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6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小时通晓《易经》,全面颠覆孔子注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1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篇文章是我多年前的原创,现转于本***

 中国上下五千年,一部《易经》把人们迷得神魂颠倒。自从孔老二对《易经》作出注释,更是让成千上万的儒生前赴后继,倾其一生,来研究《易经》,消耗生命。本人天生愚钝,不能领悟其深度奥妙,只能观其末,寻其本,用最简单地方法来解释《易经》了,让你看待一个古朴的,直观的,简单的《易经》真面目。
  《易经》在孔老二注释以前,只是一些符号,没有文字。这些符号用一道长杠代表阳,两道短杠代表阴。古人阴阳两元法解释宇宙天地自然人文社会的构成。因为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有阴阳,所以又用天地人三才法,把阴和阳各三分,成为三阴三阳模式。即用三阴三阳来解构宇宙天地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三阴三阳模式把一切事物六分。那么有于阴阳互相转化,消长和糅合,就出现了不同的阴阳的状态。
  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就是这样,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把三阴三阳,衍化为八卦,六十四卦。

  《易经》里,六十四卦,只是阴阳变化的不同状态,并不是千百年来那些研究《易经》高手所臆想出来的充满玄奥的东西。比如说,一分阳五分阴是一卦,二分阳,四分阴又是一卦,三分阳,三分阴还是一卦。在《易经》六十四卦里,又由于一分阳或二分阳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又各自成卦。

  比如说,同样是二份阴,四份阳,当二份阴居初(居下)的位置是遁卦,二份阴居上的位置就是大壮卦,二份阴居中的位置就是中孚卦。这完全是排列组合的方法所组成的。现在任何一个高中生都会,古人大多没文化那是没有办法的事。

  即便阴阳二字也是最简单的东西,阴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矛盾,和矛盾中的矛盾以及矛盾的转化。就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中的一分为二,以及一分为三或为四,为五为六之中的变化。

  六十四卦说到底,就是阴阳变化过程中不同的阴阳的存在状态。

  经云:阴阳不测谓之神。
  所以从总体来说,这种阴阳的不同的存在状态时人类不能掌握的。尽管现在可以进行准确的天气预测,但是对于远期的预测是不可能掌握的。就像现在的专家预测经常失灵一样,10年说是千年极寒,却来了一个暖冬,去年说是暖冬,今天却来了一个极寒。

  既然《易经》是描述阴阳变化的,那么“易”的涵义就是变化的意思,就是说宇宙天地自然的阴阳状态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所谓的“不易”和“简易”的解释纯粹是胡猜乱想,主观强加的。
  关于对于《易经》的解释,孔老二可以用人文社会解释,张老二也可以选一角度解释,刘老二还可以选一个角度解释,反正万事万物不离阴阳,不离阴阳的变化,你只要掌握了阴阳的不同的变化状态,顺着这些变化状态去解释,都是可行的。

  况且现在有了哲学,凡是高中生都了解一些哲学知识,对于理解阴阳和阴阳的变化更是简单的再也不能简单的事了。

  《易经》有六十四卦,所以有人就用《易经》来算卦。
  孔老二对于乾卦和坤卦的解释是:元亨,吉。则纯属于扯淡了。

  乾卦是纯阳卦,坤卦是纯阴卦。

  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又云:独阳不生,孤阴不存。阴阳是互相依存的。
  所以在宇宙天地自然和人文社会中,乾卦所表示的独阳状态和坤卦所表示的孤阴状态是不会存在的。从阴阳学的角度看,不要说是独阳和孤阴状态是“凶态”,即便接近独阳和孤阴状态,也会出现阴阳高度偏胜。
  所以说,**的人,一旦卜得乾卦或坤卦,那定是一个凶卦。
  人出现乾卦或坤卦的状态那就是生命的终点。
  社会出现或接近乾卦或坤卦的状态,那一定是社会高危混乱期。
  宇宙某一局部出现乾卦或坤卦状态,那一定是局部毁灭了。

  所以,最值得提醒的是,接近乾卦状态的**,那可是一个不妙的状态啊。

  易经》把乾卦和坤卦置于篇首,就等于是首先把阴阳的概念给定义出来一样。就是说,什么是阳,什么是阴,然后再展开讲阴阳的关系和变化。是很简单很基础的东西。在实际的阴阳变化中阴和阳是不会单独出现的,更不会像孔老二注解的那样是“亨通”之象。

  关于《易经》和中医。
  有一句话叫医易同源。所以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人就以为,医是源于易。同源,同源,就是说医和易是同一个源头,而不是医源于易。医和易的这个共同的源头就是阴阳。古人关于阴阳的认知在《易经》以前就有了,只是到了《易经》时代有智慧者用符号的形式给记录整理规范了一下下。古人的医疗知识也早于《易经》,只是在没有文字之前,没法表述,只能口口相传,到了文字出现了,这些零零散散的医疗知识积累的越来越多,形成了规律性的东西,就被在医疗知识方面具有独到认识的一些智慧者,总结成以阴阳学说为主导的医学理论。

  曾经在学习中医的初期,我也认为是医源于易,可是后来通过对《黄帝内经》和《易经》的学习,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儿。我通过内容比对的简单的方法,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易经》和《黄帝内经》比起来是太小儿科了。而且《易经》要比《黄帝内经》晚许多。
  《黄帝内经》早于《易经》的证据:

  1. 《易经.系辞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说明古人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和发现。

  2.《内经。素问》之名的来历: “按《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苛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人是具备气形质的生命体,难免会有小大不同的疾病发生,故以问答形式予以阐明,这就是《素问》本义。

  3.《易经》是从观天观地观鸟兽开始的。
  《内经》是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开始的。
  所以《内经》思想早于《易经》

  《内经》和《易经》的内容比对:
  1.《易经。系辞传》关于阴阳的最概括的描述:一阴一阳之谓道。
  2.《内经。素问》关于阴阳最概括的描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3.由此说明,《内经》对阴阳的认识,其内容和意义比《易经》更丰富和深刻。
  《内经》并由此在阴阳学说和医学理论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

  1.《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内经》关于天文地理星斗运行的描述内容比比皆是。
  2.《易经》中没有明确的关于星斗运行规律的语句。一句也没有。

  3.所以《易经》的内容太浅薄。

  1,《易经》。乾卦从初九到上九。尽管孔老二把它搞得那么复杂,但我认为那就是一个“阳长”的过程。同样,坤卦从初六到上六,就是一个“阴长”的过程。从乾卦到坤卦就是一个阳极生阴的过程。
  这才是《易经》的本意。

  2,《易经》全篇就是讲了阴阳的交感,消长平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互化的关系。孔老二那一套全是错的。历代关于《易经》的解释也全是错误的。

  3,《易经》就是那么几个阴阳的符号的变化,因此也是阴阳的变化。

  所谓“大道至简”,这才是《易经》的真谛。离开这个真谛,几千年来,你这么解释,他那么解释,都乱套了。

  .《内经》用“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来说明“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阴阳变化。
  “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生,化,极,变就是事物阴阳变化的规律。
  《内经》把这种阴阳变化的规律和人体,疾病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
  《易经》的内容可以在《内经》里找到。而《内经》的大部分内容是《易经》不可比拟的。
  所以作为一个中医完全可以抛弃《易经》,只是精心钻研《内经》即可。

  现代哲学认为,宇宙间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之中。宇宙之中这种不断的运动变化,就是阴阳的变化。所以“易”就是“变易”的意思。所谓的“简易”“不易”都是后人附会。尽管它包含了“简易”和“不易”的思想,但是“易”的本意在这里就是“变易”。

  所以,我们研究《易经》就要还它的本来面目。体会它的本意。

  研究《内经》也要还它的本来面目,体会它的本意。

  《易经》和《内经》都被某些人给“玄化了”。

  《易经》讲的是朴素的阴阳观。

  《内经》讲的是朴素的阴阳观和宇宙自然,地理气象,社会人文,人体疾病之间的朴素的外在联系,以及人体内部阴阳的变化规律。

  在宇宙自然,永远也没有单独的“乾卦”或“坤卦”的状态或“点”。因为“乾卦”和“坤卦”是独阳和孤阴状态。“内经”云:独阳不长,孤阴不生。“乾卦”和“坤卦”是阴阳离决的状态。
  《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在人体出现“乾卦”或“坤卦”的状态,就是生命的终结。在宇宙自然则不会出现这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是毁灭的状态。
  所以,贪官一朝大权在握,独断专行的时刻,就是自我毁灭或社会混乱的时刻。因此大多数自以为懂《易》的人根本不懂。这样的人给人指点迷津,只会把人指向深渊。
  孔老二把《易经》的“乾卦”和“坤卦”解释的太垃圾了。人一旦卜得“乾卦”或“坤卦”必是大凶卦。
  时代变迁,阴阳变化,是任何人为的力量不可阻挡的。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先贤智慧者,你认识到怎样,认识不到又怎样,前进和毁灭也是任何人不能掌握的。这就叫阴阳不测。



2# 沙发
发表于 2017-11-24 10: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很喜欢的,谢谢。
3# 板凳
发表于 2017-11-24 13:11 | 只看该作者
如此高深学识,佩服
4
发表于 2019-5-4 14:45 | 只看该作者
学了五运六气和针经就不会这样说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9: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