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794|回复: 1

[临床经验交流] 说药事话药理系列-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疾病及临床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1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nne医生 于 2016-12-31 06:49 编辑

中药注射剂以其独特的疗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尤其是近年来, 中药注射剂品种及数量增多, 药源性疾病(DID)的发生率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呈上升趋势, 其危害性不亚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因此加强对药源性疾病危害性认识, 充分了解药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减少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各种因素,对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1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1.1 药源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出现药疹、荨麻疹,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等症状。这是中药注射剂发生最多的DID,约占中药注射剂DID总数的59%。引起该类疾病的中药注射剂有:双黄连、清开灵、复方丹参、蝮蛇抗栓酶、刺五加等[1-3]。

1.2 过敏性休克

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急促、血压急剧下降、急性循环衰竭、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中药注射剂有:双黄连、清开灵、刺五加、蝮蛇抗栓酶、鱼腥草、穿琥宁、参脉、茵栀黄脉络宁等[4,5]。

1.3 药源性肝病

临床表现为乏力、黄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等。引起药源性肝病的中药注射剂有:蝮蛇抗栓酶、双黄连、葛根素等[6]。

1. 4 药源性肾病

中药注射剂致肾损害以急性肾衰竭为多,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地进行性下降,氮质代谢废物积聚和电解质失调,少尿或无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临床发现复方丹参、清开灵、蝮蛇抗栓酶注射剂有引起药源性肾病的病例[7]。

1.5 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为出血、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等病症。引起该类疾病的中药注射剂有:复方丹参、蝮蛇抗栓酶、葛根素、双黄连、穿琥宁等[8,9]。

1.6 药源性心脏疾病

茵栀黄、双黄连、生脉、葛根素、复方丹参注射剂可致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停搏、早搏、心衰等药源性心脏疾病。这类药源性心脏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极大[10,11]。 2 药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2.1 与药物成分和药品质量有关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其中一些可致药源性疾病的成分量微,常规方法检测不出 ,甚至常规的毒理学也不能发现。此外,还与制剂的质量有关,注射剂中的微粒是否超标、有效成分的溶解性、稳定性等,都对产生药源性疾病有直接的影响。如清开灵成分中的水牛角提取物为水解蛋白,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进入人体后可**免疫系统引起过敏反应。临床应用中还发现,某些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该注射剂某―批号的药品有关 , 此类现象可能是由于药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温度过高使注射剂中成分发生分解氧化反应,影响药品的质量,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12]。

2.2 与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关

药品的误用、滥用,不注意给药途径,忽视药品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证,不按说明书中推荐的溶媒和浓度,随意加大剂量,均可引起药源性疾病。药物的不合理配伍,加药方法不当以及药液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都可使中药注射剂中某些成分发生变化,出现浑浊、沉淀、变色、产生有害物质,也可导致药源性疾病[13]。

2.3 与机体本身有关

年龄差别、病理状态和个体差异是导致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耐受性差,易发生药源性疾病。而久病体弱者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均减弱。患有肝肾疾病的人,因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速度减慢,也易导致药物蓄积而中毒。另外,个体差异也是药源性疾病的因素之一。具有过敏性体质或特异性体质的人往往易发生药源性疾病。申太明分析76例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发现有45例曾有抗生素过敏史,占总人数的59.21%[14]。

3 临床对策

3.1 医院严格按照正规渠道进药,把好药品质量关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首要措施。药品用于患者之前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溶液浑浊、异物、澄明度差或中药粉针剂出现结块、融化、变色、熔封不严等状况者均不能使用。

3.2 医师用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禁忌证、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合理使用药品,防止药物误用、滥用。对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害的药物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剂量。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用药尤须谨慎 。

3.3 用药前,医师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性体质的病人应慎用或不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静脉滴注用药30 min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14],应严密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3.4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指定的溶媒、药物浓度使用药品。中药注射剂应单独静滴,不应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免药物互相作用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注意控制滴注速度。

3.5 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3.5.1 出现药源性疾病症状时应及时停药,去除诱因。对于―些与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的治疗,可采用静脉输液来稀释血药浓度,使用利尿剂,加快药物排泄,或使用拮抗剂,利用药物的相互拮抗作用来降低药理活性,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3.5.2 对症治疗

可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扑尔敏等抗过敏。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也有抗过敏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等药物具有抗过敏、抗休克、抗炎的作用,可用于严重的过敏性药源性疾病。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抢救,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静滴肾上腺皮质激素,肌注异丙嗪治疗[15]。

3.5.3 受损器官的治疗

对药物引起的各器官系统损害的治疗方法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相应器官损害的治疗方法相同。如对药源性肝病的治疗是停用肝损害药物,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尽可能将肝损害降至最小。对药源性急性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首先去除诱因,然后对症处理,包括饮食调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选用大黄等中药煎剂保留灌肠,严重中毒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等[16]。


尽管有些药源性疾病无法预测,有些是单方面的因素引起, 有些是综合性的因素引起, 但大多数药源性疾病是由于人们缺乏用药知识、不合理用药而引起的。避免这类药源性疾病,首先从医务人员着手, 以当代药物与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 提高对药源性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药品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使合理用药更加规范化,减少和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加强对患者用药及对健康其他方面的指导,提高病人对用药及治疗方案依从性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减少由于病人随意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改变治疗方案而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

参考文献(略)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五星文库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6-12-31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8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