境,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室外环境采集标本的实验检测结果,对污染区域及可能污染区域,尤其水井和污水排放处等区域进行消毒。
5.5.4 接触者管理
调查在传染源发病前5天内及病后与之有过饮食、生活上密切接触的人,了解其健康状况,特别是每日大便次数和性状;限制接触者活动范围,对其排泄物进行消毒,注意防止污染水源。对**可进行预防***药,首选微生态制剂。自开始处理之日起经连续三次(间隔3天)粪检阴性,方可解除对接触者的限制。
5.5.5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宣传形式,在疫区迅速开展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的正面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要让群众知道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来源和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食品加热烧熟的重要性,不食生冷变质食品,不喝生水,剩饭菜要充分加热,不吃未烧熟或**变质的食物。教育群众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早报告,及早规范地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要让群众知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腹泻可能会加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者的病情,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发生。要让群众知道,充分加热可有效杀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是预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段。
5.5.6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
取缔无营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停业整顿,对可疑食品可暂时封存,暂停其生产和经营,必要时销毁处理。对与疫情发生有关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病原菌检查,发现腹泻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经连续三次(间隔3天)粪检阴性,方可解除隔离。疫情流行期间,在疫点、疫区内不得举办聚餐、宴请活动。
5.5.7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通过清理粪便、垃圾、污水,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消灭苍蝇孳生地。落实防蝇措施,做好室内外消毒杀虫工作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迅速降低苍蝇密度。疫区的家禽、家畜要严格管理,实行圈养,避免人畜混居,禽畜粪便要集中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动物特别是进口种畜种禽带菌率较高,县卫生局要及时向[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疫情控制领导小组进行汇报,由[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5.5.8 阳性水体的管理
对检出有毒力的O157:H7菌株的水体,必须加强管理;树立警示牌,告诫群众暂勿使用。在阳性水体周围检出病人和带菌者时,要引起警惕,防止水型暴发。与阳性水体有关的地区,要加强联防。对周围人群或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对水体周边进一步做好饮用水消毒和粪便管理,教育群众避免接触。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在该水域从事捕捞等作业。
5.5.9 阳性食品和管理
对被O157:H7菌株污染的食品,要尽量查清可能的污染来源以及消瘦的去向;要及时停止生产及消瘦,严防发生食源性传播、流行。同时加强对同类品种和周围有关食品的监测。
5.6 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止措施的实施效果。
5.7 响应终止
经过疫情检索,疫区在发生最后一例**后,2周内无新发病例时,可由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而转入常规监测防止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或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2# 沙发
发表于 2018-1-28 13:31 | 只看该作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腹泻疫情
应急处置技术方案WORD版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