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1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郭永来老师谈脉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与初学医者谈临床之四(简谈脉诊)

(因为以前曾写过几篇与初学医者谈临床之类的短文,这就算是续篇吧。不知大家喜不喜欢?)

一:论脉诊部位配合脏腑
杏林集叶按:予读《邹孟城.三十年临床探研录》见其论脉诊部位配合脏腑曰:倘以现代医学中“系统”二字将中医脏象作一归纳,则一目了然:左寸诊循环系统;右寸诊呼吸系统;左尺诊泌尿系统;右尺诊生殖系统;左右两关则共诊消化系统。由是观之,界划井然,紊丝不乱。
因编顺口溜曰:左寸循环右呼吸,消化二关共主之,左尺泌尿右生殖,临床诊脉记仔细。

二、论六脉分八纲,虚实是关键
又读吕老(吕郁哉)书,(《凭脉辩证凭证用药》)见其论脉以浮、沉、迟、数、有力、无力,为脉之纲领,不禁拍案曰,世有雷同如此。此正我欲言之语也。因亟把原文(原为超星格式)转为txt格式,并增删节录于此,以便观览焉。此正所谓一则先得我心,一则正合我意。俱附于此,是为记。

古人把脉象分为二十八种,是从临症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在应用上,常从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个脉上体会其余的脉象,此较把二十八脉全盘研究,来得实际。并且更可概括为六脉辨八纲。

大家明白,中医是以**来说明生理病理并诊断处方的,是把多端的病变和无穷的症状概括成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六个症型。因此我把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个脉象与六个症型配合起来,在临床上使用,比较简当确实,兹示意如下.
浮……………(浮取即得)主表(属阳)
沉……………(重按才明)主里(属阴)
迟……………(三至为迟)主寒(属阴)
数……………(六至为数)主热(属阳)
虚 …………(按之无力)主虚(属阴)
实 …………(按之有力)主实(属阳)

因有上述的认识,遂编成口诀:
三迟六数平四五,有力无力分虚实。轻举易得是表症,病若在里沉中寻。

我这里对虚、实二脉的理解和描述,不同于一般的脉书,即不管怎样按寻,无力者为虚,有力者为实。
为啥把虚实拿有力无力来形容呢,因为二十八脉中的洪、滑、大……等都可包括在实脉中。细、小、微涩…,等都可包括在虚脉中,实脉属阳,虚脉属阴。因此进一步才归纳成六个脉象来应用,既易懂、而又切实,又可娇正贪多反少,求详反略的毛病。因此第二个口诀是:

有力为实为阳,无力为虚为阴。

再把有力无力贯串在浮、沉、迟、数四脉中,把所代表的病症编成第三个口诀:

浮主在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沉主在里,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迟则为寒,迟而有力为积为滞,迟而无力为虚为寒。
数则为热,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以上即可概括为六脉辨八纲。这样边用边学边提高,逐渐地达到凭脉辨症的目的。

杏林集叶按:现代的西医在临床诊断中,主要依据的是各种化验和各种先进仪器,这些可谓是“硬指标”,中医有没有可以作为“硬指标”的呢?回答是有。那就是脉诊、舌诊、腹诊,二便。
因为我们用望、闻、问三诊得来的资料,有时只是病人自己主观上的感觉,但病人自己(或由别人代述)的描述,并不一定准确,(因为每一个人对病痛的耐受量是不同的,所以就有故意夸大或故意轻描淡写的),在中医诊断中,只有脉、舌苔、二便,腹诊(日本汉医特别重视)可以算得上是硬性指标。尽管每个医生对脉象的理解和描述还不能达到一致的“标准”,但对一个有经验的中医来说,并不影响他自己的临床发挥。比如临床见到一个主诉头痛(其它病症也是如此)的病人,怎样判断他(她)是外感头痛?是肝阳上亢?抑或是气血虚弱、清阳不升?如只从主诉来判断是有很大困难的。所以用望、闻、问三诊得来的资料最后还必须由脉、舌、二便、腹诊等来衡量、判断。仅举《伤寒论》二例以明之:
1,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265)
如果我们只从头痛的症状和发热的现象,是很难判断其属于何经的,因有脉弦细,所以就很容易的排除了太阳和阳明经的头痛。从而也就有了正确的治法。
2,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56)
头痛,发热,又六七天没有大便,很容易让人想到使用承气汤,但有“小便清”(不黄赤,不浑浊,正常),就证明没有内热。从而排除了可以用承气汤的“虚假”症状。
附:古人病案一则:
  (李士材医案)治吴君明,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汤下之。士材诊其脉浮而大,因思仲景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众皆咋舌。以谵语狂笑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李曰:汗多神昏,故发谵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耳。遂违众用之,及夜而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故病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

2# 沙发
发表于 2017-10-9 21:17 | 只看该作者
郭永来老师的书籍很好,谢谢版主转载
3# 板凳
发表于 2018-1-13 22:25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谢谢。
4
发表于 2020-10-15 19: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20-10-16 15:11 | 只看该作者
《诊断学》上说的更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5 13:2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