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理念与微创技术在胃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世纪现代外科有五大进展,分别是:微创外科、营养支持、器官移植、重症监护及围手术期处理。加速康复外科(ERAS)最初又称快通道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最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提出,其核心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而国内最早是由黎介寿院士于2007年提出。加速康复外科最先在欧洲应用,而且多数应用在结肠手术。国内最先也是应用在结肠手术方面,随后已逐步应用到骨科、泌尿外科及妇产科等。

众所周知,腹腔镜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一场外科***,因为它创伤小、出血少、促进病人康复。有专家预测,加速康复外科将是外科的下一次***,因为它与传统外科康复相比,将是一次颠覆性的改革。1997年,欧洲首先提出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2005年,提出了欧洲版结肠切除快速康复的专家共识。2009年,举办了第一届加速康复外科大会。2006年国内首先提出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2005年,出版了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并成立了ERAS协作组及举办了第一次ERAS大会。

加速康复外科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等十几项措施。它的一些措施与传统的围手术期措施是截然不同的。加速康复外科与传统方法有很多不同之处,它包括:术前教育,不需肠道准备,监测不良反应及预后,术后早期口服进食,缩短抗生素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不常规置胃管减压,保持体温及手术室内温度,不常规放置引流管,控制性补液,术后充分镇痛,不放鼻胃管,不禁饮食、术前2h进水及碳水化合物,重视微创,器官功能准备等。Kehlet教授,作为加速康复外科的创始人,提出在这些措施中,以下这五项是非常重要的:术后早期口服进食、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不常规置胃管减压、控制性补液、术后充分镇痛。若抓住了这五项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再具体讲解一下。首先是术前宣教,包括让病人获得一些知识(如手术大概怎么做,术后如何恢复等等)以及心肺功能的锻炼等。二是术前不再常规禁食、不放置鼻胃管、不常规行机械性肠道准备,而取而代之的是术前10h给予口服碳水化合物1000ml,术后2h予口服碳水化合物500ml。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及口渴症状,还可以减少术后胰岛素抵抗及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很多临床证据显示: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可以减轻手术炎症反应,加速胃肠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等。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术后镇痛。目前,大家推崇的是多模式镇痛,包括多种镇痛药物与多种镇痛方式的联合使用,如:切口局部浸润镇痛(罗哌卡因)、口服给药(氨酚**片)、静脉给药(NSAIDS)。因此,我们目前强调以NSAIDS类抗炎药为术后基础用药尽量减少**类药物的应用。再者就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有研究显示,术后早期进食可以使**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下降45%,降低术后死亡率,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等。加速康复外科的作用机理包括:保护术后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微创技术主要包括内镜、机器人及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技术的优势包括:操作灵活、图像清晰立体、医生舒适。我们团队前期做了一些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一共纳入了296例患者,其中开腹组145例,机器人组151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机器人组要长于开腹组(这主要是由于机器的调配和摆动耗时多),术中出血机器人组明显优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外科手术已进入到微创外科的时代,从开腹到传统的腹腔镜、单孔腹腔镜、机器人系统及NOTES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及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一下,无痛、无应激、无风险是外科手术的最高追求,也是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机器人、开腹和腹腔镜等手术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合理选择适应症最为重要。手术机器人在胃肠肿瘤外科应用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特别是在胃的淋巴结清扫、食道空肠吻合及保护盆腔自主神经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来自CC**临床频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4:5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