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活动] 基层培训增1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指机体在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等因素**下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统称。可发展成MODS或MSOF。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在危重病的过程中,序贯性地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常常发生在危重病的终末阶段,反应疾病的终结。
[诊断程序]
步骤一 是不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重要的疑诊线
在原发病症状基础上,出现呼吸频率与心律加快,体温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或分数异常;通气量增加,高血糖,蛋白质分解增加,呈负氮平衡;高心输出量和低外周阻力;低氧血症、急性神志改变如兴奋、烦躁不安或嗜睡、少尿、高乳酸血症; TNF-a、IL-1、IL-6、IL-8的含量及内源性一氧化氮浓度与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
步骤二 能不能不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排除线索
本病中全身各系统、脏器均可出现病变,当早期以某1-2个脏器病变为主时,需与该脏器的常见疾病区别。但往往由该脏器的疾病严重化而发展为MODS,鉴别内容只是判断是否可发展为MODS。
步骤三 确诊的重要依据
感染、炎症、窒息、中毒、低氧血症、低灌注和再灌注损伤等原发病症状
                                ↓
确诊的其它证据
①体温(T>38℃或<36℃;②心律(P)大于各年龄组正常均值加2个标准差;
③呼吸(R)大于各年龄组正常均值加2个标准差或PaCO2<4.3kPa(32mmHg)
④白细胞(WBC)总数>12.0×109/L<4.0×109/L,或杆状核细胞>0.10
具备上述4项中之2项即可
                                 
  确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步骤四 病因诊断
SIRS是ICU危重患儿中最常见的一组疾病,在其发生之前都有较重的原发病和诱因存在,如感染、炎症、窒息、中毒、低氧血症、低灌注和再灌注损伤等。
步骤五 临床评估
二个加快,二个异常,二高一低一过度。
二个加快和二个异常:即呼吸频率与心律加快,体温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或分数异常
二高:①机体呈高代谢状态:高耗氧量,通气量增加,高血糖,蛋白质分解增加,呈负氮平衡;②高动力循环状态:高心输出量和低外周阻力。
一低一过度:①一低:脏器低灌注-患儿出现低氧血症、急性神志改变如兴奋、烦躁不安或嗜睡、少尿、高乳酸血症;②一过度:即过度炎症反应使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TNF-aIL-1IL-6IL-8的含量及内源性一氧化氮浓度与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
步骤六 病程分期
  全身感染或脓毒症:为SIRS早期,T过高或过低;P增快,R加快;WBC增高或减少。
  败血症综合征(sepsis syndrome):全身感染或脓毒症加以下任意一项脏器低灌注表现:①精神状态异常;②低氧血症;③高乳酸血症;④少尿。
  早期败血症休克early septic shock):败血症综合征+血压下降、微循环充盈差,对输液和(或)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难治性败血症休克(refractory septic shock):败血症性休克+血压下降、微循环充盈差持续>1h,需用正性血管活性药物。
  MODS,发生DIC**S、肝、肾及脑功能障碍及其中的任何组合。
  死亡。
[治疗程序]
对SIRS的加强监护措施
(一)生命体征的监护
1、连续监测心律、心律、呼吸(节律、频率)。
2、监测BP、微循环充盈时间(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法)、体温、脉氧饱和度(SPO2)或血氧分压和血气分析。上述指标在正常范围时可每隔2-6小时测定1次;在临界值时应不超过1-2小时1次,正常值以下不超过30分钟测定1次。有条件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尤其在BP出现下降且对扩容治疗反应不佳时。
(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 阶段性(数小时、每天)监测:监测凝血功能和DIC指标、血尿素氮和肌酐;记录每次尿量;必要时监测脑电图(床边),每日检查眼底以早期发现脑水肿。如出现呼吸窘迫,应连续摄片以确定ALI/**S
监测项目中以循环状态及尿量最重要;可反应是否到达重症SIRS即是否有休克及可能出现了MODS
SIRS各期的临床处理
(一)Ⅰ期(败血症期):
1、抗感染
1)全身应用抗生素:根据不同病原可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等。严重者也可联合用药。若为非典型菌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选择强效广谱抗生素如泰能、美平等,若是耐药金葡菌可选用万古霉素。
2)肠道局部灭菌:选择性清肠疗法可有效防止肠道细菌的驱动作用。可用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0.2-0.5U/kg.d2次,合用甲硝唑7.5-15mg/kg.d8h1次,口服或鼻饲。
2、免疫保护治疗: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可减少MODS的发生,降低SIRS的病死率。目前对SIRS常规应用大剂量IVIG200-400mg/kg.d连用5天。
3、清除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
1)连续肾替代疗法:可除去部分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持续静脉血过滤(CVVH)和持续静脉血透析(CVVHDF)。二者均要求运转24-48h以上。
2)血浆置换:用新鲜血浆可补充凝血因子和一部分抗体。用量为10-50ml/kg.d2次;第2天可置换半量。置换出的全血可用等量红细胞及其他成分血补充。
4、抑制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
1)非甾体类药物:可降温,也能部分抑制炎性因子,常用布洛芬每次0.5ml/kg,每天4次,也可用阿司匹林。
2)肾上腺皮质激素:选用小剂量**0.2-0.5mg/kg.d,1-2次应用。
3)炎性介质单克隆抗体:较成熟的是TNF-a抗体和抗内毒素脂多糖(LPS)抗体的应用,目前也有白细胞介素(IL1248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单抗可以应用。
4)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维生素C2-5g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每天2次;维生素E200-300mg每天1次口服或肌肉注射。也可应用SOD类制品。
5)氧疗: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从低流量开始。
(二)Ⅱ期(败血症综合征)和Ⅲ期(休克早期)
1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血压不能维持正常或脉压差缩小50%,尿量明显减少(<1ml/kg.h)持续2h后,应积极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首选**2-10mg/kg.d2-4次应用。也可应用甲基**龙。
2维持有效循环和灌注
1 扩容:首选晶体溶液,用2/3张至等张液体10-20ml/kg1-2h内输入。其次可用部分胶体溶液,如输血浆(<10ml/kg)、白蛋白及低分子右旋糖苷。
2 代谢与营养支持:给予11%--13%的葡萄糖,热量保持在14.3-19.1kJ/kg.d以上;补充ATP5mg/kg.d,由于炎症反应和细胞破坏,一般不需补充钾离子,其它微量元素酌情补给,包括钙离子。资料表明补充硒元素可阻止炎症进展和MODS的发生。除维生素CE外应补充AB。多种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应正常补充。可用20%小儿专用氨基酸(含18种氨基酸)0.5-2g/kg.d。最近有资料显示应用含ω-3ω-6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乳剂有利于清除TNF-a和其它炎性介质,防止MODS,尤其是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较明显。出现肝损伤时应谨慎使用脂肪乳剂。
(三)Ⅳ期(难治性休克期) 关键措施与目标是逆转休克,提升与保持血压,保持重要脏器灌注与组织氧供,防止出现DICMODS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1) 多巴胺:在容量负荷充足即CVP正常,有一定尿量时可选用多巴胺5-10ug/kg.min持续滴注.
2)多巴酚丁胺:在2.5-10ug/kg.min时主要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并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
3)其它血管活性药物:异丙肾上腺素可扩张动脉血管,但可造成心律和心肌氧耗增加,并可能诱发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一般不宜选用。
4)东莨菪碱类与阿托品类药物:经验性应用为解除小血管痉挛,降低心脏后负荷和改善灌注。可与多巴胺交替使用。东莨菪碱每次0.5-2mg/kg,阿托品每次0.03-0.05mg/kg,均为每15-30分钟1次,可连续应用4-6次,如无效则不必重复。
5)缩血管药物在SIRS的难治性休克期一般不主张应用,仅在上述措施无效,且容量充足(有CVP监测),心排量接近正常、心收缩良好时可以一试,一般选用间羟胺(阿拉明)每次0.1-0.2mg/kg静脉推注,或2-5ug/kg.min,与多巴胺同用。
2纠正酸中毒  可根据血气分析BE值计算,用NaHCO3纠正。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如前所述应用大剂量**或甲基**龙。
4继续补充液体 在Ⅱ、Ⅲ期补液的基础上,可按100-150ml/kg.d补给1/3-1/2张的含钠晶体溶液,同时继续补给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苷。
5防止与治疗DIC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在DIC早期或高凝期应用肝素目前几无争议,现多选用低分子肝素,首剂20U/kg静脉推注后,用10U/kg.min静脉滴注维持;保持凝血时间(试管法)位于正常值的2倍之内,或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至67-70s。也可用肝素每次50-100U/kg;现更主张在早期用超小剂量即每次3-5U/kg4-6h1次。在进入消耗性低凝期、纤溶期时应用肝素争议较大,一般可先补充新鲜凝血因子,再试用上述低分子肝素或肝素的一半以下剂量,并严格控制凝血时间。若有抗凝血酶Ⅲ与肝素合用效果更好。新近研制的重组蛋白-C临床验证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三、Ⅳ期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干预
SIRS病人中出现MODS病例约占1/3-1/2。一般发生在休克期,但也有部分在早期即出现(原发性MODS)。
1 ALI/**S的处理
1 正压通气 明确发生了ALI/**S,最有效手段是正压通气。在吸入氧FiO2>0.5仍不能维持血氧分压7.8kPa以上或SpO20.90以上,PCO2>8kPa以上时应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模式以CPAP/PEEP为主,如通气量不足应辅以压力支持通气(PSV6-10cmH2O),出现呼吸困难应予以控制通气,以减轻病人氧耗与酸中毒。
2 NO吸入及NO供体的应用 ALI直接导致肺顺应性严重下降,引起肺血管阻力上升。NO吸入或应用NO供体可直接扩张血管、改善肺顺应性。NO吸入可从低浓度6×10-6-20×10-65-20ppm)至极低浓度100×10-9-2000×10-9100-2000ppb)之间选用,主要治疗**S时后者的效果比较肯定,停用后反跳现象不明显,而前者对PPHN效果肯定。吸入疗法的持续时间依病情而定,一般为1-3周。
3 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  PS可直接降低肺表面张力,ALI/**S或预防**S均可应用。首选天然PS为主,每次100-200mg/kg,每8-12h 1次,气管内滴入。
2心功能损害的治疗
1 心肌营养 主要是ATP和辅酶类药物;每日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谨慎给钾,目前临床常用的果糖及护心通(磷酸肌酸钠)。
2 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多巴酚丁胺,也可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对SIRS病人进行治疗,改善心功能效果较好。MODS合并心衰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报告较少,主要是心肌因毒素和缺氧受损时,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较差并易中毒,有作者认为如射血分数降低但无明显后负荷增高,保证组织氧供,可试用小剂量(有效负荷量或洋地黄化量的1/6-1/8)快速类洋地黄药(如西地兰)。
3急性肾衰 先保证容量负荷(CVP上限值)随后用速尿每次5-10 mg/kg,每6-8小时1次。一般不应用高渗利尿剂,避免肾小管进一步缺血坏死。
如上述措施无效(12-24h无尿量增多)应考虑透析疗法或床边连续血液滤过,在SIRS合并MODS时不能单用血生化作为透析是否进行的指标,因为这些生化指标在无尿12h以后肯定明显上升。如无尿已达24h应立刻透析。
4其它脏器损伤与处理 严重病例可发生脑缺氧性损伤后的脑水肿以及再灌注损伤。处理一般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肾功能基本正常时应用甘露醇。急性期后(72-96h)可应用支链氨基酸、脑活素等恢复脑细胞功能。
[临床经验和注意事项]
如能早期诊治SIRS,阻断SIRS的连续恶化,病情可好转,生命体征稳定,感染症状消失而痊愈,防止其发展成MODS。如在MODS阶段及时诊治,经积极抢救和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仍可治愈。如发展成MSOF后,即使予以综合治疗,病死率仍很高,幸存者多有后遗症。

下见附表
年 龄      呼吸频率    心 率      体 温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12~15岁 >25次/分 >100次/分 >38.5℃或<36℃>12×109/L,或<4×109/L或杆状核>10%
5~12岁  >30次/分 >120次/分 >38.7℃或<36   >12×109/L,或<4×109/L或杆状核>15%
2~5岁   >35次/分 >130次/分 >39℃或<36℃  >15×109/L,或<4×109/L或杆状核>10%
1~2岁   >40次/分 >140次/分 >39℃或<36℃  >15×109/L,或<4×109/L或杆状核>15%
1~12月  >45次/分 >160次/分 >38.5℃或<36   >15×109/L,或<4×109/L或杆状核>25%
<1月     >60次/分 >190次/分 >38℃或<35.5℃>15×109/L,或<4×109/L或杆状核>25%
>5天    >190次/分>190次/分 >38℃或<35.5℃>35×109/L,或<4×109/L或杆状核>30%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继续沉默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2#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 10: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11: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